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小麦秸/氨化小麦秸基础日粮中苜蓿的补饲水平对饲粮组合效应的影响。本试验共设6个精粗比(Concentrate∶Roughage,C∶R)(70∶30、60∶40、50∶50、40∶60、30∶70、20∶80)和4个苜蓿水平(Alfalfa)(0%、10%、20%、30%)。小麦秸/氨化小麦秸与苜蓿干草为粗饲料部分。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不同精粗比下48个饲粮组合(24个小麦秸组和24个氨化小麦秸组)和4种饲料分别培养2、4、6、9、12、24、36、48、72、96h的产气量,并通过24h产气量和各组合的加权估算值计算出饲粮组合效应值。结果表明:1)在小麦秸基础日粮中各组合的组合效应值,C∶R为70∶30时,2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30%、10%、0组(P0.01),3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10%、0组(P0.01),1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0组(P0.01);C∶R为50∶50时,3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10%组(P0.01),显著高于0组(P0.05);C∶R为40∶60时,3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0组(P0.01),10%、20%苜蓿组显著高于0组(P0.05)。2)在氨化小麦秸基础日粮中各组合的组合效应值,C∶R为70∶30时,30%、10%苜蓿组显著高于0组(P0.05);C∶R为60∶40时,10%苜蓿组显著高于30%组(P0.05);C∶R为50∶50时,10%、20%、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30%组(P0.01);C∶R为40∶60时,0苜蓿组显著高于20%组(P0.05)。结果显示,氨化小麦秸基础日粮比小麦秸基础日粮补饲更少比例的苜蓿(前者为10%,后者为30%与20%)就可以达到正组合效应,有利于节约优质苜蓿干草资源。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比例青贮苜蓿与青贮玉米混合饲草对小尾寒羊育肥效果的影响,筛选适宜的饲草搭配比例,以降低饲草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缓解饲草供需矛盾,笔者设置青贮苜蓿与青贮玉米质量比分别为1∶0、8∶2、6∶4、4∶6、2∶8、0∶1的6组混合饲草,开展青贮苜蓿饲喂小尾寒羊育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青贮苜蓿和青贮玉米不同比例混合饲喂小尾寒羊可产生较好的育肥效果,但综合考虑采食量、体质量增加情况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笔者认为E组是不同比例青贮苜蓿与青贮玉米混合饲草组合中的最好组合,饲草转化率,平均日增质量及经济效益分别为7.94%、0.2033 kg/d和41.19元/只,较单一饲喂青贮苜蓿分别提高8.77%、8.25%和36.42元/只,较单一饲喂青贮玉米分别提高23.1%、24.49%和33.1元/只,故青贮苜蓿与青贮玉米混合饲喂育肥小尾寒羊的最适宜质量比为2∶8。  相似文献   

3.
苜蓿皂苷对体外发酵pH值、氨氮及微生物蛋白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体外培养法研究了日粮中添加苜蓿皂苷对山羊瘤胃微生物发酵功能的影响.苜蓿皂苷的添加水平分别为底物基础的0%(对照组)、1%、2%、3%及4%.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苜蓿皂苷未对瘤胃液pH值和原虫蛋白浓度产生显著影响;添加苜蓿皂苷可提高氨氮浓度,但仅4%组增幅达显著水平(P<0.05);4%组细菌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苜蓿皂苷添加量为0%~4%时均不影响瘤胃液pH值和原虫蛋白浓度.添加4%的皂苷是可显著提高NH3-N和细菌蛋白浓度.  相似文献   

4.
连续 4年对 93个苜蓿种质分春、秋两季的苜蓿霜霉感病性田间接种发病和自然发病鉴定 ,分析了生产力和感病性之间的相关性 ,发现两者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苜蓿生产力与霜霉感病率和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432 2和 - 0 .4383,但相关程度并不高 (决定系数分别为 0 .1 868和 0 .1 92 7)。如果苜蓿霜霉病感病率达 1 0 0 % ,则估计生产力下降 2 1 .98%~ 5 8.78%。由于苜蓿霜霉病抗病性具有一定显性或感病性是显性的 ,采用直接鉴定和淘汰方法可有效筛选出高产、高抗霜霉病的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施磷条件下不同比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与解磷细菌(PSB)对紫花苜蓿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影响,明确苜蓿农艺性状、地上生物量与营养品质的关系,筛选出适合苜蓿生长的最佳接菌比例。接菌比例(AMF∶PSB)设置5个梯度,分别为3∶7(J1)、4∶6(J2)、5∶5(J3)、6∶4(J4)和7∶3(J5),设置2个施P2O5梯度:0(P0)和100 mg/kg(P1),共计10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紫花苜蓿农艺性状、地上生物量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相同接菌条件下,紫花苜蓿的株高、茎粗和粗蛋白含量为P1处理大于P0处理,生长速度和总地上生物量为P1处理显著大于P0处理(P<0.05),而茎叶比则表现为P1处理显著小于P0处理(P<0.05)。P0条件下,苜蓿各茬次茎粗、生长速度、总地上生物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均表现为J1、J2、J3和J4处理显著大于J5处理(P<0.05);P1条件下,苜蓿各茬次生长速度和总地上生物量均为J1、J2、J3和J4处理显著大于J5处理(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茎粗、生...  相似文献   

