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杉木-内生真菌共生体进行抗逆性试验,研究低磷胁迫条件下杉木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够缓解杉木低磷胁迫下生长的内生真菌。【方法】通过浇施菌液,接种5株内生真菌NG1、CG5、AJ6、AJ14、AJ13于低磷胁迫下的杉木幼苗(Cunninghamia lanceolata)。接种15 d后进行低磷胁迫试验,测定植株和土壤的酸性磷酸酶以及植株磷元素含量,分析内生真菌对杉木磷吸收的影响。酸性磷酸酶活性分为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3个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在不同胁迫梯度不同菌株处理下基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总体趋势。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逐渐下降,不同菌株对提高植株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作用不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接种内生真菌幼苗的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和非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多数上都比相应对照组的活性高。且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多数情况下比非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要高。最终通过对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含磷量的测定来分析,不同菌株对植株磷含量的影响不同。【结论】综合分析,菌株AJ6和CG5等对于促进植株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提高植株磷含量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在不同黄腐酸水平下苹果砧木M9-T337幼苗的生物量、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及其对根际土壤酶活性、速效磷含量与磷利用率的影响,为促进苹果砧木的生长及提高磷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年生M9-T337幼苗为材料,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黄腐酸水平下苹果砧木吸收利用磷的能力。[结果]不同黄腐酸水平显著影响了苹果砧木M9-T337的根系总长度、根系总面积、根尖数和根系活力,随黄腐酸水平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际土壤的酸性磷酸酶活性随黄腐酸水平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H2处理时达到最高,CK最低;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同。M9-T337的生物量、磷积累量与磷利用率与其根系活力、根系形态及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对黄腐酸水平的响应规律一致。[结论]施用适量黄腐酸(100 kg/hm2)可显著促进苹果砧木M9-T337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从而提高幼苗根系对磷的吸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3.
低磷胁迫对落叶松幼苗生长及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磷充足的完全营养液为对照,研究了低磷胁迫对落叶松幼苗生长、磷吸收及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APA)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幼苗的平均单株干重净增量较对照显著降低(P<0.05),仅为对照的20.5%~26.3%,而苗木的根冠比(R/S)较对照明显增加,可能是落叶松幼苗在低磷胁迫时为增加磷吸收而在形态上主动采取的一种适应性机制.低磷胁迫下苗木叶磷浓度与单株苗木磷含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P<0.05),单株苗木磷含量为对照的35.38%~54.25%.低磷胁迫下,幼苗根组织内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出增加,分别为对照的1.06~1.32倍和1.81~2.10倍.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增高,可能是落叶松幼苗适应磷胁迫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丛枝菌根真菌对茶树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盐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茶树根系侵染率、生长、耐盐性及茶树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探索AMF提高茶树植株耐盐性的生理机理。【方法】以1年生茶树品种‘乌牛早’扦插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向盆土中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以接种灭菌接种物为对照,在幼苗移栽后2个月进行5,10,15,20,25,30mmol/kg 6个盐胁迫处理,分别于处理后50和100d测定茶树株高、根系菌根侵染率及叶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100d时测定地径、主根长度、生物量、茶树叶片膜透性及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各处理的茶树生长质量进行鉴评。