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牦牛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过程中易承受较高的氧化应激水平,而褪黑素作为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和广谱抗氧化剂,可直接清除ROS从而减少细胞氧化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卵母细胞成熟培养液中添加褪黑素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本试验以牦牛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在体外成熟液中分别添加0、10~(-7)、10~(-9)、10~(-11) M的褪黑素,探索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对体外成熟的影响,并检测成熟后卵母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以及线粒体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卵母细胞成熟培养液中添加10~(-9 )M浓度的褪黑素能有效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P0.05),缓解氧化应激(P0.05),显著降低早期凋亡水平(P0.05),并恢复线粒体的完整性(P0.05)。综上所述,成熟液中添加褪黑素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阶段对减少细胞氧化应激和保护细胞免受凋亡引起的细胞死亡中起重要作用,从而提高了牦牛卵母细胞的成熟质量。  相似文献   

2.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是体外生产胚胎的关键步骤之一,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及胚胎工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内外对哺乳动物体外受精及胚胎体外发育研究的日益深入,这一动物生物技术也开始备受关注。研究发现,卵裂率及囊胚发育率与卵母细胞成熟水平呈正向相关,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影响卵母细胞成熟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离体培养卵母细胞过程中,过高水平的活性氧能够引起氧化应激,破坏细胞结构,导致细胞功能失调,不利于卵母细胞维持正常生殖功能。文章对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抗氧化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褪黑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多精受精的影响。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基中添加1 nmol/L褪黑素或1 nmol/L褪黑素+1 nmol/L Luzindole作为试验组,不添加褪黑素及Luzindole作为对照组,检测卵母细胞核成熟率、多精受精率,并观察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能力及与多精受精相关的细胞器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各组间卵母细胞核成熟率及体外受精胚胎的卵裂率无显著差异;褪黑素组的猪卵母细胞多精受精发生率较其他2组降低(P<0.05),囊胚形成率提高(P<0.05),同时猪卵母细胞皮质颗粒及高尔基体的正常分布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结果证明,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1 nmol/L褪黑素可显著改善卵母细胞成熟质量,抑制多精受精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热应激对猪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以及热应激过程中培养基添加褪黑素是否能够缓解生理过高热对卵母细胞的损伤,试验对体外成熟过程中(0~2 h)的卵母细胞进行热应激(41℃),并在成熟培养液(M199)中添加褪黑素(1×10-9mol/L),对其后期发育和囊胚细胞数、囊胚细胞凋亡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热应激能够显著降低猪卵母细胞的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囊胚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而添加褪黑素后能够缓解热应激对卵母细胞的影响。说明热应激能够影响卵母细胞的成熟,并对卵母细胞的后期发育产生影响,同时在培养液中加入浓度为1×10-9mol/L的褪黑素能够缓解热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索SIRT1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老化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在体外成熟液中分别添加SIRT1特异性激动剂SRT2104 (SRT组)和特异性抑制剂Inauhzin (INZ组),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体外培养24 h后,观察卵丘细胞的扩展和第一极体的排出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检测体外培养24与36 h后卵母细胞内的ROS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体外培养24与36 h后卵母细胞内SIRT1、FOXO3a、SOD2以及Bax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24与36 h后的牦牛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观察并统计其卵裂率与囊胚形成率。结果显示,体外培养24 h,SRT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NZ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和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增加,卵母细胞内的ROS水平显著增加(P0.05);添加SRT2104能显著抑制卵母细胞中ROS水平的积累(P0.05),而添加Inauhzin则显著上调卵母细胞内的ROS水平(P0.05)。