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感染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人兽共患病,病死率几乎达到100%。目前,对狂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对犬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犬的狂犬病免疫覆盖率低于70%,是诱发人类狂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2017年全国共报告502例人类狂犬病死亡病例,西南及东南地区是我国人和动物狂犬病高发区域,其中广西发生41例狂犬病死亡病例,位居全国第四。为了解广西区警犬狂  相似文献   

2.
正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感染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人兽共患病,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目前,对狂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全世界所有报告的动物狂犬病病例中约有95%是在犬,超过90%的人死亡归因于狂犬病犬,大规模疫苗接种是犬狂犬病防治的主要方法。犬的狂犬病免疫覆盖率低于70%是诱发人间狂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2017年全国共报告502例人狂犬病死亡病例,狂犬病疫情呈整体下降趋势,但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广西、云南、四川和贵州四省依然是我国人和动物狂犬  相似文献   

3.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尽管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每年全世界仍有约55000人死于该病。我国近五年每年死亡3000人左右,仅次于印度,并且主要由犬引发,因此预防狂犬病的主要措施是对犬进行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接种。WHO狂犬病专家建议使用狂犬病灭活疫  相似文献   

4.
正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临床大多表现为狂躁不安、攻击行为、进行性麻痹等~([1])。狂犬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威胁,全球每年约60 000人死于  相似文献   

5.
<正>狂犬病(Rabies)为一种古老的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严重脑脊髓炎的烈性人畜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1]。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均可以感染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其中包括人等多种哺乳动物。目前尚无有效的狂犬病治疗方法,暴露后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手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估计,每年全世界因狂犬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55 000人,其中  相似文献   

6.
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俗称疯狗病,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动物表现为极度的神经兴奋而致狂暴不安和意识障碍,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1流行特点1.1易感动物所有温血动物不分日龄对狂犬病病毒均易感。1.2传染源野生动物(狼、狐、臭鼬和蝙蝠等)是本病毒的主要自然储存宿主,野生啮齿动物(野鼠和松鼠等)是危险的疫源,病犬和猫是使人感染的主要传染源。无症状和顿挫感染的动物可长期通过唾液排毒,成为人畜共患的传染源。1.3传播途径经咬伤、呼吸道、消化道和胎盘而传染…  相似文献   

7.
<正>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感染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能够引起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出现狂暴、恐水等临床特征,最后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或衰竭而死亡。RABV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为单股负链不分节段的RNA病毒,具有5个独立转录单元,分别编码核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糖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基因间隔区对狂犬病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试验以狂犬病病毒CVS-11株为母本株,将其基因间隔区碱基均替换为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分段扩增后与真核表达载体进行同源重组,运用反向遗传技术进行重组病毒拯救,经过菌液PCR鉴定和直接免疫荧光检测获得重组病毒rCVS11-2222。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基因组稳定,重组病毒rCVS11-2222在细胞中的复制表现出与CVS-11株相似的特点;小鼠存活率显著降低。说明狂犬病病毒CVS-11株基因间隔区的缩短增强了原毒株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9.
正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是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嗜神经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危害极大,病死率几乎达到100%。中国的狂犬病例数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位,其中西南地区是我国狂犬病的重灾区。为了解西南地区集约化养犬场内工作犬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的狂犬病抗体效价,笔者在云南、四川、贵州3个省中选取6个犬场,采用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AVN)对6个犬场内共计  相似文献   

