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添加葵花油和丙酮酸钙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瘤胃内容物中共轭亚油酸(c9,t11-CLA)含量及组织内源合成CLA前体反式油酸(TVA)积累的影响,进行了体外与体内两组试验.体外试验分对照组、葵花油组(16 mg,约占干物质质量2%)、丙酮酸钙组(80 mg)和二者组合组(16 mg 葵花油+80 mg 丙酮酸钙).体内试验选用5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采用自身对照,分为对照期和试验期(7 mL·d-1葵花油+0.05 g·kg-1·d-1丙酮酸钙),每期15 d,间隔期10 d.结果表明:葵花油、丙酮酸钙和二者组合添加对瘤胃pH值、NH3-N和微生物粗蛋白(MCP)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C2+C4)/C3值均无显著影响,但组合添加可使瘤胃内容物中长链脂肪酸C16∶0、C18∶0、TVA、c9-C18∶1、c9,t11-CLA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TVA、c9,t11-CLA比例分别上升5.77%和1.20%.结果表明:日粮中组合添加一定剂量的葵花油和丙酮酸钙可以在不影响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情况下,改变瘤胃内容物脂肪酸组成,提高TVA积累,为组织内源合成CLA提供前体.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下添加复合缓冲剂(碳酸氢钠、氧化镁、丁酸钠)对奶山羊营养物质代谢与乳品质的影响,选择8头安装瘤胃瘘管处于泌乳中期的奶山羊,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高精料日粮组,HG)和基础日粮+复合缓冲剂(高精料日粮+复合缓冲剂组,BG),试验期为4个月。结果显示,与HG组相比,复合缓冲剂能显著提高瘤胃液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乙酸与丙酸比值(A/P),乙酸丁酸之和与丙酸比值[(A+B)/P]以及瘤胃液p H值(P0.05);同时,复合缓冲剂能提高颈静脉血液中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P0.05)、显著提高A/P、(A+B)/P比值(P0.05);添加复合缓冲剂能显著降低血糖浓度以及His、Lys、Phe浓度(P0.05),有降低Arg、Leu、Val、Orn浓度的趋势(0.05P0.10);对血浆中非蛋白氨基酸有一定的影响。综合试验结果表明,在长期高精料日粮饲喂下,添加复合缓冲剂能改变瘤胃发酵类型,影响机体营养物质代谢,最终有效提高产乳量、改善乳品品质。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讨石榴籽油和亚麻油,尤其是共轭亚油酸(CLA)、共轭亚麻酸(CLNA)和油酸(VA),对山羊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养分消化率和乳脂肪酸(FA)含量的影响。24头泌乳中期马哈拜斯山羊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ON组),在干物质(DM)基础上,试验1组饲粮中添加石榴籽油25 g·kg-1(PSO组),试验2组饲粮中添加亚麻油25 g·kg-1(LSO组)。各组山羊的采食量、产奶量和4%脂肪校正后的产奶量相近。PSO组和LSO组山羊的乳脂含量显著增加(P0.01),脂蛋白比极显著增加(P0.0001),而乳蛋白质、乳糖和非脂肪固体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饲料中添加植物油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无显著影响(P0.05)。与CON组相比,PSO组和LSO组中乳脂肪中VA比例极显著增加(P0.001),C18:1极显著增加(反-9+反-10,P0.01)。PSO组中,顺式-9、反式-11CLA(瘤胃酸)浓度极显著增加(P0.0001)。与CON组和LSO组比较,PSO组乳脂肪中顺式-9、反式-11、顺式-13和C183CLn A(石榴油酸)极显著增加(P0.0001)。饲料中添加油时,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浓度显著增加(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浓度极显著增加(P0.0001),n-3 PUFA浓度极显著增加(P0.0001),n-6/n-3 PUFA比例极显著降低(P0.0001)。试验结果表明,PSO组和LSO组山羊的乳脂肪含量增加,奶中CLA和VA含量增加,且能降低n-6/n-3 PUFA比例,减少对采食量、产奶量和养分消化率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富硒益生菌(SP)对山羊瘤胃发酵和瘤胃液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以8头装有永久性瘘管的山羊为对象,采用4×4拉丁方设计,进行4期试验,每期15 d。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8(LSP)、16(MSP)和32(HSP)mL.d-1的SP。结果表明:日粮添加SP能显著影响山羊瘤胃pH值(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P<0.05)、微生物蛋白(P<0.05)和trans11-C18∶1浓度(P<0.05);并有升高瘤胃乙酸比例(P=0.08)、α-C18∶3浓度(P=0.07)以及降低瘤胃丁酸比例(P=0.05)、氨氮浓度(P=0.08)的趋势。