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华中五味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木脂索类,有明显的促进肝糖元生成、降低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保护肝细胞的作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华中五味子的根、茎、叶与果实中木脂素的代表物质五味子甲素及五味子乙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华中五味子的根、茎、叶和果实中均含有五昧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其中根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为最高,分别达1.464%和1.644%,其次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实(甲索和乙素含量分别为0.201 3%和0.117 4%)、新梢愈伤组织(甲素和乙素含量分别为0.047 45%和0.021 48%)、新梢(甲素和乙素含量分别为0.0366 2%和0.0183 1%)、1~2年生藤茎(甲素和乙素含量分别为0.026 97%和0.010 75%)与叶.五味子甲素及乙素在根中的含量远高于果实,根作为果实的替代入药部位具有可利用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4种木脂素,在不同采收期分别在五味子种子和果肉中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子中,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乙素在9月上旬达到最高值。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在9月中旬含量达到最高值。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3.
根据光肩星天牛的发生规律,通过对不同柳树品系木质部和韧皮部在生长期与休眠期单宁含量的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了柳树中次生代谢物质单宁含量与青杨天牛危害的关系。利用香草醛比色法测定单宁,在柳树休眠期,光肩星天牛危害率与各部分单宁含量相关性不强,在柳树生长期,被害率与被害韧皮部、被害木质部显示较强的负相关性;无论是树木休眠期还是生长期,各柳树品系韧皮部单宁含量均明显大于木质部含量,危害后,除黄柳之外单宁含量有所增加;树木休眠期与生长期的韧皮部、木质部单宁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树种间韧皮部与木质部单宁含量差异均显著;健康木与被害木无论是韧皮部还是木质部差异均显著。说明单宁含量增高,抑制虫害能力增强,可视单宁为树种抗虫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给杜仲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测定不同树龄杜仲不同部位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杜仲样品中总木脂素、总环烯醚萜、总苯丙素和总黄酮4类化合物的含量;采用HPLC变波长-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杜仲中12种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和苯丙素类活性成分的含量;采用HPLC变波长-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杜仲中5种黄酮类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杜仲样品中4类化合物含量的线性范围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杜仲17种活性成分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值均在5%以内。杜仲叶中黄酮类与苯丙素类成分含量最高,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次之;杜仲枝皮中主要含有木脂素类成分;杜仲干皮中木脂素类化合物含量普遍较高,少数木脂素类成分含量低的干皮样品中,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较高。随着树龄的增加,杜仲叶中的黄酮类与苯丙素类成分含量呈减少趋势,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呈增加趋势,25年生杜仲叶中木脂素含量最高。杜仲枝皮和干皮中的木脂素类成分含量随着树龄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在杜仲不同部位中,原儿茶酸的含量随树龄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紫丁香苷在杜仲叶和枝皮中含量较高,京尼平在杜仲枝皮中含量较高,松柏苷和绿原酸在杜仲叶中含量较高,咖啡酸在杜仲叶和枝皮中含量均较高,橄榄树脂素在杜仲枝皮中含量较高,金丝桃苷在杜仲叶中含量极高。【结论】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苯丙素类成分的含量与杜仲的部位有关,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与杜仲的树龄有关。原儿茶酸含量与杜仲的树龄有关,紫丁香苷、京尼平、松柏苷、绿原酸、咖啡酸、橄榄树脂素和金丝桃苷的含量与杜仲的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5.
五味子属药用植物木脂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脂素是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其成分、含量与植物器官、部位、产地、生长季节、提取工艺及测定方法等有很大关系,本文中就其研究现状及展望进行探讨,为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选择能够适用于悬浮培养生产愈伤组织五味子活性成分的最佳外植体,以北五味子实生苗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在MS、B5和N6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试验,同时采用HPLC法对愈伤组织中的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进行了检测,并对其根、茎段、叶片、愈伤组织和种子等不同组织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5培养基比较适用于愈伤组织的诱导,最适宜的培养基组合为B5+NAA0.2 mg/L+6-BA 1.0 mg/L。切片分析发现,五味子愈伤组织的细胞来源于韧皮纤维以内和木质部以外的这部分细胞,这里即为愈伤组织的起源部位;愈伤组织外形似一朵蘑菇;随着愈伤组织的不断发育,其体积逐渐增大。五味子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诱导起动期、分裂期及形成期这3个时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表明: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最高的是种子。  相似文献   

7.
