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唇(鱼骨)池塘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唇鲋夏花培育、1龄秋片苗种培育和2龄秋片苗种培育生产性试验.夏花培育池0.67 hm2,轮虫高峰期下塘唇(鱼骨)水花鱼苗10万尾.经24 d培育,鱼苗的平均全长达34.92 mm,增长4.04倍,平均体质量达0.285 g,增长142.5倍,鱼苗在22日龄后体质量增长较快,出塘唇(鱼骨)夏花8.2万尾,成活率82%.1龄秋片苗种培育试验池塘面积0.27 hm2,放养夏花8万尾(平均全长2.58 cm),经142 d培育,平均全长达16.62 cm,增长6.44倍,平均体质量达37.88 g,增长291.38倍,出塘秋片鱼种6.248万尾,成活率78.1%,饵料系数2.5.2龄苗种培育池塘0.2 hm2,放养1万尾(平均体质量15.6 g),经101 d饲养,平均全长达18.21 cm,增长1.56倍,平均体质量达56.66 g,增长3.63倍,出塘唇(鱼骨)鱼种9960尾,成活率99.6%,饵料系数2.2.  相似文献   

2.
团头鲂浦江1号是经16年六代选育而获得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团头鲂良种。养殖生产中我们发现由于团头鲂浦江1号生长优势明显(生长速度比原种提高29%左右),放养夏花6000尾/亩,年底冬片鱼种平均规  相似文献   

3.
四大家鱼传统的夏花培育方法主要有豆浆法和豆浆加大粪混合法两种。为了探讨生态培育新模式,我站于2007年采用种草淹青肥水的方法进行池塘生态培育草鱼夏花生产,获得成功。一口15亩的池塘放养草鱼水花150万尾,在完全不投饲、不施肥的情况下,经25天的培育,共培育出全长5~6厘米规格的草鱼夏花120万尾,成活率达80%,产值4.8万元,扣除当年生产总成本9533.8元,纯利38466.2元。  相似文献   

4.
2018年5月18日,大宗淡水鱼产业体系永靖示范点引进武昌鱼新品种"华浮1号"乌仔14万尾。经过5个半月的投喂养殖,养殖效果较好,平均成活率达85%,平均规格达98克/尾。一、放养情况2018年5月18日,将14万尾乌仔苗以不同的密度放入示范点大川场3个面积均为7.5亩的池塘,并套养不同数量的花白鲢及鲤鱼夏花进行试养,具体投放数量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1999年开始引进团头鲂“浦江1号”为主养品种,亩产成鱼1500千克,其中“浦江1号”1200千克。现将“浦江1号”夏花培育技术总结报道如下。1.池塘条件面积2~2.5亩/只,水深1.2~1.8米。底泥深度不超过10厘米,池埂坚固不渗水,池底平整,注排水系统完善,四周无建筑物或高大树木  相似文献   

6.
蒋嘉平  王解明  蒋渝明 《水产养殖》2003,24(4):21-21,18
我场从1999年起连续4年引进团头鲂“浦江一号”鱼苗共3 400万尾,4年均获高产和性状稳定的优良鱼种。使用以“浦江一号”为主的模式,经100天饲养,“浦江一号”冬片个体达80~150g/尾,亩产600~800kg。养殖专业户使用“浦江一号”饲养成鱼,生长速度超过原使用的团头鲂20%。现将其鱼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1 鱼池准备1.1 塘口面积2~10亩,水深达1.8m以下,塘埂坚固,不渗水,注排水方便,四周无建筑物或高大树  相似文献   

7.
池塘集约化养殖日本锦鲤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约化池塘养殖6个月,主养塘共产日本锦鲤2 260 kg,鲢鳙鱼种980 kg,折合单产23 143 kg/hm2,成活率为98%,锦鲤平均规格144 g/尾;混养塘中锦鲤成活率达100%,2号塘锦鲤平均规格为133 g/尾,3号塘锦鲤平均规格为200 g/尾。  相似文献   

