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的遗传和表达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天蚕抗菌肽B基因应用基因枪法导入水稻TN1发芽肿胚,获得转基因植株2株,转基因水稻T1-T5 5个世代不同株系,对bar基因、抗菌肽基因的遗传和表达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后代株系bar^R:bar^S在部分符合3:1分离比率。T1、T4转基因株系PCR、Southern印迹分析表明,T18株有抗菌肽B基因;T4仍有4个株系有抗菌肽基因,其他的株系基因丢失,T3 1个株系Northern印迹证明抗菌肽基因在RNA水平有表达;抗菌肽B转基因水委对白叶枯病的抗病性有提高,抗性能传递到高世代,在T3得到抗病性提高的株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RNAi技术抗玉米矮花叶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用RNAi技术获得的HiⅡ、HiⅡA、HiⅡB和H99抗玉米矮花叶病转基因T1和T2代为材料,通过病毒接种、草丁膦涂抹、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PCR扩增,研究了利用RNAi原理构建的目的基因对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效果以及玉米转基因后代群体鉴定筛选技术。结果表明,90.00%的转基因株系抗病性超过非转基因株系,30.00%的转基因株系抗病株率超过了抗病对照黄早4,转基因株系的抗病性明显提高,说明利用RNAi技术选育抗矮花叶病转基因玉米株系是可行的。4种筛选鉴定方法比较结果表明,目的基因PCR和病毒接种鉴定方法最可靠,在转基因后代群体鉴定过程中,可在苗期用200mg/L的草丁膦筛选阳性植株基础上,再采用目的基因PCR鉴定,筛选出抗性转基因植株或株系,不仅可以减少鉴定的工作量,而且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疫霉根腐病能使大豆感病品种减产5%~10%,并造成品质降低。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品种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对转hrpZ_(psta)和chi双价广谱抗病基因株系T2003-23-11、T2004-28-321和T2004-30-384进行分子检测并鉴定其抗疫霉根腐病能力。Southern Blot结果表明,hrpZ_(psta)和chi双价基因已整合在株系的核基因组中而且稳定遗传到T_4代;qRT-PCR结果表明,hrpZ_(psta)和chi双价基因在株系的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非转基因对照。利用下胚轴侵染法对3个株系进行抗疫霉根腐病鉴定结果表明,3个株系抗病级别均为高抗,非转基因对照的抗病级别为中抗,表明转基因株系的抗病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根据家蚕抗菌肽Cecropin B的氨基酸序列,按大肠杆菌基因偏爱密码子,人工合成改造过的Cecropin B基因。将改造过的Cecropin B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41a中,构建了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T41a-cec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得到表达Cecropin B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通过SDS-PAGE分析,研究了用乳糖代替IPTG诱导大肠杆菌BL21表达家蚕抗菌肽Cecropin B的诱导条件,得到乳糖的最佳用量为0.25 mmol/L、诱导起始浓度为OD 1.0、诱导时间为5 h。最终Cecropin B的表达量可占细胞总蛋白的17.1%。为乳糖作为诱导剂应用于大肠杆菌生产重组家蚕抗菌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获得马铃薯抗晚疫病转基因材料,初步分析活性氧清除酶系与抗病过程的关系。【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以茎段为外植体,将抗晚疫病基因R1、R3a 和RB分别转化马铃薯感病栽培品种Desiree,并通过特异PCR扩增目的基因、无菌苗快速抗病鉴定和离体叶片接种鉴定、RT-PCR分析来筛选阳性转化株系。并测定转基因株系和野生型接种晚疫病原菌生理小种89148-9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结果证明,3个抗晚疫病基因都已经整合进入马铃薯基因组中并稳定表达,所获得的转基因株系接种小种89148-9后其抗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大部分表现为高抗或抗病,有明显的HR反应;转基因株系在接种小种89148-9后3种酶的活性都升高,且活性高峰比野生型早。【结论】获得了一批高抗或抗晚疫病的马铃薯转基因材料;活性氧清除酶系可能参与了R基因介导的抗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将4种抗菌肽Fowlicidin-2、Cecropin B、Cecropin A(1-8)-Melittin(1-18)和Thanatin串联,并在每种抗菌肽N-末端加上Kex2蛋白酶裂解位点,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爱性,化学合成四种抗菌肽(Fusion Antimicrobial Peptides,FAPs)编码基因,连接到pPICZαC载体中,构建分泌型重组表达载体并转化毕赤酵母。经甲醇诱导后,Tricine-SDS-PAGE分析获得与目蛋白大小一致特异表达蛋白条带,每升发酵液上清含量达到32 mg。初步鉴定FAPs对大肠杆菌(E.coli)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ATCC25923、鼠伤寒沙门氏菌(S.syphimurium)C77-31和绿脓杆菌(P.aeruginosa)ATCC27853均有抑菌活性,且对S.aureus ATCC25923活性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C为8.0μg·mL-1。  相似文献   

7.