说明日粮添加SP对缓解瘤胃pH值的下降,促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和对氨氮的利用,以及提高瘤胃液α-C18∶3和共轭亚油酸前体trans11-C18∶1的含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3个月每天等摩尔饲喂有机硒和无机硒对瘤胃内容物脂肪酸组成、瘤胃细菌和原生动物的影响。12只羊饲喂含有干草1 380 g·只-1DM和大麦450 g·只-1DM的基础日粮,基础日粮中含硒0.16 mg·kg-1DM。将羊随机分成3组,包括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无机硒0.4 mg·kg-1DM(Na2SeO3,ISe)、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有机硒0.4mg·kg-1DM(酵母硒,OSE)。测定瘤胃内容物(TRC)中脂肪酸(FA)含量、细菌数(BF)和纤毛原虫数(PF)。OSe组的TRC中C18:2cis-9,trans-11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α-亚麻酸浓度(C18:3 N 3;LNA)极显著增加(P0.01)。ISe组BF中肉豆蔻酸(C14:0;P0.05)、棕榈酸(P0.01)和中链脂肪酸(P0.01)含量下降,长链脂肪酸(P0.05)、硬脂酸(C18:0,P0.01)、花生酸(C20:0,P0.001)和山嵛酸(C22:0,P0.01)含量升高。OSe组BF的辛酸(C8:0,P0.001)、二十碳四烯酸(C20:4 n6,P0.01)、二十碳三烯酸(C20:3 n3,P0.01)浓度增加。ISe组PF的十二碳六烯酸(C22:6 n3)和tricosylic酸(C23:0,P0.05)含量下降。添加OSe可以增加LNA的含量(P0.01),降低棕榈油酸的含量(C16:1,P0.05)。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OSe可以通过瘤胃微生物影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特别是瘤胃纤毛虫,使多不饱和脂肪酸氢化成更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苏子油对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采用人工瘤胃技术分析不同添加水平的苏子油对瘤胃发酵模式、发酵参数和瘤胃脂肪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剂量苏子油对发酵液pH值和氨氮(NH3-N)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相比较,随着苏子油添加量的增加干物质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发酵底物单位产气量显著降低(P0.05),甲烷产量呈下降趋势(P0.05);对TVFA无显著影响(P0.05),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乙酸含量和乙酸丙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C18:1、c9,t11-CLA和总的长链脂肪酸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表明在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苏子油,可改变瘤胃发酵类型、降低甲烷产量、调节瘤胃液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设对照组(CK)、添加3%香菇菌糠+0.1%纤维素酶(试验I组)、添加7%香菇菌糠+0.1%纤维素酶(试验Ⅱ组)、添加10%香菇菌糠+0.1%纤维素酶(试验Ⅲ组)4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均显著提高肉牛的日增重水平(P0.05),也显著提高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丁酸的含量(P0.05);3个试验组对肉牛采食量和瘤胃内pH值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纤维素酶可提高香菇菌糠纤维的降解率。说明在饲粮中适量添加香菇菌糠替代玉米,并添加少量纤维素酶对提高肉牛生产性能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对奶山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择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关中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共分为4组(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日粮。结果表明,随着日粮NFC/NDF比提高瘤胃pH降低,瘤胃pH下降速率和下降幅度及pH低于5.2、5.5、5.8、6.0的持续时间随之加快、延长;瘤胃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随日粮NFC/NDF比提高呈增加趋势,而乙酸含量及乙酸/丙酸则呈降低趋势;血浆乙酸、丙酸、丁酸及TVFA均呈增加趋势。当日粮NFC/NDF比达2.58时,瘤胃pH在5.2~5.5持续时间每日达7h以上,此时瘤胃乳酸含量较低,血浆及瘤胃TVFA含量显著提高(P0.05)。这表明,随着日粮NFC/NDF比的提高,使瘤胃逐渐处于酸性环境,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瘤胃pH的下降主要源于瘤胃TVFA增多,而非乳酸;当日粮NFC/NDF比为2.58时,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过瘤胃脂肪酸对羊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本试验设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1%亚麻酸钙组(基础日粮+1%亚麻酸钙)、2%亚麻酸钙组(基础日粮+2%亚麻酸钙)、3%亚麻酸钙组(基础日粮+3%亚麻酸钙)。