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了7只给硒羊血液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α_1、α_2、β、γ)的动态变化。结果:给硒后T淋巴细胞增多,B淋巴细胞减少,直至试验结束(90d);血清总蛋白和γ球蛋白在给硒后70d以内,血硒水平为0.5749μg/ml以下时,基本无变化,给硒70d后,血硒水平超过0.5749μg/ml时,总蛋白量和γ球蛋白均减少;其他指标未见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2.
对实验性硒过多症绵羊血液、被毛及组织硒含量作了测定,并探讨了血硒、毛硒及组织硒含量、分布对绵羊硒过多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血硒含量超过0.3006μg/ml是绵羊硒中毒的早期指征;中毒症状明显,血硒含量高于0.5347μs/ml,毛硒含量高于0.4042ppm,可诊断为绵羊硒过多症。毛硒含量变化缓慢,对于反映长时间内硒的积累情况和慢性硒中毒的诊断,其意义较大;血硒含量变化灵敏,对于反映近期内硒的代谢水平和急性硒中毒的诊断意义较大。绵羊硒过多症组织硒含量的分布顺序是:肾脏>肝>肺脏>心肌>脾脏>骨骼肌>大脑;健康对照羊组织硒含量的分布顺序是:肾脏>脾脏>肺脏>骨骼肌>肝>心肌>大脑;组织硒含量分布顺序的改变在绵羊硒过多症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组织病变的严重程度依次是肝脏>肾脏>心脏>肺脏>大脑>脾脏,其与组织硒含量的多少有关,还与组织对硒的敏感性及组织蓄积硒为变化幅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自2000年以来,青海省乌兰地区藏绵羊出现以异食、消瘦和贫血为特征的疾病。经分析该地区土壤、牧草和动物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发现在患病区,土壤钼含量为(4.63±1.51)μg/g,牧草为(4.89±1.79)μg/g,极显著高于正常地区。患病动物血液平均铜含量为(0.23±0.07)μg/g,被毛铜平均含量为(3.27±0.71)μg/g,而正常区的动物为(0.97±0.23)μg/g和(6.78±1.57)μg/g,差异极显著;患病动物血液铜最高值为0.53μg/g,血液铜最低值为0.031μg/g。而正常地区藏绵羊血液铜含量最高值为1.33μg/g,血液铜最低值为0.83μg/g。同时患病动物血清铜蓝蛋白显著低于正常动物,并且有小红细胞贫血。结果表明,藏绵羊以异食、消瘦和贫血为特征的营养代谢疾病为钼诱导的次级铜缺乏。  相似文献   

4.
对14只绵羊以0.1%亚硒酸钠液肌肉注射,逐渐增加剂量,历时3~4个月,复制出了慢性硒过多症动物模型。此动物模型是随着硒在体内的不断累积,呈现起病、中毒和致死三个不同的效应阶段,血硒水平在0.30、0.50、及1.00μg/ml以上,依次分别作为三个效应阶段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西藏曲松绵羊在高海拔低氧条件下的血液生理学特性,试验选择三个不同海拔地区的西藏曲松绵羊、云南丽江绵羊和云南腾冲绵羊,颈静脉采血后测定血常规指标和血流变指标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曲松绵羊的红细胞数[RBC,(13.78±0.13)×1012/L]和血红蛋白含量[HGB,(135.44±1.19)g/L]远高于中低海拔绵羊(P0.01);红细胞平均体积[MCV,(31.27±0.30)f L]、纤维蛋白原含量[(3.29±0.07)g/L]和血浆黏度[(1.49±0.30)m Pa/s]明显低于中低海拔绵羊(P0.01)。说明西藏曲松绵羊通过增加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增加携氧能力,而伴随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升高,其血液黏度相关指标也相应升高。西藏曲松绵羊通过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和血浆黏度等指标钝化红细胞数增加对全血黏度的不良影响,保证血液的通畅性,增加运氧能力,以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这是西藏曲松绵羊高原低氧适应的血液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投硒后放牧牦牛血硒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牦牛补硒后血中硒浓度变化,对放牧牦牛按每100kg体重20mg,肌肉注射亚硒酸钠投硒,投药后每间隔1周进行采血,对6周间全血,血浆中硒浓度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血浆中硒浓度随投硒显著上升(P<0.01),第1周后增至投予前的约3倍,第2周后现最大值(91.46±14.63μg/kg),第3周后开始下降,至4周后降至投前的水平;全血中Se浓度与血浆同样增大,投予后第2周时呈现最大值(129.81±36μg/kg)以后,血中硒浓度至第6周时仍维持107.55μg/kg的高值,约为对照群的3倍,至52周后投硒群牦牛血液中硒浓度仍为对照群的约2倍。试验期间,对照群血液、血浆中硒浓度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以往,很少有人研究副结核病绵羊的血液和生物化学变化,作者观察了副结核病绵羊的各种血液学和生物化学变化。采取50头感染副结核病的15头健康的不同品系绵羊的血液,测定其总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白细胞分类数、血红蛋白、压积细胞量和血沉;并测定血液中钙、磷、镁值。  相似文献   

