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胡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与花粉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醋酸洋红染色法研究了胡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花芽外部形态、花药颜色变化及其与减数分裂进程的关系,染色体行为和花粉变异。结果表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与花芽外部形态以及花药颜色密切相关;减数分裂偶线期和中期Ⅰ可以看见单价体,后期Ⅰ、末期Ⅰ以及后期Ⅱ均可见落后染色体;减数分裂末期Ⅰ和末期Ⅱ核仁数目存在着动态变化,这种现象可能与杨属植物古多倍性起源有关;不同基因型间花粉粒直径的差异显著;除基因型HY17和HY31之外,其他基因型均可产生天然2n花粉,其频率在0.49%~4.37%之间变化,天然2n花粉的发生可能与后期Ⅱ纺锤体定位异常有关;低频率的连体花粉广泛存在于不同基因型的胡杨花粉中,这预示着胡杨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的胞质分裂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2.
毛白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进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毛白杨 (PopulustomentosaCarr.)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进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毛白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有一定的规律 ,且与花序的形态和花药颜色变化有密切相关 ;②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表现因个体不同而不同 ,终变期、中期Ⅰ有数目不等的单价体出现 ,在后期Ⅰ乃至末期Ⅰ、末期Ⅱ可见到单独存在的落后染色体 ,体现了毛白杨遗传上的异质性 ;③毛白杨减数分裂存在多核仁现象 ,在末期Ⅰ、末期Ⅱ最多可见到含 8个小核仁的子核 ,并且随着减数分裂进行 ,多个小核仁发生合并 ,最终生成一个大核仁 ;④毛白杨各无性系在减数分裂进程上存在着差异 ,甚至同一雄性无性系植株的不同花芽或同一花芽上不同部位等 ,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也表现为不同步性 ,显示了种群变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3.
杜仲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对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杜仲雌雄花芽为材料,通过对杜仲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的观察对比发现:①杜仲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之间进行,花药从团聚开始向四周伸展时,小孢子母细胞开始进入减数分裂,前期持续时间较长,中期Ⅰ到末期Ⅱ分裂进行较快.杜仲花粉为2-细胞型,发育过程经历小孢子单核期(早期、中期、晚期)、二核期(前期-后期)、成熟花粉期,自减数分裂结束后至散粉历时15 d左右.②杜仲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间相差很长,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开始的时间相对较晚、延续的时间较长.大约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结束后10 d左右,大孢子母细胞才刚刚开始进入减数分裂,此时花粉发育至二核期;恰好当花粉成熟散粉时,大孢子母细胞发育到减数分裂的细线末期到粗线期.根据雌雄配子发生、发育的时序性对应关系,通过相同培养条件下小孢子发育进程的观察,可以对杜仲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进行即时判别.   相似文献   

4.
在掌握杜仲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树木非离体枝芽加热处理装置”处理发育到一定程度的杜仲雄花芽,研究了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处理温度以及持续时间等因素对杜仲2n花粉诱导比率的影响,探讨高温诱导杜仲2n花粉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杜仲雄花芽的长度、直径以及花药伸出鳞片的长度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初步判别减数分裂进程的参照;引入“加权减数分裂时期”的概念更有利于解决各同步性较差的处理材料发育时期的确定问题,且有利于不同处理的数量化对比分析;施加高温处理诱导杜仲2n花粉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处理温度和持续处理时间对2n花粉诱导率有显著影响,高温诱导杜仲花粉染色体加倍的最佳处理时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时间过程,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双线期、终变期、中期Ⅰ、后期Ⅰ、中期Ⅱ施加高温处理,均可获得超过40%的2n花粉诱导率;杜仲雄花芽对高温处理相对不敏感,需要更高的处理温度和较长的持续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银腺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胚囊的发育进程进行研究,为确定染色体加倍的有效处理时期提供细胞学参考,以提高通过雌配子染色体加倍途径选育三倍体的效率。【方法】2014年1月采集银腺杨雌花枝进行水培,48h后每隔3h采集花芽样品。