8.
褐塘鳢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褐塘鳢稚鱼在6 250~9 380尾/m^2的密度下,经过35~40 d的培育,鱼苗全长增长至约1.5cm,成活率达22.25%~39.06%;在池塘培育全长1.7cm的褐塘鳢鱼苗(25尾/m^2),经15 d鱼苗全长达3.24cm,培育成活率达80.4%.全长2.55 cm的褐塘鳢鱼苗投喂南美白对虾苗,经13 d培育,全长达3.57cm,成活率达99.2%.本研究解决了褐塘鳢苗种培育难题,为规模化生产褐塘鳢苗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高安市鱼种场2008年从上海海洋大学育种站引进团头鲂"浦江一号"后备亲本1200对,2010年开展人工繁殖获得成功,生产水花200×104尾,冬片30×104尾。本文介绍了团头鲂"浦江一号"鱼种培育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该场2004年5月挂牌国家级团头鲂良种场,通过农业部历次复查验收,2012年被认定为江苏省现代渔业示范场。良种场致力于团头鲂"浦江1号"良种繁育与推广工作,年生产鱼苗1亿尾、夏花300万尾、1龄鱼种30万尾、后备亲鱼4万尾。热忱欢迎新老客户前来订购,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团头鲂水花培育夏花生产试验进行了总结,认为影响团头鲂水花养成夏花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为密度、池塘条件、水质管理、投喂和疾病防治等。并对这些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笔者于1997年7月15日~9月15日进行了池塘利用小网箱培育团头鲂鱼种试验,通过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细绿萍,二个小网箱中的团头鲂夏花经精心的饲养和管理,体长由放养时的平均3.05厘米,增长到9.05厘米,达3.3倍;平均尾重由0.6克,增重到11.85克,达20倍,成活率达87.6%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改变常规养殖对象经济效益连续滑坡的局面,进一步优化淡水养殖品种结构,于2010年7月7日引进团头鲂"浦江一号"进行池塘养殖试验。经过近一年多的养殖,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苗种培育技术小结如下: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面积2334.5m2,平均水深1.1m,池塘东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不同饲料、不同水质培育鳡鱼夏花鱼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培育前期的饲料应以豆浆为主,在鱼苗长至15~20 mm时,逐渐过渡到粉状饲料;鳡鱼在鱼苗阶段就能摄食活鱼苗,用活鱼苗作为培育饲料时,容易造成个体相差悬殊而相互残杀,影响成活率;水质不同主要会影响鳡鱼不同生长期的生长速度,对成活率的影响不甚明显;鳡鱼夏花塘的放养密度控制在20万尾/亩以内、池塘的面积不超过6亩时,鱼种规格整齐,成活率可达76.7%。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盐碱池塘的利用率和农(渔)民的经济收益,在北方盐碱池塘进行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健康养殖试验。于2014年5月份放养15万尾夏花,经过4个多月的养殖,收获秋片8 200 kg,成活率达到85%以上,投入产出比1∶1.35。试验结果表明,异育银鲫"中科3号"能够适应盐碱池塘的养殖模式,可以在北方盐碱池塘广泛养殖。  相似文献   

16.
0.13hm^3池塘放羊规格为1g的土鲶(Silurus asotus)夏花鱼苗,密度5.25万尾/hm^2。经108d饲养,平均规格275g,产量7416kg/hm^2,饵粒系2.81,利润9.56万元/hm^2,投入产出比1:2.5,出塘率51.3%。  相似文献   

17.
在简易条件下,自制孵化设备,寻求适宜于养鱼专业户自繁自养鳜鱼的一条龙生产方式,共催产鳜鱼9组,催产率66.67%,受精率75.2%,孵化出鳜鱼苗20.25万尾,培育成鳜鱼夏花1.24万尾,成活率为6.12%,转入池塘混养6-8个月,规格达450-900g。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用孵化环道培育斑鳜夏花,共进行18d的培育,育出夏花21万尾,成活率77.8%,夏花的规格为0.063g(全长2.8cm)/尾。探索出催产饵料鱼与斑鳜开口时间相配套的技术措施。用1.2亩池塘进行秋片培育,饲养期共66d,秋片平均规格为11.8g/尾,成活率为81.4%,饲料系数6.62。出塘14652条,单产144.1kg/亩(12210尾/亩),总产172.89kg;增重倍数187倍。特定生长率3.7;产值34578元,利润11848元,亩利润9873.33元/亩。投入产出比为1:1.52。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家鱼繁殖单位较多,购苗方便,养殖户夏花鱼种培育较为普遍,一般鱼苗放养密度为10万尾/亩左右。随着河蟹养殖兴起,鱼苗需求量下降,鱼苗繁殖单位大为减少,同时由于夏花鱼种培育密度小、产量低、效益差,绝大多数养殖户不再进行鱼苗培育,直接引进夏花鱼种培育一龄冬片鱼种,这对本地的水产养殖和品种改良带来了一定影响。为此,我们在西锄渔业养殖场进行了高产高效团头鲂夏花鱼种的养殖试验,养殖品种采用团头鲂浦江一号。现将试验过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翘嘴红鲌网箱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翘嘴红鲌网箱人工繁殖技术以及夏花鱼种池塘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常规养鱼池塘设置小面积网箱人工催产,经池塘孵化出苗培育夏花鱼种(3—5cm)5.4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