体外培养24 h后,SRT组SIRT1、FOXO3a与SOD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Bax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INZ组的SIRT1、FOXO3a与SOD2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Bax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牦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SRT组的卵裂率与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INZ组和对照组(P0.05);卵母细胞体外培养36 h后,INZ组的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综上表明,SIRT1参与了牦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在体外培养液中适当添加SIRT1激动剂,有利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缓解老化,同时改善早期胚胎的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虎杖苷(PD)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本实验在体外成熟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0.5、1.0、2.0μmol/L)PD,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2~24 h,统计第一极体排出率,然后对各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并统计胚胎的发育情况;最后分析PD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0μmol/L)相比,PD各处理组的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提高,体外受精后的胚胎分裂率无差异,而1.0μmol/L PD处理组囊胚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0、2.0μmol/L PD处理组囊胚期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1.0μmol/L PD可显著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提高抗氧化基因GPX4、SOD1表达水平,显著提高细胞内总谷胱甘肽含量。综上,成熟液中添加1.0μmol/L PD可提高细胞内抗氧化基因的表达以及提高谷胱甘肽含量,降低细胞内的活性氧含量,从而有利于牛卵母细胞的成熟以及早期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乙草胺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为研究体内乙草胺对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将收集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置于含有不同浓度(0(对照组)、10、50、100、130、200 μmol/L)乙草胺的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培养14 h,统计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进行体外受精后,统计体外受精胚胎的囊胚率,筛选出适宜于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乙草胺浓度。将COCs在对照组和筛选出的适宜浓度的乙草胺组成熟培养液中培养14 h后,利用DCFH-DA检测卵母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利用CellTrackerTM蓝色染料检测卵母细胞谷胱甘肽(GSH)水平;利用JC-1染色法检测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母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利用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体外受精胚胎的囊胚细胞总数,用Fluorescein-dUTP染色法检测囊胚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130、200 μmol/L乙草胺组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降低(P<0.05),100和130 μmol/L乙草胺组体外受精胚胎的囊胚率显著降低(P<0.05),200 μmol/L乙草胺组体外受精胚胎未发育到囊胚期,因此选择100和130 μmol/L乙草胺进行后续试验。与对照组相比,在100和130 μmol/L乙草胺组中,卵母细胞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GSH水平及MMP显著降低(P<0.05),卵母细胞中促凋亡基因Caspase-9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抗凋亡基因BaxBcl-2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100和130 μmol/L乙草胺组囊胚细胞总数显著降低(P<0.05),囊胚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 0.05)。【结论】乙草胺通过提高卵母细胞内ROS及促进卵母细胞凋亡降低卵母细胞的质量,从而影响卵母细胞受精后胚胎的发育潜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探讨单宁酸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及其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在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1、10、100 μg/mL)单宁酸培养42 h后,检测COCs的扩散程度和卵丘细胞扩散指数,统计COCs的体外成熟率,检测成熟卵母细胞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的水平,并统计孤雌激活及体外受精胚胎48和168 h的卵裂率、囊胚率及囊胚总细胞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 μg/mL单宁酸组卵丘细胞扩散指数显著提高(P<0.05),100 μg/mL单宁酸组显著降低(P<0.05);1和10 μg/mL单宁酸组卵母细胞成熟率差异不显著(P>0.05),100 μg/mL单宁酸组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降低(P<0.05);1和10 μg/mL单宁酸组GSH和GDF9水平显著提高(P<0.05),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孤雌胚胎和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能力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单宁酸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P>0.05),10 μg/mL单宁酸组孤雌胚胎囊胚率及体外受精胚胎囊胚率显著提高(P<0.05),100 μg/mL单宁酸组孤雌胚胎囊胚细胞数及体外受精胚胎囊胚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10 μg/mL单宁酸可通过提高卵丘细胞扩散能力及GSH和GDF9水平、降低卵母细胞内ROS水平,改善猪卵母细胞成熟质量,提高孤雌胚胎及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9.
