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粮中添加胆碱对雏鸡脂肪肝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胆碱对雏鸡脂肪肝的预防及治疗效果。取一日龄艾维茵健雏190只,分成4个试验组:Ⅰ组为不添加胆碱的基础日粮组;Ⅱ组为添加胆碱量为800 mg/kg的日粮组;Ⅲ组为添加胆碱量为800 mg/kg的高能日粮组;Ⅳ组为高能日粮组,3周后,把Ⅳ组平均分成2组(新Ⅳ组及Ⅴ组),新Ⅳ组仍喂高能饲粮,Ⅴ组改喂Ⅱ组饲粮,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Ⅱ组雏鸡平均体质量高于Ⅰ组,且料肉比低于Ⅰ组;Ⅲ组与Ⅰ组比较,血清中脂肪酶活性增高且甘油三酯浓度增加;改变高能饲粮为胆碱日粮后,Ⅴ组雏鸡血清中脂肪酶活性比Ⅳ组增高,甘油三酯浓度降低;高能组雏鸡肝脏在显微镜下可见明显脂肪和空泡变性,改喂胆碱日粮后,病变减轻。日粮中添加胆碱可以提高雏鸡的生产性能,且对脂肪肝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讨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及其混合物对蓝狐消化代谢和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48只10周龄健康公蓝狐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对照组饲喂常规基础日粮;Ⅰ、Ⅱ、Ⅲ、Ⅳ和Ⅴ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三聚氰胺20mg/kg、三聚氰胺50mg/kg、三聚氰胺100mg/kg、三聚氰酸20mg/kg和三聚氰胺15mg/kg+三聚氰酸5mg/kg的日粮。试验前期(第1~46天),各组蓝狐的体重和日增重没有产生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后期(第46~61天),Ⅴ组蓝狐的体重和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Ⅰ、Ⅱ、Ⅲ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Ⅰ、Ⅱ、Ⅲ、Ⅳ和Ⅴ组的日采食量、干物质消化率、饲料转化率、食入氮、粪氮、尿氮、氮表观消化率和脂肪消化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Ⅴ组氮沉积、氮沉积率和氮生物学效价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蓝狐与对照组相比,日排尿量和排尿频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蓝狐排尿频率显著高于Ⅴ组(P0.05)。三聚氰胺(15mg/kg)和三聚氰酸(5mg/kg)在日粮中混合添加能显著降低蓝狐体重、氮沉积率和氮生物学效价,相对降低蓝狐排尿频率,二者的协同效应是影响蓝狐体重和氮代谢指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E对黄鳝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子梯度设计方法,将维生素E设6个添加水平,分别为Ⅰ0mg/kg、Ⅱ50mg/kg、Ⅲ125mg/kg、Ⅳ200mg/kg、Ⅴ275mg/kg、Ⅵ350mg/kg,试验期共175d,以雌鳝性腺系数、产卵力、孵化率以及各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等指标作为判据,研究了VE对雌鳝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饲料中VE含量的增加,Ⅰ、Ⅱ、Ⅲ、Ⅳ组雌鳝性腺系数、产卵力和孵化率显著提高,Ⅴ、Ⅵ组则提高不显著,卵中VE的含量反映了饲料中VE的含量。雌鳝卵巢中SOD活性,Ⅳ、Ⅴ和Ⅵ组比Ⅰ、Ⅱ和Ⅲ组显著降低;相应地,MDA含量Ⅳ、Ⅴ和Ⅵ组显著低于Ⅰ、Ⅱ和Ⅲ组。Ⅰ、Ⅱ和Ⅲ组雌鳝卵巢中SOD活性较高,但因饲料中抗氧化性的VE缺乏或不足,引发卵子脂质过氧化,MDA含量显著升高,导致卵质低下,从而影响了卵子孵化。以上结果表明,雌鳝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能有效地改善雌鳝的繁殖性能,其最适添加量为200mg/kg。  相似文献   

4.