每组饲喂一种饲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亚麻酸钙可显著提高肉羊股二头肌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羊肉,亚麻酸钙最佳添加量为2%。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植物油引起的乳脂降低对牛脂肪代谢,尤其是对乳汁胆固醇水平的影响。选用奶牛39头,随机分成3组,饲喂不同水平的日粮:对照组(C组)饲喂不含任何植物油的饲料,另外两组分别饲喂添加大豆油(SO组)、菜籽油(RO组)的混合日粮(PMR)。结果显示,与C组乳脂率降低0.15%相比,SO组乳脂率降低1.14%比RO组乳脂率降低0.98%下降更多,而蛋白质和乳糖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两组植物油饲粮组每日乳汁胆固醇产量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呈相反变化。乳汁脂肪酸图形显示,SO组和RO组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均显著降低10%(P0.05),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以及共轭亚油酸(CL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植物油可以降低脂肪的不利影响(SFA和胆固醇),同时增加有利因素(MUFA、PUFA、CLA),对乳脂组成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硝态氮添加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合成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明日粮硝态氮含量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参数以及微生物合成效率的影响。【方法】配合硝态氮添加水平分别为0、6%、12%、18%、24%和30%的处理日粮,进行双外流连续培养体外发酵,试验期144h。【结果】日粮硝态氮添加水平不影响瘤胃pH值、总挥发酸浓度(P0.05);随日粮硝态氮添加水平的提高,丙酸摩尔比例上升(Q,P0.01),乙酸摩尔比例(Q,P0.01)和NH3-N浓度(L,P0.01)下降,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消化率提高(Q,P0.01)和微生物合成效率(MOEEF)呈二次曲线规律变化(Q,P0.01)。【结论】硝态氮能被瘤胃微生物所利用。随日粮硝态氮添加水平的提高,瘤胃发酵参数、养分消化率和MOEEF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在12%—18%添加水平范围内,MOEFF和瘤胃发酵程度最大,超过此水平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全脂菜籽或菜籽油对牛奶产量和牛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3组产奶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3的拉丁方阵。对照组(CTL)日粮干物质中添加醚提取物2.3%,两个试验组日粮干物质中添加醚提取物4.2%,分别添加脂肪含量相同的全脂菜籽粉碎物(RC)和含DM2.2%的菜籽油(RO)。试验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组的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牛奶产量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组的乳脂和乳蛋白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饱和脂肪酸(FA)含量极显著降低,乳脂中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其中单一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时,牛奶中体内合成的FA含量降低,直接利用的FA含量增加。与饲喂RO组相比,RC组牛奶中乳脂饱和度较低,结果表明,碎油菜籽对瘤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取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十二指肠和回肠瘘管的荷斯坦泌乳奶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日粮中添加亚油酸(L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瘤胃原虫中奇数碳链脂肪酸和支链脂肪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奇数碳链脂肪酸和支链脂肪酸(OBCFA)是原虫脂肪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单独添加LA或DHA对瘤胃原虫中主要OBCFA的含量无显著影响,而当LA和DHA协同添加时C15∶0和C17∶0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对异构酸和反异构酸的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亚麻产品可以增加牛奶和血浆中抗氧化物浓度,减少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质过氧化造成的氧化损伤。