6.
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优良豆科牧草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中部黄土丘陵半干旱地区旱作条件下,对陇东苜蓿、和田苜蓿、红豆草、小冠花、百脉根和沙打旺6种豆科牧草的生产性能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各牧草一般于4月份返青,7月中旬至9月初种子成熟,生育天数110~16 0d ,最后一次刈割后再生草大部分于12月枯黄,生长天数2 10~2 5 0d。干草产量排序为:陇东苜蓿>沙打旺>小冠花>和田苜蓿>红豆草>百脉根;茎叶比资料显示,叶量所占比例分别为陇东苜蓿39. 6 %、沙打旺4 4. 0 %、小冠花4 5 . 2 %、和田苜蓿4 8. 4 %、红豆草5 8 .3%、百脉根5 3. 3% ,各种牧草表现出了不同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试验为探讨苜蓿干草对延边奶山羊采食量、消化率、氮素利用及能量代谢等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延边地区自然干燥的苜蓿草以不同比例饲喂延边奶山羊.试验分为对照组(猫尾草干草)、处理1组(猫尾草干草∶苜蓿干草=4∶1)和处理2组(猫尾草干草∶苜蓿干草=3∶2).处理1组和处理2组干物质的采食量和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处理1组的干物质采食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处理组的氮素消化率和沉积率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苜蓿干草含量增加而增加,处理2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处理1组的各消化能略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处理2组各消化能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是消化能利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禾本科干草中添加40%的苜蓿干草能有效提高延边奶山羊的采食量、消化率、氮素利用及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比例的苜蓿干草和裹包青贮甜高粱混合饲草对肉羊育肥效果的影响,筛选适宜的饲草搭配比例,以降低饲草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缓解饲草供需矛盾。设置苜蓿干草和裹包青贮甜高粱(折算为干物质)的质量比分别为1∶0、7∶3、3∶2、1∶1、2∶3、3∶7、0∶1的7组混合饲草,选择体况中等、发育良好、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3~4月龄70只小尾寒羊,按照试验要求随机分为7组进行单圈饲喂,每组每天饲喂一种比例的混合饲草30kg、精料8kg,正试期60d,每天测定采食量,每10d测定体质量增加情况。苜蓿干草和裹包青贮甜高粱混合饲喂肉羊,可产生较好的育肥效果,但综合考虑采食量、体质量增加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认为苜蓿干草和裹包青贮甜高粱(折算为干物质)质量比为1∶1是各饲草组合中的最佳组合,只均日增重0.192kg,经济效益132.2元,较饲喂苜蓿干草0.179kg、39.55元分别增加7.26%、92.65元,较饲喂裹包青贮甜高粱0.132kg、74.2元分别增加45.45%、58元。苜蓿干草和裹包青贮甜高粱(折算为干物质)按适宜质量比混合饲喂肉羊,可显著提高肉羊日增质量和经济效益,2种饲草的最佳混合质量比为1∶1。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碱蓬根际和内生细菌菌株对盐碱胁迫下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以龙牧801紫花苜蓿为供试品种,将前期从碱蓬根内(JG1)、根际土壤(JT4)和茎内(JJ5)筛选出的具有较强耐盐碱胁迫能力的根际及内生细菌菌株接种于苜蓿幼苗根部。接菌1周后将中性盐(NaCl、Na2SO4)和碱性盐(NaHCO3、Na2CO3)按NaCl∶Na2SO4∶NaHCO3∶Na2CO3=9∶1∶1∶9混合,并设置0、100、150、200 mmol·L-1盐碱浓度溶液浇灌苜蓿幼苗根部,进行盐碱胁迫处理。分析盐碱胁迫下碱蓬根际及内生细菌菌株对苜蓿生长及生理的影响,并通过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碱蓬根际和内生细菌菌株对盐碱胁迫下苜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株促生细菌均能缓解盐碱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的抑制作用,促进紫花苜蓿生长,不同促生细菌对盐碱胁迫下苜蓿促生效果为JT4>...  相似文献   

