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原油差温顺序输送管道最大安全停输时间的确定是目前原油顺序输送技术领域重要而又尚无公认可行方法的技术难点。为此,基于数值模拟结果,从“再启动难易程度”的角度对停输安全性进行分析。通过一系列理论分析,导出了既能满足生产需求又简便易行的原油差温顺序输送管道最大安全停输时间的确定方法:对于不存在停输危险性的停输时机,理论上最大安全停输时间为无穷大;对于存在停输危险性的停输时机,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先找到刚好使无量纲排空时间趋于无穷大的停输时间,再进一步在该停输时间附近找到满足判定条件“只要再启动过程出现进站流量随时间减小的现象都不安全”的停输时间,即最大安全停输时间。该方法同时适用于普通含蜡原油管道。  相似文献   

2.
冷热原油交替输送停输再启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冷热原油交替输送停输再启动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容积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复杂的停输再启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所编制的软件能计算管道再启动站间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的恢复过程,考察了停输时机对停输再启动过程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冷热原油交替输送管道安全停输时间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秦京输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性评价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秦京输油管道处在接近于生产规程规定的最低输量状态下运行,流动安全性问题值得关注。针对缺少定量评价结果的情况,利用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凝管概率计算软件,评价了秦京输油管道在当前输量和生产规程规定的允许停输时间下停输再启动的安全性,并提出在不同站间合理分配安全裕量的建议,探讨了基于流动安全性评价结果,分站间进行工艺参数优化配置的可行性。秦京输油管道全线大部分站场在全年大多数月份安全性良好,可以考虑通过降低进站温度或延长允许停输时间等方法合理分配安全裕量,为秦京输油管道在保障流动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输送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含蜡原油停输再启动规律,保障管道安全运行,搭建了小型环道模拟试验装置。在停输再启动调试试验中,发现环道存在数据重复性差、油样屈服值与实际不符、轻组分挥发大及控温不准等问题,对环道进行了优化。提出一套合理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并研究了静置时间、热处理温度、再启动频率、再启动温度、静态降温速率等多种因素对含蜡原油停输再启动压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试验环道能够完成不同油样、不同管径测试段的停输再启动模拟试验,有助于开展含蜡原油停输再启动研究。(图9,表4,参22)  相似文献   

5.
我国境内"三高"原油基本采用加热输送工艺实现管道输送,热能耗较大,且存在停输后再启动困难的问题。热油管道的最佳运行状态是指既能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和停输再启动,又能使能耗最低或尽可能低的运行状态。降低进站油温是热油管道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给出了降低进站油温后的热能耗节减比计算公式,指出影响热油管道节能效果的因素有:进站油温、输量、管道环境温度或管道埋深地温、原油比热容、管输系统参数。针对原油管道运行规程规定的最低允许进站油温,依据不同情况,提出了降低进站油温的方法。热油管道进站油温存在3个关键的温度点:最小能耗进站油温TjN、安全运行最低进站油温Tjy和安全启动最低进站油温Tjq;上述3个温度数值最高者即为最佳进站油温。  相似文献   

