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分析烯丙孕素在猪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为制定休药期提供依据。采集猪肝、肾、肌肉和脂肪样品,肝、肾样品经β-葡萄糖醛酸酶/芳基硫酸酯酶酶解,然后用乙腈提取(肌肉和脂肪样品直接用乙腈提取),乙腈饱和正己烷溶液除脂,氮吹后残渣用乙酸乙酯复溶,后用10%碳酸钠溶液净化进行LC-MS/MS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1~200ng·mL~(-1)浓度范围内,烯丙孕素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的检测限为0.5μg·kg~(-1),定量限为1μg·kg~(-1);在1、100、200μg·kg~(-1)添加水平下,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在68.9%~78.9%,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1%。试验猪按0.4mg·kg~(-1)剂量内服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18d,经取材检测,休药6h后各组织中烯丙孕素残留量最高,休药后第5天脂肪中烯丙孕素残留量低于最大残留限量,肌肉、肾中残留量低于定量限,休药第10天所有组织中烯丙孕素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休药后相同时间点猪组织中烯丙孕素残留量规律为肝肾脂肪肌肉;肝中烯丙孕素消除缓慢且消除时间最长。根据WT1.4软件按99%置信区间计算所得,建议母猪按0.4mg·kg~(-1)剂量内服给药,每天1次,连续18d,其休药期为9d。  相似文献   

2.
比较国产和进口烯丙孕素口服液在健康母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将16头健康苏姜商品母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单剂量灌服国产烯丙孕素口服液和进口烯丙孕素口服液,按体重给药量均为1.0 mg/kg,进行药动学比较研究。给药后按预定时间采集血样,采用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血浆中烯丙孕素含量,实测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WINNONLIN 6.3版药动学分析软件处理。国产制剂和进口制剂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81±0.14)h、(1.59±0.80)h;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175.19±58.12)ng/m L、(100.47±19.64)ng/m L;消除半哀期(t1/2)分别为(3.89±0.75)h、(3.14±0.24)h;平均滞留时间(MRT0~t)分别为(5.05±0.36)h、(5.06±0.71)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729.82±179.76)ng·h·m L-1、(554.56±156.55)ng·h·m L-1。国产烯丙孕素口服液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1.60%。国产烯丙孕素口服液Cmax显著高于进口烯丙孕素口服液,而其它参数t1/2、Tmax、AUC0-t、MRT0~t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国产烯丙孕素口服液在母猪体内具有吸收好、消除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不同剂量的烯丙孕素对后备母猪同期化发情、体质量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50头后备母猪,随机均分为5个试验组,每组饲喂0,10,15,20,25 mg/(d·头)的烯丙孕素口服液。结果显示,在口服烯丙孕素15 mg/(d·头)的剂量时,母猪的同期发情率最高为96.67%,受配率、受胎率及分娩率均为100.00%;口服烯丙孕素20 mg/(d·头)的饲喂剂量时,停药后6,7 d内发情的母猪比例最高为70.37%(19/27),母猪体质量增加量(11.67 kg)及仔猪健仔数(11.17头)、有效产仔数(11.67头)在试验组中最高,但所有体质量及繁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限位栏定期口服15 mg/(d·头)烯丙孕素剂量下可以有效促使后备母猪发生同期化发情,而在20 mg/(d·头)剂量下可以有效提高母猪的产仔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烯丙孕素-β-环糊精包合物以及烯丙孕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β-环糊精以及羟丙基-β-环糊精对烯丙孕素的包合工艺。选用圆二色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并考察包合物的稳定性。以包合物中收率和包合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包合条件为烯丙孕素与β-环糊精投料摩尔比为1∶3,65℃加热搅拌3 h;烯丙孕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投料摩尔比为1∶6,55℃加热搅拌4 h。经圆二色谱法鉴定,已经形成包合物,并且具有一定稳定性。试验得出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