根据供试黄颡鱼的鱼体质量添加中草药制剂剂量(0~1000mg/kg)的不同,试验设6个组(对照、Ⅰ、Ⅱ、Ⅲ、Ⅳ、Ⅴ),连续投喂30 d后,测定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中溶菌酶和补体活性;另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注射的方法进行人工攻毒,进行抗病力检测.结果表明,各供试组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Ⅰ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试验Ⅱ、Ⅲ、Ⅳ组和Ⅴ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Ⅱ、Ⅲ、Ⅳ和第Ⅴ组黄颡鱼血清中补体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第Ⅰ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活菌攻毒的方式证明投喂复方中草药制剂能增强黄颡鱼对人工感染A.hydrophila活菌的抵抗力.从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与抗病力的效果考量,这种复方中草药制剂在黄颡鱼饵料中添加量以400~800mg/kg为宜.  相似文献   

5.
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研究铜(源于三碱基氯化铜)对肉鸡肝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的影响.在对照组(Cu 11 mg/kg,实验组A)基础上设高铜组3个(110 mg/kg、220 mg/kg和330 mg/kg,分别对应为:实验组B、C、D),试验60 d,在12、24、36、48、60日龄采集肝脏,提取线粒体,测定线粒体复合物Ⅰ、Ⅱ、Ⅲ、Ⅳ、Ⅴ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1 mg/kg和110 mg/kg铜日粮添加组线粒体复合物Ⅰ、Ⅱ、Ⅲ、Ⅳ、Ⅴ活性呈增加趋势.220 mg/kg和330 mg/kg日粮铜添加组肉鸡肝细胞线粒体复合物Ⅰ、Ⅱ、Ⅲ、Ⅳ、Ⅴ活性有减弱表现,但主要在实验后期,尤其是48 d之后,比对照组和各组内的实验前期下降明显(P<0.05).说明高铜日粮在一定程度上对线粒体复合物活性是有利的,但过高的铜添加日粮(≥220 mg/kg)可降低肉鸡肝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功能活性,可以推测线粒体是机体铜过量状态下侵害的靶部位之一,而且能作用于线粒体各个复合物,造成线粒体呼吸功能减弱,呼吸链中电子传递发生故障.从而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6.
根据供试黄颡鱼的鱼体质量添加中草药制剂剂量(0~1 000mg/kg)的不同,试验设6个组(对照、Ⅰ、Ⅱ、Ⅲ、Ⅳ、Ⅴ),连续投喂30d后,测定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中溶菌酶和补体活性;另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注射的方法进行人工攻毒,进行抗病力检测。结果表明,各供试组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Ⅰ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试验Ⅱ、Ⅲ、Ⅳ组和Ⅴ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Ⅱ、Ⅲ、Ⅳ和第Ⅴ组黄颡鱼血清中补体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第Ⅰ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活菌攻毒的方式证明投喂复方中草药制剂能增强黄颡鱼对人工感染A.hydrophila活菌的抵抗力。从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与抗病力的效果考量,这种复方中草药制剂在黄颡鱼饵料中添加量以400~800mg/kg为宜。  相似文献   

7.
将400只28日龄的建昌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5、50、75、100 mg/kg的氨基酸螯合锌进行饲养试验,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随机抽取2只鸭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氨基酸螯合锌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建昌鸭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提高其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和吞噬指数;其中试验Ⅲ、Ⅳ、Ⅴ组的平均日增重、日均耗料量和料肉比显著(P<0.05)高于试验Ⅰ组;试验Ⅲ、Ⅳ、Ⅴ组胴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试验Ⅰ组,显著(P<0.05)高于试验Ⅱ组;在胸肌重、腿肌重方面试验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Ⅳ、Ⅴ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显著(P<0.05)高于试验Ⅰ组,试验Ⅱ、Ⅲ、Ⅳ、Ⅴ组的吞噬指数极显著(P<0.01)高于试验Ⅰ组。  相似文献   

8.