【结果】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AMF对茶树根系的侵染率逐渐降低,茶树株高、地径、生物量显著降低,生长质量下降,叶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膜透性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在6个盐浓度下接种AMF后,茶树的生长量均有所增加,生长质量明显提高,叶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膜透性均有所降低,茶树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提高,但其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结论】盐胁迫能抑制茶树的生长,而AMF可通过显著促进茶树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和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提高,有效降低植株体内膜脂的过氧化水平,从而缓解盐胁迫对茶树的伤害,促进茶树在盐胁迫环境中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低磷胁迫对烤烟根系有机酸含量及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磷胁迫对根系有机酸含量及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 g/株(P1)、4 g/株(P2)、8 g/株(P3)3个P2O5施用量处理,测定根系分泌物、磷酸酶活性、土壤与烤烟磷含量、农艺性状。【结果】不施磷条件下,土壤全磷含量下降。低磷胁迫下,烤烟有机酸分泌能力增强,其中P1处理烤烟旺长中期有机酸含量提高240.22%,以苹果酸为主,占比在55%以上。不同施磷水平对3种磷酸酶活性影响不一致,低磷胁迫下,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上升,旺长期与现蕾期分别上升148.75%、123.97%;中性磷酸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受施磷水平影响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酸含量与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不同施磷水平下烤烟磷素吸收积累存在差异,以P1处理烤烟磷素含量与磷浓度最低、烤烟全磷含量为1 019.39 mg,P3处理最高、达1 600.89 mg,且P3处理的烤烟农艺形状表现最好,显著优于P1处理。【结论】不施磷肥时,烤烟通过调节有机酸分泌与提高酸性磷酸酶活性,维持生长发育,但农艺性状表现较差;每株施用P_2O_5 8 g,提高了烤烟磷素的吸收能力,但农艺性状与P2处理差异不显著,每株施用P_2O_5 4g在不影响烤烟生长发育的同时能降低磷肥施用量,可为生产中磷肥的施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供磷浓度对杉木苗根系和盆栽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供磷浓度下盆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苗根系形态和生理响应机制及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变化规律。【方法】设置缺磷(P0)、正常供磷(P1)及高浓度供磷(P2)3个处理,测定不同供磷处理盆栽杉木苗根系形态和生理指标及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时间动态。【结果】处理第30天时,P0植株地上部和整株干物质累积量最小,而根系干物质累积量和根冠比最大,分别是P1的2.07和5.37倍,差异显著;处理第15天时,P0根系磷吸收率最低而利用率最高,第30天时,其根系磷吸收率为P1的43.18%,而磷利用率为P1的231.59%;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随处理时间增加呈增长趋势,第30天时,P0根系表面积为3.46 cm2,根尖数为56个,显著高于P1、P2处理;磷处理期间,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以P0最高,并与P1、P2差异显著;较之P1、P2处理,P0的土壤碱解氮明显升高,有效磷严重匮乏,p H、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变化不大,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强,真菌数量则有所降低。【结论】较之正常和高浓度供磷处理,缺磷胁迫导致杉木苗根系干物质累积量增加,根冠比增大,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大和增多;缺磷处理根系磷吸收率下降而利用率提高,根系的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大,同时盆栽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强,碱解氮含量明显增加,有效磷含量匮乏且真菌数量最少,表明缺磷处理对杉木苗根系生长及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菌液浇施的方法接种10株桉树内生菌于磷胁迫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幼苗,接种30d后进行低磷胁迫。在胁迫15,30,45d后取样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3个月后收获植株样品进行生物量测定和植株含磷量测定。在正常供磷条件下,接种真菌菌株G,菌株E和菌株J的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了69.24%。53.87%和53.87%。在磷胁迫处理1条件下,接种菌株E,菌株G和菌株J的根系磷酸酶活性增加了50.00%。50.00%和27.78%。在磷胁迫处理2条件下,接种菌株J,菌株G和菌株E的根系磷酸酶活性增加了50.00%,37.50%和25.00%。接种菌株J,菌株E,菌株G的植株全磷增加了43.92%,35.14%,33.78%。接种内生菌株G,菌株J,菌株E的植株总生物量增加了35.05%,21.65%和20.62%。通过研究发现,接种真菌菌株E,菌株G,菌株J显著提高了植株磷酸酶的活性,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植株磷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8.
