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探究重组鸡白细胞介素-6/2融合蛋白(rChIL-6-Linker-ChIL-2,重组融合蛋白)对新城疫病毒(NDV)活疫苗(LaSota株)的免疫增强作用,本研究将90只SPF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PBS对照组、NDV弱毒苗对照组、rChIL-6-Linker-ChIL-2免疫增强组、rChIL-6蛋白免疫增强组、rChIL-2蛋白免疫增强组及rChIL-6+rChIL-2混合蛋白免疫增强组,将鸡白细胞介素重组融合蛋白水剂与LaSota株联合接种于SPF鸡,分别采用MTS法、流式细胞术、ELISA和HA/HI法检测接种前后不同时间各组鸡外周血及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鸡外周血中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免疫抗体水平等指标。结果显示,接种后7~21d时,与NDV弱毒苗对照组相比,同时接种重组融合蛋白组鸡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外周血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比值及血清中重组鸡IL-4蛋白(rChIL-4)、ChIL-6、ChIL-2、重组鸡IFN-α蛋白(ChIFN-α)、ChIFN-γ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提升;HI免疫抗体较NDV弱毒苗对照组提高了1.0~1.9个滴度,较单一rChIL-6、rChIL-2对照组分别提高了0.2~0.7、0.2~1.1个抗体滴度。综上所述,rChIL-6-Lin-ker-ChIL-2融合蛋白对NDV(LaSota株)活疫苗在鸡体内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重组鸡白细胞介素-6/2融合蛋白(rChIL-6-Linker-ChIL-2,重组融合蛋白)对新城疫病毒(NDV)活疫苗(LaSota株)的免疫增强作用,本研究将90只SPF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PBS对照组、NDV弱毒苗对照组、rChIL-6-Linker-ChIL-2免疫增强组、rChIL-6蛋白免疫增强组、rChIL-2蛋白免疫增强组及rChIL-6+rChIL-2混合蛋白免疫增强组,将鸡白细胞介素重组融合蛋白水剂与LaSota株联合接种于SPF鸡,分别采用MTS法、流式细胞术、ELISA和HA/HI法检测接种前后不同时间各组鸡外周血及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鸡外周血中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免疫抗体水平等指标。结果显示,接种后7~21d时,与NDV弱毒苗对照组相比,同时接种重组融合蛋白组鸡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外周血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比值及血清中重组鸡IL-4蛋白(rChIL-4)、ChIL-6、ChIL-2、重组鸡IFN-α蛋白(ChIFN-α)、ChIFN-γ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提升;HI免疫抗体较NDV弱毒苗对照组提高了1.0~1.9个滴度,较单一rChIL-6、rChIL-2对照组分别提高了0.2~0.7、0.2~1.1个抗体滴度。综上所述,rChIL-6-Lin-ker-ChIL-2融合蛋白对NDV(LaSota株)活疫苗在鸡体内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重组鸡白细胞介素-6(rChIL-6)蛋白在鸡体内的免疫增强作用机理,本研究将40只7日龄健康SPF鸡随机平均分为4组以进行rChIL-6蛋白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灭活疫苗免疫增强作用试验,于14日龄时进行免疫接种和rChIL-6蛋白注射。分别检测4组鸡免疫前和免疫后不同时间血清中IBDV抗体水平、不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等指标以揭示rChIL-6蛋白在机体内对疫苗的免疫增强机理。结果表明:免疫后749d,rChIL-6蛋白与IBDV灭活疫苗共免疫组(第4组)鸡血清中IBDV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IBDV灭活疫苗对照组(P<0.01);免疫后749d,rChIL-6蛋白与IBDV灭活疫苗共免疫组(第4组)鸡血清中IBDV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IBDV灭活疫苗对照组(P<0.01);免疫后735d,第4组鸡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4、6、2(ChIL-4、ChIL-6、ChIL-2)和γ干扰素(ChIFN-γ)等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P<0.01),α干扰素(ChIFN-α)的表达水平于免疫后1435d,第4组鸡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4、6、2(ChIL-4、ChIL-6、ChIL-2)和γ干扰素(ChIFN-γ)等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P<0.01),α干扰素(ChIFN-α)的表达水平于免疫后1435d期间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对照鸡(P<0.01);rChIL-6蛋白单独应用后可显著提高机体的ChIL-4、ChIL-6和ChIL-2的表达水平,但对ChIFN-γ、ChIFN-α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免疫后735d期间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对照鸡(P<0.01);rChIL-6蛋白单独应用后可显著提高机体的ChIL-4、ChIL-6和ChIL-2的表达水平,但对ChIFN-γ、ChIFN-α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免疫后714d,第4组鸡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对照鸡(P<0.01);免疫后714d,第4组鸡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对照鸡(P<0.01);免疫后721d,第4组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稍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rChIL-6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免疫后均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对机体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能力高于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4.