6.
总体评价了国内外埋地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的研究现状,认为造成停输温降和启动压力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原油流变性、环境及管道运行工况等参数的不确定性、建立数学模型时的不合理假设和尚无法对原油的剪切历史和热历史效应进行定量描述.说明了运用确定性方法对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性进行评价的缺陷,指出了停输再启动问题的难点所在,提出了停输再启动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朝鲜原油管道中方段流动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青  衣桂影  徐波  柳建军  王龙  胡森  支树洁 《油气储运》2011,30(4):252-254,233
中国-朝鲜原油管道长期以超低输量间歇输送,并在伴有河流穿越、温降较快的条件下运行,导致频繁的停输再启动,从而使得管道的流动安全性降低,因此有必要对该管道进行全面的流动安全性评价。根据该管道近3年的生产运行数据,对流量、出站温度、地温等影响流动安全性的关键参数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校验,利用自动统计分析软件对采集的生产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以初凝概率为指标给出了各月份的建议安全输量,并对中朝原油管道现有的允许停输时间进行了校核,给出了新的流动安全性评价结果。研究结果为中朝原油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保温热油管道正输、正反输不同投产过程对温度场的影响,在地温、输量、总传热系数等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采用热油管道投产计算软件,以天津港-华北石化原油管道投产为例,分别对正输、正反输投产过程各站间的进站温度以及各站发生停输时的安全停输时间和停输温降速率等参数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各站进站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发生停输时,正反输投产过程各站的安全停输时间比正输投产过程长,停输温降速率比正输投产过程低,推荐采取正反输送的方式加强热油管道投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时京 《油气储运》2006,25(4):10-10
热输原油管道土壤温度场是管道投产、正常输送、安全停输及再启动等管道工况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管道温度场一年的自动监测数据的分析,总结出在不同季节和工况下,管道土壤温度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热油管道停输再启动模拟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掌握热油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在大庆试验基地进行了架空管道停输再启动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热油管道停输初期的温降速率比停输后期的温降速率快;管道停输再启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压力的最大值,此后压力随着启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最后达到稳定状态;管道停输再启动后,出口温度先随启动时间的延长迅速增加,当管道运行一段时间后,管道末端的进站温度趋于稳定;管道停输再启动后,流量虽有一定的波动,但很快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魏荆管道停输再启动困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秀杰 《油气储运》1998,17(5):7-10
近几年来魏荆管道采用了添加降凝剂的输油工艺,随着输油管道运行条件的变化,原来的输油条件已不能简单移植到新的输油工艺上,为了确定新工艺条件下道道的安全停输时间,在魏荆管道进行了停输再启动的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12.
热油管道停输与再启动过程模拟计算软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建立热油管道停输与再启动过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方法和混合语言编程技术,成功地开发了热油管道停输与再启动过程模拟计算软件SARP,解决了热油管道停输与再启动过程预测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3.
齐世明 《油气储运》1997,16(10):17-20
随着中原油田产量的递减,中洛线的输量也明显减少,为了避免反输,降低输油成本,中洛线在采用添加降凝剂输送的同时,实行间歇运行工艺,但在运行中,停财训动后出现的压力、排量波动现象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对中洛线间歇输送运行参数的跟踪分析,指出停输及避动过程中进入管道的“冷油段”是导致管道压力、排量出现波动的主要原因,波动幅度的大小与运行工况、停输季节、停输时间长短及停输启动操作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14.
铁秦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给出停输过程的热力模型及启动过程的热力,水力模型的基础上,对铁秦输油管道夏季各站间停输温降过程进行了模拟,并模拟分析了葫芦岛-绥中段在四种工况下的再启动过程,通过对四种工况下的再启动过程的模拟结构分析,探讨了铁秦输油管道降温输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低输量输油管道的间歇运行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庭禹 《油气储运》1997,16(5):12-14
以对于添加降凝剂后还需进行正反输运行的低输量管道,可以采用间歇输油工艺,通过中洛线间歇输送的试验分析,总结了间歇运行的优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间歇歇运行首先要确定停输时间,其次,要控制关键操作,即停输和再启动两个关键环节的操作,尽量减少“冷油”进入管道。  相似文献   

16.
稀释输送工艺在东临老线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东临老线(东营-临邑)输油管道的经济效益,根据稀释输送机理,结合胜利原油、阿曼原油的原油物性及东临老线实际工艺流程,在实验测定的基础上,采用了阿曼油与胜利油不同配比的稀释输送工艺,实现了东临老线冬季常温输送和间隙输送,节能、节电效果显著,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热油管道停输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合理进行热油管道停输后的温度计算,模拟原油的凝固过程,有利于热油管道安全停输时间和再启动方案的确定。针对加热原油管道停输后油品物性、管道及周围介质的相互关系及其不稳定传热问题,提出了热力计算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有关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以及在冷却过程中油品的凝固问题。采用保角变换和盒式积分法对数学模型进行处理,构造出问题的差分方程。运用所提出的方法,对加热原油管道停输温度变化和冷凝过程进行了计算,与实测数据和文献中的计算方法相比,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长输管道在输送柴油的过程中,柴油质量会随着输送里程的增加而不断降低。以西部成品油管道为例,通过批次跟踪及取样测试的方法,对柴油输送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柴油、-35#柴油到达末站时的闪点衰减平均值分别为5.75℃、3℃,建议0#柴油、-35#柴油最低进线闪点值分别为66℃、48℃;在顺序输送过程中,相邻油品性质差异较大时,柴油质量降低程度较高;管道的停输时间越长,柴油质量降低程度越高,建议减少管道停输时间;管道中的杂质会造成柴油输送质量下降,定期进行清管作业有助于提高管输柴油质量;当管道运行流量大于临界流量时,管道流量变化对柴油输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研究成果可为长输成品油管道的经济高效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