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强  徐升运  任平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225-226
采用复合乳杆菌及酿酒酵母菌青贮沙棘鲜叶,确定复合乳杆菌中植物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酸乳杆菌的配比比例以及复合乳杆菌与酿酒酵母菌的配比.结果表明,当植物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酸乳杆菌的配比为4∶2∶4,复合乳杆菌与酿酒酵母的配比为3∶2时,粗蛋白含量为21.58%,发酵剂用量为2.0%,青贮沙棘叶的总体评价为优级,青贮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2.
试验目标:评价布氏乳杆菌,异型发酵乳酸菌(LAB),对实验室条件下整株玉米青贮饲料发酵、需氧稳定性和瘤胃降解度的影响。鉴于比较,对两种同型发酵乳酸菌进行试验。试验方法和结果:玉米在早熟凹陷时收获(干物质含量为290 g·kg~(-1)),一半为乳状排列的阶段(干物质含量为355 g·kg~(-1))。试验用两种同型发酵乳酸茵,添加水平为1×10~5 CFU·g~(-1)鲜饲料。布氏乳杆菌添加水平分别为1×10~5,5×10~5,1×10~6 CFU·g~(-1)鲜饲料。对照组为不添加任何物质的青贮饲料。各处理确定后,将剁碎的饲料青贮于厌氧罐中。青贮60天时,从每个处理的3个罐中采样。贮藏60天后,采用该青贮饲料进行需氧稳定性试验,试验期5d;测定CO_2产生量、化学和微生物学参数,用以测定需氧变质程度。两种同型发酵乳酸菌提高青贮饲料的乳酸浓度和酵母菌数量,降低乙酸浓度,削弱青贮饲料的需氧稳定性。相对而言,添加布氏乳杆菌降低青贮饲料的乳酸浓度,提高乙酸浓度。在有氧条件下,与添加1×10~5 CFU·g~(-1)布氏乳杆菌的青贮饲料相比,其添加水平为5×10~5和1×10~6 CFU·g~(-1)的青贮饲料,pH、CO_2产生量和酵母菌数量都显著降低(P<0.05)。然而,布氏乳杆菌的各添加水平和两种同型发酵乳酸菌对青贮饲料原位瘤胃干物质,有机物和中性洗剂纤维降解度都没有影响。结论:布氏乳杆菌在保护实验室条件下暴露于空气中的玉米青贮饲料方面绝对有效。布氏乳杆菌的各添加水平,尤其是5×10~5CFU·g~(-1)或更高,显著降低酵母菌数量和提高青贮饲料需氧稳定性。试验的重要性和影响:布氏乳杆菌作为青贮饲料接种菌应用,能通过限制酵母菌活动而提高玉米青贮饲料需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乳酸菌菌剂(LAB)通过增加青贮饲料中乳酸和其他有机酸类含量、降低饲料p H来提高饲料品质,防止酸败。本试验在青贮饲料中添加LAB,改变青贮饲料品质及其在瘤胃中的发酵条件,探索饲料中添加LAB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消化率、产奶量、牛奶品质和甲烷(CH4)排放量的影响。8头泌乳中期荷斯坦-黑白花杂交奶牛根据产奶量分成高产和低产两组,采用4×4拉丁方阵设计21 d试验。CH_4排放量采用间接量热法测量。各组青贮饲料(主要成分为黑麦草)分为空白组、长期添加LAB组、短期添加组(饲喂前16 h添加)和长短期综合添加组。所有饲料都由牧草青贮和复合物构成(干物质基础上的比例为7525)。长期添加组菌剂中植物乳杆菌、乳酸乳球菌和布氏乳杆菌比例为102070,短期添加组为乳酸乳球菌。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添加组和短期添加组对奶牛干物质摄入量(DMI)、中性洗涤纤维(NDF)、脂肪消化率、氮含量和能量平衡无显著影响,对乳成分(尤其是尿素)、乳脂肪、乳蛋白质和牛奶中微生物总数均无显著影响。但长期添加LAB使产奶量有增加趋势。长期添加组和短期添加组的奶牛中CH_4排放量无显著变化。其中,长期添加组中以k J·kg~(-1)为单位的代谢体重有提高趋势。试验结果得出引起动物生产性能改变的LAB最小添加量,包括长期和短期的。虽然其他研究表明青贮饲料中添加菌剂能对奶牛生产性能产生有利的显著影响,但本试验由于剂量、青贮饲料基底牧草选择和保存条件等因素的差异,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植物乳杆菌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乳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乳酸菌,在食品、青贮饲料以及医疗保健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阐述了植物乳杆菌的生理功能及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为植物乳杆菌在相关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复合菌剂的除臭机理,将放线菌5406(Actinobacillus)、枯草芽孢杆菌B-903(Bacillus subtilis)、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钾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植物乳杆菌Z3-1(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按不同比例配制成复合菌剂,将其均匀喷洒到鸡粪表面并搅拌均匀,进行鸡粪堆肥对比试验,分别筛选出对甲基吲哚、硫化氢、氨气去除效果最好的除臭菌剂配方,并在已筛选出的配方中添加生物炭及化学试剂,检测除臭效果。结果表明,去除甲基吲哚效果最好的除臭菌剂配方为C4组(放线菌5406、枯草芽孢杆菌B-903、卷枝毛霉、钾细菌、植物乳杆菌Z3-1和毕赤酵母各25 m L,生物炭11 g,甲醇0.04 mg);去除氨气效果最好的除臭菌剂配方为D3组(放线菌5406、枯草芽孢杆菌B-903、卷枝毛霉、钾细菌、植物乳杆菌Z3-1和毕赤酵母各20 m L,二价铁离子和抗坏血酸各0.06 g);去除硫化氢效果最好的除臭菌剂配方为E4组(放线菌5406、枯草芽孢杆菌B-903、卷枝毛霉、钾细菌、植物乳杆菌Z3-1和毕赤酵母各20 m L,氧化锌0.08 mg)。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棒状乳杆菌HS4廉价增殖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棒状乳杆菌的廉价增殖培养基进行筛选及优化,以达到降低棒状乳杆菌菌剂的生产成本。通过比较棒状乳杆菌HS4在9种基础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确定冬瓜基础培养基为增殖基础培养基;经单一营养因子试验和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确定影响棒状乳杆菌HS4增殖的3个重要因素分别为大豆蛋白胨、牛肉膏和酵母浸粉;经响应面分析进行回归优化,获得最佳冬瓜增殖培养基配方为:冬瓜基础培养基(1L),大豆蛋白胨(19.7g/L),酵母浸粉(19.4g/L)和牛肉膏(1.94g/L),活菌数达到39.81×108 CFU/mL。  相似文献   

