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马铃薯晚疫病危害严重,可侵染不同生育阶段的马铃薯,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因此,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对马铃薯安全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对秋季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效果较好的杀菌剂,该研究对目前常用于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的4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全程施药5次。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情况,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效。4种杀菌剂均有较好的防效,平均防效排序为: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10%氟噻唑吡乙酮OD>100 g/L氰霜唑SC>50%烯酰吗啉WP。其中,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总平均防效最好,为70.90%;10%氟噻唑吡乙酮OD总平均防效次之,为66.53%。因此,在秋季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可结合实际选用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和10%氟噻唑吡乙酮OD交替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2.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新药剂—丁子香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3,(3):162-165
利用比利时CARAH预警系统指导分别施药4次,研究了8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作用以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0.3%丁子香酚SL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和马铃薯的增产效果最好,其他依次是52.5%恶唑菌酮.霜脲WDG、60%锰锌.氟吗啉WP、64%恶霜.锰锌WP、80%代森锰锌WP、50%烯酰吗啉WP、80%三乙膦酸铝WDG、35%甲霜灵WP,其中0.3%丁子香酚SL处理4次后对晚疫病的防效为80.25%,比对照增产达51.09%。0.3%丁子香酚SL作为生物药剂,兼有安全环保、持效期长等优点,可在马铃薯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2021年江西省赣北地区番茄晚疫病暴发大流行,导致早春番茄大面积减产这一现象,寻求快速有效防治番茄晚疫病的理想药剂.选取江西省棉花研究所蔬菜基地番茄3号大棚,进行了不同化学药剂防治番茄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分析比较各药剂处理防治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施药后7天的病指防效以霜脲·锰锌(克露)72%可湿性粉剂最高,为86.14%,烯酰唑嘧菌(德劲)悬浮剂次之,为85.96%;其它各药剂处理的防效均低于53%;第2次施药后7天的病指防效还是以霜脲·锰锌(克露)72%可湿性粉剂最高,为97.46%,与其它各药剂处理间的防效差异显著;以霜脲·锰锌处理较CK的增产效果最好,为92.51%,其余处理的增产效果均低于70%,且以氰霜唑处理增产最低,为11.55%.霜脲·锰锌(克露)72%可湿性粉剂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控速效性高、防效稳、安全性好,因而推荐其在生产中防控番茄晚疫病,但不可连续使用,要注意与同药理机制的其他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重茬种植现象普遍,黑痣病与黄萎病危害严重。目前主要应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造成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一些作物土传病害防治效果较好,为明确其对马铃薯黑痣病和黄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与应用方法,在重茬地进行了田间防治和马铃薯根围土壤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马铃薯黑痣病、黄萎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枯草芽孢杆菌与有机肥混合沟施(每667 m^2沟施枯草芽孢杆菌颗粒剂10 kg+有机肥500 kg)对马铃薯块茎黑痣病防治效果最佳,达到了63.65%,枯草芽孢杆菌与化学药剂混合拌种(每667 m^2种薯用枯草芽孢杆菌粉剂500 g+3%中生菌素43 g+70%甲基硫菌灵107 g拌种)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效达到了38.72%。这2种处理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也最为明显,分别增产20.00%和22.66%。对不同生育期马铃薯根围土壤酶活性的分析得知,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没有显著效果。化学药剂拌种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杀菌剂对花生网斑病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Phoma arachidicola引起的花生网斑病是目前花生生产中重要叶部病害之一,发病面积广,危害严重。为筛选出对花生网斑病防治效果好的新型药剂,本试验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花生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田间防效和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中,30%苯甲·丙环唑EC的毒力最强,EC50为1.934 4mg/L;50%啶酰菌胺WG、30%醚菌·啶酰菌SC、50%多菌灵WP和10%苯醚甲环唑WG的EC50均小于6mg/L,抑菌效果较好。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30%苯甲·丙环唑EC 100.00mg/L倍液的防效最好,可达67.90%;其次为60%唑醚·代森联WG、50%啶酰菌胺WG,防效分别为64.93%和62.84%。30%苯甲·丙环唑EC较对照增产43.86%。综合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30%苯甲·丙环唑EC、50%啶酰菌胺WG、60%唑醚·代森联WG、30%醚菌·啶酰菌SC、10%苯醚甲环唑WG对花生网斑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在田间发病不同时期,可以轮换使用以上药剂,以降低抗药性,达到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马铃薯黑痣病在定西地区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由次要病害已上升为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在田间进行了5种杀菌剂拌种处理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和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治效果较好,增产明显。3种药剂防效分别为81.98%、80.83%和71.60%,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率分别为44.42%、34.26%和33.54%。因此认为这3种药剂可以应用大田防治马铃薯黑痣病。  相似文献   

7.
