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1967年英国学者Churchill.Biggs及美国的Witter等分离出马立克氏病(MD)的致病因子以来,不久即研制出相应的疫苗。由MDFrant毒株制备的第一株弱毒疫苗于1970年10月获得注册并投放市场,此后又研制出其他的MD疫苗。在1970年,Witter等还发现一株从健康火鸡分离的疱疹病毒(HVT)能够用作疫苗,以保护鸡群抵抗MD强病毒感染,并表明HVT与MD病毒有关,但对鸡没有致病性。在70年代初期,这两种疫苗都在家禽业中1泛应用,并极大地减少了种鸡和蛋鸡因MD所致的发病率与死亡…  相似文献   

2.
一、禽流感发生的历史回顾 禽流感(AI)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曾给世界养禽业造成巨大损失。禽流感病毒(AIV)对鸡、火鸡、鸭等家禽均有较强的侵袭性。 1.鸡:1878年意大利首次暴发鸡瘟,1955年证实鸡瘟是由 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1959年英国暴发禽流感,并分离出禽流感病毒(AIV)(H5N1),现在已有研究表明禽流感病毒广泛分布于世界范围,1976年,澳大利亚(H7N7)、1978年比利时(N1N6,H6N2),1979年法国(H9N2);其后美国、以色列、日本、前苏联各地区、香港及内陆都分离出…  相似文献   

3.
以血凝素(HA)基因为侧翼,将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基因cDNA置于不同类型的痘苗病毒复合启动子下游,构建了4种表达质粒。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已感染WR株痘苗病毒的BHK21细胞,并通过鸡红细胞吸附试验,筛选、纯化出与表达质粒对应的4组HA-重组痘苗病毒:vSFJ1-10RVgp,vSFJ2-16RVgp,vRJ1-10RVgp,vRJ2-10RVgp。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从4组重组病毒中每组各鉴定出1株阳性重组病毒。Westernblot检测显示,重组病毒感染的BHK21细胞裂解物上清中有1种蛋白与抗RVGP的McAb发生特异反应,分子量为69000。在重组病毒感染早期,RVGP的表达量以vSFJ1-10RVgp最高;而在感染晚期,则以vSFJ2-16RVgp最高。4株重组病毒免疫小鼠,均能够不同程度地诱导小鼠产生抗RVGP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主要对猪生殖呼吸道综合征( P R R S) 国内分离毒株( C H Ia) 进行了病毒纯化及其结构蛋白的分析。选用聚乙二醇( P E G6000) 沉淀和差速离心法粗提了经 Marc145 细胞系增殖的猪生殖呼吸道综合征病毒( P R R S V) 。并采用非线性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了 P R R S V, 经免疫电镜观察纯化病毒, 发现有较多的胶体金颗粒吸附在直径为42 ~78nm 的病毒粒子周围。经 Dot E L I S A 测定纯化病毒的滴度可达1 1600 以上, 并利用 S D S P A G E 和 Westernblot 两种方法对国内分离毒株( C H Ia) 与欧洲型( Lelystad) 、美洲型( V R2332) 等参考毒株的病毒结构蛋白组成和部分抗原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测得国内分离毒株主要结构蛋白的分子量为145 K D,192 K D 和263 K D, 并均能被 P R R S V 的高免血清识别, 这与国外的同类报道很相似。  相似文献   

5.
锦鲤爆发性出血病病原电镜观察和PCR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春季以来,广东省数家锦鲤养殖场爆发了烈性锦鲤疫病,其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与在英国、以色列、美国等国家报道过的锦鲤疱疹病毒病(KHVD)极相似,各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效,临床初步诊断为由锦鲤疱疹病毒(Kio Herpesvirus,KHV)引起的锦鲤爆发性出血病.  相似文献   

6.
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TK基因的克隆及其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 1 对能对伪狂犬病病毒( Pseudorabies virus, P R V) T K(thym idine kinase)基因+ 119~+ 1 071区进行特异扩增的引物,用猪 P R V 鄂 A 株细胞培养物提取的基因组作模板,扩增出 953 bp 长的片段,用地高辛标记该片段作探针,通过 South ern 杂交,从克隆有 P R V 鄂 A 株的 Bam H I片段的重组质粒中钓出含 T K 基因的重组质粒 p S T K。对 p S T K 进行酶切分析,绘制了含 T K 基因的 Bam H I片段的图谱,通过测序得出了 T K 基因的全序列。将该序列与 P R V N I A3 株 T K 基因进行比较,发现鄂 A 株的 T K 基因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7.
张德礼  李六金 《中国兽医学报》1999,19(4):348-349,352
为确定供生物制品和生物工程产品生产所用动物传代细胞系有无致癌/致瘤性,对研制生产犬、貉、狐用五联病毒,即犬狂犬病病毒(RV)、犬瘟热病毒(CDV)、犬细小病毒(CDV)、犬腺病毒2型(CAV2)和犬副流感病毒(CPIV)的活疫苗以及猫、狮、虎、豹用三联病毒,即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猫疱疹病毒1型(FHV1)和猫杯状病毒(FCV)的活疫苗,所用猫肾细胞系(F81,CRFK)、犬肾细胞系(MDCK)、非洲绿猴肾细胞系(Vero,Vero2)、恒河猴肾细胞系(MA104)和叙利亚金…  相似文献   

8.
前言马立克氏病是常见于鸡的一种重要的肿瘤病,该病由血清1型疱疹病毒引起。这些病毒与鸡和火鸡的非致肿瘤性疱疹病毒(分别为血清2型和血清3型)有关(火鸡的病毒也称为“火鸡疱疹病毒”,即HVT)。在血清1型病毒中,现已确认了4种致病型:温和型(mild)、...  相似文献   