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银腺杨的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胚囊发育进程进行研究,同步观察雌花芽的外部形态。【结果】银腺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胚囊发育进程与花芽的外部形态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花序微露时,大孢子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细线期;1/2花序伸出芽鳞,发育到减数分裂中期Ⅰ;花序全部露出、长约1.55cm左右时,进入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授粉前12h,功能大孢子进入胚囊发育时期,雌蕊柱头开裂角度约180°时发育到单核胚囊;授粉后24h,柱头褐色,发育到二核胚囊;授粉后36h,柱头开始萎蔫,发育到四核胚囊;授粉后60h,柱头干枯,发育到八核胚囊。【结论】根据银腺杨雌花芽外部形态可判断其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胚囊发育时期,以适时进行染色体的加倍处理;同时,银腺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胚囊发育进程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步性,同花芽的不同小花及同一小花的不同胚珠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发育差异,这一特点对种群进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减数分裂是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配子形成的必要阶段,是生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以银灰杨雄花枝为研究材料,运用醋酸洋红染色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开展银灰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微管骨架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银灰杨花药颜色变化可作为初步判别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的形态学标记,花粉母细胞从减数分裂细线期发育至四分体时期,花药颜色从嫩绿色,经由黄绿色、微红色、浅红色、鲜红色转为深红色。2)银灰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末期Ⅰ可观察到与着丝粒微管紧密相连的落后染色体,由于染色体两侧着丝粒微管的均衡牵引而致使其停滞于细胞板中央,不移向两极而被遗弃,造成配子染色体的不平衡,可能是导致银灰杨花粉部分败育的机制。3)银灰杨的胞质分裂属于典型的连续型胞质分裂类型,受辐射状微管系统的调节,从细胞周沿向心扩展,直至细胞质完全分离。4)银灰杨花粉中存在天然2n花粉,其发生可能与减数分裂中期Ⅱ的平行纺锤体和三极纺锤体有关。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银灰杨花药颜色变化与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关系,从新的角度阐释了银灰杨落后染色体的形成原因及其花粉败育机制,并探索了银灰杨天然2n花粉的发生机理,为银灰杨遗传改良策略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应用H33258荧光染色法研究普通白菜小孢子再生四倍体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四倍体白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及各时期染色体形态等变化与二倍体植株相似;4条同源染色体中期Ⅰ可出现四价体、二价体或配对二价体、少量三价体和单价体;终变期四价体呈棒状、环状、V形、L形、U形、S形、Y形等多种构型;中期Ⅰ多数细胞中出现10个四价体或配对二价体,个别细胞中出现多价体或单价体。四分体排列方式有垂直型和四面体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成熟花粉粒为三核型,包括1个营养核和2个精核,具四萌发沟。从后期Ⅰ到末期Ⅱ,甚至小孢子有丝分裂,整个分裂过程中均观察到落后染色体等非正常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澳洲坚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压片法观察了澳洲坚果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的完整过程,证实澳洲坚果PMC减数分裂始于12月份,其减数分裂进程与单花大小有密切关系,且同一花蕾甚至同一花药中表现不同步.减数分裂双线期历时时间长且形态多样,可于终变期、中期Ⅰ、后期Ⅰ以及后期Ⅱ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澳洲坚果PMC减数分裂过程中无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属二倍体的标准分裂进程.  相似文献   

9.
对38份柿种质资源进行连续2年的天然2n花粉得率评价,发现不同资源的2n花粉得率存在明显差异,且相同资源在不同年份也存在差异,筛选出产生2n花粉相对稳定且得率较高的种质2份,涩柿无性系‘716号’和‘中柿4号’,其2n花粉得率分别可达7.17%和6.80%。在34号资源的雄花发育及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除个别异常现象如中期Ⅰ落后染色体、三分体、二分体等之外,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较为规范,且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与雄花表型存在相关性,即当花芽开始膨大,花芽的花冠和萼片在顶部持平时(4月8—12日),小孢子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时期,此时为理化诱导2n花粉得率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0.