9种生物农药对人参立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防治人参立枯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生物农药对人参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表明:50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WP对人参立枯病菌的室内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5.12E-09 mg/L;另外,300亿/g内生芽孢杆菌WP、1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1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和10%多抗霉素WP 4种生物农药对人参立枯病菌也表现出了较好的室内抑菌效果,EC50分别为0.0001、0.0017、0.0177和0.0260 mg/L。该研究筛选出了能有效抑制人参立枯病菌菌丝生长的生物农药,对人参立枯病的科学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定西市马铃薯种植区发生普遍、危害重,生产中利用杀菌剂防治仍是重要的措施。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研究了不同药剂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2%霜脲·锰锌1 950 g/hm~2+23.4%双炔酰菌胺450 m L/hm~2+250 g/L醚菌酯280 m L/hm~2+687.5 g/L氟菌·霜霉威980 m L/hm~2和80%代森锌1 350 g/hm~2+25.75%多抗·福美双1 900 g/hm~2+28%霜脲·霜霉威2 500 g/hm~2+52.5%噁酮·霜脲氰570 g/hm~2组合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10种杀菌剂不同施药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和疮痂病防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疮痂病已经成为影响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并有逐年加重趋势。为筛选防治疮痂病有效药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马铃薯品种‘尤金’为试验材料,比较6种生物源药剂和4种高效低毒化学药剂对疮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0%噻唑锌悬浮剂拌种防效最好,病情指数最低为18.74%,防效最高为50.28%,其次是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拌种和12%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拌种的防治效果较好,病情指数小于20.00%,防效47.00%左右,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多数药剂拌种对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好于沟施处理,但拌种处理有抑制植株高度倾向,多数沟施处理比拌种处理相对安全。40%噻唑锌悬浮剂、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12%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能够替代72%农用链霉素可溶粉剂防控马铃薯疮痂病。  相似文献   

10.
几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长期使用几种广谱性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导致该病病原菌抗药性增强,防效降低。为筛选高效、经济、安全的杀菌剂在生产上推广使用,试验选取了18.7%烯酰.吡唑酯WG、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72%甲霜灵锰锌WP、75%代森锰锌WG 4种药剂,设置高、中、低不同浓度,高浓度施药2次,中低浓度施药3次进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8.7%烯酰.吡唑酯WG高、中、低浓底的防效分别为71.08%、73.03%、69.04%;其次为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防效分别为62.09%、74.53%、64.65%,72%甲霜灵锰锌WP的防效分别为56.91%、71.71%、66.87%;75%代森锰锌WG的防效分别为46.52%、70.38%、68.85%。其中18.7%烯酰.吡唑酯WG和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防效较好,其余2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建议生产上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1.