10.
甜菜碱可代替饲料中的胆碱养殖罗非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定甜菜碱代替胆碱养殖尼罗罗非鱼的效果进行了试验。每个水族箱中放养 2 0尾尼罗罗非鱼 ,投喂含蛋白质 32 % (晶体氨基酸为 2 1 .9% ,酪朊和凝胶 1 0 .1 % )的纯化饲料 ,饲料中硫氨酸总含量为5g/kg ,蛋氨酸与胱氨酸之比 89∶1 1 ,含胆碱 3g/kg。试验饲料中分别添加甜菜碱 0、0 .37、0 .75、1 .1 2、1 .4 9、1 .84、2 .2 4、2 .4 9g/kg ,分别添加胆碱 0、0 .30、0 .75、1 .2 0、1 .6 5、2 .1 0、2 .5 5、3.0g/kg。 8种试验饲料中胆碱与甜菜碱之比分别为 1 0 0∶0、85∶1 5、70∶30、5 5∶4 5、4 0∶6 0、2 5∶75、1 0∶90、0∶1 0 0。试…  相似文献   

11.
引进牧草和草坪草在昆明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8—1999年,在昆明对引自百绿集团的9个草坪草和10个牧草品种进行了详细的观测,结果表明:除加拿大早熟禾整体表现不理想外,其余8个草坪草都适应该地区气候环境。其中抗旱、抗寒性表现最好的是羊茅类。10个牧草品种在该地区亦生长良好,表现最好的是多年生黑麦草Bronsyn和苜蓿Eureka,其生长和再生长速度快,干草产量迭22618kg/hm^2和22342kg/hm^2,适合多次刈割利用。  相似文献   

12.
甘南玛曲七种主要饲草营养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南玛曲七种主要饲草的干草产量、高度、常规养分(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磷)进行测定,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干草产量为2882kg/hm2,比新疆大叶苜蓿、甘农l号苜蓿、红豆草和箭(苫)豌豆高,比绿麦、燕麦和垂穗披碱草低,牧草营养价值为甘农1号苜蓿>绿麦>箭(苫)豌豆>垂穗披碱草>新疆大叶苜蓿>燕麦>天然草地>红豆草.  相似文献   

13.
兰州地区牧草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调查牧草生育期、产草量、株高、生长速度等生育指标,对国内外37份(豆科6个种,共12个品种;禾本科14个种,共25个品种)牧草进行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物质产量较高且适应性强的豆科牧草为Qingyang紫花苜蓿、Rajah和Vesna红三叶、鹰嘴紫云英、鹰嘴豆等5种(品种)牧草。禾本科中表现较好的一年生牧草为大黍草,多年生牧草干物质产量自高向低依次为Laura牛尾草、Gansu和Amb鸭茅、Gondolin和Bcho紫羊茅、Bilbo猫尾草、Qinghai牛尾草、Manding苇状羊茅、Gondolin紫羊茅、Gansu猫尾草、狼尾草、布顿大麦等。  相似文献   

14.
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的增产作用最大,其次为钾肥,氮肥的影响最小;最高产量预期值达到578.55 kg/hm2的最佳施肥方案:氮肥81.0~114.75 kg/hm2,磷肥218.75~262.0 kg/hm2,钾肥96.0~138.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1∶1.76~2.08∶1.17~1.33。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敖汉苜蓿鲜草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灰色草甸土上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试验方案,研究N、P、K肥配施对敖汉紫花苜蓿当年产草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N 16.59kg/hm2、施P2O548.92kg/hm2、施K2O283.79kg/hm2时可获得鲜草最高产量66464kg/hm2。14个处理组合中,初花期以处理9(N2P2K1)、处理1(N0P0K0)、处理5(N2P1K2)粗蛋白质的含量高;初花期的粗纤维含量小于25.0%的处理组合是处理6(N2P2K2)、处理7(N2P3K2)、处理11(N3P2K2)、处理12(N2P1K1),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6];初花期粗灰分含量处理8(N2P2K0)最低;还分析了N、P、K肥对敖汉苜蓿营养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寒地区栽培牧草产量及其营养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年牧草引种栽培试验,间比淘汰,优选出无芒雀麦、老芒麦、甘肃红豆草、甘农1号杂花苜蓿4生极强的优良牧草。经过其产量蜡和营养价值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牧草的疸和营养价值逐年增高,生产性能稳定,第5御产昔日一达3万kg/hm^2是高寒地区建立人工草地的优良牧草。  相似文献   