体外受精技术也称胚胎生产技术(invitro production,IVP),包括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精子的获能、卵子的体外受精和受精卵的体外培养等几个连续的过程。半胱氨酸是GSH的前体物质,在牛体外胚胎生产过程中疏基复合物能增加细胞内GSH的合成,在受精和胚胎的开始阶段保持高浓度GSH可以增加发育率。试验的目的是评价半胱氨酸对猪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受精率及成熟培养时期卵母细胞内GSH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温度和时间保存猪卵巢后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通过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褪黑素,探索褪黑素对卵母细胞体成熟的最佳浓度,为远距离运输卵巢最适温度和时间条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改善胚胎体外生产效率。本实验将卵巢分别在4、17、25、37℃保温杯内保存0、4、8、10 h,筛出最适温度与时间后,在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液中分别添加10-5、10-7、10-9 mol/L浓度褪黑素,体外成熟44 h,采用孤雌激活的方式发育为胚胎,统计极体排出率、卵裂率、囊胚率。结果显示:卵巢37℃保存10 h,4℃保存4 h后卵母细胞均未达到MII期;与37℃和4℃相比,17℃、25℃保存卵巢后卵母细胞成熟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P<0.01);卵巢在25℃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卵母细胞成熟率无显著差异,囊胚率高于17℃(P<0.01),且25℃保存卵巢8 h与4 h囊胚率无显著差异;25℃保存8 h后培养液中添加褪黑素,发现卵母细胞发育能力不受损伤,添加10-7 mol/L褪黑素对卵母细胞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小卵泡液、放线菌酮(CHX)对卵母细胞预成熟、囊胚滋养层细胞囊泡(TVS来源于体外受精培养14 d的滋养层细胞)、维生素对牛体外胚胎质量的影响。在B超仪下进行牛活体取卵(OPU),从牛活体卵巢采集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体外受精、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结果表明:10%小卵泡液及8%CHX的卵母细胞预成熟4 h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在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培养液CR1aa中添加10μg/m L维生素C组与TVS共培养组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均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体外胚胎与TVS共移植受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活体采集的卵母细胞经体外预成熟处理,可以达到核质同期化的目的,早期胚胎的培育过程中加入TVS、抗氧化剂等可以克服早期胚胎的发育阻滞,提高体外胚胎的囊胚发育率。  相似文献   

12.
熊显荣  王艳  李键  熊燕  字向东  邱翔 《畜牧兽医学报》2019,50(12):2440-2448
旨在探索SIRT1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老化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在体外成熟液中分别添加SIRT1特异性激动剂SRT2104(SRT组)和特异性抑制剂Inauhzin(INZ组),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体外培养24 h后,观察卵丘细胞的扩展和第一极体的排出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检测体外培养24与36 h后卵母细胞内的ROS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体外培养24与36 h后卵母细胞内SIRT1、FOXO3a、SOD2以及Bax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24与36 h后的牦牛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观察并统计其卵裂率与囊胚形成率。结果显示,体外培养24 h,SRT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NZ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和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增加,卵母细胞内的ROS水平显著增加(P<0.05);添加SRT2104能显著抑制卵母细胞中ROS水平的积累(P<0.05),而添加Inauhzin则显著上调卵母细胞内的ROS水平(P<0.05)。体外培养24 h后,SRT组SIRT1、FOXO3a与SOD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但Bax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INZ组的SIRT1、FOXO3a与SOD2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Bax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牦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SRT组的卵裂率与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INZ组和对照组(P<0.05);卵母细胞体外培养36 h后,INZ组的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综上表明,SIRT1参与了牦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在体外培养液中适当添加SIRT1激动剂,有利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缓解老化,同时改善早期胚胎的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体外胚胎生产(in vitro embryo production, IVP)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是卵母细胞活体采卵(ovum pick-up, OPU)技术得到广泛应用。OPU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能获得优秀种母牛卵母细胞的技术,该技术在动物胚胎生产和发育机理研究及人类辅助生育技术临床实践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种母畜和珍贵野生动物的资源保护效率,提高优良母畜的遗传潜力,为奶牛生物技术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技术。