植物酸性磷酸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酸性磷酸酶是植物体和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水解酶,其活性高低与植物体和土壤中的磷素丰缺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低磷胁迫能够诱导植物体内和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并且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增加能够促进有机磷的水解,因此,研究植物酸性磷酸酶及其在磷胁迫条件时诱导分泌的机理对于植物磷营养性状的遗传改良、挖掘土壤有机磷资源、缓解世界磷矿资源短缺矛盾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磷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内和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根系分泌机理以及酸性磷酸酶与土壤有机磷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幼苗磷吸收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以期为促进水稻磷素吸收利用的新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珍汕97B和密阳46为材料,用国际水稻所营养液配方进行水培试验。秧苗移栽一周后用在线溶氧仪(氮气、氧气调节)设定中氧:2.5—3.5 mg·L-1,高氧:>6.0 mg·L-1(饱和溶解氧处理,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用充气泵连续向水体中充入空气)和常规水培(CK,不进行氧调节)3个氧处理,研究水稻幼苗生长(生物量、根系形态结构)、根系生理(根系活力、磷吸收动力学、磷酸酶活性、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柠檬酸等)以及磷吸收积累等指标。【结果】(1)中氧处理促进水稻幼苗分蘖的发生和生长,增加其生物量、根冠比以及磷的吸收和积累;高氧处理降低株高,减少地上生物量,对地下部分生物量无明显影响。(2)中氧处理后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总根系体积较对照显著增加,平均根粗显著降低;高氧处理与之相反。中氧和高氧处理均能促进有机酸的分泌(有机酸总量、草酸、酒石酸以及柠檬酸含量均增加)、提高叶片和根系中酸性磷酸酶活性;但与高氧处理相比,中氧处理后根系活力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丛枝菌根真菌(AMF)在土壤与植物的磷素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对白三叶草植株生物量、磷吸收和土壤磷酸单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不同AMF群落均能显著地促进白三叶草植株的生长及其对磷素的吸收,提高根际土壤磷酸单酯酶的活性。Mnp处理中,白三叶草生物量最大,白三叶草总生物量、茎叶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处理(-M)提高64.48%、61.48%和84.91%。不同菌根处理中,Mck处理显著地提高白三叶草磷吸收和土壤磷酸单酯酶活性,白三叶草磷吸收总量和茎叶磷吸收量分别比对照(-M)提高107.18%和91.91%,土壤碱性磷酸单酯酶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相对对照(-M)分别提高54.33%和138.43%。碱性磷酸单酯酶活性与AMF群落中的Acaullospora属孢子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则主要受Paraglomus属孢子数的影响。说明接种AMF群落可显著地影响土壤的磷酸单酯酶活性,从而影响白三叶草的生长及其对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植物有效磷与水溶性磷对土壤磷素积累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河谷平原、水网平原、滨海平原和丘陵山地等4类地貌的耕地为例,探讨了植物有效磷和水溶性磷随土壤磷素积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物有效磷和水溶性磷均随土壤磷素积累呈现明显的增加,它们随土壤磷素积累的增加量存在转变点。当土壤全磷达到0.80~0.95 g/kg以上时,植物有效磷随土壤磷素积累的增幅明显地增强;而当植物有效磷分别为42~62、165~265 mg/kg以上时,土壤水溶性磷水平发生了明显的2个递增过程。总体上,河谷平原土壤中植物有效磷和水溶性磷发生明显变化时土壤积累磷的临界值相对较低。由于易释放态磷占土壤磷的比例随磷积累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认为控制土壤磷素的过度积累可有效降低土壤磷素的流失。  相似文献   

12.
不同磷敏感棉花品种临界磷浓度稀释模型与磷营养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不同磷敏感性棉花品种临界磷浓度稀释模型,并基于模型确定磷营养指数,为实现棉花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磷敏感型棉花品种鲁54和磷弱敏感型品种豫早棉9110为试验材料,于2017—2018年在江苏省大丰市稻麦原种场设置施磷量(0、50、100、150、200 kg P2O5·hm -2)试验,分析施磷量对棉花干物质累积、磷浓度动态变化和籽棉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利用2017年棉花地上部生物量和磷浓度数据分别建立2个品种临界磷浓度稀释模型,确定磷营养指数(phosphorus nutrition index,PNI)。利用2018年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通过2年数据研究磷营养指数和相对地上部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 施磷量对铃重没有显著影响,但150、200 kg P2O5·hm -2施磷量下棉花铃数和籽棉产量显著增加。随施磷量的增加,磷敏感型棉花品种鲁54铃数增加幅度为16.0%—37.9%,籽棉产量增加幅度为16.6%—44.9%,均分别高于磷弱敏感性棉花品种豫早棉9110铃数(6.3%—32.6%)和籽棉产量(6.6%—35.6%)的增加幅度。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棉花地上部磷浓度逐渐降低,地上部生物量呈升高趋势。在各取样时期,棉花地上部生物量、磷浓度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表现为0<50<100<150≈200 kg P2O5·hm -2。根据2017年地上部生物量和磷浓度的关系,分别建立了2个品种的临界磷稀释曲线模型(鲁54:Pc=0.784W -0.221,豫早棉 9110:Pc=0.774W -0.198)。