研制了烯丙孕素对照品并对其进行标定。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结构确认,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度检查,质量平衡法进行定量分析,并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对赋值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烯丙孕素对照品原料纯度为99.96%;质量平衡法赋值结果为99.92%,定量核磁共振法验证结果为99.60%。烯丙孕素工作对照品定量赋值结果准确、可靠,能够用于烯丙孕素原料及制剂的鉴别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杨玉帅  李泽  金天明  杨升 《畜牧兽医学报》2021,52(10):2924-2933
旨在提高烯丙孕素原药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烯丙孕素原药的生物利用度,使用磺丁基-β-环糊精对烯丙孕素原药进行包合。本试验使用冷冻干燥法来制备烯丙孕素-磺丁基-β-环糊精包合物,以此来解决烯丙孕素在临床使用中因其水不溶性而受到限制及其使用后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进而拓宽烯丙孕素的药用途径。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热重分析法和显微镜成像法对所制得的烯丙孕素包合物进行表征,并用溶解度法对包合物进行溶解度测定。以包合物的收率和包合率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优的包合物制备条件。结果显示:经筛选,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在55℃,ALT与SBE-β-CD的投料摩尔比为1:6,包合时间为5 h,溶液pH为8,溶剂量为15 mL(当以ALT投药量为0.1 g时计);以最优制备条件制备所得的包合物中ALT的平均包合率为(90.90±1.80)%(n=3),平均载药量为(4.30±2.30)%(n=3),包合物的收率为(93.19±1.67)%。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热重分析法和显微镜成像法对所制得的包合物进行表征,可证实成功制得包合物。溶解度法试验结果表明,形成包合物后,其溶解度较烯丙孕素原药提高了988.86倍,且该包合物稳定性好,可满足不同剂型的要求。磺丁基-β-环糊精对烯丙孕素原药具有较好的增溶作用,达到了增加药物溶解度的目的,且该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易于产业化生产,有利于烯丙孕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烯丙孕素、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eC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D-Phe6-LHRH在促使诊断为未孕的高胎龄母猪同步发情同步排卵以使其重返预定的人工授精方案中的作用,特进行了一项现场研究。试验选用531头在人工授精后第21~35天期间经超声波检查确诊为未孕的母猪,并随机分入3个试验组:⑴试验Ⅰ组(EGⅠ):每头母猪按16mg/d的剂量连续15d口服烯丙孕素以阻止滤泡的生长,停服24h后肌肉注射1000IU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刺激卵泡生长,78~80h后再肌肉注射500I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诱导排卵;⑵试验Ⅱ组(EGⅡ):除将烯丙孕素的剂量由16mg改为20mg和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剂量由1000IU改为800IU以外,其它与试验Ⅰ组相似;⑶试验Ⅲ组(EGⅢ):除用50μ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D-Phe6-LHRH替代500I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来诱导排卵外,其它均与试验Ⅱ组相似。试验母猪分别在注射eCG/D-Phe6-LHRH后16h和40h各进行一次人工授精,并利用超声波扫描仪检查卵巢情况以确诊激素处理是否获得成功。记录母猪的受孕率、分娩率、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并与同步发情首次配种的母猪比较。试验母猪在激素处理前卵巢结构各不相同,烯丙孕素的两种口服剂量都能使80%以上的母猪卵巢卵泡生长得到阻止,不过口服16mg/d的烯丙孕素会提高多囊卵巢变性的发生率。4%~18%的母猪经烯丙孕素处理后其卵巢中仍存在黄体,大多数母猪在2次人工授精之间或第2次人工授精之后排卵(P<0.05)。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D-Phe6-LHRH的母猪排卵往往早于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母猪。被诊断为未怀孕的母猪受孕率和分娩率比初次交配母猪低25%(P<0.05)。在诊断为未孕的母猪中,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D-Phe6-LHRH的母猪受孕率较高(P<0.05),但在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上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总之,给诊断为未孕的母猪口服20mg烯丙孕素,然后肌注800IU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50μ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D-Phe6-LHRH是诱使其同步发情和同步排卵的最佳方法,至于母猪口服烯丙孕素的时间是否一个较长的18d间隔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建立猪血浆中烯丙孕素含量的UPLC-MS/MS测定法。