试验旨在探讨亚麻粕对注入葵花籽油(SO)奶牛抗氧化状态的影响,即奶牛皱胃中增加了ω-6脂肪酸(FA)时,饲喂亚麻粕对奶牛的影响。8头瘤胃造瘘管的泌乳荷斯坦奶牛被分配到一个双4×4拉丁方,包括2×2因子。CO组为正常饲喂奶牛,无亚麻粕和SO;FM组为饲料中添加亚麻粕137 g·kg~(-1);CO+SO组在饲喂正常饲料情况下,静脉滴注SO 250 g·d~(-1);FM+SO组在饲料中添加亚麻粕137 g·kg~(-1)基础上,静脉滴注SO 250 g·d~(-1)。日粮干物质摄入量和产奶量相近。饲料中添加亚麻粕可提高乳脂率,增加血浆中饱和脂肪酸浓度,且有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的趋势。饲料中添加亚麻粕或滴注SO对血浆抗氧化性指数无显著影响。滴注SO可提高抗氧化能力和二烯烃生成速率,降低血浆中共轭二烯烃生成。饲料中添加亚麻粕可减少瘤胃中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但牛奶和血浆中的TBARS产量不受影响。SO对瘤胃内容物、牛奶和血浆中TBARS生成物有显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亚麻粕且绕过瘤胃滴注ω-6 FA 250 g·d~(-1),对奶牛和牛奶的脂质过氧化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黄曲霉毒素B_1(AFB_1)对奶山羊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选择20头健康泌乳崂山奶山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2种不同处理日粮,即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0μg·kg~(-1)纯AFB_1(干物质基础)(对照组和AFB_1组)。整个试验为期21 d,前7 d为预饲期,后14 d为正式期。AFB_1组奶山羊的产奶量和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乳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奶山羊摄入AFB_1后血液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显著降低(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极显著降低(P0.01),而红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饲粮添加AFB_1奶山羊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增加(P0.05),碱性磷酸酶含量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50μg·kg~(-1) AFB_1能显著降低奶山羊的产奶量,导致血常规指标出现异常,对奶山羊肝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脂类对肉牛的采食量、干物质和营养物质的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微生物合成效率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用配有瘤胃瘘和十二指肠瘘的杂交母牛9头,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母牛约18月龄,试验前与试验结束时其平均体重分别为(316.3±28.8)和(362.6±34.4)kg,饲喂青贮玉米浓缩料为64的日粮,其中浓缩料脂肪含量为58.0g·kg-1。脂类的来源包括大豆籽粒、过瘤胃脂肪和大豆油。试验数据采用SASPROCMIXED程序进行分析,均值比较采用Tukey检验。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的脂肪来源对肉牛的营养摄入量无显著影响(P>0.05)。处理组除对有机物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之外(P=0.024),其他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大豆籽粒处理组肉牛体内的氮储存显著高于过瘤胃脂肪处理组(P=0.045),但与其他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大豆油和大豆籽粒处理组肉牛的微生物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过瘤胃脂肪处理组(P=0.001),过瘤胃脂肪处理组的原生动物和真菌含量极显著高于另两个处理组(P<0.001)。不同脂肪来源的日粮对pH、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过瘤胃脂肪处理组的氨态氮和醋酸的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来源的脂肪对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无显著影响,但添加大豆油和大豆籽粒可减少瘤胃真菌和原生动物含量,改进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效率,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过瘤胃脂肪酸对羊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本试验设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1%亚麻酸钙组(基础日粮+1%亚麻酸钙)、2%亚麻酸钙组(基础日粮+2%亚麻酸钙)、3%亚麻酸钙组(基础日粮+3%亚麻酸钙)。