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近年来,在虾夷扇贝苗种生产中,不同程度出现了育苗难度大、出池稚贝质量差、中间保苗率低等问题。除了与近海水域环境等因素有关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展人工育苗时,亲贝促熟培育中采用的方法不当。现就影响虾夷扇贝促熟效果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净化海水,控制水质理化因子,选择合格亲贝,搞好亲贝控温促熟和产卵孵化,并采取换水充气,倒池施药,兼用光合细菌等措施培育虾夷扇贝幼虫。结果:单位水体平均虾夷扇贝出库苗760万粒/m3。  相似文献   

3.
用亲贝促熟法提早进行虾夷扇贝育苗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夷扇贝亲贝人工促熟的结果,使产卵盛期提前了20天;稚贝出池时间提前了17~25天;育出壳高600微米左右的稚贝平均104.25万个/m~3,最高达178.29万/m~3;由于提早下海,稚贝充分利用适温期生长,在高温期到来之前可进行两次分散,提高了育成率;稚贝下海至3cm左右的育成率可达42.24%;每立方米水体提供3cm左右的苗种达31.09万个,为增养殖生产提供了早苗和大苗。  相似文献   

4.
海湾扇贝的加温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大卫 《齐鲁渔业》2002,19(1):36-36
海湾扇贝的加温育苗包括亲贝促熟、采卵、受精与孵化、幼虫培育、采苗和稚贝培育,均在人工控制温度下进行。1 亲贝入池前的准备工作与亲贝入池 每年1~2月份,是培养饵料(单胞藻)的时期。同时,要清池、消毒,为引进种贝作准备工作。亲贝的引入需在春季繁殖期前移入室内,控温促熟,以达到早育苗,延长生长期的目的。一般3月上、中旬引入种贝。 尽量选择壳高 5~6cm个体大的1龄贝作亲贝。清除附着生物,洗去浮泥,在水体中密度一般为80~100个/m3,利用网笼吊挂在池中或者置于浮动网箱中蓄养。蓄养初期采用网笼吊养或浮…  相似文献   

5.
亲贝培育是扇贝育苗的基础,亲贝培育好坏,影响亲贝生殖腺发育的程度,并影响获卵的质量,影响育苗生产。因而若想育苗的顺利进行,抓好亲贝培育是重要环节;虾夷扇贝属于低温贝类,它的培育有其特殊要求,实践证明,抓好虾夷扇贝亲贝培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1998年进行了虾夷扇贝控温育苗高产试验。亲贝室内人工暂养促熟,16℃产卵孵化,16.5℃幼虫培育,投喂金藻3011,8701和扁藻,14天投放附着基,稚贝培育18天,中间保苗70天,出苗量达到42.19万粒/m^3。  相似文献   

7.
利用冬季闲置以虾育苗池进行海湾扇贝亲贝室内越冬,提高了亲贝质量,缩短了促熟时间,越冬成活率,性腺指数,孵化率分别达96.2%,8.1%和50%分别比海上越冬提高了74.9%,35%和300%。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属国内首创。  相似文献   

8.
<正> 光合细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同时还含有辅酶Q及B族维生素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防治病疾的生理活性物顷,国内外日趋广泛将其作为饵料营养添加剂,应用于鱼类、甲壳类、贝类育苗和鱼、虾养殖生产,取得良好效果,而应用于亲贝培育方面的工作,目前尚少见报道。我国海湾扇贝养殖,采取亲贝人工育肥促熟,提前开展人工育苗的方法,使养成阶段能充分利用生长适温期,当年养成商品贝。  相似文献   

9.
虾夷扇贝控温育苗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夷扇贝(Pecten yessoesis)为冷水性贝类,原产于日本北海道及本州北部和俄罗斯的千岛群岛南部水域。1980年,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相继引入后,已在辽宁、山东等地开展了大规模的育苗与养成。虾夷扇贝是目前我国常见经济贝中个体最大、营养价值最高的一种。由于近年来海湾扇贝、描孔扇贝等浅海贝类养殖品种经济效益极不稳定,虾夷扇贝的育苗与养成越来越引起重视。笔者根据近年来从事虾夷扇贝苗种生产的经验,将虾夷扇贝控温育苗的技术报告如下:1 亲贝的选择与运输 最好选择10cm…  相似文献   

10.
海湾扇贝亲贝人工育肥促熟的若干技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亲贝人工育肥促熟是当前海湾扇贝育苗生产的必由阶段。我国开展海湾扇贝人工育苗研究与生产虽然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但在一些地方,亲贝死亡率高、培育周期长、性腺生长发育不良、产卵不集中,对人工育苗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优质高效搞好亲贝培育工作,仍然是当前人工育苗的重要课题。几年来,我们在亲贝人工育肥促熟工作中,重点抓好温度、饵料和病害防治工作,顺利完成亲贝的培育,不仅适时为人工育苗提供数量充足的优质亲贝,而且在实践中形成  相似文献   