血浆中烯丙孕素以液液萃取法提取,采用Inertsil C4(3.0×150mm,5μm)色谱柱和梯度洗脱对待测样品中各成分进行分离,三重四级杆质谱仪的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内标法定量。流动相A为5mmol/L甲酸铵水溶液,B为乙腈,流速为0.4mL/min,进样量为10μL。建立的烯丙孕素检测方法在1ng/mL~100n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 2。烯丙孕素3个空白血浆添加浓度样品(1、50、100ng/mL)的批间回收率分别为93.1%±3.98%、92.7%±5.75%、88.9%±3.69%,日内变异系数分别为3.50%~14.35%、3.43%~6.20%和2.88%%~4.15%,日间变异系数在5.11%~8.86%之间。方法的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5ng/mL和1ng/mL。基质效应对烯丙孕素的含量测定有增强作用,烯丙孕素在低浓度(1ng/mL)为114.65%,中浓度(50ng/mL)为109.23%,高浓度(100ng/mL)为113.59%。待测样品预处理后在样品室(4℃)放置8h的时间内,低、中、高3个添加浓度水平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1%,表明药物在样品室测定期间有较高的稳定性。将样品反复冻融3次后,低、中、高3个浓度添加水平的变异系数均小于9%,表明血浆样品中烯丙孕素经3个循环冻融后仍可保持较高的稳定性。该方法可用于准确检测猪血浆中烯丙孕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烯丙孕素内服溶液调控母猪同期发情的临床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调控母猪同期发情的临床药效,选取性成熟后备母猪171头进行实验性临床试验和扩大临床试验,根据母猪发情及妊娠情况评价其临床药效。结果显示:实验性临床试验中,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高(25 mg/d)、中(20 mg/d)、低(10 mg/d)剂量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母猪从停药到发情的间隔时间分别为(3.45±0.81)d、(3.35±0.66)d、(5.21±2.65)d和(11.71±5.39)d,各用药组的发情间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扩大临床试验中,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组和进口药物对照组的母猪在药物调控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同期发情效果,发情间隔分别为(3.59±1.07)d和(3.75±1.22)d,发情率分别为96.72%(59/61)和98.33%(59/60)。研究结果表明,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按推荐剂量(20 mg/d)连续给药18 d,可以使母猪达到良好的同期发情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进口烯丙孕素内服溶液对性成熟后备母猪同期发情的诱导效果和其对母猪产仔的影响。先后筛选210日龄以上的120头健康后备母猪,随机分为药物受试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0头。药物受试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按20 mg/(头·d)口服5 mL进口烯丙孕素内服溶液和饮用水,连续给药18 d。试验中记录各组动物发情时间、妊娠时长、分娩结果(窝产总仔数、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等,计算各组母猪的发情率、同期发情率、妊娠率、分娩率等指标,采用SPSS21.0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药物受试组和空白对照组的母猪发情率分别为95.00%和81.67%(P<0.05),其中药物受试组猪在给药结束后第3天开始出现发情,24 h同期发情率为35.00%,48 h同期发情率为68.33%,而空白对照组试验猪发情时间离散,无集中发情规律;2组母猪平均妊娠时长、断奶后平均发情时长、平均窝总仔、窝产活仔和窝产健仔数、仔猪断奶后平均窝重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烯丙孕素内服溶液可有效诱导母猪同期发情,且对母猪生产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最大给药剂量法测定烯丙孕素对ICR小鼠经口的半数致死量(LD50)。试验选用20只清洁级ICR小鼠,雌雄各半,过夜禁食后经口染毒。染毒后连续14d内观察并记录小鼠对烯丙孕素的临床症状及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小鼠经口染毒烯丙孕素后观察期内无明显急性中毒症状,临床表现正常。剖解检查亦未发现内脏器官有明显病理变化。可以得出结论,烯丙孕素对ICR小鼠的经口LD50大于5000mg/kg体重,烯丙孕素为实际无毒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烯丙孕素口服液中烯丙孕素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及样品前处理方法。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前处理溶剂为异丙醇-正己烷(5:20),色谱柱为ZORBAX CN C18柱(250×4.0 mm,5μm),流动相正己烷-异丙醇(98:2),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35 nm。