8.
选择4×10只科尔沁细毛育成羊随机分为四组,以1ml/只羊的剂量分别注射英制的(Ⅰ组)、和中制Ⅰ型(Ⅱ组、Ⅱ型(Ⅲ组)长效硒注射剂,另一组作对照(Ⅳ组)。结果三种制剂皆可至少在7个月内显著提高血 Se 水平(P<0.01),血 Se 的升高分别为Ⅰ:0·072→0.260μg/ml,Ⅱ:0.073→0.267μg/ml,Ⅲ:0.072→0.264μg/ml,Ⅳ:0.076→0·137μg/ml,而三种制剂间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血 Se 的升高,全血 GSHpx 活性也  相似文献   

9.
对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发生的以消瘦和高度营养不良为特征,当地俗称为"青干病"的绵羊进行了临床诊断、病理学检查、血液学和生化指标测定。剖检可见血液稀薄,心脏肿大,变软,消化道萎缩,部分黏膜脱落。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肝细胞肿胀,组织间隙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心肌部分肌纤维萎缩;脾组织间隙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血液学检测结果显示,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含量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酐、尿素含量显著升高。结果表明,绵羊青干病是以机体极度消瘦、贫血、肝肾损伤和机能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对5只健康奶山羊按0.3mg/kg体重一次肌注亚硒酸钠,在给药后40天内不同时间采集血样,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血硒浓度。结果表明,补给亚硒酸钠后对羊体血硒含量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羊个体间血硒含量有极明显的差别。对各时期血硒含量进行q法多重比较可见,羊体血硒含量变化有明显规律,即肌注亚硒酸钠后5分钟血硒含量明显上升。30分钟达最高点,差别非常显著(P<0.01);继而下降。从2小时的0.7288μg/ml迅速降到14小时的0.421μg/ml(p>O.01)。从18小时起到40天期间血硒含量基本平稳,相互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利用黏附素单因子血清IgG致敏绵羊红细胞,建立了定量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黏附素抗原的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该试验所用K88、K99、987P和F41单因子血清IgG致敏红细胞的最佳浓度依次为30μg/ml、56μg/ml、28μg/ml和100μg/ml。经交叉试验、抑制试验和敏感性试验证实,该试验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生物制品中黏附素含量的定量。  相似文献   

12.
在产犊前三个月及整个第一个泌乳期内,给10头黑白花奶牛饲喂缺硒日粮(0.04mg/kg干物质),而另10头牛喂以相同日粮,每牛每天补硒2mg。在泌乳后的第14周,乳房接种15~40菌落形成单位的大肠杆菌。此时,日粮中缺硒及补硒奶牛血液中平均硒浓度分别为0.033μg/ml和0.132μg/ml。所有接种牛都发生乳房炎,但补  相似文献   

13.
对29头产后泌乳五周的母牛,测定了气浆中维生素A、E和硒的含量。29头母牛中有20头呈现牛肥胖综合征(FCS)。健康母牛血浆中维A含量为40μg/100ml,维E含量为5μg/100ml;患FCS的母牛,血浆维A为29μg/100ml,维E为8μg/100ml,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健康母牛在分娩时,血浆维A水平较低,为25μg/100ml,此后逐渐增加到51μg/100ml,而患FCS的母牛,维A水平更低,接近于缺乏状态。维E能减轻FCS的症状,其原因可能是影响到肝脏的氧化—还原反应。在两组母牛中或在另外随机选择的12头具有FCS的母牛中,血浆硒的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硒是牛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据调查我国约有2/3的地区缺硒。据李文盛等研究表明,甘肃省甘南州、张掖市、肃南等牦牛主要繁殖生产区为硒的严重患病区,土壤水溶性硒在0.010μg/g左右。饲草饲料硒在0.03lμg/g以下,畜禽血硒在0.075μg/ml以下;同时牛副伤寒也是该地区牦牛的高发病,每年的发病率平均约在30%以上。缺硒可影响牛体的正常发育、繁殖、免疫抵抗力,严重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引起死亡。而通常采取的预防缺硒措施是在精粮或饮水中添加一定量的亚硒酸钠,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但在牦牛主产区以自由放牧为主,日粮添加亚硒酸钠拌不均或饮水剂量难以掌握,且亚硒酸钠补硒后血硒浓度在临界水平以上的持续时间短等原因,难以在牦牛饲养管理上应用。  相似文献   