选用50头"杜长大"断奶猪,分成5组(每组2个重复),分别按每kg基础日粮添加50 mg硫酸铜(Ⅰ组)、150 mg硫酸铜(Ⅱ组)、250 mg硫酸铜(Ⅲ组)、150 mg蛋氨酸铜(Ⅳ组)、250 mg蛋氨酸铜(Ⅴ组),分两阶段进行饲养试验。第一阶段从正试期到第11周,每4周称量1次。第二阶段从第12周开始,将第Ⅱ—Ⅴ组每组各自重新分出一组,组成加Ⅱ组、加Ⅲ组、加Ⅳ组、加Ⅴ组,每组各4头猪,喂给与第Ⅰ组相同的日粮,原第Ⅱ—Ⅴ组继续喂给与第一阶段相同日粮。直至猪出栏。试验结果表明:每kg日粮添加50~150 mg蛋氨酸铜以及添加250 mg硫酸铜对猪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添加蛋氨酸铜的作用要优于硫酸铜。此外,对于蛋氨酸铜和硫酸铜的添加剂量及其组合方式取决于猪的不同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侧卧时间轻比重布比卡因对高龄患者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单侧腰麻)阻滞特征的影响.方法 150例高龄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均用0.3%轻比重布比卡因7.5 mg进行单侧腰麻,注药后侧卧的时间Ⅰ组15 min、Ⅱ组20 min、Ⅲ组25 min、Ⅳ组30 min及Ⅴ组35 min.观察5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和持效时间、单侧腰麻的比率、麻醉失败率、血压及尿潴留等情况.结果 (1)5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感觉和运动阻滞持效时间,Ⅴ组和Ⅳ组>Ⅲ组>Ⅱ组>Ⅰ组(P<0.05);(3)单侧腰麻的比率,Ⅴ组>Ⅲ组>Ⅱ组和Ⅰ组(P<0.05),Ⅳ组>Ⅱ组和Ⅰ组(P<0.05);(4)Ⅰ组、Ⅱ组及Ⅲ组在变仰卧位后均发生血压下降的情况(P<0.05);(5)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Ⅰ组和Ⅱ组>Ⅳ组和Ⅴ组(P<0.05);(6)5组均未发生麻醉失败的情况.结论 高龄患者行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注药后需维持侧卧时间超过30 min才更安全、可靠,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改善饲料品质、提高饲料利用率为目的。以粪肠球菌复合菌和不同比例的油菜秸秆和皇竹草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不同水平的粪肠球菌复合菌和不同比例的皇竹草与油菜秸秆进行组合青贮,探讨不同组合对油菜秸秆与皇竹草混合微贮品质的影响,为油菜秸秆与皇竹草混合微贮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的技术依据。试验采用3×3的两因素试验设计,共设9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微贮45 d后,进行感官评定和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1)以Ⅱ组的感官评价得分最高(18分),其次为Ⅲ、Ⅴ、Ⅵ、Ⅷ处理组(16分)。(2)Ⅵ组p H值最低,并显著低于Ⅸ处理组(P0.05)。(3)Ⅸ组DM含量显著高于Ⅰ、Ⅳ、Ⅶ处理组(P0.05)。(4)Ⅱ组CP的含量与Ⅲ、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Ⅳ、Ⅵ、Ⅶ、Ⅷ、Ⅸ处理组(P0.05或P0.01)。(5)Ⅱ、Ⅴ、Ⅵ组的VBN含量较低,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Ⅲ、Ⅳ、Ⅶ、Ⅷ、Ⅸ处理组(P0.05或P0.01)。(6)Ⅱ组的VBN/TN的比值最低,且极显著低于其它8个处理组(P0.01),其次较低的为Ⅲ、Ⅴ处理组。(7)NDF含量高的为Ⅶ、Ⅳ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次为Ⅰ、Ⅸ处理组,但与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8)ADF含量低的为Ⅷ、Ⅱ、Ⅴ,差异不显著(P0.05)。(9)Ⅲ、Ⅴ的WSC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Ⅳ、Ⅵ、Ⅶ组。综合本试验研究结果,适宜的微贮组合为Ⅱ、Ⅲ、Ⅴ,即油菜秸秆∶皇竹草(3∶7)+粪肠球菌复合菌为150 mg/kg、油菜秸秆∶皇竹草(3∶7)+粪肠球菌复合菌为300 mg/kg、油菜秸秆∶皇竹草(4∶6)+粪肠球菌复合菌为150 mg/kg。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估添加非淀粉多糖(NSP)酶、蛋白酶和淀粉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利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60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半),分别进行基础日粮对照组(Ⅰ)、基础日粮+125g/t Porzyme 9302(Ⅱ)、基础日粮+250g/t Porzyme 9302(Ⅲ)、基础日粮+100g/t Axtra XB(Ⅳ)、基础日粮+150g/t Axtra XB(Ⅴ)和基础日粮+500g/t Avizyme 1502(Ⅵ)6种饲粮饲喂试验.试验分前期(0~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两个阶段.