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鹅肠道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拟在鹅肠道筛选1株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对鹅肠道菌群进行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利用刚果红法(初筛)和摇瓶法(复筛)得到1株产酶活较高的纤维素分解菌E2.经16S rDNA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的短小芽孢杆菌.单因素试验得出菌株E2的产酶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  相似文献   

2.
鹅能够消化和利用高纤维饮食,但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开展其机制的研究对粗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研究了膳食纤维(来源:5%或8%的玉米秸秆和苜蓿)对鹅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首先研究了纤维对35日龄卡洛斯的饲粮消化率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发现高膳食纤维(8%含量)显着提高了鹅的采食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以及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的大小。随后,我们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了膳食纤维对各种肠段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包括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梭菌属和假单胞菌属。最后,我们从鹅肠中分离鉴定了8个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菌株并分析它们组合后的活性。纤维素酶活性的最佳组合是蜡样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本研究为研究鹅对纤维素的高效转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动物粪便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动物微生态添加剂和除臭剂。此试验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平板法及刚果红染色法,从鹅的粪便中初步分离筛选出7株能够降解纤维素的细菌,结合摇瓶发酵法进行复筛,最终选出3株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高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和16SrRNA鉴定。结果表明:3株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形态不一,但其表面均微粗糙,革兰氏染色均呈阳性,短杆状或细杆状,有芽孢;结合16SrRNA鉴定结果,最终将分离到3个菌株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沙福芽孢杆菌,分别命名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 G-1、Bacillus cereus G-4和Bacillus safensis G-10。  相似文献   

4.
梅花鹿瘤胃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来源于梅花鹿瘤胃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本试验采集了3锯龄健康梅花鹿的新鲜瘤胃液,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综合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基因测序等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利用DNS法对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以不同物质为底物时的纤维素酶酶学特性,为后期菌株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结果显示,本试验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的菌株N-11是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产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在30~45℃(最适温度为40℃),pH为6.0~7.0(最适pH 6.0),碳源含量为2%~5%(最佳接种量5%)较高;培养36h时达到产酶高峰,纤维素酶酶活力(CMCA)和滤纸酶酶活力(FPA)分别为12.563、12.414U/mL,在20~50℃或pH 6.0~8.0环境下作用1h,其相对酶活力均保持在80%以上,稳定性较好。以上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N-11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在纤维素利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来源于梅花鹿瘤胃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本试验采集了3锯龄健康梅花鹿的新鲜瘤胃液,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综合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测序等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利用DNS法对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以不同物质为底物时的纤维素酶酶学特性,为后期菌株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结果显示,本试验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的菌株N-11是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产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在30~45℃(最适温度为40℃),pH为6.0~7.0(最适pH 6.0),碳源含量为2%~5%(最佳接种量5%)较高;培养36 h时达到产酶高峰,纤维素酶酶活力(CMCA)和滤纸酶酶活力(FPA)分别为12.563、12.414 U/mL,在20~50℃或pH 6.0~8.0环境下作用1 h,其相对酶活力均保持在80%以上,稳定性较好。以上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N-11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在纤维素利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猪生物发酵床保育期垫料样品中效应细菌的组成和作用进行了研究,共获得了6株效应细菌;经纯培养后观察其个体与群体形态,并进行生化特征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的6株效应细菌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细菌有4株,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stearothermophilu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沙雷氏菌属(Serratia sp.)有1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有1株,为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相似文献   

