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餐用油橄榄果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矿质元素及氨基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为给餐用油橄榄果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使餐用油橄榄果加工工艺更加合理,在加工过程中使其营养成分的损失降至最低,使终产品的营养成分及结构更加符合人体摄入模式、更加适口,对加工过程中餐用油橄榄果的水分、灰分、粗蛋白、维生素、还原糖及17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终产品的营养元素模式虽与人体吸收模式存在差异,但较之原料,其营养组成已得到极大的改善,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餐用油橄榄果的脱涩工艺,以单宁消减率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分析了脱涩时间、碱液质量分数和脱涩温度对脱涩效果的影响,结合感官评价,确定了完整餐用油橄榄果和去核餐用油橄榄果的最优脱涩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完整餐用油橄榄果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脱涩时间9.54 h,碱液质量分数2.85%,脱涩温度27.21℃,在此条件下完整餐用油橄榄果的脱涩率达到75.4%,感官评分为79,综合评分理论值为77.9。去核餐用油橄榄果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脱涩时间7.48 h、碱液质量分数1.83%、脱涩温度28.48℃,此条件下餐用油橄榄果脱涩率为88.29%,感官评分为88.03,综合评分理论值为88.0。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油橄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的认可,消费市场也在逐年扩大,餐用油橄榄加工技术开始被大家所重视。在对单菌种发酵最佳条件确定的基础上,采用菌种复配的方法,以发酵产物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感官评定为指标对油橄榄罐头加工过程中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参考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风味嗜好,初步确定了适合国内消费市场的餐用油橄榄罐头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4.
油橄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橄榄是木犀科木犀榄属的常绿小乔木,是世界著名的油果兼用树种。用其鲜果冷榨可以得到橄榄油,用鲜果发酵可以加工制成餐用橄榄果。一、油橄榄发展现状与趋势1、面积与产量2010年中国油橄榄栽植面积2.68万公顷,四川、甘肃、云南、重庆等地栽培较多。甘肃陇南市栽培面积1.49万公顷,2011年鲜果产量6000吨,生产初榨橄榄油900吨。武都区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  相似文献   

5.
油橄榄的化学组成和加工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油橄榄果和叶中的化学组成及其药效功能,国内外油橄榄的开发利用现状。针对国内油橄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油橄榄叶的加工利用,尤其是油橄榄叶中多酚、黄酮及橄榄苦苷的分析研究和提取物精制技术的开发,为油橄榄叶提取物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是原产地中海沿岸的一种优良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它的一些品种也可用来加工成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世界餐用油橄榄近些年来发展很快,年产量122万吨,主要生产国有: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突尼斯、美国等。  相似文献   

7.
土耳其油橄榄果实的采收目前仍以人工摘果或棍棒打果为主,机械采果虽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无法普及。油橄榄的加工工艺分油酯加工及果品加工两部分。橄榄油是采用鲜果冷制榨油,油中的维生素等成份未受破坏,营养价值特别高,此外在医药,轻工等方面也具有特殊用途。土耳其83%的油橄榄榨油厂是私人经营的,一般5公斤果实可加工1公斤橄榄油。设备先进的厂可日产20吨油,此外还有专门的炼油厂,将不能食用的橄榄油经脱酸,脱色,脱臭等工序,制成纯白无味可供食用的三等油,三等油掺加少量一等油即成为普通的二等食用油。果品加工产品有黑、青橄榄两大类。青橄榄是果实尚未完全成熟处于接近成熟时采摘加工而成的。黑橄榄是在果实充分成熟,含油量最高的时候采摘后经充分发酵醃制而成,是土耳其人特别喜爱的食用果品。当前国际市场上食用油橄榄果品的经济价值高于橄榄油。  相似文献   

8.
确定油橄榄(Olea europaea L.)果实最佳采摘时机是油橄榄具有优良生产加工工艺的基础。我国油橄榄在果实成熟度判别和采摘时机确定过程中存在管理粗放、采摘时机不合理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油橄榄产品及橄榄油质量的提高。因此果实成熟度判别和最佳采摘时机确定是油橄榄栽培管理的重要任务。笔者通过对油橄榄适生区各品种的果实成熟规律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形成一套可行的油橄榄果实最佳采摘时机评价体系,为我国油橄榄适生区高产品种果实采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蒸腾抑制剂是一种蜡质乳剂(种类很多),国外多在果树上应用,用于油橄榄仅有几年的历史。国内尚少见报道。我所从1978年开始试用南京林化所研制的PVO蒸腾抑制剂喷于油橄榄枝、叶、果的表面,经室内测定和田间应用,抑制蒸腾效果均很显著。油橄榄喷布这种乳剂后,能使枝、叶、果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从而减少了水分蒸  相似文献   

