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收集了自2003年以来我国各地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药敏试验数据,对数据进行了归纳。结果显示,对我国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比较敏感的药物包括:多黏菌素、壮观霉素、氟苯尼考、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米卡星和头孢类,敏感率在60%以上。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多重耐药比较普遍,其中二重以上多重耐药占据耐药菌株的63%。根据统计结果,临床用药可选择敏感率较高的多黏菌素、壮观霉素、氟苯尼考和头孢类。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可采用联合用药,推荐以下联合用药方案:阿米卡星与头孢类、三甲氧苄氨嘧啶、氧氟沙星,壮观霉素与林可霉素、氧氟沙星,头孢类与林可霉素,氨苄西林与舒巴坦,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多黏菌素与头孢类和氟苯尼考联用。  相似文献   

2.
氟苯尼考注射液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氟苯尼考注射液、蒽诺沙星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对鸭疫里默氏 杆菌病治疗,结果表明:氟苯尼考注射液的有效率为 97.7%,优于蒽诺沙星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磺胺 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的疗效,并且,与蒽诺沙星注射液、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 < 0.05),与庆大霉素比较差异极显著( <0.01)。氟苯尼考注射液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治疗效果确切可 靠,可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宁波地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分离致病性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株用22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和临床治疗药物筛选.药敏试验表明:利福平不敏;氟哌酸、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低敏;阿奇霉素、多粘菌素B、卡那霉素、磺胺6钾、青霉素G、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四环素中敏;奈替米星、阿莫西林、新霉素、磷霉素、丁卡、庆大、菌必治、羧苄青霉素、林可、氟苯尼考高敏;先锋Ⅴ、先锋Ⅳ、头孢噻肟极高敏.  相似文献   

4.
对粤西部分地区收集的120多只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死鸭进行了病理剖解及细菌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从被检病鸭中成功分离到96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对20种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了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高敏比例在50%以上的药物依次有头孢哌酮、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粘杆菌素、阿米卡星和头孢曲松。乙酰甲喹、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利福平、恩诺沙星和磺胺六甲氧嘧啶等常用药物均已出现60.0%以上的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取铁力市地区某鹅场鸭疫里默氏杆菌疑似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并对分离细菌进行生化鉴定、PCR鉴定、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2株细菌均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菌株对头孢氨苄、头孢噻肟、氟苯尼考高敏,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中敏,对环丙沙星、磺胺嘧啶、利福平不敏感。说明头孢氨苄、头孢噻肟可作为此养鹅场防治病的首选药物,其他药物需减少或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6.
正氟苯尼考注射液临床应用较普遍,多为单方制剂。因耐药性的出现,临床为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往往采用高浓度(20%或30%)氟苯尼考注射液,造成应用成本过高,影响了该制剂的实际使用。有资料表明,氟苯尼考与三甲氧苄氨嘧啶配伍可明显增强氟苯尼考的体外抑菌效果,且对猪源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有效~([1])。依据药理学原理,通过药物联合应用可发挥药物的协同增效作用~([2]),提高氟苯尼考  相似文献   

7.
对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配伍来制备复方注射剂的有效性,进行了配伍增效的抑菌效果研究。采用体外抑菌效果试验,利用临床分离的5株猪大肠杆菌为试验菌株,进行了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联用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以及比较复方氟苯尼考与氟苯尼考的MIC值。测得氟苯尼考、甲氧苄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μg/m L和16μg/m L,两药联合应用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值介于0.375~0.75之间,呈现协同或相加作用,其中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按照5∶1的比例联合应用时的MIC值最小,抗菌效果最好。复方氟苯尼考的抑菌效果明显高于氟苯尼考,比氟苯尼考的抑菌效果增加了4~8倍。说明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配伍制备复方注射液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提供了复方配比的参考比例。  相似文献   

8.
从福建漳州某鹅场死亡鹅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经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和PCR鉴定确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凝集试验表明其为血清11型菌株,该菌对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氧氟沙星、壮观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敏感,对丁胺卡那霉素、多黏菌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等12种药物不敏感,属于多重耐药的鸭疫里默氏杆菌。  相似文献   