8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减轻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生产造成的损失,本研究选择了8种药剂,在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模式下进行晚疫病防治的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对地上垄体栽培模式下马铃薯晚疫病具有防治和保产的效果。其中,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前期喷施的保护性杀菌剂种中,60%百泰的防治和保产效果最好,防效达79%以上,增产43.54%;其次是银法利,防效达70%以上,增产42.55%。在发病中期喷施的治疗性杀菌剂中,防效和保产效果最好的药剂为50%安克,防效达73%以上,增产36.71%。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甜叶菊生产中枯萎病(Fusarium solani)危害严重,杀菌剂多、乱、杂现状,对几种杀菌剂开展室内抑菌效果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杀菌剂处理6(哈茨木霉菌WP+50%多菌灵WP)500倍、处理4(枯草芽孢杆菌WP+50%多菌灵WP)500倍和处理2(50%多菌灵WP)500倍对甜叶菊枯萎病病原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处理6(100倍浸根及500倍灌根)、处理4(100倍浸根及500倍灌根)对甜叶菊枯萎病防效最好(分别为75.9%、72.4%)。  相似文献   

13.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高效新药剂,对5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0 d,30%醚菌酯WP 30 g/667 m2、20 g/667 m2防效分别为78.57%和72.10%,防治效果优于其它药剂处理的防效;20%三唑酮EC 80 ml/667 m2和80%戊唑醇WP 15 g/667 m2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62.63%、54.40%;30%氟菌唑WP 20 g/667 m2和20%乙嘧酚磺酸酯ME 20 ml/667 m2处理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50.17%和44.99%。药后20 d,30%醚菌酯WP 30 g/667 m2和30%醚菌酯WP 20 g/667 m2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达到93.40%和83.53%,防效在各处理中最高,其次为20%三唑酮EC 80 ml/667 m2,防效为61.25%,以上3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及其他处理都达到显著性差异;80%戊唑醇WP 15 g/667 m2和20%乙嘧酚磺酸酯ME 20 ml/667 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2.60%和18.28%,30%氟菌唑WP 20 g/667 m2处理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仅有5.90%。因此30%醚菌酯WP 30 g/667 m2和20 g/667 m2处理可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危害,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以作为三唑酮的替代药剂或与其他药剂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早疫病在榆林市发生普遍,生产中长期使用固定几种农药,使得病原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变差。为筛选有效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药剂,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马铃薯早疫病病原,通过柯赫法则确定病原,采用形态学和rDNA-ITS的分子系统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病原,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榆林市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为Alternaria alternata;9种杀菌剂毒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噁酮·氟噻唑(SC)异菌·氟啶胺(SC)苯甲·百菌清(SC)烯酰·吡唑酯(WG)氟菌·霜霉威(SC) 72%霜脲·锰锌(WP) 69%烯酰·锰锌(WP) 75%代森锰锌(WG) 70%丙森锌(WP);噁酮·氟噻唑(SC)、异菌·氟啶胺(SC)、苯甲·百菌清(SC)、烯酰·吡唑酯(WG)和氟菌·霜霉威(SC)的EC_(50)值分别为3.601,7.493,21.113,27.555和51.874μg/mL,EC_(95)值分别为124.987,489.168,1 338.277,3 011.257和2 325.134μg/mL,表明以上5种药剂抑菌效果较好,可供进一步田间试验施用;70%丙森锌(WP)和75%代森锰锌(WG)对A. alternata室内抑菌效率较差,EC_(50)值分别为3 969.600和1 525.580μg/mL,可见A. alternata已对这2种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研究为马铃薯早疫病田间防治筛选低毒高效药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50%氟吗啉·代森锰锌WP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50%氟吗啉.代森锰锌WP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和安全性,连续2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初期,使用剂量为每公顷1 200~1 600 g,间隔7~10 d,连续喷施3次,对晚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79.5%~84.3%,对马铃薯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一种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病害,杀菌剂防治该病仍是生产中采用的主要措施。本试验采用氟吡菌胺和霜霉威、噁霜·锰锌、烯酰吗啉和多菌灵4种农药,从发病初期开始连续进行2次施药防治晚疫病。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68.75%氟吡菌胺和霜霉威SC 1000倍、64%噁霜·锰锌WP 300倍、50%烯酰吗啉WP 1500倍和50%多菌灵WP 500倍施用2次后,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76.8%、70.0%、71.0%和62.0%,前3种杀菌剂的防效明显好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胡椒瘟病是危害中国胡椒产业的首要病害,目前主要依赖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筛选应用生物农药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室外盆栽药效试验,测定了5种生物农药对胡椒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木霉菌WP、枯草芽孢杆菌WP和Z菌株发酵液对胡椒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好且敏感性高,EC50分别为0.49、0.78、1.13μg/m L;盆栽药效试验Z菌株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WP对胡椒瘟病防效最好,平均防效分别为83%和82%,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WP的防效次之,平均防效为69%。综合来看,Z菌株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WP对胡椒瘟病具有很好防效,具备良好的绿色防控潜力。  相似文献   

18.
