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ceptor, CaSR)在 Ca2+ 刺激下可参与调控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 在机体适应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吉富罗非鱼(Genetically Improved Farmed Tilapia, GIFT)CaSR 基因的特点及其在缺氧胁迫下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 RT-PCR 技术克隆了吉富罗非鱼 CaSR cDNA 全长序列, 利用 qRT-PCR 技术分析了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 并进一步检测了缺氧胁迫下(0.55 mg/L)肝脏中该基因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mRNA 的表达变化, 同时利用 ELISA 法检测了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以及通过 HE 和 TUNEL染色法分别观察了肝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凋亡情况。结果显示, 吉富罗非鱼 CaSR cDNA序列全长 3265 bp, 包括 21 bp 5′非编码区、2823 bp 开放阅读框和 421 bp 3′非编码区, 编码 940 个氨基酸。CaSR 基因 mRNA 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 其中肌肉中表达量最高, 肾脏次之; 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缺氧可导致肝脏组织结构损伤, 促进肝细胞凋亡; 与对照组(5.0 mg/L)相比, 缺氧可增强 SOD、CAT 和 GSH-Px 抗氧化酶活性, 上调 CaSR mRNA 的表达, 并引起 Bcl-2、Caspase-3 和 P53 凋亡基因 mRNA 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CaSR 可能通过介导 Ca2+调控细胞凋亡, 从而参与吉富罗非鱼的缺氧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2.
三种CRISPR/Cas9基因敲除变异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三种常用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检测变异方法,从准确性、耗时、成本和应用限制等方面进行评估。采用T7核酸内切酶I、限制性内切酶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别对利用CRISPR/Cas9方法敲除的fibinb和ngs基因的50尾斑马鱼(Danio rerio)突变纯合个体和突变杂合个体进行检测,用野生型个体作对照;同时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CRISPR/Cas9方法敲除的ogn和ddb1基因的突变杂合个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能够区分突变杂合个体,其中T7核酸内切酶I检测法耗时最短,但该方法不能用于鉴定突变纯合个体;限制性内切酶检测法能够用于鉴定纯合个体,但需要有特异性的识别位点;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能够区分纯合和杂合个体,对序列无依赖性,能够检测出序列中存在的所有变异。成本上,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最经济;限制性内切酶的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检测成本依赖于酶的价格。三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应用实践中可根据试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吉富罗非鱼 MSTN 基因结构及其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PCR和基因组步移法,从吉富罗非鱼DNA中扩增出肌细胞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及其5′调控区。该序列全长2413bp,含有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5′调控区462bp,外显子Ⅰ379bp,外显子Ⅱ371bp,部分外显子Ⅲ145bp,内含子Ⅰ305bp,内含子Ⅱ751bp,编码区共编码298个氨基酸。5′调控区含有与肌肉特异性基因转录密切相关的转录调控元件E-box以及其他一些转录调控元件,如TATAbox,OCT1,AP1,AP4。通过随机测序法寻找SNPs(Signal nucleotide poly morphisms),获得了3个SNPs,但在群体筛选中,只有内含子Ⅱ内的1个SNPs表现多态性。同时测量了96尾(45♂,51♀)吉富罗非鱼的体质量、体长、体高、体厚,并将这些数据与MSTN基因的SNPs多态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MSTN基因内含子Ⅱ的728nt处G/T多态与吉富罗非鱼体型(体厚/体长、体高/体长)存在显著相关(P0.0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MSTN基因的SNPs可作为吉富罗非鱼育种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
分离、克隆了吉富罗非鱼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基因的部分cDNA片段,共557bp,编码18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吉富罗非鱼FAS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62%~82%。为了研究饲料中脂肪对吉富罗非鱼FAS活性和表达的影响,设置3组含不同脂肪含量的等氮饲料组(3.71%组、7.67%组和16.55%组),饲养90d,禁食48h,测定吉富罗非鱼肝脏中FAS的生物活性,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测定了饲喂3.71%组、7.67%组和16.55%组饲料的吉富罗非鱼肝脏和肌肉中FASmRNA的表达丰度以及再投喂后6、12、24、48h肝脏中FAS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显示,饲料脂肪水平对肝脏中FAS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肝脏中FASmRNA的表达丰度显著高于肌肉(P<0.05),肝脏和肌肉中FASmRNA的表达丰度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再次投喂后6~48h,各个组的肝脏中FASmRNA表达丰度显著下降(P<0.05)。结果说明,吉富罗非鱼肝脏中FASmRNA的表达丰度高于肌肉,饲料脂肪水平能够抑制FASmRNA表达,脂肪水平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得到镜鲤Cyprinus carpio肝脏中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合成代谢的脂肪酸去饱和酶(△6FAD)基因c DNA全序列。