为构建表达禽β-防御素6(AvBD6)的重组乳酸菌并检测重组蛋白AvBD6(rAvBD6)的免疫调节活性,本研究根据GenBank AvBD6的参考序列,经过密码子优化后合成了AvBD6:AvBD6(G_4S)_3:AvBD6(G_4S)_3 AvBD6(G_4S)_3 AvBD6(4×AvBD6)串联基因序列,构建了表达rAvBD6的食品级乳酸菌表达菌株。经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目的蛋白呈可溶性表达于乳酸菌细胞质中。以重组乳酸菌裂解上清为重组蛋白,与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相互作用试验,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经r Av BD6刺激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能够显著提高IL-10(p0.0001)、IL-12p70(p0.05)转录水平;重组蛋白与鸡巨噬细胞体外相互作用试验的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经rAvBD6处理的鸡巨噬细胞也能够提高IL-10、IL-12p70的转录水平(p0.05);重组蛋白刺激干扰素调节因子IRF信号激活报告细胞系774-Dual~(TM),结果显示rAvBD6显著激活了该巨噬细胞的IRF信号通路(p0.05);SPF鸡注射重组蛋白两周后,采用ELISA检测鸡血清IFN-γ、IL-2和IL-10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其IFN-γ、IL-10和IL-2的含量显著高于空菌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rAvBD6在体内外显示了较强的免疫激活和免疫调节特性,具有作为免疫佐剂或免疫增强剂的潜力。本研究为新型食品安全级动物免疫佐剂或免疫增强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5,(11):1759-1764
为探讨鸡IFN-α和IL-18及其融合蛋白抗IBDV活性,本研究将鸡IFN-α、IL-18及其融合基因分别置于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的AOX1启动子下游,构建重组质粒pPICZ-IFN-α、pPICZ-IL-18和pPICZ-IFN-α-IL-18。将重组质粒分别用PmeⅠ酶切线性化,电穿孔方法导入酵母Pichia Pastoris X-33感受态细胞,以1%甲醇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达蛋白,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初步检测表达产物生物学活性,鸡胚接种试验对表达产物的抗IBDV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酵母培养上清液中存在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2 000、23 000和43 000的目的蛋白,表达的IL-18和IFN-α-IL-18对鸡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转化作用(P0.05)。IFN-α-IL-18融合蛋白能够显著抑制IBDV在鸡胚中的增殖(P0.01),IFN-α和IL-18酵母表达产物对IBDV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这为进一步开展IFN-α-IL-18融合蛋白的功能研究及其在鸡病毒性疫病防控中作用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PCR技术,扩增、克隆了鸡白细胞介素-6(ChIL-6)成熟肽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对表达的鸡白细胞介素-6组蛋白(rChIL-6)通过尿素变性、复性液复性、PBS溶液透析等步骤进行纯化,经测定rChIL-6的促小鼠脾脏淋巴母细胞的增殖能力来评估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用4个不同浓度的rChIL-6在不同部位与NDV活疫苗、AIVH5N1灭活疫苗同时肌肉注射来评价其免疫增强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表达rChIL-6为25ku左右,经纯化后的蛋白纯度在95%以上;100pg/mLrChIL-6注射组具有较高的促小鼠脾淋巴母细胞增殖活性;不同浓度的rChIL-6注射组对NDV和AIVH5N1疫苗都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但对其免疫抗体产生时间及抗体滴度峰值出现和维持时间均没有明显的影响,其中0.03μg/mLrChIL-6浓度注射组的对鸡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最明显,过高或过低浓度的rChIL-6对疫苗免疫增强作用不显著。这些研究为新型免疫增强佐剂开发以及鸡免疫失败性疫病的预防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鉴定禽流感病毒核蛋白(NP)中的T细胞表位,本研究根据蛋白结构预测技术预测了4个潜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NP120-128、NP163-172、NP85-92、NP67-74),并合成相应的候选短肽。构建了含有NP基因的重组质粒p CAGGS-NP,将其转染293T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NP蛋白能够在293T细胞中获得表达。