每组饲喂一种饲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亚麻酸钙可显著提高肉羊背最长肌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生产高不饱和脂肪酸羊肉,亚麻酸钙最佳添加量为2%。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评估饲喂低质量海枣(LDP)对中期泌乳萨能奶山羊的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和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产奶天数(DIM)为92±9 d、奶产量为2 050±280 g经产萨能奶山羊8头,采用4×4拉丁方设计,每个试验期持续21 d,适应期14 d,测定7 d。试验处理为:不含LDP日粮(对照组)、含LDP 6%日粮(LDP6)、含LDP 12%(LDP12)、含LDP18%日粮(LDP18),均以干物质为基础。试验表明,干物质摄入量(DMI)和表观消化率并没有受到影响。此外,牛奶产量和牛奶成分无显著差异。日粮补充LDP能够提高乳和血液的总抗氧化能力(TAC),其中LDP18组总抗氧化能力最高,对照组TAC的浓度最低。乳和血中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日粮处理对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各处理间瘤胃p H具有显著性差异,但LDP12组和LDP18组有最高的瘤胃丙酸浓度和最低的乙酸浓度。随着日粮中LDP浓度的增加,乙酸与丙酸比例降低,戊酸浓度增加。研究结果表明,LDP可以部分替代奶山羊日粮且对动物生产性能无负面影响。此外,日粮中添加LDP能够提高奶山羊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ChegeniB  Li  YL  Deng  Kd  Jiang  CG  Diao  QY 《饲料博览》2014,(2):30-30
试验选用安有瘤胃瘘管的杂交羊(小尾寒羊×杜泊羊)4只,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旨在评价覆膜尿素(PCU)和钠基膨润土(SB)对高水平饲喂羊的采食量、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瘤胃发酵和微生物氮的影响。每天7:00和19:00提供含有60%玉米秸秆和40%精料的等氮等热量的饲粮给4只羊,自由采食以确保5%的口服补液。对照组(CON)、PCU组(豆粕中被1.8%的覆膜尿素代替)、SB组(CON组额外添加SB 2%)、PCUSB组(PCU组额外添加SB 2%)。与其他处理组相比,PCU组的羊有较高的有机物消化率(P0.05)、氮消化率(P0.01),但对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和干物质采食量(DMI)无影响。SB组只影响氮的消化率。试验组对氮摄入量和排泄量物有影响,PCU组的氮沉积较高(P=0.09)。此外,试验组嘌呤衍生物(PD)、微生物氮、PH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无显著变化。PCU组丙酸比例极显著增加(P0.01),PCUSB组的丙酸的比例没有改变。PCU组NH3-N的水平不断升高,在喂奶后3 h达到最高水平,且较高水平维持了7 h。不同处理组在玉米秸秆瘤胃动力学上无显著影响,与CON和PCUSB组相比,PCU提高了玉米秸秆干物质的有效降解率(ED)(P0.05),以0.02或0.04流速通过瘤胃,但与CON组相比,SB组提高了ED,以0.06流速通过瘤胃。因此,覆膜尿素作为一种新型非蛋白氮可以替代高水平玉米秸秆中的豆粕,提高有机物、氮的消化率和干物质的有效降解率。此外,在覆膜尿素中添加SB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氮沉积、微生物氮、瘤胃发酵和干物质有效降解率物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评估饲料中蛋白质和亚麻籽含量对牛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特别是对牛奶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采取2×3方阵设计,包括2种粗蛋白质(CP)含量和3种亚麻籽(FS)添加水平。各组饲粮分别为:低CP日粮(12%DM),无亚麻籽(LP),低CP日粮(12%DM)、亚麻籽含量低(500 g·d~(-1),LPFS500),低CP日粮(12%CP)、亚麻籽含量适中(1 000 g·d~(-1),LPFS 1 000),中CP日粮(15%DM)、无亚麻籽(MP),中CP日粮(15%DM)、亚麻籽含量低(500 g·d~(-1))(MPFS 500),中CP日粮(15%DM)、亚麻籽含量适中(1 000 g·d~(-1),MPFS 1 000)。补充亚麻籽量适中的MP组可提高乳蛋白和酪蛋白含量,而不添加亚麻籽或添加量较少的LP组则含量较低。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补充亚麻籽时,可缓解低蛋白饲粮对产奶量、乳蛋白含量和酪蛋白含量的影响。饲料中添加亚麻籽较多时,牛奶中的短链脂肪酸含量较低,特别是C8:0、C10:0含量最低。FS1 000组中链脂肪酸含量最低,FS500组含量适中,而HP组和LP组含量最高。FS1 000组中长链脂肪酸含量最高,FS500组含量适中,不添加亚麻籽组最低。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影响C18:0的百分比,MP组高于LP组。共轭亚油酸含量变化与长链脂肪酸的变化趋势相同,与对照组相比,在FL500组中增加约7%,在FL1 000组中增加约22%。除了饲料中蛋白质水平不同外,FS1 000组粥样硬化生成指数、凝血指标和n-6/n-3最低;FS500组的凝血指标和n-6/n-3适中。亚麻籽可提高牛奶的营养价值,且改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