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感官、化学和微生物为指标,研究了养殖鲤鱼在0℃(冰藏)、5℃、10℃和15℃贮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和货架期,并对菌落总数、嗜冷菌、假单胞菌、挥发性盐基氮与感官评价的一致性程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0℃、5℃、10℃、15℃的贮藏过程中,鲤鱼的高品质期分别为426 h、189 h、95 h和58 h,货架期分别为713 h、382 h、146 h和87 h。各温度高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时菌落总数分别为6.63±0.45 lg cfu/g、7.18±0.29 lg cfu/g,假单胞菌数分别为5.69±0.75 lg cfu/g、6.50±0.33 lg cfu/g,挥发性盐基氮均值分别为9.90±0.52 mg/100 g、20.52±0.34 mg/100 g。各温度下高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时各指标均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菌落总数、假单胞菌和挥发性盐基氮作为鲤鱼低温贮藏的鲜度指标与感官鲜度评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缢蛏在-40℃冻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翠玲  杨文鸽 《水产科学》2011,30(3):171-173
测定缢蛏可食用部分的挥发性盐基氮、游离脂肪酸、盐溶性蛋白、巯基及感官评定等指标,研究缢蛏在-40℃冻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缢蛏各部位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缢蛏整体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在26周时达到17.7 mg/100 g,超过15 g/100 g的国家卫生标准;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感官评分逐渐下降,贮藏前5个月仍处于可接受阶段;缢蛏各部位的肌原纤维蛋白的溶出量和巯基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在贮藏前14周下降较慢。缢蛏在-40℃冻藏条件下可贮藏5个月。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活品扇贝营养及品质的影响,将无水低温保活运输后的鲜活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置于海水贮藏和干露冰藏贮藏条件下分别贮藏96 h,测定贮藏过程中虾夷扇贝的营养成分、糖原、乳酸等含量变化,并对感官等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随贮藏时间的延长,两组虾夷扇贝的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略微下降;糖原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贮藏96 h后干露冰藏组的糖原含量较海水贮藏组的高;干露冰藏贮藏组的乳酸含量呈上升趋势,海水贮藏组呈先升后降趋势,96 h后海水贮藏组较干露冰藏组的低;挥发性盐基氮(TVB-N)呈上升趋势,贮藏96 h后两组的TVB-N含量均未超过海产贝类TVB-N可接受限;贮藏48 h内干露冰藏组的感官品质较好,48 h后低于海水贮藏组。结合扇贝品质指标分析及感官评价,贮藏时间在48 h内,(0±2)℃干露冰藏贮藏下虾夷扇贝营养和风味损失较小;贮藏时间超过48 h,采用海水温度(10±1)℃、溶氧(8±0.5)mg/L的海水贮藏能更好保持虾夷扇贝的品质和风味,且存活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为寻求丁香酚麻醉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无水保活的最佳条件,研究了不同无水保活温度(0℃、2℃、4℃、6℃和8℃)下斑点叉尾鮰保活5 h以及复苏24 h后的存活率及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丁香酚麻醉斑点叉尾鮰无水保活5 h的最佳保活温度在2℃~6℃,复苏24 h后存活率≥80%;保活5 h后,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显著高于保活前(P <0. 05),复苏24 h后,2℃保活组ALT和AST分别可恢复至12. 52 U/L和16. 13 U/L;肌酐和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 <0. 05),尤其在6℃下;鱼肉总蛋白、粗脂肪、硬度、咀嚼性呈下降趋势(P <0. 05)。研究表明,在2℃下无水保活,对鱼肉的生理生化指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3±0.1℃保活条件下大菱鲆有水和无水状态下的成活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大菱鲆有水保活72h成活率达到100%,无水保活60 h成活率为95%.(2)保活过程中大菱鲆肌肉中的ATP含量明显下降,而且无水保活的大菱鲆肌肉中ATP含量低于有水保活的.(3)保活过程中,大菱鲆血液指标MCV、BUN、CR和UA有随保活时间增加而升高的趋势,血液指标GLU、CHE有随时间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有水保活的大菱鲆血液中BUN、CR、UA和GLU显著低于无水保活.通过对大菱鲆血液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保活过程中大菱鲆死亡的原因之一是代谢产物不能有效排出,体内氨氮类有害物质含量过高.  相似文献   