结果表明:与对照Ⅰ组相比较,Ⅵ组前期料肉比显著降低(P0.05),后期加酶组Ⅱ、Ⅲ、Ⅳ、Ⅴ和Ⅵ料肉比分别降低0.03、0.03、0.05、0.03和0.04,但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Ⅲ组和Ⅵ组干物质消化率、Ⅱ组前期干物质利用率均显著提高(P0.05).Ⅵ组后期氮的利用率有提高的趋势(P=0.056).Ⅱ组前期表现代谢能值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5).Ⅱ组和Ⅳ组后期表现代谢能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Ⅴ组和Ⅵ组较Ⅰ组表现代谢能值分别提高0.16 MJ/kg、0.04MJ/kg和0.14 MJ/kg(P0.05).Ⅴ组消化能有提高的趋势(P=0.104).结果显示:在低小麦含量(15%)的玉米-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添加NSP酶、蛋白酶和淀粉酶可改善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利用率,且生产前期添加效果优于后期.  相似文献   

12.
探讨日粮锌源和锌水平对断奶仔猪血清及组织铜、锌沉积的影响.试验选用2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的断奶仔猪40头,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成4组(Ⅰ~Ⅳ组),每组10头猪.分别饲喂添加氧化锌(以锌量计)Ⅰ组(对照组)100 mg/kg、Ⅱ组3 000 mg/kg和蛋氨酸锌(以锌量计)Ⅲ组100 mg/kg、Ⅳ组300 mg/...  相似文献   

13.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化疗骨髓抑制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抑制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昆明种小白鼠60只均分为6组: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CTX模型对照组)、Ⅲ组(苦马豆素(SW)低剂量组)、Ⅳ组(SW中剂量组)、Ⅴ组(SW高剂量组)、Ⅵ组(SW16 mg/kg)。Ⅰ、Ⅱ组灌胃生理盐水,Ⅲ、Ⅳ、Ⅴ、Ⅵ组分别灌胃浓度为8,16,32,16 mg/kg的SW液,剂量皆为0.4 mL/d,共10次;末次灌胃6 h后,Ⅱ、Ⅲ、Ⅳ、Ⅴ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80 mg/kg,每天1次,连续3 d,末次注射后24 h,眼眶采血并处死小鼠,测定血常规、脾脏指数、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骨髓有核细胞(BMC)数及骨髓细胞增殖试验,研究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CTX80 mg/kg连续3次,可致小鼠骨髓抑制。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SW剂量为16mg/kg)可较好抑制CTX引起的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骨髓有核细胞数(BMC)减少;各剂量的SW能明显增加CFU-S数,其中以SW16 mg/kg效果最佳。当SW为8 mg/kg时,能很好地刺激骨髓细胞增殖。【结论】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抑制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刺激骨髓细胞增殖,增加BMC数和髓外造血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复合制剂对鸡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初步探讨了不同剂量的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复合制剂对蛋鸡蛋品质的影响。处理Ⅰ~Ⅳ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添加100 mg/kg黄芪多糖+30 mg/kg小檗碱、200 mg/kg黄芪多糖+30 mg/kg小檗碱、100 mg/kg黄芪多糖+60 mg/kg小檗碱、200 mg/kg黄芪多糖+60 mg/kg小檗碱。结果表明,黄芪多糖(APS)和小檗碱(Ber)复合制剂对各处理组的蛋形指数、蛋黄指数、蛋黄比例、蛋壳厚度、蛋黄颜色和水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处理组Ⅱ的哈夫单位影响极显著(P<0.01);极显著降低了处理组Ⅰ、Ⅱ、Ⅳ的粗脂肪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了处理组Ⅰ、Ⅱ、Ⅲ的粗蛋白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处理组Ⅰ、Ⅳ的胆固醇含量(P<0.01),显著降低了处理组Ⅲ的胆固醇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几种叶黄素方剂对高温高湿环境中罗曼粉壳蛋鸡的抗热应激效果,选取216只47周龄的健康、体质量及生产性能相近的罗曼粉壳蛋鸡,随机分为6组(常温对照组、高温对照组、高温叶黄素组和叶黄素合剂Ⅰ、Ⅱ、Ⅲ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高温叶黄素组和叶黄素Ⅰ、Ⅱ、Ⅲ组则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20 mg/kg叶黄素、叶黄素合剂Ⅰ(120 mg/kg万寿菊叶黄素+1 g/kg甜菜碱)、叶黄素合剂Ⅱ(120 mg/kg叶黄素+200 mg/kg维生素C)和叶黄素合剂Ⅲ(120 mg/kg叶黄素+2 g/kg中草药),测定不同叶黄素方剂对高温高湿环境中蛋鸡行为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黄素合剂能有效降低高温环境中蛋鸡死淘率,改善蛋鸡的健康状况。