2个稀释曲线模型的RMSE分别为0.1296、0.1383;n-RMSE分别为17.8504%、18.5447%,说明模型有较好的稳定性,且鲁54的模型稳定性略高于豫早棉9110。与豫早棉9110的模型参数相比,鲁54的参数a、b分别提高了1.29%、11.62%。基于临界磷浓度稀释曲线的PNI随生育进程的推移先升高后下降,在同一取样时期,PNI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PNI与相对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正相关。 【结论】 施磷对铃重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棉花铃数,进而提高了棉花籽棉产量。磷敏感棉花品种鲁54每积累单位干物质时磷浓度下降速度大于豫早棉9110。棉花临界磷浓度稀释曲线和PNI可以很好地诊断和评价棉株磷素营养状况。综合考虑棉花籽棉产量及PNI,150 kg P2O5·hm -2的施磷量为本地区棉花适宜施磷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磷肥不同施用方式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超高产春玉米磷素吸收规律以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速效磷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苗期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至蜡熟期差异逐渐减小.施用磷肥提高了春玉米植株对磷素的吸收量,在磷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基肥、追肥比例春玉米磷素吸收量有所不同.春玉米产量与磷肥施用量呈典型抛物线关系,一定范围内随施磷量增加春玉米产量呈增加的趋势,过量施用磷肥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磷积累以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区试验设3个施氮处理分别为0、52.5和67.5 kg.hm-2,磷钾肥用量分别为P2O578.8 kg.hm-2和K2O157.5 kg.hm-2,研究烤烟根茎叶磷积累以及磷肥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根系3~7周为缓慢积累期,7~15周为快速积累期;茎在7~11周快速增加,11~15周保持稳定状态,磷的积累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整个生育期内叶片磷积累表现为稳定增加的趋势,叶片磷积累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磷肥利用率为10.02%和11.74%,氮肥用量对磷肥利用率影响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综述近年来磷的分布、存在形式、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机制及低磷胁迫下植物通过自身调节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日粮磷水平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日粮磷水平对奶牛生产性能及磷排放量的影响,为中国奶牛饲养标准中磷需要量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3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被分为3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干物质基础磷含量分别为0.32%、0.44%和0.56%的日粮,试验期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式期60 d,正式期最后5 d为采样期。【结果】磷的不同摄入量对采食量、生产性能及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中钙、磷、碱性磷酸酶、羟脯氨酸以及唾液磷含量均处于正常值。0.32%磷日粮组每天通过粪尿向环境排磷量分别比0.44%和0.56%的磷日粮组少20.40 g(P<0.01)和45.84 g(P<0.01);其中,粪中水溶性磷排放量分别比0.44%和0.56%磷日粮组少15.24 g(P<0.01)和45.61 g(P<0.01),奶牛的饲养成本每天分别降低了0.60元/头和0.40元/头。【结论】日粮干物质基础磷水平为0.32%时对中国泌乳奶牛生产性能无不利影响,且显著降低粪磷含量,增加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无菌培养方法,模拟缺磷胁迫条件下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种类和数量,研究草酸、 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腐殖酸5种有机酸对不同磷源施入土壤后速效磷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 明:不同磷源施入土壤后都会使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增加,而后随时间的推移,速效磷含量迅速下降, 大约30-45d后趋于稳定;供试有机酸均能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能明显减弱速效磷含量随时间而降 低的趋势,使得土壤速效磷含量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平;有机酸对石灰性潮土速效磷 动态变化影响能力因有机酸种类和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其作用能力大小顺序为:草酸、腐殖酸>柠檬 酸、苹果酸>酒石酸。  相似文献   

18.
巢湖城区洗耳池沉积物磷及其生物有效磷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自制柱状采泥器采集了安徽城市湖泊洗耳池的沉积物,旨在分析沉积物粒径尧沉积物含水率(WC)、总磷(TP)、生物可利用磷(BAP)和有机质(OM)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北洗耳池的沉积物的颗粒粒径比南洗耳池的大,比表面积比南洗耳池的小。南洗耳池和北洗耳池的沉积物属于粘土类,前者属于粘土亚类,后者属于粉粘土亚类。BAP中,以藻类可利用磷(AAP)的含量最高,其次为活性较高的钙磷(Olsen-P),再次为水溶性磷(WSP),而易解吸磷(RDP)的含量最低;TP、OM和WC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降低;RDP和Olsen-P显著相关(α=0.05),TP和AAP显著相关(α=0.05),TP和WSP的相关性一般;BAP占TP的2.73%~10.40%,总体上BAP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人为活动对沉积物中的磷和OM的分布有重要影响。洗耳池沉积物的磷污染较严重,沉积物TP浓度比一般城郊内湖的高。  相似文献   

19.