小胡杨小孢子发生及微管骨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染色方法,进行了小胡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微管骨架变化和染色体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小胡杨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内微管骨架呈动态变化过程,中期Ⅱ形成平行纺锤体和垂直纺锤体;末期Ⅱ未观察到典型的成膜体结构,同时型胞质分裂由子核间微管系统的相对界面发生,胞质分裂后形成四边形和四面体型四分体。②小胡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异常细胞学现象,中期Ⅰ和中期Ⅱ存在落后染色体;中期Ⅱ相互平行纺锤体发生联合;中期Ⅱ和后期Ⅱ孢母细胞两个纺锤体间的胞质会出现裂沟;四分体时期存在三分体和二分体等,说明由于远缘杂交而造成小胡杨染色体的异质性,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1.
朱顶红花粉萌发和花粉贮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筛选适宜朱顶红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并通过萌发试验了解其贮藏性。研究表明,适宜朱顶红花粉萌发的培养条件为20℃、5%蔗糖、0.01%硼酸、0.05%钙和5%PEG-4000,培养时间为2h。室温贮藏朱顶红花粉1个月之后完全丧失萌发能力,冷藏(4℃)和冷冻(-18℃)有利于保存花粉生活力:短期贮藏(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冷藏和冷冻处理的效果由于品种的不同而有变化,长期贮藏(1年)则几乎都表现为冷冻比冷藏具有更高的花粉萌发率。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莎车18号、莎车1号、莎车11号、莎车9号、莎车14号五个扁桃主栽品种,进行花粉萌发试验,结果表明:莎车11号的花粉萌发率最高是21.93%,莎车14号的萌发率最低是0.78%.切取授粉后五个扁桃品种的花柱半离体培养结果表明,莎车9号的自交亲和性明显优莎车1号,莎车9号×莎车18号是较好的授粉组合.大多数杂交组合,均能从花柱中长出1根花粉管.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产地荷花花粉和玉米花粉的营养成分及含量,按标准方法分别检测分析了鲁、鄂、赣、晋等地区样品中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花粉样品中共检测出氨基酸18种;每种花粉中氨基酸总量占该种花粉质量的比值范围为,荷花花粉12.58%~22.96%,玉米花粉15.32%~16.67%。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每种花粉中必需氨基酸(EAA)与该花粉氨基酸总量(TAA)之比的范围为,荷花花粉38.76%~42.77%,玉米花粉36.42%~38.90%。两种花粉的脂肪酸种类、含量差异较大,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很丰富;每种花粉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该种花粉脂肪酸总量的比值范围为,荷花花粉46.06%~76.37%,玉米花粉60.69%~64.99%;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与饱和脂肪酸(SFA)相对含量的比值(P/S)范围为,荷花花粉0.78~2.90,玉米花粉1.39~1.75;必需脂肪酸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花粉样品中钙、磷、铜、铁、锌、锰、钾、钠、镁、硒等10种矿物质元素含量随花粉种类和产地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适宜浓度的外源水杨酸(SA)可以促进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v.Yali)和雪花梨(P.breschneideri Redh.cv.Xuehuali)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采用质膜Ca2+通道抑制剂LaCl3、胞外Ca2+螯合剂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EGTA)及CaCl2分别与不同浓度SA组成培养基对鸭梨和雪花梨的花粉进行培养,结果表明,0.000 2、0.002 0、0.0200 mmol/L的SA均可拮抗EGTA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抑制作用,花粉发芽率比对照高,花粉管生长速度快,LaCl3与SA培养花粉有同样的效果.CaCl2与SA共同培养一定程度上可削弱SA对花粉的促进作用,但0.0020 mmol/L SA处理,花粉的发芽率和花粉管的生长速度高于对照.说明Ca2+参与了SA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调节作用的信号转导过程,SA通过提高花粉内[Ca2+],的浓度促进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胞内钙库可能是Ca2+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菊苣族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15属,28种菊苣族(Cichorieae)植物的花粉进行了研究。根据花粉萌发孔的数目,极面特征及纹饰特点,菊苣族植物花粉可分为6类:(1)4孔沟花粉类型,(2)具发达极板3孔沟花粉类型;(3)具小极板3孔沟花粉类型;(4)多小穴3孔沟花粉类型;(5)具条纹3孔沟花粉类型;(6)具3苣极面网胞3孔沟花粉类型。据各属种主要花粉特征,作出了花粉形态分属种检索表。本文还对菊苣族植物花粉形态的多样性、萌发孔的演化趋向,以及花粉类型和纹饰在分类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梅花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设计 4种方法 :“简易CTAB法”、“预先去杂 CTAB法”、“简易SDS法”和“预先去杂 SDS法” ,提取梅花‘南京红须’、‘南京红’和‘粉皮宫粉’叶片的基因组DNA。分光光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限制酶酶切反应鉴定表明 :“预先去杂 SDS法”尽管提取DNA得率最低 ,却是唯一能够从梅花叶片提取到高质量基因组DNA的方法 ;嫩叶的提取效果好于成熟叶。A2 6 0 A2 80 比值偏高和降解是所获低质量DNA表现的两个主要现象。RNaseA的再次消化无法降低A2 6 0 A2 80 。  相似文献   

17.