17.
20份扁蓿豆材料在甘肃武威地区的生产性能与品质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晰不同扁蓿豆材料在河西地区的产草量和品质特性,在甘肃省武威黄羊镇对20份扁蓿豆材料进行了株高、枝条长、茎叶比、产草量以及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采集于天水的扁蓿豆在播种当年的干草产量为13 978.6kg/hm2,其次为宁县(13996.9kg/hm2)和镇原扁蓿豆(10 349.5kg/hm2),产草量较低材料是临夏(4 003.8kg/hm2)和夏河扁蓿豆(3 875.7kg/hm2);镇原扁蓿豆植株自然高度最高,为63.7cm,其次为宁县扁蓿豆,为63.3cm、天水扁蓿豆为57.7cm,永昌2号扁蓿豆自然高度最低,为32.9cm。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永昌2号扁蓿豆,为12.49%,其次是CF021287和临夏,分别为11.79%和11.49%;最低的材料是CF021284(8.87%)。天水、宁县和镇原扁蓿豆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3 192.4,2 846.7和2 654.6kg/hm2;临夏为1 315.9kg/hm2,景泰扁蓿豆最低,为1 295.4kg/hm2;CF021289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为56.87%,其次是土默特为56.19%;CF021294最低,为47.7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的是土默特49.25%,最低的是夏河,为37.66%。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天水扁蓿豆综合性状表现最为优秀,宁县和镇原扁蓿豆次之,CF021284和CF009614扁蓿豆综合性状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8.
5个热带豆科牧草洗涤纤维的生育期动态及其施肥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牧草品种在不同肥力条件下洗涤性纤维的生育期动态变化,采用多因素完全随机区组盆栽试验,测定了热研2号柱花草(S1)(Stylosanthes guianensis(Aubl.)Sw.cv.CIAT184)、圆叶决明CPI34721(S2)(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Pers.)Greene cv.CPI34721)、圆叶决明CPI86134(S3)(C.rotundifolia cv.CPI86134)、圆叶决明ATF3248(S5)(C.rotundifoliacv.ATF3248)、羽叶决明ATF2217(S5)(C.nictitans(L.)Moench cv.ATF2217)在不施肥(F0)、常量施肥(F1)、加倍施肥(F2)情况下,以及生长期内7月25日(C1)、8月29日(C2)、10月8日(C3)、11月14日(C4)分四次进行刈割的牧草洗涤性纤维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牧草品种的洗涤性纤维含量具有较大差异,中性洗涤纤维(NDF)以S4、S1最高(53.4%、52.7%),S5、S3最低(47.9%、46.9%);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均为S5(23.0%、9.1%)极显著地低于其他4个品种(28.0%~29.0%、11.1%~12.3%)(P<0.01)。施肥试验表明,F2极显著地降低了牧草的ADF含量(P<0.01),对NDF、ADL影响不显著。施肥极显著地降低了牧草在C3刈割期的洗涤纤维含量(P<0.01),F1和F2的NDF、ADF、ADL分别比F0下降6.6、5.4,9.7、6.9,2.6、1.6个百分点,且F2的ADF、ADL含量显著低于F1(P<0.05)。刈割试验表明,5个品种的洗涤纤维均随生长时间持续上升,尤其是ADF平均值从C3期的7.9%急剧上升到C4期的24.6%。采用粗饲料相对值(RFV)评价方法表明,S5的平均RFV值最高(143.7),S4、S1最低(118.2、120.9);S5在C3期的RFV值为116,比S4、S1提高16个分值;施肥可以提高RFV值,且与施肥量成正比。该研究结果可为亚热带地区牧草品种选择、最适刈割期和适宜施肥量的确定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制定合理的高寒草甸保护利用规划,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实验室检测相结合,通过像元二分模型、估产建模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研究摸清甘肃省合作市高寒草甸牧草生长期植被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及分级,牧草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7年6-8月植被盖度及盖度级别,可食牧草平均鲜草产量和总鲜草产量均随生长期延续而增大。6、7、8月植被平均盖度分别为55.79%、72.69%和78.89%,平均鲜草产量分别为1 214.85、4 797.75和5 550.90 kg/hm^2,以7月增幅较大。6月Ⅱ级盖度草地占79.05%,7月Ⅱ级盖度下降52.61%、Ⅰ级盖度占比增加到45.03%,8月Ⅰ级盖度草地占77.34%;鲜草产量从6月的<1 500 kg/hm^2为主,向7月的3 000~4 500 kg/hm2和8月的4 500~6 000 kg/hm^2产量级转变。以8月总鲜草产量为基础的高寒草甸适宜载畜量为20.80万个羊单位。高寒草甸可食牧草CP和P含量随牧草生长期延续而降低,而EE、NDF、ADF和Ca含量增加。单位面积CP、EE、NDF、ADF产量7月最高,分别为165.51、27.77、569.40和246.02 kg/hm^2;Ca产量7-9月变化幅度较小,在0.052~0.059 kg/hm^2之间,P产量8月达最高,为0.024 kg/hm^2。  相似文献   

20.
高寒地区红豆草苜蓿不同栽培模式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那吾乡高寒牧区,进行了甘肃红豆草和阿尔冈金紫花苜蓿单播和混播模式下的生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甘肃红豆草和阿尔冈金苜蓿混播是高寒牧区建立优质多年生豆科牧草人工草地的最佳技术模式,其次为单播红豆草,单播苜蓿产量最低.混播第2年干草产量达到12 136 kg/hm2,分别比单播红豆草和单播苜蓿提高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