10.
橄榄油的加工工艺及品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油橄榄(Olive)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可供食用的高档橄榄油是用初熟或成熟的油橄榄鲜果通过物理冷压榨工艺提取的天然果油汁,是世界上唯一以自然状态的形式供人类食用的木本植物油,它完全保存了油橄榄鲜果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被誉为植物油皇后、飘香的软黄金。2橄榄油的加工工艺目前,橄榄油的加工工艺主要有传统工艺、两项分离工艺及三项分离工艺。三相分离工艺是在集约化生产区最为普遍使用的方法,它可以追溯到70、80年代,磨碎的油橄榄直接放入三相分  相似文献   

11.
阿尔巴尼亚油橄榄在我省开花结实了。去年,我们与重庆铜罐驿罐头厂合作,试制了一批“友谊榄”食品——阿尔巴尼亚油橄榄罐头和蜜饯,受到普遍好评。现将有关加工方法简介于后: 一、工艺流程: 选果→脱苦涩味→清水漂洗→刺孔→  相似文献   

12.
<正> 根据我国政府同联合国粮农组织/意大利政府签署的《在中国发展油橄榄生产》项目的需要,由林业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安排,我们于1988年10月7日至12月21日,到意大利农林部属的油橄榄加工实验技术研究所,学习了油橄榄果用和油用加工技术及油的质量分析。具体考察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机械设备的加工工艺和操作方法,油的质量和纯度的检验方法,果用橄榄的加工方法以及与此有关的其它技术问题。这次考察学习,受到意大利油橄榄加工实验技术研究所热情友好的接待,有关专家博士为我们认真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做了实际操作示范,使我们的各项学习活动能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酸模多年生草本,营养成分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酸模的嫩茎制得的罐头是口味佳好的纯天然新食品。酸模资源在国内尚未被工业性开发利用。其开发产品适应国外食品天然化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橄榄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用其果实冷榨而成的橄榄油是世界著名的食用植物油脂,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被誉为"液体黄金"。中国从1964年开始引种,现已发展到12省市37个地级市67个市县,总面积8万hm2,已成为适生区的新型特色产业。文中阐述了中国油橄榄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今后产业发展的"五大"趋势: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三极"发展势头强劲,长江"液体黄金带"将现雏形;良种繁育和种植技术将进一步提升,"挂果关、丰产关"将有较大突破;初榨油生产线不断增多,鲜果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橄榄油的国内市场将转暖升温,与国外进口油的低价竞争将持续。文中同时提出了实现产业创新驱动的"十化"目标:提高认识,加大持续扶持力度,实现油橄榄产业发展常态化;打造中国长江"液体黄金带",实现我国油橄榄基地规模化;加强对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整治,实现油橄榄园基础设施配套化;加大优良品种选育力度,实现生产基地品种良种化;提升国产橄榄油的知名度,实现中国自主品牌名优化;加快科技成果集成转化,实现栽培管理技术标准化;强力支持研发能力建设,实现特色产品加工精深化;加强油橄榄科研团队建设,实现科技人才队伍专业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各级研发平台共享化;积极加入国际油橄榄理事会,实现中国油橄榄产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油橄榄果实,在制罐工艺中,需将果皮刺破,以便糖液进入果肉。以往都是手工破皮(刀划或针刺),工效低,成本高,也不安全。针对这一薄弱环节,我所于1984年试制了一台油橄榄刺果机,经生产运转试验,效果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当年加工油橄榄果约800公斤,每小时加工  相似文献   

16.
以油橄榄脱脂果渣为原料,采用碱法提取油橄榄果渣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油橄榄果渣膳食纤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NaOH质量分数8%、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80 min、液料比15∶1(m L∶g)。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油橄榄果渣SDF产率为28.74%,IDF产率为52.39%。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油橄榄果渣IDF的持水力、膨胀力和持油力分别为3.38 g/g、2.20 m L/g、1.91 g/g;油橄榄果渣SDF的持水力、膨胀力和持油力分别为5.05 g/g、4.78 m L/g、4.25 g/g。在透析90 min时,油橄榄果渣SDF、IDF和脱脂果渣的葡萄糖透析延迟指数分别为13.22%、8.55%、4.38%。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制备的IDF结构疏松,具有较大的空腔和裂缝,而SDF粒径较小,呈堆积状,具有较多的空腔。  相似文献   