重组质粒免疫SPF鸡后能够诱导鸡体产生特异的NP抗体。在合成的4条短肽中,NP67-74体外刺激免疫过p CAGGS-NP的鸡脾淋巴细胞可以显著提高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量,提示短肽NP67-74能够在体外诱导活化鸡淋巴细胞产生CTL,可能是AIV NP的CTL表位。该研究结果对流感病毒免疫机制和通用疫苗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将人参茎叶皂甙(GSLS)和油佐剂混合,然后再与口蹄疫病毒(FMDV)抗原乳化制成口蹄疫疫苗.将FMD疫苗皮下二次免疫小鼠后,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水平、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脾淋巴细胞IFN-γ和IL-4mRNA表达水平,并测定GSLS对疫苗黏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00 μL的FMD疫苗免疫小鼠,显著促进小鼠产生以4μg组产生最高水平的IgG(P<0.05);与对照组比较,添加GSLS后脾淋巴细胞对ConA和LPS增殖指数,IFN-γ和IL-4mRNA表达也显著增高(P<0.05);吐温浓度为1.0%和1.5%时,添加GSLS能显著降低疫苗的黏滞性(P<0.05).因此,在FMD疫苗中添加GSLS能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降低疫苗黏滞性.  相似文献   

9.
探究肠炎沙门氏菌菌蜕(ghost)佐剂对结核分枝杆菌(MTB)4种抗原的免疫增强作用,本研究以MTB中的Rv3802、Rv0394c(SEC)、Rv0199及E6c10(ESAT6与CFP10融合蛋白)蛋白为免疫原,应用小鼠模型评价沙门氏菌菌蜕对MTB4种抗原的免疫佐剂效应。结果显示,蛋白加菌蜕佐剂组可以刺激小鼠产生持久高水平的抗体,并且菌蜕佐剂的免疫增强效果高于弗氏不完全佐剂;IgG1/IgG2a的比率增高,提示蛋白加菌蜕佐剂组小鼠趋向于Th2型免疫反应,同时可以诱导淋巴细胞分化为CD4+T细胞亚群并产生IFN-γ及IL-4细胞因子;病理组织学显示以菌蜕佐剂配伍蛋白制备的亚单位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研究为结核病的预防和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疫苗免疫对鸭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的影响,本研究提取鸭脾脏组织总RNA,采用鸭IFN-γIL-2、GAPDH基因特异性引物,建立了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 (qRT-PCR)方法.结果显示IFN-γ、IL-2、GAPDH基因扩增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高于0.99;3者扩增效率相近,均接近于100%;融解曲线呈特异性单峰;各基因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应用该方法检测不同佐剂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樱桃谷鸭后脾脏组织IFN-γ和IL-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合免疫后抗体水平及攻毒保护结果,比较不同佐剂对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A重组蛋白(rSEA)佐剂组IFN-γ和I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免疫组(P<0.05).结果表明,建立的qRT-PCR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能够快速、准确检测鸭体内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评价疫苗免疫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鸡白细胞介素4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RT—PCR技术,从被诱导的鸡脾脏淋巴细胞中扩增鸡白细胞介素-4(ChIL-4)基因cDNA,经克隆筛选和测序后,构建出重组质粒pGEX-6P—ChIL-4和pET—ChIL-4,分别转化相应的受体菌,经IPTG诱导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ChIL-4基因在上述载体中均获得表达,融合蛋白大小分别为38ku和18ku.Western blot结果也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38ku和18ku位置有特异性条带。这为重组ChIL-4的规模化生产、疫苗佐剂的研制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用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感染5日龄SPF鸡后,取21日龄和35日龄鸡的淋巴细胞,运用3H-TdR掺入法检测T淋巴细胞对ConA和重组鸡白细胞介素18(rChIL-18)的反应,并用MTT法检测NK细胞和CTL对MD肿瘤细胞系CU147的杀伤活性及rChIL-18和IFN-γ对它们的作用。结果显示,SPF鸡感染MDV后淋转水平显著下降,NK细胞、CTL杀伤活性在感染后21日龄时升高,而在35日龄时NK细胞杀伤活性显著下降。rChIL-18对对照组和感染组SPF鸡的淋转水平和杀伤活性均有提高作用,同样IFN-γ也具有提高NK细胞和CTL杀伤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改进水提醇沉法提取银杏叶多糖。