为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品种材料,以传统杂交的方法将3个Bt明恢63中的Bt基因cry1C*、cry2A*和cry1Ac/Ab,转育到水稻品种秀水123、湘晴、旱恢3号和沪旱1B中;以回交二代自交三代(BC2F3)水稻叶片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田间除草剂筛选和试纸条检测方法,以获得新型转Bt基因株系。并在全生育期实行除不喷施农药外的正常田间管理的转基因植株的田间抗虫鉴定方法筛选出抗虫性良好、农艺性状优良的株系,为后续抗虫育种提供材料。 BC2 F3代PCR检测及试纸条检测的结果显示分别获得cry1C*和cry2A*基因的沪旱1B、秀水123和湘晴的纯合株系。同时,在田间自然诱发虫害条件下,转基因株系对稻纵卷叶螟虫表现出强抗性。  相似文献   

8.
抗菌肽Cecropin B基因的克隆及体内活性检测方法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家蚕抗菌肽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从家蚕蛹脂肪体中扩增家蚕Cecropin B基因,并利用CST融合表达系统进行表达。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受表达诱导剂IPTG浓度控制,利用融合蛋白对宿主菌的部分抑菌作用,建立灵敏、简便的家蚕Cecropin B体内抗菌活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甘蔗抗黑穗病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分离得到的甘蔗黑穗病病菌单孢子菌丝体对5个甘蔗转基因株系进行体外抑菌作用鉴定,结果显示,5个转基因株系对甘蔗黑穗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性表现;通过人工接种方法对转基因植株(T1)进行了甘蔗黑穗病病菌的田间接种实验,利用病害流行指标LP、SDD、IPmax、Ymax、AUDPC对其后代(他)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SCG1和SCG2两个株系表现为抗病(R),而SCG3、SCG4和SCG5三个株系表现为中抗(Ⅰ);并结合RT-PCR技术鉴定目的基因在转基因甘蔗无性系后代(T2)中的表达,结果显示两个目的基因在转基因甘蔗无性系12中均有表达,此结果与其抗病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0.
利用穗茎注射法将反义PLDγ基因导入烟农15和农大1521两个小麦品种中,旨在获得抗病性增强的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T3代经PCR及PCR-Southern杂交鉴定,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的基因组中,并能在小麦基因组内稳定遗传;烟农15和农大1521的6个转基因株系的抗白粉病的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以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及其转AtDREB1A基因株系T1为研究对象,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了AtDREB1A基因过量表达对盛花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表明,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下,转基因株系T1盛花期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脯氨酸(Pro)含量均高于同期非转基因陇薯3号对照,而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低于陇薯3号。以上结果初步表明,AtDREB1A基因的过量表达明显提高了马铃薯对干旱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黄淮稻区主栽品种圣稻13、圣稻15、镇稻88为受体亲本,选择以籼稻明恢63为背景的转基因抗虫材料TT51(cry1Ab/1Ac)、T2A-1(cry2A)、T1C-19(cry1C)和以粳稻中花11为背景的转基因抗虫材料RJ-5(cry1C)为供体,分别进行杂交和多代回交。每一世代后代单株,通过涂抹Basta抗性筛选,结合PCR鉴定跟踪抗虫目的基因以及田间抗虫性鉴定、农艺性状选择,培育出来源于TT51带有cry1Ab/1Ac基因的抗虫稳定株系3个,来源于T2A-1带有cry2A基因的稳定株系2个,来源于T1C-19带有cry1C基因的稳定株系3个,来源于RJ-5带有cry1C基因的抗虫稳定株系2个。这些株系于田间均表现出很好的抗虫性状和优质丰产性状,为黄淮稻区抗虫转基因水稻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柑橘病害严重影响其外观、品质和产量,给生产带来损失。本研究利用LP4/2A作为连接肽,构建AtNPR1和抗菌肽Cecropin B基因的共表达载体,为后期转化柑橘获得抗病材料做准备。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质粒为模板扩增AtNPR1基因,并人工合成连接肽LP4/2A和抗菌肽Cecropin B基因的编码序列。利用重叠PCR将AtNPR1和LP4/2A-Cecropin B重组,并连接至表达载体pBI121,获得以35S为启动子的35S:AtNPR1-LP4/2A-Cecropin B的共表达载体。同时,本研究还进一步将35S:AtNPR1-LP4/2A-Cecropin B的表达载体中35S启动子序列替换为韧皮部特异性启动子GRP1.8的序列,成功获得GRP1.8:AtNPR1-LP4/2A-Cecropin B的特异性共表达载体。目前,35S:AtNPR1-LP4/2A-Cecropin B和GRP1.8:AtNPR1-LP4/2A-Cecropin B共表达载体均构建完成并已成功转入农杆菌GV3101。抗病基因AtNPR1和Cecropin B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将为以后转化和筛选转基因抗病柑橘准备材料。  相似文献   

14.