卵母细胞的质量是IVP系统取得成功的关键,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 IVM)是成功受精和胚胎发育必不可少的步骤。卵母细胞IVM完成了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和核成熟,准备了发育至胚胎基因组激活所必需的所有必要成分。但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发育能力低于体内成熟卵母细胞,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细胞核质成熟不同步,氧化应激损伤等对卵母细胞成功受精和胚胎发育非常重要,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能力,以改善牛体外胚胎生产系统。本文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面临的核质成熟不同步,氧化应激等问题进行概述,同时,叙述C型钠肽、褪黑素、FLI...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体外培养中添加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RSG)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的影响。收集4~6周龄雌性小鼠卵母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0μmol/L RSG组。在饱和湿度,38.5℃、5%CO2培养12 h,统计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使用DCFH-DA检测卵母细胞内活性氧(ROS);采用CMF2HC检测卵母细胞内谷胱甘肽(GSH)水平;采用JC-1检测卵母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RSG组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RSG组ROS水平明显降低,GSH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升高(P<0.05)。本研究还发现,RSG组卵母细胞中抗氧化相关基因GPX-3、CAT和SOD-2的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在体外成熟过程中添加RSG可以提高小鼠卵母细胞成熟率,降低细胞内ROS堆积,提高细胞内GSH水平、卵母细胞线粒体功能和抗氧化基因表达水平,缓解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外源性褪黑素(melatonin,MT)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及其受体介导机制。进行以下试验:1)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水牛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上褪黑素的两种受体MT1和MT2的表达情况。2)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褪黑素(0、10-9、10-8、10^(-7 )mol·L-1),观察褪黑素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其随后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3)根据褪黑素最优浓度,成熟液中添加不同处理组合:未处理组、褪黑素(10^(-8 )mol·L^(-1 )MT)、褪黑素受体拮抗剂(10^(-8 )mol·L^(-1 )LZU)、褪黑素受体激动剂(10^(-8 )mol·L^(-1 )IIK7)、同时添加褪黑素受体拮抗剂和褪黑素(10^(-8 )mol·L^(-1 )LZU+10^(-8 )mol·L^(-1 )MT),处理卵母细胞24h后,统计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并对第一极体的卵母细胞进行ELISA Kit检测,同时,成熟后的卵母细胞分别进行体外受精,并统计其分裂率和囊胚率。结果显示:1)在水牛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上均发现有褪黑素受体MT1和MT2;2)褪黑素处理的各组卵母细胞成熟率均显著高于0 mol·L-1组(P<0.05)。随后,各组受精后的分裂率也显著高于0mol·L^(-1 )MT组(P<0.05),而且10-8和10^(-7 )mol·L^(-1 )MT组的囊胚率显著高于0mol·L^(-1 )MT组(P<0.05);3)褪黑素受体拮抗剂(10^(-8 )mol·L^(-1 )LZU)组的卵母细胞成熟率、体外受精胚胎分裂率和囊胚率与未添加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褪黑素受体激动剂(10^(-8 )mol·L^(-1 )IIK7)组的水牛卵母细胞成熟率、体外受精胚胎分裂率和囊胚率均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但与褪黑素组(10^(-8 )mol·L^(-1 )MT)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添加褪黑素受体拮抗剂和褪黑素(10^(-8 )mol·L^(-1 )LZU+10^(-8 )mol·L^(-1 )MT)组的水牛卵母细胞成熟率、体外受精后胚胎的分裂率和囊胚率与未添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4)褪黑素处理组的卵母细胞内cAMP的含量显著低于未处理组,而cGMP含量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5)。综上表明,褪黑素通过与细胞膜G蛋白偶联受体MT1和MT2结合,从而抑制了cAMP合成,提高cGMP含量,进而促进卵母细胞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对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进一步优化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系。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M液)中添加不同浓度没食子酸(0、10、30、50、100μmol/L),成熟22~24h后,统计卵丘扩展情况及卵母细胞成熟率;同时,对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正常体外受精(IVF),统计早期胚胎的分裂率、囊胚率、囊胚卵裂球数及卵裂球细胞凋亡率。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最优浓度,使卵母细胞在含该浓度没食子酸的成熟液中成熟24h后,检测其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ROS)和总谷胱甘肽(TGSH)含量。