低磷胁迫下大麦不同基因型磷高效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二棱大麦和多棱大麦对磷高效的差异,以及不同性状磷高效的差异,探讨棱型和农艺性状与磷高效的关系。[方法]分别在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为1.32和36.6 mg/kg的条件下,对172个大麦品种其中国外大麦二棱的有79个,多棱22个,国内二棱58个,多棱13个进行磷高效相关性状的差异比较研究,调查株高,穗长,实粒数,秕粒数,主穗重,总穗重,总杆重,地上重,抽穗期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结果发现,除秕粒数,抽穗期为施肥〉不施肥,其余性状都为施肥〉不施肥。不施肥情况下株高,穗长,地上重,抽穗期差异大,而在施肥情况下实粒数,秕粒数,总杆重等性状差异大。二棱大麦中,除株高、实粒数是国内〉国外,其余性状穗长,秕粒数,主穗重,总穗重,总杆重,地上重,抽穗期都是国外〉国内;穗长和地上重两个性状在多棱和二棱大麦中是国外〉国内;多棱大麦中,株高、秕粒数、总穗重、总杆重在不施肥情况下是国外〉国内,在施肥情况下是国内〉国外;多棱大麦中,实粒数、主穗重、抽穗期在不施肥情况下是国内〉国外,在施肥情况下是国外〉国内。[结论]抽穗期、实粒数、秕粒数、总杆重对磷高效更敏感,多棱大麦比二棱大麦对磷高效更敏感。  相似文献   

20.
减量施磷对温室菜地土壤磷素积累、迁移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针对过量施磷问题,定位研究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磷肥减施潜力,明确适宜施磷范围。【方法】以北方温室蔬菜主栽种类黄瓜和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冬春茬黄瓜-秋冬茬番茄种植模式,在基础土壤有效磷(Olsen-P)40.2 mg·kg~(-1)下,设计不施磷肥(P0)、减量施磷(P1)和农民常规施磷量(P2)3个磷肥用量水平。P0、P1、P2处理对应黄瓜单季施磷肥(P_2O_5)0、300、675 kg·hm~(-2),番茄单季施磷肥(P_2O_5)0、225、675 kg·hm~(-2)。3年6季定位研究蔬菜生产磷素盈亏、土壤有效磷供应与迁移,分析产量变化,推荐合理施磷范围。【结果】(1)农民常规施磷量年盈余磷480.0 kg P·hm~(-2)·a~(-1),每盈余磷100 kg P·hm~(-2)主根区0—20 cm土层Olsen-P增加2.7mg·kg~(-1),3年0—20 cm土层Olsen-P平均含量70.2 mg·kg~(-1),2010年番茄季0—20 cm土层磷素饱和度(DPSM3)为80%,磷素土壤深层迁移明显。(2)减量施磷较农民常规磷量下降61.1%,3年磷素盈余量下降71.0%—77.3%,0—20 cm土层Olsen-P含量下降18.6%—43.5%,3年均值为49.3 mg·kg~(-1),接近瓜果类蔬菜Olsen-P农学阈值,关键生育期磷素吸收量无显著变化,产量保持在中高水平不降低;经过3年种植,0—20 cm土层DPSM3下降21个百分点,20—60 cm土层Olsen-P平均含量下降9.3%—30.1%,减施磷肥有效缓解了土壤磷素深层迁移。(3)不施磷肥导致土壤磷素亏缺,蔬菜从土壤中每攫取磷100 kg P·hm~(-2),P0处理0—20 cm土层Olsen-P含量下降3.4 mg·kg~(-1),3年0—20 cm土层Olsen-P平均含量30.5 mg·kg~(-1),虽产量没有显著降低,但是2008年番茄高产下(140 t·hm~(-2))磷素吸收量较P1、P2处理下降19.8%—30.0%,产量呈降低趋势。(4)依据上述推荐:土壤有效磷含量≥40 mg·kg~(-1)的温室,冬春茬黄瓜产量水平170 t·hm~(-2)下施用P_2O_5不宜超过300 kg·hm~(-2),秋冬茬番茄产量水平100 t·hm~(-2)下施用P_2O_5不宜超过225 kg·hm~(-2)。【结论】华北平原温室蔬菜生产减施磷肥潜力较大。对于种植一段时间(≥3年)的温室,较农民常规减施磷60%,可以显著改善磷素盈余状况,缓解土壤有效磷积累,降低土壤磷素深层迁移量,保证黄瓜番茄持续中高产水平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