结果表明:镜鲤△6FAD基因c DNA全长为1 446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332bp,编码444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序列包含FAD全部特征结构区,包括1个细胞色素b5结构域、2个跨膜区和3个组氨酸簇,与其他鱼类的Δ6FAD氨基酸序列具有69.0%~92.0%的同源性。系统树分析显示:与斑马鱼Danio rerio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发现:脂肪酸延长酶基因在镜鲤肝脏中表达量最高,背部肌次之,在血液中表达最低。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镜鲤HUFA的合成途径及调控机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罗非鱼湖病毒核蛋白的克隆表达、抗体制备及其组织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罗非鱼湖病毒(TiLV)在多个国家流行,对世界罗非鱼养殖业造成严重威胁。中国是罗非鱼第一养殖大国,尽管我国大陆还没有TiLV的正式报道,鉴于吉富罗非鱼是我国重要的罗非鱼养殖品种,其对TiLV的感染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TiLV对吉富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随后在肝脏组织中克隆和测定了TiLV第6片段基因。罗非鱼湖病毒第6片段基因cDNA全长1044 bp,开放读码框(ORF)为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6.38 ku;5′非编码区(NCR)为19 bp,3′非编码区(NCR)为972 bp。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TiLV核蛋白(NP)。随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提纯了GST融合NP蛋白,在新西兰大白兔上制备了多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抗体效价为1∶51200,且抗体可特异性识别感染组织中的病毒NP蛋白。对吉富罗非鱼不同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发现肝脏组织坏死并形成合胞体,脾脏部分细胞出现空泡、坏死,含铁血黄素增多,头肾细胞坏死,鳃丝上皮细胞明显解离脱落,鳃小片黏连,脑组织细胞肿大。通过蛋白印迹法(WB)和免疫组化(IHC)对人工感染TiLV的吉富罗非鱼不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NP蛋白在肝脏、脑、体肾和头肾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以肝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为了解吉富罗非鱼对TiLV的免疫反应,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免疫因子TNF-α和TGF-β在主要免疫器官脾脏和头肾组织中的表达。研究表明,在感染早期(感染后12~24 h),病毒可显著抑制TNF-α和TGF-β在脾脏和头肾中的表达,可能通过抑制宿主这些免疫因子来促进病毒自身早期的复制。本研究将为进一步解读TiLV的致病机理及其高效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chac1基因(ChaC glutathione specific gamma-glutamylcyclotransferase 1)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斑马鱼Chac1蛋白的序列特征并用qRT-PCR检测了chac1在斑马鱼胚胎不同发育阶段和成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chac1基因的三个外显子上设计了3条sgRNA并通过测序及qRT-PCR检测其敲除效率。苏丹黑染色3 dpf(days post fertilization)野生型和chac1突变型斑马鱼幼鱼的中性粒细胞数量;qRT-PCR检测突变斑马鱼髓系造血相关因子。结果显示:chac1是母源基因,在受精后0~3 hpf(hours post fertilization)时其表达量较高,之后随着母本基因的影响逐渐变小,chac1的mRNA表达量下降;在斑马鱼成鱼中,其在肌肉、卵巢、脑中高表达;此外,突变型斑马鱼较野生型斑马鱼相比,其苏丹黑染色阳性信号更多;chac1突变后髓系造血转录调控因子pu.1的mRNA水平上调。综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奥利亚罗非鱼β雌激素受体基因(estrogen receptorβ,ERβ)两种亚型的cDNA全序列(ERβ1和ERβ2)。荧光定量PCR分析雌雄奥利亚罗非鱼两种亚型的组织分布,并观察注射外源雌激素对雄性奥利亚罗非鱼下丘脑-垂体-性腺轴雌激素受体ERα和β(β1/β2)基因表达的影响。序列分析表明,ERβ1cDNA全长为4262bp,其中包含239bp5′非编码区,2349bp3′非编码区和1674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557个氨基酸。ERβ2 cDNA全长为2506bp,包含5′非编码区393bp,3′非编码区109bp,阅读框为2004bp,共编码66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奥利亚罗非鱼ERβ1与尼罗罗非鱼的相似性高达99.1%,而与鲈形目其它鱼类的相似性为82.6%~94.2%。ERβ2氨基酸序列与尼罗罗非鱼的相似性为98.7%,与大口黑鲈、虹鳟、底鳉及斑马鱼的相似性分别为81.8%、76.3%、64.7%和55.0%。在系统进化树上奥利亚罗非鱼的ERβ1和ERβ2分别与尼罗罗非鱼的相应受体聚类。奥利亚罗非鱼ERβ1/β2基因在所检测的10种组织中均有...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L-FABP基因)在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营养调控、脂肪酸代谢和免疫应答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以棘头梅童鱼全基因组组装数据为基础,获得L-FABP基因的含开放阅读框的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及进化关系,采用荧光定量(qRT-PCR)技术研究了不同组织中L-FABP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L-FABP基因cDNA序列为475 bp,其中5’非翻译区为51 bp,3’非翻译区为40 bp,开放阅读框为384 bp,编码127个氨基酸。其结构由10个β-折叠链和2个α-螺旋链组成,在氨基酸3~126位点间具有保守的脂质/胞质性脂肪酸结合结构域。棘头梅童鱼L-FABP基因与大黄鱼、条纹狼鲈同源性较近,与绿河鲀、尼罗罗非鱼和斑马鱼同源性较远。