9.
禽细小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于1956年首先在江苏扬州发现世界上第1株禽细小病毒[1~3]。尽管国际权威专著《DiseasesofPoultry》1991年版已承认上述事实,但目前多数学者仍将鹅细小病毒(Gooseparvovirus,GPV)感染称为Derzsy氏病[4,5]。1985年,我国又在福建首先发现了雏番鸭的细小病毒病[1,6,7]。上述2种疾病及其病原的发现,常被引以为我国兽医学界的巨大成就,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欠缺,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本文结合有关工作体会,对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的分子生…  相似文献   

10.
鹅疱疹病毒     
《中国家禽》2001,23(18):47-47
澳大利亚一群家养鹅发生疱疹病毒病(GVH552/89),并伴随高死亡率。研究人员将其与采用交叉保护实验的鸭肠炎疱疹病毒相比较。实验动物为鹅、番鸭和北京鸭。细胞培养采用交叉中和实验将GVH分离株与其它六种禽疱疹病毒相比较。结果为鹅疱疹病毒,GHV552/89与鸭肠炎疱疹病毒在抗原性、基因型方面明显不同。从这起GVH发生的流行病学研究,包括对其它野生和家养的禽类研究不能推断出此病毒的起源。本刊译自《WattPoultryE-Digest》VolumeNumber6-鹅疱疹病毒  相似文献   

11.
施马伦贝格病毒病(Schmallenberg virus,SBV)是一种新发现的动物传染病,因于2011年底在德国施马伦贝格镇首次发现而临时得名,随后蔓延于西欧(包括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卢森堡、西班牙、英国和丹麦),并分别在奥地利、波兰、瑞典和芬兰等国的牛、山羊、绵羊中检测到抗体。遗传分析显示该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正布尼亚病毒属(Orthobunyavirus)西姆布血清群病毒(Simbu serogroup viruses)的亲缘关系最密切,西姆布血清群病毒是已知的反刍动物病原,可通过节肢动物媒介(蚊、蠓)传播。施马伦贝格病毒病有2种不同的临床症状:成年牛出现短暂轻微/温和的病症(产奶量减少、发热、腹泻)和新生哺乳动物(牛、羊)死产和先天缺陷。因为同群类似的病毒不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也无该病毒致人发病的证据,但现阶段尚不能完全排除。尽管目前没有特效的药物和疫苗,但因已有类似病毒(赤羽病)的疫苗,疫苗接种应是控制该病的可能选项。因施马伦贝格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许多方面尚不清楚,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禽流感病毒(AIV)H5N4株,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为抗原研制了AI-ND-IB三联油乳剂灭活疫苗,并对疫苗的物理性状,安全性,免疫效力,保存期及抗体消长规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疫苗在免疫后3周后6个月内,对AIV-H5N4,NDV-北京株的攻击均获全部保护,在免疫后52周内,免疫鸡箅清中AIV-N5N4,MDV,IBV的HI抗体也保持较高的水平,疫苗在4℃保存15个月,其免疫力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鉴别绵羊痘病毒(SPPV)、山羊痘病毒(GTPV)和羊口疮病毒(ORFV)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针对GenBank中3种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合成了3对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了鉴别检测3种病毒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试验表明,应用该方法可分别扩增出3种病毒对应的目的片段,对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Vero细胞、正常羊组织的DNA和灭菌双蒸水均无扩增;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最低检测量分别为30.46pg/μL的绵羊痘病毒、28.9pg/μL的山羊痘病毒和26.94pg/μL的羊口疮病毒基因组DNA;应用本方法对85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结果与其他已建立的单项PCR检测方法结果一致,说明该方法可以用于临床上SPPV、GTPV和ORFV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尼帕病毒病     
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NV)是一个新近被认识的人畜共患病,该病于1999年3月首次被分离。人和家畜通过接触感染动物而被感染,依其在马来西亚最初被检测到的地名而将其命名为尼帕病毒病(NV),它和另一个新近认识的病毒-亨得拉病毒(Hendra ivrus,HIV)具有一定的同源关系。HIV于1994年在澳大利亚亨得拉镇首次发现并以此地而命名。NV和HV都属于副粘病毒科家族成员,虽然这些病毒仅仅能引起一些病例的爆发,但因它们具有感染突主范围广,感染人类能引起高死亡率等生物特性,已引起了公众对尼帕病毒的重视及对基对公司健康影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猪舍"空气过滤技术"对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不是100%有效,但比仅依赖于传统生物技术来阻止PRRS效果要好一些。  相似文献   

18.
Marc-145细胞培养条件摸索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Marc-145细胞,上皮样细胞,来源于猴肾细胞,从母细胞(Ma-104细胞)克隆而得到,可连续传代培养。此细胞主要用于病毒的培养,特别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对此细胞尤为敏感,本试验主要研究Marc-145的适宜培养条件,以及PRRSV野毒株在该细胞中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20.
施马伦堡病是由施马伦堡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引起的一种新发现的吸血昆虫传播的动物疾病。该病可引起成年牛发热、腹泻、奶牛产奶量下降,怀孕牛羊感染可引起胎儿畸形、流产或死胎。目前荷兰、比利时、德国西部、法国北部和英国东南部有疫情报道,已有国家严禁从上述出现施马伦堡病毒疫情的国家进口相关动物产品。本文汇总了最新的疫情研究进展,介绍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和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