小麦纹枯病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小麦纹枯病的高效防治药剂,对多种化学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盆栽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烯唑醇、井冈霉素、敌力脱、适乐时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a)抑菌效果较好,EC50均小于1 mg/kg;敌萎丹、立克秀、甲基托布津、扑力猛、五氯硝基苯、三唑酮和退菌特对小麦纹枯病菌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EC50均在10 mg/kg以下.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1%复方适乐时FS1 : 500包衣和2.5%适乐时FS 1:500包表处理防效最好,分别达到84.23%和83.52%;其次为12.5%烯唑醇WP 1 : 625拌种和2%立克秀WS 1 : 500拌种,为81.49%和77.23%;3%敌萎丹FS 1:500包衣、2.5%扑力猛FS 1:500包衣、15%三唑酮WP 1:500拌种和20%井冈霉素SP 1:500拌种也有较好的防效,平均防效均大于60%.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返青期3%敌萎丹FS 1:500包衣和12.5%烯唑醇WP 1:625拌种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55.43%和51.51%;收获期白穗率调查结果发现,12.5%烯唑醇WP 1:625拌种防效最好,达84.63%;其次为3%敌萎丹FS 1:500包衣和15%三唑酮WP 1:500拌种,防效分别达到73.36%和72.31%.收获期产量调查结果表明,3%敌萎丹FS 1:500包衣、21%复方适乐时FS 1:500包衣和2.5%适乐时FS 1:500包农处理增产效果较好,分别达到13.81%、12.34%和11.50%.从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综合考虑,敌萎丹、复方适乐时、适乐时是较好的种子处理剂.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铃薯》2015,(3):167-170
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是生产中采用的主要措施。通过施用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河北、甘肃、青海3个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3个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河北地区,250 g/L嘧菌酯悬浮剂的有效成分用量为75.00 g/hm2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达到77.53%;在青海地区,各试验处理的防效达到71.26%~84.02%;在甘肃地区防治效果更好,防效均达到80%以上。该试验结果为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在生产上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药效和保绿防衰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耕作制度调整等因素影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小麦赤霉病的流行频率上升,且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及其复配剂抗性增强。目前生产上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品种较多,防效差异大。本研究对市场上常用的8大类杀菌剂及其复配剂防治赤霉病的药效和保绿防衰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剂中,用三唑类80%戊唑醇WP 22.5 g/667 m~2、三唑硫酮类25%丙硫菌唑SC 50mL/667 m~2的防效在70%以上;在复配剂中,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60 mL/667 m~2、15%氯啶·戊唑醇SC 100 mL/667 m~2、75%肟菌·戊唑醇WDG 20 g/667 m~2、28%烯肟·多菌灵WP 100 g/667 m~2、15%丙硫·戊唑醇SC 120 mL/667 m~2这5个处理的防效在70%以上,同时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及其复配剂、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丙硫菌唑表现出良好的保绿防衰效果,绿叶指数在80%以上,可延长小麦剑叶绿色时间2 d左右,千粒质量增加,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