17.
羊奶果 (Elaegnuspungens) ,属胡颓子科胡颓子属 ,多年生常绿攀缘植物 ,俗称羊奶果。羊奶果适生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等地 ,国外的越南、缅甸、马来西亚均有栽培。羊奶果营养丰富 ,据广西热作所研究分析 :果肉含蛋白质、脂肪、磷钙、维生素C以及果胶、果酸、糖 ( 98%为还原糖 )和蛋白酶 ,营养成分高于荔枝、龙眼、香蕉、菠萝和芒果。羊奶果是果品加工的重要原料 ,云南 80年代就曾用羊奶果加工果汁、果酱、果冻等 ,在食品鉴评会上受到欢迎。时至今日 ,羊奶果的开发利用就更具有现实意义了。羊奶果视…  相似文献   

18.
我国药源植物约5000种,其中乔木占10%,传统用法主要以其根、茎、花、果入药、随着研究领域的拓宽,树叶的药用价值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下面列举几种药用树叶的研究成果。1、银杏叶据医学方面的研究报道,银杏叶中含有两大类有效成份即银杏类黄酮和银杏苦内酯。具有消除人体的活性氧,桔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作用、对动物微循环系统,尤其是脑功能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作用。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竞相将银杏叶提取物用于医药产品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如法国的“塔拿康”,美国的“银杏叶胶囊”等;国内近年来银杏叶的开发亦逐步深入,一…  相似文献   

19.
油橄榄——农业待开发的一大新兴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崇扎 《热带林业》1999,27(2):74-77
油橄榄为世界名贵优质木本油料树种,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在引种栽植.年产槭榄果700—1500万吨.榨油140—200万吨、餐用橄榄果罐头制品90万吨,需求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橄榄果含油量高,富有多种维生素,除了具食用价值外.在医疗保健,化妆品等方面,正在异军突起.风靡于世.亟值得向世人推介引种的树种。我国科技工作者经30多年的艰苦试验.油橄榄引种工作终告成功.为此,因地制宜地发展我国的油橄榄生产,开辟新油源、解决人民食油、保健之需求,是造福当代,福荫子孙的一大举措。  相似文献   

20.
油橄榄炭疽病是油橄榄果期主要病害之一,在陕西汉中地区普遍发生。该病危害油橄榄果实、叶片、枝梢、芽及花等不同器官,只在果实和叶片上呈现典型症状。严重发病植株造成落果、落叶、枝梢枯死,树势生长衰弱,病果含油率降低30.4—42.3%。油橄榄炭疽病病原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异名 Gloeosporiumolivarum Alm.]在陕西汉中地区尚未发现有性世代。病菌初次侵染来源为在病枯枝、病叶和病落果的旧病组织中越冬的病原体,来年经春雨浸湿产生新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布侵染危害。该病每年4月下旬在幼嫩叶尖端出现病状,5月中旬花有发病,6月中下旬果实发病,9、10月份果实进入转色成熟期,病害发生,蔓延迅速,11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多雨高湿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和发展。室内、外接种均能发病,潜育期2—7天。品种抗病性差异可能与果实表皮细胞层次及缀密度有关,爱桑、米扎的抗病性可能受此特性所决定。根据调查,该病随着树龄的增长,病害发生有加重之趋势。冬春剪除油橄榄病枯枝,清除病叶和病果,结合使用1%波尔多液和50%退菌特800倍液防治油橄榄炭疽病效果显著。油橄榄炭疽病是由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侵染所致。该病是油橄榄果期主要病害之一。国外 Almeda 和 Gorter 曾有过报导。我国湖北、四川等省均有发生,但尚无正式研究报导,对病原、病名叫法不一,更无有效防治办法。陕西省油橄榄定植区结果树普遍遭受炭疽病危害,城固县柑桔育苗场油橄榄严重感病株造成落果、落叶、枝梢干枯,树势生长衰弱,降低果实产量,病果含油率降低30.4—42.3%。油橄榄炭疽病已成为当前发展油橄榄生产的严重问题。因此,我们从1978—1980年与城固县柑桔育苗场协作,对油橄榄炭疽病的症状、病原、周年侵染循环和流行规律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兹将试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