用灭活的传染性法氏囊超强毒(vvIBDV)GX8/99细胞适应株分别制备不同质量浓度(40,20,10 g/L)银杏叶多糖佐剂疫苗、弗氏不完全佐剂疫苗和无佐剂疫苗。360只SPF公雏鸡随机均分为6组,其中5组SPF鸡分别免疫上述5种疫苗,另外1组SPF鸡不免疫作为阴性对照。检测IL-2和IFN-γ分泌量、血清抗体、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等用来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38日龄进行攻毒试验,评价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银杏叶多糖佐剂疫苗组各免疫指标均显著高于弗氏佐剂和无佐剂疫苗组(P<0.05);40 g/L银杏叶多糖佐剂疫苗组免疫效果最好,但与20 g/L银杏叶多糖佐剂疫苗组差异不明显,并且2组攻毒保护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银杏叶多糖作为vvIBDV疫苗佐剂具有良好的免疫促进作用,且20 g/L的银杏叶多糖即可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纯化标签对盘尾丝虫活化相关分泌蛋白1(activation-associated secreted protein 1,ASP1)佐剂活性的影响,将其佐剂活性区PR-1编码序列分别与类弹性蛋白多肽(elastin-like polypeptide,ELP)、ELK16自聚肽或His标签进行融合表达,用相变循环、离心洗涤和镍亲和层析进行融合蛋白纯化;将ELP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VP2基因片段进行融合表达,用蛋白酶切除ELP标签后与不同标签融合PR-1免疫小鼠,两次免疫后不同时间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检测VP2特异IgG、IgG1和IgG2c滴度,用试剂盒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的IFN-γ、TNF-α、IL-6、IL-10浓度。结果显示,ELP-PR1、ELK-PR1、His-PR1和ELP-VP2融合蛋白在重组大肠杆菌中均获得正确表达,纯化蛋白纯度大于90%;3种标签融合PR-1均能增强免疫小鼠的抗原特异IgG、IgG1和IgG2应答,并能刺激小鼠产生IFN-γ、TNF-α、IL-6或IL-10细胞因子。在3种PR-1融合蛋白中,ELP-PR1的佐剂活性最强,ELK-PR1与不完全弗氏佐剂相当。本研究探索了不同纯化标签对PR-1免疫佐剂活性的影响,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型亚单位疫苗佐剂研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将鸡γ-干扰素(Ch IFN-γ)基因克隆至p PICZαA,以线性化质粒p PICZαA-IFN-γ电转化酵母GS115细胞,筛选出表达重组Ch IFN-γ(r Ch IFN-γ)的酵母菌株。r Ch IFN-γ通过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经水泡性口炎病毒(VSV)检测其抗病毒活性为10 240 IU/m L。以r Ch IFN-γ与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联合免疫SPF鸡,使用r Ch IFN-γ试验鸡的血清HI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未使用r Ch IFN-γ试验鸡(P0.05);用H9亚型禽流感病毒攻击后,使用r Ch IFN-γ试验鸡排毒率显著低于未使用r Ch IFN-γ试验鸡(P0.05),说明r Ch IFN-γ具有佐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476-1482
胸腺肽Tβ4和法氏囊活性五肽BP5均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为探讨重组融合肽Tβ4-BP5是否也与免疫功能相关,本试验按照大肠杆菌偏嗜密码子设计并合成重组融合肽Tβ4-BP5基因,将其克隆至pET-32α表达载体中,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为进一步评价重组融合肽Tβ4-BP5的免疫佐剂特性,以Tβ4-BP5联合灭活H9N2型AIV疫苗免疫鸡,检测免疫后鸡的HI抗体效价、抗原特异性IgG抗体、AIV中和抗体效价及Th1型(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分泌水平,并通过动物免疫保护试验来评价其对鸡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显示,重组融合肽Tβ4-BP5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Tβ4-BP5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后HI抗体、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促进AIV中和抗体的产生、提高Th1型(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分泌水平,表明Tβ4-BP5既能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应答,又能增强细胞免疫应答。动物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Tβ4-BP5有助于鸡肺脏中H9N2型AIV病毒的清除。