10.
正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引起的高致死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具有高度嗜神经性。狂犬病宿主广泛,人及温血动物均易感,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一旦发病100%死亡[1],防控难度极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现就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综述如下。1病原学概述狂犬病病毒为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的夹心间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I-Dot-ELISA).本法检出狂犬病病毒抗原的最低浓度为:0.01IU/mL的标准抗原,1:100000 (相当于20 LD_(50))的狂犬病病毒CVS株和鹿8202株的鼠脑悬液,1:400(相当于7906TCID_(50)/mL)的狂犬病病毒SAG株的细胞培养物.对多种健康动物的组织、健康细胞培养物以及犬瘟热病毒、犬腺病毒等检测均为阴性.用SI—Dot—ELISA、夹心间接ELISA(SI—ELISA)和小鼠脑内接种3种方法,检测了388份材料,检出的阳性份数分别为173、171和179,经统计学处理,3种方法在狂犬病病毒抗原的检测上,可以相互代替.甲醛灭活病毒不影响本方法的检测,而加入氢氧化铝胶后的病毒悬液则不能用本法检测.本法适用于狂犬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苗效价的测定和实验研究中病毒抗原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狂犬病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1对引物,建立了用于狂犬病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的RT-PCR技术。该技术可从狂犬病病毒CVS株、8202株和SRV9株的含毒细胞培养物及鼠脑组织中,扩增出443bp的核酸片段,检出核酸的敏感性约为3pg。对30份不同种动物脑组织的检测结果与小鼠脑内接种试验(MIT)的测定结果完全吻合,但前者可在3h内直接对组织匀浆进行诊断,具有快速、简便和敏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狂犬病(Rabies)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人和所有哺乳动物的急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狂犬病病毒(Rab iesvirus),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该病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或皮肤粘膜接触病毒等直接接触的方式而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5,(6):128-130
2014年9月山东潍坊某猪场发生疑似猪伪狂犬病疫情,采集病死仔猪的脑组织等,利用Vero细胞做病毒分离,并设计一对伪狂犬病病毒(PRV)g E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病毒进行PCR鉴定及家兔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脑组织上清液接种Vero细胞后有典型的细胞病变;PCR扩增产物电泳后显示出990bp长的目的片段,目的片段基因序列与6株PRV毒株的g E基因序列核苷酸同源性在97.7%~100%之间,证实该病毒为PRV;分离病毒接种家兔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临床诊断结合实验室鉴定以及动物接种试验,确诊该病例为猪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15.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与多种动物共患、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俗称"疯狗病"。人畜患病的主要表现为脑脊炎等症状。对高危人群和动物进行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疫苗和对伤口及时消毒处理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传播,减少危害的主要方法。1狂犬病的流行概况狂犬病是世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狂犬病(Rabies)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RV)引起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为快速检测狂犬病病毒IgG抗体,本研究首先克隆表达并纯化狂犬病病毒G蛋白,应用G蛋白作为抗原,G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C线,鼠抗犬IgG和鼠抗猫IgG标记T线,经条件优化后,建立了一种能够用于快速检测动物狂犬病病毒血清...  相似文献   

17.
狂犬病(Rabies)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熏RV)引起的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100%死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注射疫苗能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目前人用狂犬病疫苗主要是细胞培养疫苗,兽用疫苗主要是减毒活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在细胞培养中增殖速度慢、滴度不高,要获得高效价的疫苗通常要经过纯化、浓缩。由于价格和产量的限制,主要用于暴露后免疫,兽用疫苗为减毒活疫苗,在注射后存在着发生狂犬病的潜在危险,因此,急需研制一种不含完整病毒颗粒、免疫原性好的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合成肽、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及基因疫苗正在…  相似文献   

18.
正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人和其它温血哺乳动物的一种急性致死性脑炎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60000人不幸死于狂犬病,而这些事件大部分发生在亚洲和非洲。当前我国狂犬病形势异常严峻,发病数已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印度,随着狂犬病在我国的流行呈上升趋势,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具有重要的兽医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兴杰  罗亚坤  崔尚金 《养猪》2014,(5):109-112
从吉林某猪场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仔猪的脑组织病料中分离出1株病毒,感染猪以后病理变化明显,经幼仓鼠肾传代细胞系(BHK-21)接种、毒价测定、病毒形态观察、PCR扩增及相关动物试验证实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并命名为PRV-JL。经BHK-21接种,病毒生长良好;毒价稳定,可达10-7.59/0.2 mL;电镜负染观察到病毒粒子呈椭圆或圆形外观,无囊膜的病毒粒子直径约110-150 nm,有囊膜的成熟病毒粒子直径约150-180 nm;PCR鉴定该毒株为强毒,其gE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PRV gE序列同源性为99%-100%;本研究构建了小鼠的感染模型,并进行了病毒载量检测,结果用不同剂量病毒培养物接种Balb/C小鼠,小鼠死亡明显,最初在其脑组织中检测到PRV病原,随后在肾、肺、心逐步检出,试验初步证实了PRV的脑组织嗜性。试验表明, PRV-JL是1株强毒,对易感动物具有高致病性,为进一步开展该病毒流行病学、致病机理、疫苗免疫与诊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狂犬病(Rabies)是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的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狂犬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狂犬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消灭标准。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2诊断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做实验室诊断。2.1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