L-FABP基因在棘头梅童鱼肝脏、肠道、眼、大脑、心脏、肌肉、胃、鳃、脾脏、头肾和中肾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脏中的L-FABP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池塘种植鱼腥草对无乳链球菌引起吉富罗非鱼肝脏损伤的修复作用,在养殖池塘中分别种植0%(对照组)、5%、10%和15%池塘面积的鱼腥草,养殖90 d后进行无乳链球菌人工感染,分别在感染后0、24、48和72 h采集吉富罗非鱼肝脏,进行肝脏生化、抗氧化性能、组织病理和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 70)表达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后48和72 h对照组肝脏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最高,种植鱼腥草各组吉富罗非鱼肝脏ALT活性在感染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感染后72 h,10%组吉富罗非鱼肝脏AST活性已恢复到感染前水平。抗氧化指标显示,种植鱼腥草能减缓链球菌感染引起吉富罗非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下降,显著提高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加自由基清除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丙二醛(MDA)的产生。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对照组吉富罗非鱼感染后48 h肝窦明显淤血,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脂肪变性,而各种植鱼腥草组吉富罗非鱼在感染后仅表现为肝细胞明显嗜酸,肝窦轻度扩张。定量PCR结果显示,每组吉富罗非鱼肝脏HSP 70表达量在感染后都显著升高,感染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吉富罗非鱼肝脏的HSP 70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鱼腥草种植组。研究表明,种植鱼腥草能显著改善链球菌感染所造成的吉富罗非鱼肝脏AST和ALT上升,提高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理损伤;吉富罗非鱼通过肝脏HSP 70高表达促进受损蛋白质的早期修复与降解,种植鱼腥草具有抗炎作用和提高鱼体抵御病原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海藻中铝形态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分析海藻及其制品中三价铝的方法,用提取液0.040 mol/L氢氧化锂+0.006 mol/L吡啶-2,6-二羧酸+-0.090 mol/L冰醋酸在70℃恒温水浴摇床中浸提2h,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ICP-MS检测.样品加标量在5.0 mg/kg和50.0 mg/kg时的平均回收率在90.8%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均<4%(n=5).本研究证明,该方法测定海藻及其制品中的三价铝较为准确、可靠,可为制定农业行业标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两种杂交石斑鱼子一代杂种优势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使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两种杂交子一代(青龙斑和虎龙斑)及其亲本(斜带石斑鱼、棕点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共5个群体进行微卫星分析,计算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相似指数和Nei氏遗传距离。结果显示,在5种石斑鱼中,棕点石斑鱼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最大(6.849 3),最小的是鞍带石斑鱼(2.608 6)。6对微卫星引物在这5个群体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66 7、0.751 3、0.441 9、0.664 0、0.542 6。在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中,虎龙斑和青龙斑的最高均为0.940 0,鞍带石斑鱼的最低为0.508 3。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率结果显示,青龙斑和虎龙斑均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亲缘关系较近。杂交子一代群体的等位基因基本来自父母本群体双方,可推断杂交子一代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水平明显增强,这是杂种优势得以形成的重要遗传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AFLP技术在鱼类种群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程序,概述了AFLP技术在鱼类种质资源、种群鉴别和地理分化及种群自我恢复能力等分析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并期望AFLP种群分析技术也将在鱼类洄游、捕捞量配额分配及生态学等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于2009—2010年间对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三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型底栖动物共计6纲34种,其中昆虫纲占种类总数的41.18%,腹足纲占29.42%,寡毛纲、蛭纲、甲壳纲、瓣鳃纲的种类数较少,占29.40%。优势种有扁蜉(Epeorus vitreus)、小蜉(Ephemerella subvaria)、纹石蚕(Hydropsyche alternans)、摇蚊(Polypedilum vanderplanki)、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 Claparede)、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凸旋螺(Gyraulus convexiusculus)、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 amurensis)。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种类数高于秋季种类数。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为11~1920个/m2,平均值为127个/m2;生物量为0.1~811.68 g/m2,平均值为26.154 g/m2。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2.18~3.62,年均值为2.92。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53~0.79,年均值为0.68。  相似文献   

15.