7.
乳酸菌发酵能保留荔枝原有风味,并赋予其全新储存性能和营养价值。为拓展发酵剂资源,经MC培养基分离,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从水开菲尔粒中分离出类干酪乳酪杆菌坚韧亚种FJAT-54886(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subsp.tolerans FJAT-54886)和红条液体乳杆菌FJAT-54887(Liquorilactobacillus satsumensis FJAT-54887)。这2株菌与适合于植物原料发酵的植物乳植物杆菌FJAT-54898(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FJAT-54898)和类干酪乳杆菌类干酪亚种FJAT-54854(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subsp.paracasei FJAT-54854)进行荔枝汁发酵特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植物杆菌FJAT-54898、类干酪乳酪杆菌类干酪亚种FJAT-54854的活菌数增殖速度及最终活菌数均显著高于红条液体乳杆菌FJAT-54887和类干酪乳酪杆菌坚韧亚种FJAT-54886(...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产γ-氨基丁酸(GABA)植物乳杆菌GA8对小鼠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和盲肠菌群的影响,将60只昆明系小鼠随机分成5组,试验1、2、3组小鼠饮用水中分别添加1×106、2×106和4×106 cfu/mL的产GABA植物乳杆菌GA8,对照组在饮用水和日粮中不添加任何制剂,GABA组在日粮中加入15μg/g GABA,小鼠饲喂30d后,检测其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及盲肠菌群结构。饲喂产GABA植物乳杆菌GA8后,试验3组小鼠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间无明显差异;试验1、2、3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有提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试验3组较对照组大肠杆菌明显减少(P0.01),乳杆菌明显增加(P0.05),试验1、2组肠球菌减少(P0.05),其他差异不显著;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试验1、2、3组和GABA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产GABA植物乳杆菌GA8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生长性能、促进有益菌生长和抑制有害菌繁殖,对血清抗氧化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提供低成本、高效、安全的微生物除臭剂,也为菌株的混合培养提供科学依据,以活菌数为考察指标,将除臭微生物酿酒酵母和干酪乳杆菌的单株培养和两者混合培养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对由酿酒酵母和干酪乳杆菌混合培养的菌剂进行大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两者采用混合培养方式,酿酒酵母活菌数比单种培养提高0.39×108 CFU/mL,干酪乳杆菌活菌数比单种培养增加2.53×108 CFU/mL,混合培养较单株培养活菌总数提高8.90%。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大鼠最大耐受剂量(MTD)大于19.64 g/kg,即该混合培养菌剂实际无毒。  相似文献   