以上结果提示,重组融合肽Tβ4-BP5具有良好的免疫佐剂的潜能。本研究为新型疫苗佐剂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Toll样受体(TLRs)是一组保守的蛋白质,除了在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启动和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参与病原体识别。目前,已鉴定到若干个识别不同配体的鸡TLRs,在刺激鸡对病原体产生宿主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通过哪个TLRs对鸡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尚未明了。本试验通过分别向试验鸡肌肉注射TLR4和TLR21相应的配体脂多糖(LPS)和CpG寡聚脱氧核苷酸(ODNs),对其刺激鸡免疫反应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注射TLR配体2、6、12和24h时,可在脾脏中检测到细胞因子的相应表达。结果表明,LPS能在试验早期强烈诱导免疫系统基因表达的上调,包括IFN-γ、IL-10和IL-1β。CpG ODNs能促进MHC-Ⅱ、IFN-γ和IL-10的上调。而对CpG ODNs的应答比对LPS的应答略迟。在对LPS的反应中,IFN-α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加,而在对CpG ODNs的反应中无明显变化。进一步试验将对鸡TLR激活的分子机制或应用TLR激动剂作为疫苗佐剂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分子克隆、定点突变以及重组表达技术获得猪肺炎支原体的主要免疫原蛋白p36、p46、p65和p97R1-Nrdf。设立以重组蛋白p36、p46和p65为试验Ⅰ组,以p36、p46、p65和p97R1-Nrdf为试验Ⅱ组,猪支原体疫苗安百克(M+PAC)为试验Ⅲ组,PBS+佐剂为空白对照组来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血清、肺脏以及经蛋白刺激脾淋巴细胞的猪肺炎支原体抗体、IFN-γ和IL-4。结果显示,Ⅱ组的猪肺炎支原体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Ⅰ、Ⅲ组(P〈0.01);Ⅱ组IFN-γ水平极显著高于Ⅲ组,而Ⅱ组与Ⅰ组、Ⅰ组与Ⅲ组的IFN-γ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Ⅰ、Ⅱ、Ⅲ组的IL-4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的检测结果中猪肺炎支原体抗体、IFN-γ和IL-4水平呈现一致性,都为Ⅱ组〉Ⅰ组〉Ⅲ组〉对照组;而经刺激脾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为Ⅱ组的猪肺炎支原体抗体和IFN-γ水平最高,而IL-4水平为Ⅲ组最高。由此可见,Ⅱ组通过激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途径,产生的猪支原体肺炎抗体水平最高;Ⅰ组亦能通过这2种免疫途径达到与Ⅲ组同样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4,(7):27-32
研究巴卡丁III对模式抗原鸡卵清白蛋白(OVA)在小鼠上引起的免疫效果。小鼠分6组(n=8),对照组为生理盐水组,试验Ⅱ组为OVA组,试验III组在试验Ⅱ组上分别再添加50、100、200μg的巴卡丁III,试验Ⅵ组在试验Ⅱ组上再添加200μg铝胶,每次免疫间隔3周,共免疫2次。免疫后2周后分离小鼠血清和脾淋巴细胞,分析样品中IgG、IgG亚类、IgM水平,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以及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结果表明:OVA中添加巴卡丁III可以显著提高机体产生更强的IgG,IgG亚类和IgM反应(P<0.05);添加巴卡丁III试验组显著增强了脾淋巴细胞体外对OVA的刺激增殖指数、细胞因子(IL-4,IL-10,IFN-γ和IL-12)的表达(P<0.05)。巴卡丁III具有很好的佐剂效果,是一个理想的疫苗候选佐剂。  相似文献   

20.
鱼精蛋白增强抗原诱导早期体液免疫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鱼精蛋白(PP)对抗原诱导早期体液免疫反应的增强作用,本研究采用PP与鸡卵清白蛋白(OVA)联合免疫小鼠,利用ELISA方法检测了免疫后10d内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表达变化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PP对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影响,并进行了免疫小鼠的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PP能快速激活OVA诱导的特异性抗体(IgM、IgG)应答,促进Th2偏向的免疫反应(IgG1、IL-5、IL-10),而对Th1型免疫应答(IgG2a、IFN-γ)无显著影响。免疫后10d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P显著提高外周血CD4~+/CD8~+值。此外,PP作为佐剂显著提高了大肠杆菌疫苗免疫小鼠3d后的攻毒存活率,增强了大肠杆菌疫苗的早期免疫保护。本研究为PP作为候选疫苗佐剂及其临床应用潜力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