9.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鉴定及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海南省文昌市某鸭场病鸭致病原及其耐药情况,试验分别采用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检测、PCR鉴定和测序等方法对病鸭致病原进行鉴定,并采用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分离培养和形态观察确定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经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出20株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经PCR鉴定及测序其中17株为鸭疫里默氏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利福平、庆大霉素、头孢哌酮、克林霉素、头孢唑肟敏感,对新霉素和磷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10.
对河北省故城地区送检的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发病的病鸭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根据培养特性和生化鉴定结果鉴定出13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对分离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经玻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得出血清1型5株,血清2型4株,血清6型1株,血清10型1株,还有2株未定型。试验证明血清1、2型是目前故城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主要流行血清型,分离菌株对雏鸭有很强的致病性且耐药谱较广,但对氧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对来自广东地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鸭组织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确定得到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这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的药敏试验表明,分离株已广泛产生耐药性.参照已经发表的2对引物以细菌全菌体为模板建立双重PCR方法,结果均能扩增出2条目的片段,经测序证实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而对鸭源大肠杆菌、鸭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鸭源沙门菌和鸭源葡萄球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建立的双重PCR方法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出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具有高度特异性,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快速鉴定和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肖琨  陈广  张军  温贵兰  文明  程振涛 《中国畜牧兽医》2020,47(12):4085-4092
为了解番鸭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耐药性,本研究对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发病番鸭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病鸭病原检测、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PCR鉴定、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细菌分离结果显示,分离菌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有光泽、半透明的奶油状针尖大小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呈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命名为GZQN201907。GZQN201907生化试验中尿素反应阳性,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等生化反应呈阴性。其16S rRNA系统进化树与鸭疫里默氏杆菌处于同一分支;并且分离菌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PCR鉴定结果为阳性。其对头孢呋辛、红霉素、头孢他啶等18种抗菌药耐药,对羧苄西林和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新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而耐药基因能检测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VIM、TEM,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B,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ermF。药敏试验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说明,GZQN201907对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3类药物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一致。动物回归试验中接种GZQN201907的雏鸭在72 h内全部死亡,而对照组雏鸭未出现任何症状,说明GZQN201907对雏鸭有致病力。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番鸭源鸭疫里默氏杆菌,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广东肇庆高要区某鸭场疑似出现传染性浆膜炎,采集13只病鸭的心血和脑,通过细菌培养镜检及生化试验鉴定,初步筛查其主要致病菌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可作为此次治疗的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通辽地区养鸭场病死鸭的脑、肝、脾脏组织和心脏血中分离到4株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染色、形态观察及生化鉴定,其中3株鉴定为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1株为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经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病力。对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了12种常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高度敏感,对强力霉素、新霉素、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对2008~2010年从云南宜良县鸭传染性浆膜炎病鸭中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和抗药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89个鸭场中共分离鉴定出鸭疫里默氏杆菌67株。平板凝集试验结果表明血清1型菌株有61株,占分离株总数的91.04%,是宜良县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优势血清型。以纸片法测定了所分离菌株对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仅头孢噻吩、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相对敏感,敏感菌株的比例分别为100%、82.90%和62.69%。此外,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为确诊贵州省三穗县某养鸭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病例,通过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检测及基因测序对病原进行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特征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相符; PCR检测及基因测序与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同源性达100%;药敏试验对卡那霉素、新霉素、哌拉西林3种抗菌素高度敏感。结论:确诊病例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高敏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其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革兰氏阴性菌.该病是近几年造成肉鸭严重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笔者对门诊资料记载的171例鸭病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83例,占48.54%,现将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断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广东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流行情况,研究采用随机引物初步建立了鸭疫里默氏杆菌RAPD扩增多态性方法,对分离自广东地区的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产生16种不同的指纹图谱;有些鸭场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型的菌株并且不同鸭场流行基因型不一样。该结果可为该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鸭疫里默氏杆菌RAPD指纹图谱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快速基因分型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9.
正1流行病学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强传染性、高死亡率的细菌性传染病,多见于1~8周龄雏鸭,2~3周龄雏鸭发病风险较高,成鸭发病较少。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多发于春夏、秋冬交替时节,当环境改变,雏鸭免疫力低下时,其易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传播途径较多,病菌可通过种蛋、呼吸道及饮水、饲料等传播。  相似文献   

20.
采集烟台地区某鸭场鸭传染性浆膜炎疑似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并对分离细菌进行生化鉴定、PCR鉴定、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2株细菌均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对头孢氨苄、头孢噻肟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多粘菌素B、丁胺卡那、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奇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氟哌酸、复方新诺明、磺胺嘧啶、利福平、四环素不敏感。说明头孢氨苄、头孢噻肟可作为此养鸭场防治该病的首选药物,其他药物须减少或暂停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