10.
发酵香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为发酵剂发酵香肠,对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单一菌森发酵最佳工艺为30℃,10^8cfu/g,24-48h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以1:1组合时最佳工艺为30℃10^7cfu/g,18-24h。  相似文献   

11.
发根农杆菌与绿色木霉对玉米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在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在抑制致病菌、促进作物生长等方面效果显著。为探讨发根农杆菌和绿色木霉对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明确二者协同增效效果及作用机制,采用盆栽法,设置发根农杆菌与绿色木霉2类菌株单一、复合接种作为试验组,以不施菌剂作为对照,共4组处理。测定接菌后玉米株高、茎粗、叶宽、叶绿素含量、根系指标等,探究菌剂单一处理、复合处理对玉米生长的促进效果。结果表明,菌剂复合处理与单施发根农杆菌、单施绿色木霉相比玉米生长指标明显提高;单施发根农杆菌、绿色木霉与对照相比根系生长差异明显,单一施加发根农杆菌、绿色木霉以及混合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玉米植株茎粗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但各试验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3种处理均能促进玉米根系生长,但复合处理对玉米根系生长促进作用优于发根农杆菌和绿色木霉单一接种,说明玉米植株根系生长过程中二者可以起到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都尔伯特半荒漠草原牧区牧民家庭采集62份样品中分离到34株乳杆菌对其中27株进行了种的鉴定。结果:干酪乳杆菌植物亚种(L.casei subsp.Plantarum)13株,格氏乳杆菌(L.gasseri)1株,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10株,棒状乳杆菌棒状亚种(L.coryniformis subsp.coryniformis)1株,面包乳杆菌(L.panis)1株,弯曲乳杆菌(L.curvatus)1株。其中高温菌1株。  相似文献   

13.
不同益生元对发酵乳中鼠李糖乳杆菌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向脱脂乳中加入3种益生元(低聚木糖、低聚果糖和低聚异麦芽糖)增殖发酵乳中的鼠李糖乳杆菌,以活菌数、凝乳时间、黏度等指标研究这3种益生元对鼠李糖乳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聚异麦芽糖对鼠李糖乳杆菌的生长促进作用效果最佳,发酵乳在12 h左右时,菌株的活菌数达到最高,为5.02×109 cfu/g,同时低聚异麦芽糖和鼠李糖乳杆菌的添加可以减少乳清的析出,提高发酵乳的黏度。  相似文献   