6.
羊肉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英 《畜禽业》2003,(12):41-41
采用半微量定氮法对羊肉中挥发性盐基氮(TVB-N)随自然放置时间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呈迟滞变化、平稳增高、急速增高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和蛋白酶可以破坏蛋白质结构,提高短肽的得率。本试验以近江牡蛎为原料,在适度水解、控制挥发性盐基氮在合理范围的前提下,以短肽含量为主要目标,首先通过研究超声波功率、时间对牡蛎自溶酶解的影响,优化超声波辅助酶解工艺,然后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碱性蛋白酶对超声波—自溶酶解液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440 W超声波处理牡蛎10min后自溶酶解,短肽含量为(88.75±1.16)mg/mL,是对照组的2.12倍;水解度为(30.38±0.05)%;挥发性盐基氮为(79±2)μg/g。采用碱性蛋白酶对超声波-自溶酶解液进行进一步酶解,优化的酶解条件是:加酶量5k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4h,此时短肽含量达到100mg/mL以上,水解度为(35.95±0.05)%;挥发性盐基氮为(178±6)μg/g,处在可接受范围。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后自溶,再进行外源蛋白酶酶解可显著提高酶解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保活条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无水保活时长的影响,分别以O2、CO2、N2 3种气体的配比、保活温度、保湿材料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佳条件范围,正交试验优化气调保活条件,并对不同保活阶段的肌肉成分、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气体配比为V(O2)∶V(CO2)∶V(N2)=85∶0∶15、保活温度为15℃、保湿材料为海绵时,珍珠龙胆石斑鱼无水保活时间最长,保活12.5 h其存活率为100%。珍珠龙胆石斑鱼的体质量损失率随保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复水12 h后累积体质量损失率达(6.49±0.15)%。背肌水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灰分含量略微升高,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逐渐降低。血糖含量、皮质醇含量随保活时间的延长呈曲线变化,尿素氮含量,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甘油三酯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所下降。综上所述,气调保活中珍珠龙胆石斑鱼肾脏、肝脏、免疫系统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但复水之后均有所恢复,且保活时间长于纯氧环...  相似文献   

9.
牙鲆无水保活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用2龄人工养殖牙鲆,采用生态冰温学原理,研究了牙鲆的临界温度、无水保活技术工艺、影响无水保活时间的因子。结果表明:人工养殖牙鲆的临界温度为-0.7~0℃;温度、暂养时间、梯度降温速率、氧气的供应是影响牙鲆无水保活时间的主要因子;采用低温法,牙鲆无水保活52h,成活率100%;60h,成活率90%;低温法明显优于TMS麻醉法。  相似文献   

10.
文蛤无水保活及水溶性蛋白组成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和改进文蛤等贝类的保活技术,研究比较了4℃低温无水法、冰块降温法以及常温无水法对文蛤的保活效果,分析了3种保活条件下文蛤的存活率、感官品质、肌肉糖原含量以及水溶性蛋白组成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采用4℃低温无水法保活效果最好,第7天文蛤的存活率达到78%;采用冰块降温法保活,第3天文蛤的存活率达到79%;在常温无水条件下,第2天文蛤的存活率就仅有49%,第3天几乎全部死亡。3种保活条件下,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文蛤的感观评分均呈现下降趋势,常温无水保活仅在第2天就超出可接受水平,4℃无水保活和冰块降温保活分别在第8天和第5天超出可接受水平。4℃无水保活过程中,文蛤的糖原含量曲线在开始时缓慢下降,第4天时出现一个剧烈的下降过程(P0.05),随后下降趋于平稳;冰块降温保活,文蛤肌肉糖原含量在第5天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P0.05);常温无水保活,第1天文蛤肌肉的糖原含量即显著下降(P0.05)。采用3种方法保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蛤肌肉中水溶性蛋白的蛋白条带均逐渐变浅,常温无水保活电泳条带在第2天发生明显变化,4℃无水保活在第8天发生明显变化,冰块降温在第6天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在保活过程中部分水溶性蛋白发生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