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云杉阿扁叶蜂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害虫,严重影响沙地云杉林的健康生长。本文介绍了云杉阿扁叶蜂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具体包括幼虫期林间防治、幼虫期航空喷雾防治、天敌种类及利用、营林措施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云杉阿扁叶蜂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云杉阿扁叶峰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害虫,如果不对其进行了解,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所以需要通过防治手段控制不让成灾。本文会通过对云杉阿扁叶蜂的幼虫成虫期、生活习性、环境要求等等来试验出好的办法控制云杉阿扁蜂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云杉小黑天牛有效积温和发生期测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时防治云杉小黑天牛(Monochamus sutor L.)提供科学依据,在模拟自然条件下,对该虫的卵、蛹的有效积温、发育起点温度,成虫和初孵幼虫的发生期测报进行了研究。云杉小黑天牛蛹的有效积温为114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9.0℃;卵的有效积温为66.9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11.5℃。利用历期法、有效积温法对成虫、初孵幼虫发生期予测,其结果与实际调查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4.
云杉小黑天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以后,火烧迹地,贮木场云杉小黑天牛大量发生。在塔河林业局绣峰林业公司贮木场抽样调查中,原木被害率为54.07%,降等率为42.23%,每立方米损失约34.29元。云杉小黑天牛在该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木质部内越冬。5月下旬化蛹,高峰期为6月上旬;6月上旬成虫羽化,高峰期为6月下旬;产卵高峰期为7月初;孵化高峰期为7月上旬。卵期平均9d,蛹期平均19d,成虫期15—30d,幼虫期长达250—300d。  相似文献   

5.
丽江云杉种子大痣小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江云杉种子大痣小蜂尾长尾小蜂科大痣小蜂属,是云南省西北部地区丽江云杉的主要种实害虫,此害虫在云南省丽江地区1年完成1个世代,主要以末龄幼虫在种子内越冬,每粒种子内只有1条幼虫,幼虫一生仅食1粒种子,无转移危害习性,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幼虫取食云杉种子,并在种子内化蛹,成虫羽化时咬破种皮飞出,文中还报道了丽江云杉种子大痣小蜂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利用氧化乐果、调养氯氰菊脂、久效磷不同浓度对云杉球果小卷蛾初孵幼虫始盛期进行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氧化乐果500倍液防治云杉球果小卷蛾初孵幼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杉梢小卷蛾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梢小卷蛾是互助县青海云杉上危害的主要害虫,该虫在我县年发生一代。雌虫平均产卵量为24.7粒,产卵部位集中于云杉当年萌发的新梢基部,卵期6--7d,幼虫共6龄,历期35—42d。用菊酯类药物防治该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垂直空间角度,明确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和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在红松Pinus koraiensis上的空间分布,探索这2种天牛的种间关系,为其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辽宁抚顺的红松P koraiensis林中同时监测到云杉花墨天牛与褐梗天牛成虫,且在同一株红松上能发现这2种天牛幼虫。以红松作为天牛幼虫的栖息资源,以红松的垂直高度作为资源序列,选取受天牛危害的红松立木,以40 cm为单位,研究云杉花墨天牛与褐梗天牛幼虫的形态学特征、在红松受害木上的分布位置、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结果】云杉花墨天牛幼虫在红松上的分布为(87.20±8.45)头·株-1,褐梗天牛幼虫在红松上的分布为(24.40±2.37)头·株-1。云杉花墨天牛幼虫在红松上呈正偏态分布,地上80~120 cm处分布最多,为(16.40±2.38)头·株-1,显著高于80 cm以下及120 cm以上高度的幼虫数量(P<0.05);褐梗天牛幼虫在红松受害木地上部分均匀分布,2...  相似文献   

9.
根据云杉丹巴腮扁叶蜂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在丹巴腮扁叶蜂成虫和幼虫期应用化学药剂、人工破坏预蛹及老熟幼虫越冬环境等措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破坏预蛹及老熟幼虫越冬的栖息环境,杀虫效果可达87%上;地面上试用生绿BT剂200倍液、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氧化乐果乳油和杀确爽1500倍液杀虫效果均为90.30%。  相似文献   

10.
云杉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杉梢斑螟在大通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主要以幼虫为害云杉嫩梢,在大通县景阳、青山突发成灾,对云杉生长造成很大影响,该文介绍了云杉梢斑螟年生活史、生活习性,采用人工和地面喷药等措施,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枣绮夜蛾 Porphyrinia Parva(H(?)bnet)是山西省枣树上的一种新害虫。以幼虫主要食害枣花、蕾和果实,偶尔也食枣叶。在山西一年发生1—2代,以蛹在树干粗皮裂缝及树洞中越冬。6月份为田间幼虫为害盛期,造成大量落蕾、落花、落果。几年来,我们在晋中枣区根据各虫态的生物学特性,在做好虫情测报的基础上,采用刮树皮、束草诱杀及树上喷药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不同受害油松对油松毛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不同受害程度的油松针叶饲养油松毛虫幼虫,研究其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毛虫取食受害松针后,营养指数都有所下降,尤其是取食受害50%的松针对幼虫影响最大,其取食量、排粪量最小,对食物的消化和利用指数较低,幼虫发育缓慢,死亡率增大,蛹重减轻,从而影响了油松毛虫的种群动态;取食受害25%和受害75%松针的幼虫的营养指数比较接近.同时深色型幼虫的营养指数较浅色型的高,死亡率较低,但在取食受害50%的松针后期,深色型幼虫的一些营养指数反而比浅色型的低.   相似文献   