与高温对照组相比,叶黄素组与叶黄素合剂Ⅰ、Ⅱ、Ⅲ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1.59%(P0.05)、6.07%(P0.01)、11.12%(P0.01)、10.39%(P0.01);产蛋率分别提高0.91%(P0.05)、8.31%(P0.01)、13.93%(P0.01)、5.56%(P0.01);破壳率分别降低了7.38%(P0.05)、44.26%(P0.01)、59.02%(P0.01)、17.21%(P0.01);料蛋比分别下降0.40%(P0.05)、6.85%(P0.01)、6.05%(P0.01)、4.03%(P0.05);死淘率分别降低了12.51%、74.98%、87.49%、50.00%。可见,几种叶黄素方剂均具有缓解热应激作用,以叶黄素合剂Ⅱ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外源瘦素对蛋鸡的能量代谢调控、瘦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25羽30周龄、体况相似的海兰褐商品蛋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5羽:Ⅰ组为自由摄食组;Ⅱ组为禁食对照组,注射瘦素稀释液(0.75%PBS-BSA);Ⅲ、Ⅳ、Ⅴ组为试验注射组,在第8至第10天注射瘦素,注射水平分别为50、200、400μg/(kg·d)。结果表明:与Ⅰ、Ⅱ组相比,试验Ⅴ组采食量显著下降(P0.05),试验Ⅲ至Ⅴ组的采食量分别为Ⅱ组的92.86%、89.89%、75.46%;Ⅱ组体质量相对于Ⅰ组极显著下降(P0.01),相对于Ⅲ、Ⅳ组显著下降(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其中试验Ⅱ至Ⅴ组蛋鸡的体质量分别为Ⅰ组体质量的92.25%、99.18%、98.53%、95.30%;与Ⅴ组相比,试验Ⅰ、Ⅱ、Ⅳ组的腹脂率差异显著(P0.05),分别仅为Ⅴ组的58.98%、45.84%、58.71%,其余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与Ⅰ、Ⅱ组相比,Ⅲ、Ⅳ、Ⅴ组葡萄糖含量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Ⅱ组的72.64%、61.15%、59.59%,而试验Ⅱ组与Ⅰ组无显著差异;各组甘油三酯含量无明显变化,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试验Ⅰ、Ⅲ、Ⅳ、Ⅴ组肝脏OB-R基因表达量分别为Ⅱ组的35.19%、6.17%、7.41%、3.09%,试验各组之间OB-R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瘦素对蛋鸡食欲具有抑作用,瘦素使蛋鸡采食量下降,表现为体质量降低,葡萄糖、甘油三酯含量、肝脏OB-R基因表达量随着瘦素注射量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将500只28日龄的西昌麻鸭仔鸭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试验Ⅰ、Ⅱ、Ⅲ、Ⅳ、Ⅴ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4、6、8g/kg杜仲粉,进行饲养试验,试验结束时每组抽取5只鸭进行屠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杜仲粉能够明显提高西昌麻鸭肉用仔鸭的生长速度,改善肉质品质;当饲料中添加6、8g/kg杜仲粉时极显著高于0g/kg,显著性高于2、4g/kg,添加6g与8g/kg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虾青素(Astaxanthin)对不同体色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生长、饲料利用、体色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2×2试验设计,配制等能(17.7 MJ/kg)、等氮(35.7%)且虾青素添加量分别为0 mg/kg和150 mg/kg的试验饲料,以初始体质量为(11.0±0.7)g的黑褐色和金黄色大鳞副泥鳅为试验对象,分为4组:Ⅰ组(黑褐色大鳞副泥鳅,虾青素添加量为0 mg/kg)、Ⅱ组(黑褐色大鳞副泥鳅,虾青素添加量为150 mg/kg)、Ⅲ组(金黄色大鳞副泥鳅,虾青素添加量为0 mg/kg)、Ⅳ组(金黄色大鳞副泥鳅,虾青素添加量为150 mg/kg),每组3次重复,每次重复50尾,分别投喂2种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60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不同体色大鳞副泥鳅平均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Ⅱ组和Ⅳ组的WG、SGR、FE和PER均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而Ⅰ组和Ⅲ组、Ⅱ组和Ⅳ组之间的WG、SGR、FE和PER均差异不显著。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不同体色...