魁蚶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琳 《水产学报》1997,21(4):455-457
  相似文献   

16.
综合分析了龙虾科(Palinuridae) 13 个物种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 发现其线粒体基因组的长度为 15470~ 16105 bp, A+T 含量为 62.63%~67.11%。Ka/Ks 分析表明, 龙虾科中的 10 个龙虾属(Panulirus)物种线粒体 13 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s, PCGs)的 Ka/Ks<<1, 显示出很强的纯化选择; 在差异位点的分析中, 发现 nd5、 nd4、rrnL 基因的差异位点比例较高, 是理想的分子标记, 可用于分析龙虾类不同群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 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表明, 被编码的氨基酸偏好性是相似的。同时, 本研究采用 ML (maximum likelihood)和 BI (Bayesian inference)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显示, 塔斯马尼亚龙虾属(Sagmariasus)物种最先开始分化, 而龙虾属单独聚为一支, 且与脊龙虾属(Linuparus)/游龙虾属(Puerulus)互为姊妹关系。贝叶斯分子钟估算结果显示, 龙虾科物种可能起源于三叠纪, 随后进一步分化为具有现代表征的龙虾种类。本研究旨在为快速鉴定龙虾科生物提供可靠的分子标记, 并为分析龙虾科物种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臂虾科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与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分析了长臂虾科(Palaemonidae)14 个物种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 发现长臂虾科线粒体基因组的长度为 15396~15967 bp, A+T 含量为 58.97%~69.09%; 长臂虾科内不同属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各不相同, 与十足目 (Decapoda)线粒体基因组的原始排列相比, 除沼虾属(Macrobrachium)的基因排列顺序未发生改变外, 长臂虾属 (Palaemon)、叶颚虾属(Hymenocera)和贝隐虾属(Anchistus)的基因排列顺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此外贝隐虾属(Anchistus)还出现基因缺失现象; 长臂虾属和沼虾属线粒体 13 个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s, PCGs)的 Ka/Ks<<1, 显示出很强的纯化选择; 长臂虾科 13 PCGs 在密码子的使用中, 被编码的氨基酸均体现相似的偏好性; 在线粒体基因组的差异位点分析中, 发现 nd5、nd4 和 nd2 基因为理想的分子标记。基于 13 PCGs 系统发育结果表明, 长臂虾属与沼虾属互为姊妹关系, 叶颚虾属和贝隐虾属单独聚为一大支。分子钟的估算结果推测长臂虾科物种可能起源于二叠纪, 随后进一步分化为具有现代表征的长臂虾种类。本研究为快速鉴定长臂虾科生物提供了可靠的分子标记, 并为分析长臂虾科物种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a study aimed at identifying the determinants of price formation in the mussel industry in the Netherlands. The Netherlands is one of the major producers of mussels in Europe and the largest exporter. As such it is expected to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price formation in Europe. The investigation of price formation attempted to identify the most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price at the wholesale market level and to test any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Dutch market and other markets in Europe. Estimation was by means of an econometric demand analysis using monthly data from the single auction market at Yerseke. The Dutch market was found to be highly competitive, with price highly responsive to supply, quality and seasonality. This short-term price elasticity is paired with price-inelastic short-term supply. Therefore there is potential for shifting the demand curve without inducing a shift in supply.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for marketing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9.
黄尾密鲴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尾密鲴的含肉率为 82 .6 0 % ,肌肉中蛋白质占 17.90 % ,脂肪占 1.4 0 % ,水分占 79.32 % ,灰分占1.2 1%。含有 18种氨基酸 ,总量为 17.32 % ,其中人体 8种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 4 2 2 6 %。测定了Zn、Fe、Mg等微量元素和K、Ca、Na、P、Mn等营养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严美姣  吴旭  黄军 《水利渔业》2008,28(1):38-42
根据红鳍东方鲀生长激素基因全序列,设计13对引物,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和克隆测序技术对野生红鳍东方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东方鲀整个生长激素基因的6个外显子中没有多态性,在其内含子2、内含子5以及3′侧翼区发现有多处序列变异位点,包括碱基的缺失、插入和一些单核苷酸突变.这些遗传多态性的存在为从分子水平上对东方鲀的鉴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养殖群体的一些等位基因丧失,造成其遗传多样性显著下降,应及早加强对其种质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