7.
芽孢杆菌是一类抗性强耐高温的细菌,部分芽孢杆菌有益生作用,在动物肠道内能有效抑制病原菌,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繁殖,维持动物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本试验从引进的饲料样品中分离出4株杆菌,分别命名为YB-1、YB-2、YB-3和YB-4,通过表型鉴定及16S-rRNA测序鉴定,YB-1为苏云金芽孢杆菌、YB-2、YB-4为枯草芽孢杆菌、YB-3为蜡样芽胞杆菌。16S-rRNA序列同源分析结果表明:YB-2、YB-4与枯草芽孢杆菌亚种的同源性分别为99.91%和100%;YB-1与苏云金芽孢杆菌亚种的同源性为99.17%,YB-3与蜡样芽胞杆菌亚种的同源性为100%,从样品中分离出两株枯草芽孢杆菌,一株苏云金芽孢杆菌和一株蜡样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牦牛瘤胃中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种类,无菌采集10份成年麦洼牦牛瘤胃内容物样本,经80 ℃高温水浴20 min后分离得到耐高温芽孢菌.将分离菌株点种至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上,使用刚果红染液染色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扩增产酶菌株16S rRNA序列并测序,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10份样本中分离到64株菌,从中筛选出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共23株,其中蜡样芽孢杆菌16株,苏云金芽孢杆菌7株.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共分为两大支,有一株菌单独聚为一支,另外15株菌聚为一支,其中这一支又分为五小支,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7株苏云金芽孢杆菌分布在一个大支上.该结果为了解牦牛瘤胃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的种类和开发牦牛专用微生态制剂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检测3株蜡样芽孢杆菌的产酶特性,分别对其进行淀粉水解试验、明胶水解试验、石蕊牛奶试验、卵磷脂酶产生试验、酪氨酸水解试验、酪素水解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和吲哚试验。结果显示,3株菌均能产生淀粉水解酶、蛋白酶、卵磷脂酶和过氧化氢酶,水解石蕊牛奶和酪素,不能产生吲哚和酪氨酸酶。说明3株蜡样芽孢杆菌均有望成为制备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从竹鼠肠道中分离厌氧纤维素降解菌并鉴定。取中华竹鼠盲肠内容物稀释,采用含2种不同纤维素[微晶纤维素(MCC)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的培养基在厌氧条件下对纤维素降解菌进行初筛,后又经以纤维二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的多次复筛,选出的菌株进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结果表明:经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出了2株厌氧纤维素降解菌。初筛培养基采用MCC和CMC-Na最终筛选出的2株纤维素降解菌的纤维素酶活力分别为6.599和5.268U/m L。菌株经PCR鉴定、测序,用所得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得出这2株菌与酪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达99%,二者均属于梭菌属(Clostridium)。本试验从竹鼠盲肠中成功筛选出2株纤维素降解菌,经鉴定确定属于梭菌属。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牦牛源蜡样芽胞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本实验对其进行了细菌形态学观察、16S rDNA PCR和序列比对、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分析。结果显示:56份牦牛奶样,分离出135株细菌,对分离菌进行16S rDNA PCR并测序,其中有42株为蜡样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75%(42/56),占总检出细菌的31.11%(42/135);其中分离菌株B2019 16S rDNA PCR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蜡样芽胞杆菌的同源性为88.6%~99.3%,运用Mega7.0将分离菌株B2019与6株参考菌株的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在动物回归试验中小鼠腹泻,剖检小鼠发现肝脏肿大,肺脏边缘有出血;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麦迪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唑酮和米诺环素等13种抗生素表现出高度敏感,对多粘菌素B表现为中介,对其他16种抗生素均表现为耐药。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是一株具有较强致病性的蜡样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通过定向筛选获得能够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试验从生境中筛选到产纤维素酶较高的一株芽孢杆菌,通过菌株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对这株菌的耐模拟肠液性、产酶特性和抑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所筛选的芽孢杆菌B1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产纤维素内切葡聚糖酶酶活为7.31 U/ml,纤维素外切葡聚糖酶酶活为5.26 U/ml,木聚糖酶酶活为32.46 U/ml,能够产淀粉酶和蛋白酶,耐模拟胃液能力较强,而耐模拟肠液能力较弱,不能产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物质。结果提示,本试验筛选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13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并具有良好生物学特性,为降低粮食加工副产物中纤维素含量、提高其利用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6株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实验室分离保存的6株芽孢杆菌为材料,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产酶活力,对NaCl、牛胆盐、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的耐受性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1、凝结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均能产生较高活性的中性蛋白酶和淀粉酶;2株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能耐较高浓度的NaCl;枯草芽孢杆菌2、凝结、纳豆和蜡样芽孢杆菌对牛胆盐的耐受性较强;除地衣芽孢杆菌外,其他5株芽孢杆菌对胃液和肠液的耐受性较好;6株芽孢杆菌均对常用饲用抗生素敏感。结果表明,枯草1、凝结、蜡样芽孢杆菌是优良的候选益生菌菌株。  相似文献   