11.
1 虾夷扇贝苗种培育现状 我国虾夷扇贝育苗始于1980年,大连水产学院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亲贝进行育苗。烟台市于1982年12月,在蓬莱市原马格庄海珍品增殖站,由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引进日本虾夷扇贝亲贝24个进行试验。1987、1988年在北沟镇养殖单位进行虾夷扇贝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12.
获悉,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80—1982年先后4次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亲贝,进行人工育苗获得成功。最近几年经过科学试验,突破了虾夷扇贝人工育苗和增养殖的一系列技术关键。育苗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每立方水体培育稚贝为70万个,壳高600微米,每台筏挂养9,00个饲养一年,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在獐子岛育苗室观察虾夷扇贝亲贝升温促熟,根据K=H(T-t)有效积温公式,拟合线性升温曲线,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虾夷扇贝性腺发育生物学零度为3.9℃,繁殖的有效积温为(36.2±4.1)℃·d。从受精到幼虫孵化的有效积温:担轮幼虫为273.8℃·d,初期面盘幼虫(D型幼虫)为550.8℃·d,壳顶后期幼虫为241.5℃·d,匍匐幼虫279.6℃·d。  相似文献   

14.
在虾夷扇贝人工育苗中,积温是衡量亲贝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试验表明,当4℃以上的有效积温达到80.6~85.3℃时是人工采卵的最佳时机,可取得最佳的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虾夷扇贝高产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虾夷扇贝育苗一般在1~4月份,正是比较寒冷冬季,室内育苗的成功率较低,由于海水温度较低,海上稚贝的保苗率也很低,有的甚至为零。为此我们近几年在虾夷扇贝育苗中,通过种贝蓄养、幼虫培育、下海保苗等措施入手,探索一套虾夷扇贝稳产高产育苗技术,并于2001年春在文登市北海综合育苗基地,取得单位水体平均出商品苗近100万粒(5毫米)的较高记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虾夷扇贝种贝购于大连长海县海区,2~3龄,大小10~16厘米,共260个雌贝,20个雄贝。2.育苗设…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静水实验法测定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对三种扇贝稚贝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联苯菊酯对海湾扇贝、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稚贝24 h的LC50的分别为1.460、1.662和2.909 mg/L;辛琉磷对海湾扇贝、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稚贝24 h的LC50的分别44.598、182.167和39.334 μg/L;马拉...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北方如胶州湾,海湾扇贝一年有春秋两个繁殖盛期,春季为5月下旬至6月,秋季为9~10月。由于在海湾扇贝育苗中对亲贝暂养育肥性腺促熟的关键技术尚未被育苗生产单位普遍掌握,造成每年仍有许多育苗生产单位因亲贝培育不理想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亲贝产卵量低、产卵不集中、孵化率低,严重影响海湾扇贝的育苗生产,甚至直接导致育苗生产的失败。因此,海湾扇贝亲贝暂养育肥性腺促熟是育苗生产中最为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8.
1虾夷扇贝苗种培育现状我国虾夷扇贝育苗始于1980年,大连水产学院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亲贝进行育苗。烟台市于1982年12月,在蓬莱市原马格庄海珍品增殖站,由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引进日本虾夷扇贝亲贝24个进行试验。1987、1988年在北沟镇养殖单位进行虾夷扇贝养殖试验。2000年以后,虾夷扇贝育苗技术趋于完善,育苗及海上保苗生产获得快速发展。目前,蓬莱市共有虾夷扇贝育苗场家300多家,主要分布在刘家沟镇的墟里、海头、解宋营、朱家庄、南吴家,潮水镇衙前及新港街道办的  相似文献   

19.
尤颖哲 《福建水产》2016,(6):481-485
在人工育苗的过程中,对亲贝进行促熟培育获得高质量受精卵是开展规模化育苗的关键。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亲贝存在性成熟同步率低、产卵不集中的问题,研究对波纹巴非蛤亲贝分别进行室内水泥池和室外土池人工暂养促熟培育,经5、10、15、20 d的暂养促熟培育后,采用阴干、流水刺激的方法诱导产卵,比较不同的暂养促熟方法和促熟培育时间对亲贝的性腺发育及催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室外土池人工促熟法,波纹巴非蛤亲贝性腺发育的成熟情况比室内水泥池促熟法好、死亡率低;且经室外土池人工促熟培育10 d,亲贝的性腺发育情况及催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墨西哥湾扇贝原产于北美大西洋沿岸,因其养成周期短,出肉率高而倍受养殖者青睐。在北部湾沿海养殖区,为了更合理地安排养成周期(主要考虑随着季节变换海区水温变化对贝类的影响及如何将收获时间提前到台风期之前),育苗前如何将亲贝暂养于室内进行人工促熟就成为关键环节。笔者根据实践积累的经验在此对墨西哥湾扇贝人工促熟的几个关键技术环节进行初步总结,以期与业内人士分享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