14.
Guerra-Ordaz  AA  Molist  F  Hermes  RG  Gomez  A  de Segura  La Ragione  RM  Woodward  MJ  Tchorzewska  MA  Collinse  JW  Perez  JF  Martin-Orue  SM 《饲料博览》2014,(1):52-52
为测定乳果糖益生元、乳杆菌益生元(植物乳杆菌)和两种的组合作为29~39日龄断奶仔猪生长促进剂的作用效果。将96头仔猪按初始体重分到32个圈舍中,并将其分为4组,包括对照组(CTR)、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109cfu·mL-1乳杆菌喷到基础饲粮上,每头猪20 mL,LPN)、乳果糖(LAC)10 g·kg-1、两种处理的混合(SYN)。在近端结肠食糜中采样,测定肠腔内pH、短链脂肪酸(SCFA)和乳酸的浓度。通过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和qPCR对结肠食糜中提取脱氧核糖核酸和微生物菌落进行评价。对尿素氮(BUN)和急性时相蛋白(Pig-MAP)进行测定,LAC组采食量(P0.05)、平均日增重(P0.01)、料重比(P0.05)提高,并极显著的降低了BUN(P0.01)。LAC和LPN组肠道乳酸杆菌的数量减少,结肠内容物的比率(P0.05)。此外,LPN组的支链脂肪酸百分含量降低(P0.01),这说明蛋白水解微生物的活性降低了。通过T-RELP对肠道内容物中微生物的分析发现,肠道内微生物的种类发生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嗜热酸双歧杆菌与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TRFs)的相似性较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乳果糖和植物乳杆菌的组合可以作为一种互补的合生素使,但不具备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浓度植物乳杆菌对肉鸡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植物乳杆菌,研究其对肉鸡免疫机能的影响,进而为确定植物乳杆菌在肉鸡生产上的最佳添加剂量提供科学依据.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雏鸡420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一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六个乳酸菌添加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2.0‰、4.0‰、6.0‰、8.0‰、1.0%的植物乳杆菌.试验期42天,乳酸菌制剂以饮水方式供给.分别在14、21、28、35、42日龄测定并记录各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IgG含量度NDV抗体效价.结果表明:不同添加水平的乳酸菌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肉鸡的免疫性能,整体来看,2.0‰-4.0‰植物乳杆菌添加组增强免疫机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植物乳杆菌试验,研究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进而确定植物乳杆菌在肉鸡生产上的最佳添加剂量。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乳酸菌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整体来看,以2.0‰植物乳杆菌添加组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以乳化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籽油作为底物加入到试验所制备的复合乳杆菌中,利用乳杆菌所产生的亚油酸异构酶使亚油酸(LA)转化为共轭亚油酸(CLA).通过几种轧杆菌不同配比组合的协同试验,发现不同种乳杆菌的协同转化共轭亚油酸的能力要高于单一茵种.结果表明,复合乳杆菌中植物乳杆菌: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为7:3转化效果最好,其亚油酸异构酶酶活为21.36 U/mL,共轭转化率为33.38%,共轭亚油酸质量浓度为28.83g/L.  相似文献   

18.
饲用复合微生物制剂中乳杆菌计数培养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便于准确计数乳酸菌产品中的活菌数,保障微生物活菌制剂产品的质量,根据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对不同碳水化合物的选择性利用,设计了几种乳酸菌的选择性计数培养基,并对其计数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MRS培养基能够检测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2种菌的混合制品总菌数,而使用山梨醇-MRs培养基能够选择性地计数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制品中的植物乳杆菌数,这样可以分别得到2类乳酸细菌的数量,为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供了合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奶豆腐中分离的一株优良益生特性的乳杆菌菌株CH4经API 50 CHL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本研究分析了益生元对CH4生长的促进作用。单因子试验表明,棉籽糖对CH4的促生长能力最强,添加量为1.5%,培养时间为10 h有利于菌株CH4的生长。利用正交试验进行验证,最终确定发酵乳杆菌CH4的生长条件为:培养基中添加1.5%棉籽糖,培养11 h,发酵乳杆菌CH4的活菌数达到8.65×1010CFU/m L,与未添加低聚糖培养时相比提高40倍。  相似文献   

20.
以西兰花茎为原料,研究了自然发酵和接种植物乳杆菌发酵过程中pH值、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并对发酵结束时VC含量、还原糖含量、硬度、色泽和感官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兰花茎发酵周期为7 d,发酵过程中pH值,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发酵结束时VC含量、还原糖含量均较低,且植物乳杆菌组发酵低于自然发酵组;添加2%Ca Cl2组硬度高于其他组,漂烫处理组泡菜绿色值较高。其中接种植物乳杆菌并添加2%Ca Cl2的发酵西兰花茎具有良好的泡菜色泽,硬度较高,且口感和感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