14.
应用选择性培养基在牛羊屠宰粪便中进行纤维分解菌、固氮菌、解磷菌和解钾菌的分离、培养,分离得到201株菌株。对其中的18株纤维分解菌进行纤维素酶酶活力的测定,经测定1,6,7,13,15,18号菌株酶活力相对较高,每mL培养物中的酶活力均高于500U/g,为将来进一步进行发酵菌剂的研究提供了优势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重庆动物园麋鹿死亡的病因,试验首先对死亡麋鹿进行解剖,采集肝脏于血琼脂培养基上,分离培养得到1株菌株,进行形态观察、革兰氏及芽孢染色、生理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致病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成功分离1株病原菌株,该菌株菌落呈灰白色,不透明,表面粗糙似融蜡状,边缘呈扩散状;革兰氏染色,两端着色多,呈短链或长链状排列;芽孢染色可见芽孢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偏端,与蜡样芽孢杆菌特征相同;生理生化特征与蜡样芽孢杆菌一致;PCR检测及序列分析,证实为蜡样芽孢杆菌;该分离菌能致死小鼠,说明该菌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纤维分解菌对鹅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0日龄健康农安本地鹅6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6只。试验组从0日龄每3 d饲喂一次纤维分解菌,喂菌量为109 CFU/mL,纤维分解菌分别为:从鹅肠道内分离扩增的芽孢纤维分解菌(A组);从白蚁肠道内分离扩增的芽孢纤维分解菌(B组);从牛粪中分离扩增的芽孢纤维分解菌(C组);对照组用等量的蒸馏水代替。测定鹅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结果表明,A、B、C组提高了鹅的日增重、采食量,显著降低了料重比,B组作用效果较好、A组次之,C组较差。  相似文献   

17.
蜜蜂肠道细菌菌群结构及其季节性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州荔枝花期(5月)、夏季(7月)和冬季(2月)时,从健康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肠道分离、纯化、培养,分别获得14、9及10株细菌菌株,对这些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及生理生化特征研究。鉴定结果表明:上述的33株细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变形杆菌属(Proteus)、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泛生菌属(Pantoe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在这三个时期,都能分离到芽孢杆菌和柠檬酸杆菌,其中芽孢杆菌分离率最高,是第一优势菌群,部分菌群具有衔接性和梯度性,具有一个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筛选1株产阿魏酸酯酶的芽孢杆菌,研究其发酵玉米皮的效果。采用十字划线法和平板扩散法对产阿魏酸酯酶菌株进行初筛,结合酶活力测定进行复筛,将筛选得到的菌株利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生理生化特征试验确定种属关系。发酵玉米皮试验设4个处理组,对照组(C组)玉米皮添加等量蒸馏水发酵,T1组玉米皮添加2 U/g FW纤维素酶发酵,T2组玉米皮添加5×106 CFU/g FW的筛选菌株发酵,T3组添加2 U/g FW的纤维素酶与5×106 CFU/g FW筛选菌株发酵,每组5个重复,室温发酵15 d。结果显示,研究筛选得到12株产阿魏酸酯酶的菌株,其中菌株A30酶活力最高,为177.1 U/L。经鉴定,菌株A30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A30能够提高发酵玉米皮的芽孢杆菌活菌数,对乳酸菌、霉菌活菌数以及物料pH值无影响,该菌株与纤维素酶协同处理对发酵玉米皮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均高于其他处理组。研究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A30在玉米皮发酵过程中,能够与纤维素酶协同作用,显著提高纤维素降解率,改善饲...  相似文献   

19.
为了得到更高效地分解堆肥中纤维素成分的细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从土壤样品中初步分离能降解纤维素的细菌,对其进行革兰染色和16S rDNA序列分析;通过纤维素刚果红水解圈测定、滤纸条降解试验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对已分离保存的菌株做进一步筛选。结果表明,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初步分离得到土壤中纤维素降解菌41株,进一步筛选到具有刚果红水解圈菌株6株,6株菌中可以更好地降解滤纸条的有3株,分别为XQ-8、XQ-10和XQ-11,经16S rDNA鉴定该3株菌中有2株为吉氏纤维素菌(Cellulomonas gilvus),1株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且该3株菌的纤维素酶活力分别为(28.95±1.48)、(54.70±1.56)、(58.85±3.75)U/mL。该研究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了3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的细菌,可以作为有效降解纤维素的潜力菌株进行粪污堆肥发酵剂的研制。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从鹅粪便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用于动物微生态制剂、生物堆肥及生物除臭剂的研究。试验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和摇瓶发酵法从鹅粪便中分离筛选出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细菌,并用革兰氏染色法和16S rRNA基因比对法对其进行鉴定,然后研究该菌的耐热、抑菌及除臭特性。结果表明:从鹅粪便中分离到了1株D/d值为4.8(即透明圈直径为2.4 cm、菌落直径为0.5 cm)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为0.37 U/mL的纤维素分解菌;经鉴定,该菌为芽孢杆菌属的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G-6;该菌耐高温,在75℃时其存活率达到80%以上,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鸡粪中H2S和NH3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7.81%和29.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