通过收集6个黑老虎种源,以五味子酯甲为标准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2年生不同种源黑老虎根、茎中总木脂素的含量,结合苗木生长态势综合评价最佳种源。结果表明:6个种源间根部总木脂素含量均值排序为怀化龙盛昌江乐东陵水万宁,万宁种源和龙盛、怀化种源之间差异显著;茎部总木脂素含量均值排序为龙盛万宁昌江怀化乐东陵水,种源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评价,在2年生的6个黑老虎种源中,怀化种源长势和总木脂素含量表现最佳,对后续黑老虎加工利用、选择优良种源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北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及乙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测定北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和乙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条件:日本KYA HIQ 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0nm,进样量15μL.梯度洗脱程序:乙腈/水溶液在30min内由65%线性升高为85%,保持2min,随后在2min内线性降为65%,平衡5min后等待再次进样.样品制备:以100%甲醇超声波(40kHz)提取北五味子样品80min.用上述方法测定了北五味子根、茎叶和果实中的五味子甲素及乙素的含量.结果显示2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在果实中最高、茎叶次之、根中最低;五味子甲素在茎叶与果实中含量基本相当,茎叶作为果实的替代入药部位具有可利用基础.  相似文献   

9.
药用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sis)的干燥果实,由于有酸、甜、苦、辛、咸五种气味,习称北五味子。五味子含有多种生物成分,如连苯环辛烯型木脂索(含量达18.1%~18.9%),包括五味子素和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五味子的酯类如甲酯、乙酯、丙酯、丁酯、戊酯,还含有挥发油、有机酸、多糖、多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五味子具有敛肺、镇咳、止泻、抗衰老、抗氧化、  相似文献   

10.
对东北东部山区天然次生白桦林内白桦树干木质部、韧皮部中营养元素含量空间分布及动态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随树高增加,木质部、韧皮部中N、P、K、Mg含量呈增加趋势,而Ca则相反;(2)木质部、韧皮部中Mn、Fe变幅较大,Zn、N变幅较小,而Ca在木质部中变幅较大,在韧皮部中变幅较小;(3)木质部中各营养元素含量动态变化与叶、1年生枝中相应营养元素含量变化有相近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凤城市郊区北五味子园杂草种群分布情况的调查和实施不同覆盖措施清除杂草试验,结果表明:凤城市郊区五味子园杂草具有鲜明的季节特性和杂草分布不均匀特性,杂草滋生数量较大,对五味子植株生产影响较大;杂草主要通过草籽和串根繁殖;不同覆盖措施间控制杂草的效果差异极显著,以覆双层黑地膜取得的效果最好,杂草比对照减少99.80%。采取双层黑地膜覆盖技术是有效控制五味子园杂草滋生蔓延的最佳措施,能够达到彻底控制杂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SchiSandraisadeciduousvineofMopohaceae.ItsthetStaSteofsWed,sour,bitter,PepPeryandsalty.ItisoneOfthetfadihonalChineseherbalmedicine.Schisan-for(Mopohaceae)hasbeenusedasprecioustonicandastriopntdrugforalleviahngcoughsinceanc1enthme.Modemmedicine…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五味子种耔性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种籽横径、种籽纵径、种籽厚度、种籽千粒重、种仁千粒重、种仁含油率等性状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供试的20个无性系中,9911、9907、9913、9919、9918、9914等6个无性系种仁含油率较高,分别为70.17%、69.77%、68.99%、67.51%、65.97%、64.15%;五味子种油的形成、积累与无性系的种籽千粒重、种仁千粒重、种籽横径、种籽纵径等指标关系不密切,而与种耔厚度关系密切,相关系数为0.670,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本研究结果可为以高含油率为目标的五味子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赵猛  亢晶 《林业科学》2019,(6):167-175
【目的】以漆树科3属4个种(盐肤木、青麸杨、黄连木和黄栌)的次生韧皮部为研究对象,阐明各物种次生韧皮部组成细胞的结构特征和分布规律,为植物次生韧皮部组成细胞结构特征与分泌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漆树科植物系统演化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盐肤木、青麸杨、黄连木和黄栌的树皮样品(样品含形成层、次生韧皮部及周皮,不含次生木质部),采用比较解剖学的方法,对漆树科4种植物的次生韧皮部的结构特征、组成细胞的构成及其排列方式进行比较,并对4种植物的乳汁道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漆树科4种植物次生韧皮部均是由筛管分子和伴胞、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射线细胞、乳汁道和韧皮纤维构成,呈切向带状相间排列。