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参茎叶超微粉对鹌鹑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体质量相近、健康的1日龄鹌鹑2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10只,Ⅰ组为日粮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诺氟沙星(10mg/kg);Ⅲ、Ⅳ和Ⅴ组为人参茎叶超微粉添加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和2.0%(质量分数)的人参茎叶超微粉,比较5组鹌鹑的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Ⅰ组相比,Ⅲ和Ⅳ组鹌鹑平均日增质量显著升高(P0.05);Ⅳ组料肉比显著降低,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20d时,Ⅴ组鹌鹑法氏囊指数和Ⅳ组鹌鹑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Ⅰ组(P0.05);与对照Ⅱ组相比,各试验组鹌鹑免疫器官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50d时,Ⅳ组鹌鹑脾脏指数和试验组鹌鹑胸腺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Ⅰ和Ⅱ组(P0.05)。Ⅲ组鹌鹑血液中LDLC、TCHE含量与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Ⅰ和Ⅱ组(P0.05);Ⅳ组鹌鹑血液中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Ⅰ组(P0.05),LDLC、TCHE含量与ALT、AST和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Ⅰ和Ⅱ组(P0.05);Ⅴ组鹌鹑血液中ALB、L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Ⅰ和Ⅱ组(P0.05);Ⅲ和Ⅴ组鹌鹑血液中TBIL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Ⅰ和Ⅱ组(P0.01);各组间TP、HDLC和T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人参茎叶超微粉可促进鹌鹑的生长性能,改善鹌鹑的部分血液生化指标,促进鹌鹑免疫器官的发育,且以质量分数1%添加剂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凝结芽孢杆菌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凝结芽孢杆菌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十二指肠内容物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取1日龄樱桃谷公鸭75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30羽。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为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g·kg-1 10%杆菌肽锌;Ⅲ、Ⅳ、Ⅴ组为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0、200和300mg·kg-1活菌含量为1×109 cfu·g-1的凝结芽孢杆菌制剂,试验期42d。结果表明:1)1~21日龄,Ⅱ、Ⅲ、Ⅳ和Ⅴ组的料重比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1~42日龄,Ⅳ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料重比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Ⅴ组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2)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白蛋白含量21日龄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42日龄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3)Ⅳ和Ⅴ组淀粉酶活性21日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Ⅳ和Ⅴ组胰蛋白酶活性42日龄显著高于Ⅰ组(P0.05);4)盲肠中乳酸杆菌含量21日龄Ⅴ组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42日龄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大肠杆菌数各阶段Ⅴ组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可见,在樱桃谷肉鸭配合饲料中添加200~300mg·kg-1的凝结芽孢杆菌可提高其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提高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蛋白含量,同时提高十二指肠内容物消化酶活性,增加盲肠乳酸杆菌含量和降低大肠杆菌含量,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