培养基成分对芍药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粉色花芍药和紫色花芍药的新鲜花粉为试材,研究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蔗糖、硼酸、pH、NAA浓度、PEG6000对芍药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芍药花粉的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都随着不同处理因素浓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分别在蔗糖浓度为20 g/L、硼酸浓度为20 g/L、pH值为6~7、NAA浓度为0.5 g...  相似文献   

18.
瓜叶菊花粉生活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瓜叶菊花粉的生活力,测定了5个花色(玫红有白色内眼、紫色、玫红、水红色有白色内眼和白色有玫红花边)瓜叶菊花粉的染色率和发芽率,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硼酸、蔗糖对瓜叶菊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瓜叶菊花粉粒为外表有很多刺毛的圆球.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TTC染色法)和碘.碘化钾染色法(I-KI染色法)对新鲜瓜叶菊花粉的染色作用都不理想,染色6~8h后的染色率仅为8.33%-22.2%.低温(3-4℃)贮藏68d后染色率变化不大.2)5个花色瓜叶菊的新鲜花粉的生活力有差异.3)蔗糖和硼酸的浓度影响瓜叶菊花粉的萌发.质量浓度分别为50,2.0mg/L的蔗糖和硼酸对玫红色有白色内眼瓜叶菊的花粉萌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4)在温度为3-4℃,空气相对湿度为35%-40%的条件下贮藏68d后的瓜叶菊花粉的萌发率比新鲜花粉有明显提高,其中白色有玫红花边瓜叶菊花粉的萌发率比新鲜花粉提高了88.5%.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了解油茶优良无性系花粉形态及花粉生活力,探讨花粉生活力的测定方法,并对花粉生活力进行分级。【方法】以新鲜花粉为试验材料,观察花粉形态,采用人工直接授粉法、TTC染色法和过氧化物酶法测定其花粉生活力。花粉生活力分级采用聚类分析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在光学显微镜下油茶花粉颜色呈黄色或淡黄色,形状从平面角度观察呈椭圆形、三裂圆形、圆形等,花粉大小为44.1μm×29.2μm;不同品系的油茶花粉生活力差别很大。【结论】油茶花粉形状绝大部分为椭圆形,花粉大小属于中等。花粉生活力可分为5级,其测定必须结合多种方法,而TTC法是较为理想的快速测定法。  相似文献   

20.
黑杨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双双  奚晓军  张金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50-10552,10640
[目的]测定黑杨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为黑杨派树种有性繁殖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黑杨派树种钻天杨、欧美杨109、山海关杨雄株为材料,采用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山海关杨、欧美杨108雌株柱头的可授性。[结果]在温室水培条件下,黑杨派树种雄花的散粉期为0.5~2.0d,其中钻天杨的较长,为27h;山海关杨的散粉期最短,仅有6h。花粉活力以欧美杨109的最强,为23.4%~30.9%;山海关杨的活力为11.3%~17.3%。黑杨派树种雌花可授期为3~4d,其中山海关杨花期较长,为4d;欧美杨108的为3d。黑杨雌花的柱头从开花到萎蔫一直保持可授性,其中山海关杨在第3天可授性最强,欧美杨108在第2~3天可授性最强。山海关杨的柱头可授性最强时,张开的角度为150°~180°,欧美杨108整个花期柱头形态未有大的变化。[结论]不同黑杨派树种间在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