以抗褐飞虱材料B5(携带Bph14和Bph15基因)为供体亲本,水稻优良恢复系R1005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Bph14和Bph15基因同时导入到R1005中,经过农艺性状选择和褐飞虱抗性鉴定,选育出3个携带Bph14和Bph15基因的纯合株系CY11711-14、CY11712-5和CY11714-100。苗期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个株系对褐飞虱表现高抗水平,田间生育期观察、主要农艺性状考查及稻米品质分析表明,株系CY11712-5和CY11714-100与受体亲本R1005没有显著差异,可以代替R1005用于抗褐飞虱恢复系使用。以3个育成株系为父本与3个不育系Q2A、天丰A和川农1A配制杂交组合进行苗期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显示Bph14、Bph15基因在杂合状态下表现不抗褐飞虱。结果表明Bph14和Bph15基因在本试验中不表现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15.
抗褐飞虱转基因水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基因枪法将植物雪花莲凝集素基因 (gna基因 )导入到粳稻品种鄂宜 10 5和鄂晚 5号中 ,在R3 代得到 gna基因位点纯合的株系 15份 ,从中选择 5份株系 (分别来自不同的独立转基因单株 )进行后续研究。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这些株系对褐飞虱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转基因材料与对照品种相比 ,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一致 ,但结实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对芜菁花叶病毒(TuMV)高度稳定的抗性,选取TuMV的外壳蛋白(CP)基因近3′端保守区共377 bp的核苷酸序列,构建了抗TuMV的发卡结构RNAi载体,并转化了TuMV的天然宿主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用北京地区TuMV主要流行的强致病株系BJ-C4人工接种。鉴定的8个转基因株系中有3个株系表现出对TuMV的高度抗性。定量PCR结果显示,高抗转基因株系体内几乎检测不到病毒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克隆自强抗旱青稞品种的LEA3蛋白编码基因Hva1-hv转化到小麦品种Bobwhite中.经除草剂草丁膦筛选和分子检测,鉴定出4个稳定遗传的转基因小麦株系.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经T2代植株的RT-PCR分析表明,目的基因能在转基因植物中正常表达.采用离体叶片失水率作为衡量植物抗旱能力的指标,发现干旱胁迫条件下,4个T2代转基因小麦株系的离体叶片失水率较受体材料显著降低,证明转基因植株的抗干旱胁迫能力强于受体材料.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Hva1-hv基因在抗旱小麦品种培育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检测转sm-Ngt1基因株系后代的遗传稳定性,对连续2年种植的15个转sm-Ngt1基因T4代水稻株系进行了阳性鉴定,并以农业部要求的9对引物对转基因标记物进行检测,同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15个转基因株系中,编号1、3、5、7-9、11-15这11个转基因株系中含有sm-Ngt1基因,除编号8株系外,...  相似文献   

19.
抗菌肽基因转化辣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雪峰"为转基因材料,建立了以子叶为外殖体,直接分化成苗的离体再生体系,其各阶段的培养基分别为:(1)芽分化培养基:MS+BA 3~5 mg/L+IAA 2 mg/L;(2)芽伸长培养基:MS+BA 1~2 mg/L;(3)生根培养基:1/2MS+IAA 0.5~1 mg/L.利用农杆菌介导的三亲交配法将抗菌肽基因Cecropin B,Cecropin D导入辣椒,获得了再生植株,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辣椒核基因组中,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20.
利用基因枪转化法,以优质粳稻保持系早花二B为受体,获得了含有GNA和Hyg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对T2产生的6个纯合株系进行多代潮霉素筛选、PCR分子检测及稻飞虱接种鉴定,表明标记基因在受体中稳定遗传,并高效表达,且一经纯合不再分离;而目的基因表达效果不一样,只有T-10(克隆号A5-32)表达效果最好,其抗虫性达到中抗(MR)以上水平,比受体抗性(S)明显提高。将转基因保持系与不育系早花二A回交,获得的转基因不育系高抗潮霉素,且抗性也完全纯合,表明转基因保持系的抗性基因已转化到不育系中,并得到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