该方法中烯丙孕素的定量限浓度为804.9 ng/mL,线性范围为0.401~0.601 mg/mL,平均回收率为100.3%,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准确度高,可适用于该制剂中烯丙孕素的定性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综合应用烯丙孕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等对某商品猪场8~9月龄的400头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进行同期发情试验,以进一步研究外源激素产品对后备母猪同期发情和繁殖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烯丙孕素+低剂量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组合配种利用率最佳。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烯丙孕素微囊中烯丙孕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采用Kromasil 100-5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流动相水-乙腈(30∶70,V/V)、检测波长236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为色谱条件,无水乙醇为溶剂对微囊进行加热超声提取。结果表明,在烯丙孕素保留时间无干扰峰出现,在5~3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2=0.9993),回归方程为A=21468 C-10887;总平均回收率为(100.96±1.14)%,RSD为1.13%;三个浓度水平下RSD分别为0.83%、1.16%和1.8%。该方法准确可靠、选择性好、简便、快速,可用于烯丙孕素微囊含量测定及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利用以烯丙孕素为主诱导家猫同期发情后进行超数排卵的方法,为家猫胚胎移植等繁殖技术在猫繁育与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给母猫口服烯丙孕素(ALT)后再进行超排处理,建立了一种新型调控母猫发情和超数排卵的方法。对卵巢形态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口服烯丙孕素后进行超排的母猫发情状况和卵子质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口服烯丙孕素的母猫超排后的卵巢囊肿率较低,卵巢排卵点数也有明显增多,较传统母猫同期发情调节后进行超排的方法有明显优势,为解决猫人工繁育技术的关键技术难点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烯丙孕素溶液在国外已被广泛用于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本文详细阐述了烯丙孕素溶液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以及安全性等内容,为烯丙孕素溶液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烯丙孕素口服液调控母猪同期发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烯丙孕素口服液在国外已被广泛用于母猪同期发情,给药期间可抑制母猪发情,停止给药后重新释放天然激素,母猪会重返发情,以达到同步发情。详细阐述了烯丙孕素口服液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残留以及毒性,以期为其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烯丙孕素口服液在治疗性成熟母猪同期发情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更换反应试剂对烯丙孕素的合成进行了工艺优化,使整个反应过程更适合放大生产,且安全环保、成本更低廉.该合成方法以3-缩酮为原料,经过格氏化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反应得到烯丙孕素;并首次获得烯丙孕素单晶,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测定表明,其结构为斜方晶系,F212121空间群,具有手性,晶胞参数:a=7.2501 (15)(...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烯丙孕素对乏情后备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将566头225日龄前未发情的长大二元杂种后备母猪分为2组,试验组饲喂烯丙孕素口服液5 m L,连喂18 d;对照组按猪场精液诱情、舍外运动场运动、限饲等流程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后备母猪9月龄利用率提高33个百分点(P0.01),配种分娩率提高11.41个百分点(P0.01),胎均活仔数提高0.77头(P0.01),胎均健仔数提高0.97头(P0.01)。说明烯丙孕素能够显著提高225日龄未发情后备母猪的繁殖成绩。  相似文献   

20.
正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亟需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烯丙孕素在后备母猪同期发情、超龄后备母猪处理、复产三元后备母猪入群有非常多的灵活使用,同时烯丙孕素也有预防母猪早产、延迟分娩、阻止哺乳母猪发情和断奶母猪延期发情的作用。烯丙孕素是批次化生产的核心工具,但猪场无论是否做批次化生产,都可以灵活使用烯丙孕素,改善猪场的繁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