15.
骆驼的红细胞低于900—1200万/mm~3,血红蛋白(Hb)低于15.2g/100ml,即可诊断为贫血。病驼红细胞在800万/mm~3,Hb1lg/100ml以上为轻度贫血;红细胞600—800万/mm~3,Hb9—1lg/100ml为中度贫血,红细胞低于600万/mm~3,Hb9g/100ml为重度贫血。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研究伊犁夏牧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绵羊羊毛与血液中铁、铜、锰、锌、硒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变化规律,为夏季放牧绵羊科学补饲微量元素提供依据。选择在新疆伊犁夏牧场卡拉卓恩(南坡)和唐布拉草地(北坡)1 400~2 999 m垂直带放牧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羊毛和血液样品,测定其铁、铜、锰、锌和硒含量,并评估其微量元素的营养生态环境。结果表明,放牧绵羊羊毛铁、铜、锰、锌和硒含量分别为520.70、3.89、30.16、102.64 mg/kg和41.18 μg/kg,其中铜和硒分别低于正常值48.3%和79.7%,而铁高于正常值603.4%;血液中铁、铜、锰、锌和硒含量分别为357.05、4.18、0.25、3.08 mg/L和45.23 μg/L,其中铜、硒分别低于正常值29.9%和73.9%,而铁高于正常值95.5%。羊毛与血液中铁、铜、锰、锌、硒含量均随年龄而增加。不同性别绵羊间血液中锌、硒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确定日粮硒源和剂量对马代谢和血液的影响。将25匹成年马根据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匹,分别饲喂对照组日粮(不添加硒)、0.2、0.3和0.4mg/kg酵母硒及0.3mg/kg亚硒酸钠,试验共进行112d。结果 :日粮硒源和添加剂量对血浆能量和蛋白代谢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 0.05)。0.4mg/kg酵母硒和0.3mg/kg亚硒酸钠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血浆钠浓度(P 0.05),且日粮处理与时间对血浆氯浓度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 0.05)。日粮添加0.3和0.4mg/kg酵母硒较对照组和0.3mg/kg亚硒酸钠组显著降低了血浆总抗氧化物水平(P 0.05),同时随着日粮酵母硒添加水平的升高,血浆总抗氧化物含量表现为显著的剂量-依赖效应(P 0.05)。0.3mg/kg亚硒酸钠组血液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最低(P 0.05),对照组较酵母硒组显著提高了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P 0.05),而0.2mg/kg酵母硒组红细胞分布宽度最高(P 0.05)。结论 :尽管硒的来源和剂量对炎症和肝脏状态的标记物无显著影响,但血液学特征似乎表明了硒的免疫调节作用,具有表现为酵母硒轻微降低了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8.
小尾寒羊自1989年从山东引入我县以来,深受农户青睐,但自1995年以来,出现了成年适繁母羊繁殖率降低的现象,给我县的养羊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我们对504户饲养的2 050只绵羊进行调查,结果在1 020只繁殖母羊中,当年空怀母羊255只,占适繁母羊的25%;当年产羔羊4 540只,产活2 934只,产活率为65%;产死胎1 148只,约占25%;流产胎儿458只,占10%。为了弄清造成繁殖率降低的原因,探索解决这一生产难题的对策,我们检查了引种档案、饲养管理记录,确认饲养管理正常,确无传染病和其他异常现象发生,因此进行了硒含量的测定和补硒试验。 1 硒含量的测定 在我县饲养小尾寒羊较多的西部6个乡选择有代表性的6个点,分别采集土壤、饲草料、羊体血样各60份送检,结果如下: 1) 土壤含硒量平均为0.04 μg/g ,水溶性硒含量为0.004 5 μg/g,说明该区为严重缺硒区。 2) 饲草料含硒量为:玉米0.028 μg/g、麸皮0.024 μg/g、青干草0.018 μg/g、青草0.058 μg/g,共含Se量均小于0.067 μg/g,说明饲草料缺硒。 3) 血硒平均为0.042 μg/ml,GSH-Px活力为4.381 6 U/ml,比羊的血Se(x=0.10 μg/ml)低0.058 μg/ml,表明羊体组织缺硒。 测定结果表明,硒通过土壤—植物—动物周期而转运,由于土壤严重缺硒,致使饲草料贫硒,进而引起羊体硒营养缺乏,造成繁殖机能失调,由此确诊为:因严重缺硒而引起的繁殖机能紊乱症。  相似文献   

19.
Flohe等人(1973)证明从牛红细胞提纯的每克分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含4克原子硒。oh等(1974)用绵羊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得到同样的结果。牛、绵羊、猪、马和人的血液硒浓度与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有密切关系,血液中这种酶的活性能作为动物生物硒状况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用冬毛生长期的当年生标准水貂,进行了不同饲粮硒水平对冬毛期水貂血、毛内脏及裘皮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正常饲养状态下,水貂各组织含硒量(mg/kg)依次是肾3.786、肝2.822、心肌2.376、肺2.026、毛1.744。全血中硒的含量为0.534μg/ml 加硒后全血 GSH—P_x 活性逐渐下降;全血、毛、内脏器官、粪、尿中含硒量增加;但加硒量达1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