黄连木、青麸杨和盐肤木的具功能韧皮部和无功能韧皮部分界明显;青麸杨的射线细胞在无功能韧皮部中倾斜分布,其余3种植物均为整齐纵向排列;青麸杨的乳汁道为分枝型乳汁道,其他3个种的乳汁道均无分枝,仅有少量相邻乳汁道融合现象发生;黄连木和黄栌次生韧皮部内分布有大量的韧皮纤维,青麸杨韧皮部中较少,而盐肤木韧皮部中无韧皮纤维分布。【结论】漆树科4种植物次生韧皮部组成细胞及乳汁道结构存在一定差异,青麸杨乳汁道是目前为止漆树科植物中发现的较为稀有的分枝型乳汁道,研究结果能够为漆树科系统进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棕榈藤与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水分对棕榈藤的重要性 .降雨决定棕榈藤分布和种的数目 ,同时还有助于棕榈藤种子传播 ,棕榈藤对降雨起着拦截作用 ,减少对地面的冲击 ,从而保持水土 .成熟度不同的棕榈藤种子具有不同含水量 ,种子活力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而迅速下降 ,从而降低发芽率 .水分可提高棕榈藤造林成活率、分蘖条数、叶数、叶面积和藤茎生长 .水分胁迫可提高棕榈藤根茎比 .此外 ,棕榈藤生长及分布还受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五味子生境的调查,对五味子种子的处理技术、种植技术、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五味子的栽培与利用提出了确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北五味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 epeat)标记技术,分析了东北三省16个产地北五味子的遗传多样性.6个ISSR引物共检测到83个位点,多态位点的百分率在9.64%~42.17%之间.ISSR的Shannon指数变化范围在0.0583~0.1966之间,Nei指数的变化范围在0.0399~0.1254之间.16个产地的北五味子的基因多样性为24.05%,产地间变异占总变异的66.81%.各产地的地理气候因子与遗传变异指数相关分析表明,影响遗传多样性的地理气候因子为经度和温度,表现为分布区西部、生长季节温度较低的产地变异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Schisandra chinensis fruit extract (SCE) has traditionally been used as an oriental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human diseases, includ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dvances in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analytical technologies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translational research involving S. chinensis; such research may contribute to future drug discovery. To date, emerging experimental evidence suppor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SCE or its bioactive lignan ingredient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unraveling the mechanistic basis for their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In the present review, we highlight SCE and its lignans as promising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afe, effective, and multi-targeted agents agains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eover, we offer novel insight into future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 on S. chinensis research to future clinical investigations and healthcare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9.
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试验,研究了孔雀草、盐肤木2种植物的叶、茎、根水浸提液对紫花苜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孔雀草、盐肤木不同部位的水浸提液对紫花苜蓿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作用越明显。说明紫花苜蓿和孔雀草不宜混播;盐肤木作为灌木和紫花苜蓿混植,只要种植密度适当,是可行的。可为生态护坡的植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五味子栽培技术及开发利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克祥 《吉林林业科技》2006,35(6):36-39,42
五味子为木兰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其药用、食用价值极高。无论进行林冠下大面积基地栽培,还是全光大面积基地栽培都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五味子生物学特性、育苗技术、栽植技术以及其开发利用价值和市场前景的探讨与分析,提出了在我国东北地区开展基地栽培五味子的可能性、必要性、重要性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