结果显示,M液中添加30μmol/L没食子酸组卵丘扩展分值和成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μmol/L)(P0.05),其他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成熟的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进行后续胚胎培养,其中10和30μmol/L组的分裂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μmol/L组(P0.05),50和100μmol/L组分裂率较对照组也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早期囊胚率统计发现,与对照组相比,30和100μmol/L能够显著提高囊胚发育率(P0.05),10和50μmol/L浓度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30、100μmol/L没食子酸均能显著提高IVF胚胎的早期囊胚卵裂球数(P0.05);但囊胚卵裂球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卵母细胞内活性氧和总谷胱甘肽含量检测时,发现30μmol/L没食子酸可显著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P0.05),且显著提高总谷胱甘肽含量(P0.05)。综上所述,在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中添加适量的没食子酸能有效降低卵母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提高总谷胱甘肽含量,进而提高卵母细胞成熟的质量及其后续IVF胚胎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Ⅰ)对奶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植入前胚胎发育的影响,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和胚胎体外培养(IVC)期间添加不同浓度(0、20、40、60、80 ng/m L)的IGF-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IVM培养液中添加60、80 ng/m L IGF-Ⅰ显著提高了卵母细胞的成熟率(75.8%、76.2%vs.62.1%);IVM和IVC培养液中添加60、80 ng/mL IGF-Ⅰ显著提高了卵裂率(59.2%、61.5%vs.40.2%)和囊胚率(28.1%、27.6%vs.18.3%)并显著降低了囊胚内ROS水平(55.2、57.1 vs.79.8)。与对照组相比,IVM和IVC培养液中添加40 ng/mL IGF-Ⅰ提高了囊胚IGFBP2基因的表达;IVM和IVC培养液中添加IGF-Ⅰ没有改变IGFBP3基因表达;IVM和IVC培养液中添加60、80 ng/mL IGF-Ⅰ提高了囊胚IGFBP6基因表达(0.36、0.39 vs.0.23)。结果提示,在IVM和IVC培养液中添加适量浓度的IGF-Ⅰ可降低胚胎内ROS水平,增加胚胎细胞内IGFBP6基因表达,提高胚胎的早期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α-硫辛酸(ALA)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本实验将不同浓度的ALA(0、10、25、50μmol/L)添加至体外成熟培养液(IVM)和胚胎发育培养基(PZM-3)中培养,体外成熟培养42 h后检测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统计卵母细胞孤雌激活胚胎48 h和168 h卵裂率和囊胚率,筛选出ALA最佳添加浓度,并通过检测成熟卵母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谷胱甘肽(GSH)含量、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内的促凋亡基因Bax的mRNA以及抗氧化基因SOD1、CAT的mRNA表达量,分析ALA在卵母细胞成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5μmol/L ALA组提高了猪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P<0.05),随着ALA浓度增加,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呈下降趋势,50μmol/L ALA组降低了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P<0.05);孤雌胚胎发育能力检测显示,25μmol/L ALA组卵母细胞的卵裂率和囊胚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25μmol/L ALA孵育组卵母细胞内ROS水平降低(P<0.05),细胞内GSH含量提高(P<...  相似文献   

19.
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以及胚胎着床前,具备特定功能的各类蛋白质必须在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中完成折叠与修饰,这对于维持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发育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会破坏内质网功能,阻碍蛋白质合成,诱发ER应激和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适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细胞恢复功能。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对各类外源刺激高度敏感,多项研究表明ER应激和UPR信号影响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着床前发育。论文总结了ER应激、UPR信号通路及其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着床前发育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现状,以期为卵母细胞体外发育成熟及人类生殖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抗氧化剂褪黑素(MLT)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胞浆单精子注射(ICSI)显微操作后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在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 M、10~(-10) M、10~(-9) M、10~(-8) M MLT,通过统计核成熟率,评估不同浓度的MLT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于24h后收集核成熟的牛卵母细胞进行显微操作,同时在显微操作液中分别添加0 M、10~(-10) M、10~(-9) M、10~(-8) M MLT,经体外培养后评估MLT对ICSI处理后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成熟液中添加10~(-9) M MLT(73.8%vs 81.3%)(P0.05)可显著提高牛卵母细胞成熟率;同时在显微操作液中添加10~(-9) M MLT,与对照组相比,牛卵母细胞ICSI后胚胎体外发育的卵裂率(81.3%vs 85.5%)差异不显著(P0.05),但囊胚率(14.3%vs 22.6%)显著提高(P0.05)。因此,添加10~(-9) M MLT有助于优化ICSI技术体系,提高显微授精后胚胎体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