13.
逐行逐株调查了400余株自然生长棉花上美洲斑潜蝇危害的棉花叶片和幼虫潜道,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美洲斑潜蝇的自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在棉田发生的初期,其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在棉田发生一段时间后,即棉花生长进入蕾、花、铃盛期,被害叶片在棉田仍呈均匀分布,但幼虫潜道在棉株上、中部和以整株棉花为取样单位时为聚集分布,在棉株下部则为随机分布。进一步分析表明,幼虫潜道在棉株上、中部的聚集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的;以整株为取样单位时的聚集是由环境因素或美洲斑潜蝇自身活动习性所引起的。当以整株棉花为取样单位时,幼早潜道的聚块面积为1株棉花。  相似文献   

14.
豇豆荚螟在北京地区红小豆田为害消长规律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普查、定点调查和灯光诱集的方法明确了北京地区豇豆荚螟Marucavitrata发生特点及其在红小豆田的种群消长规律,采用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该虫的有效药剂.结果表明,豇豆螟幼虫共有5个龄期,低龄幼虫喜食红小豆细嫩的花蕊,造成落花、落蕾.幼虫钻入豆荚时取食红小豆种子,有转荚为害习性.成虫对黑光灯和高压汞灯趋性不明显.北京地区豇豆荚螟发生为害开始于红小豆的始花期,集中在红小豆盛花期,豆花、豆荚上的幼虫数量在8月末达到高峰.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当红小豆田中的豇豆荚螟幼虫数在防治指标(百花/荚虫数5~6头)以上时,稀释1000倍液的5%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红小豆田豇豆荚螟幼虫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剂高氯甲维盐和阿维菌素,而且持效期在20d以上,具有明显的保花护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报告了为害广东柑桔芽鞘新害虫——桔达瘿蚊Dasinerta为害情况、生活史及习性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了控制该虫为害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中华虎头蟹幼体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虎头蟹Orithyiasinica幼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幼体发育分为4个主要时期,包括3期潘状幼体和1期大眼幼体。当海水盐度为28,水温为(25.1±0.8)℃时,Ⅰ期潘状幼体历时4~5d发育至Ⅱ期潘状幼体,Ⅱ期溢状幼体历时4~5d发育至Ⅲ期潘状幼体,Ⅲ期潘状幼体历时5—6d发育至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过5~6d发育至Ⅰ期仔蟹,幼体自然孵化完成全部发育过程共需18—22d。幼体大小、第1和第2颚足外肢羽状刚毛数目、尾叉棘刺数目、腹部肢芽大小是区分各时期潘状幼体的主要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1991年4月,从长江口采回细指长臂虾抱卵亲虾,至实验室进行幼体培育。孵化后的幼体,在水温22℃.盐度12、饵料充足的条件下,有规律的每2d蜕皮1次,经10个状幼体期,变态为仔虾。如在发育后期遇饵料不足等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则幼体须经11次蜕皮后,始能发育为仔虾。  相似文献   

18.
南京地区黑纹粉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了解南京地区黑纹粉蝶各虫态形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方法]通过生境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黑纹粉蝶卵的孵化情况,幼虫的取食行为及幼虫的历期,幼虫的危害特点,化蛹的部位,成虫的习性等。[结果]生境调查和室内饲养表明,黑纹粉蝶在南京地区1年2~3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中越冬,成虫3月下旬始见,幼虫共5龄。在室内饲养的条件下,卵期为4~5 d,幼虫期为12~15 d,蛹期约为9 d,世代重叠严重。其寄主为油菜、白菜、甘蓝、芥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幼虫以花蕾,叶片为食。[结论]黑纹粉蝶的取食量在3龄幼虫期加大,应在该阶段加强对黑纹粉蝶的危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王金德  杜娟  邵慧敏  母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181+3203-3181,3203
[目的]了解虎舌红花芽分化的过程。[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对其花芽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虎舌红花芽分化从每年4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5月底结束,属于当年一次分化型,分化阶段可分为5个时期,即花序分化期、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结论]虎舌红整个花芽分化过程正常。  相似文献   

20.
赤松毛虫的危害对小油松针叶内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通过对受赤松毛虫危害和未受危害的小油松1 年生和2 年生针叶化学成分以及用其饲养的赤松毛虫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对比测定分析,发现受害小油松2 年生针叶在失叶50 % 条件下,与未受害2 年生针叶相比,针叶内化学成分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单宁、生物碱含量增加,脂肪酸、酚酸、水溶性总糖含量及糖/ 氨基酸比例上升,用之饲养的赤松毛虫幼虫体重减轻,死亡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受害小油松1 年生针叶失去80 % 后,1 年生针叶与未受害油松1 年生针叶相比,多数化学成分有相反变化趋势,用其饲养赤松毛虫幼虫时发现其不具滞后诱导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