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李结实低的原因,以5年生毛桃砧青为试材,分别采用整体染色压片法和石蜡切片法观察了李的雄、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雄配子体发育较为复杂,开花前,正常雄配子体发育为2细胞花粉;异常雄配子体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Ⅱ出现不均等分裂和多级分裂;在花粉粒的发育过程中,部分小孢子内含物较少,有的花粉粒一直处于单核阶段,有的小孢子在单核后期、双核期发生核、质解体,使花粉粒不能进入雄配子体发育阶段,从而导致大部分花粉败育.而雌配子体发育正常,开花前雌配子体发育为7细胞胚囊.  相似文献   

2.
以‘拉宾斯’、‘艳阳’、‘马哈利CDR-1’为材料,对其自花授粉坐果率进行统计分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拉宾斯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1)‘拉宾斯’自花授粉坐果率明显低于‘艳阳’和‘马哈利CDR-1’。(2)拉宾斯从小孢子母细胞形成至成熟花粉的各发育阶段均观察到小孢子退化、花粉囊中的花粉干瘪、出现空腔。花粉成熟阶段部分花药绒毡层细胞不发生退化,花粉难以散出,造成雄性败育。(3)雌配子体在大孢子母细胞发育阶段出现大孢子发育不良或不能形成等异常发育雌配子体败育类型。(4)雄配子体在3月1日左右开始发育,3月14日左右趋近成熟;雌配子体则发育相对较晚,3月12日左右开始发育,3月25日左右趋近成熟。研究表明,‘拉宾斯’雌、雄配子体在其形成发育过程中的各种异常使其不能正常受精并且雌雄配子体发育不同步,最终导致坐果量低下。  相似文献   

3.
黑穗醋栗雌雄配子体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观察花芽分化的基础上,作者对黑穗醋栗(Ribes nigrum L.) 的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发育作了详细观察:1.小孢子发生属同时型,呈四面体形排列。花药开裂时,花粉为2—细胞型。光学显微镜观察,可见成熟花粉囊内存在着大量乌氏体颗粒;2.雌配子体发育属单孢子胚囊、蓼型。合点端具有“帽”状的承珠盘;3.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进程有明显的差异:小孢子与雄配子体发生较早,持续时间较长;而大孢子和雌配子体发生较迟,但发育较快,二者在开花前均完成发育。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细胞生物学方面阐述了无融合生殖甜菜M14绒毡层异常导致花粉败育的机理。通过解剖花药及压片法技术观察小孢子发生机制,利用生物学手段化学诱导的方法,克隆部分与绒毡层特异表达相关的基因,无融合生殖型和减数分裂型同时存在于甜菜M14之中,运用生物技术手段实现绒毡层对无融合生殖甜菜花粉发育的调控未能成功,花粉败育率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奈李结实低的原因,以5年生毛桃砧青奈为试材,分别采用整体染色压片法和石蜡切片法观察了奈李的雄,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雄配子体发育较为复杂。开花前,正常雄配子体发育为2细胞花粉;异常在雄配子体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Ⅱ出现不均等分裂和多级分裂、在花粉粒的发育过程中,部分小孢子内含物较少,有的花粉粒一直处于单核阶段,有的小孢子在单核后期,双核期发生核,质解体,使花粉粒涌进入雄配子体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蝴蝶兰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探讨蝴蝶兰雄配子体发育规律,为蝴蝶兰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和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蝴蝶兰花粉块用改良FAA固定,爱氏苏木精整体染色,常规石蜡切片用显微镜观察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蝴蝶兰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小孢子四分体有四面体形、左右对称形、交叉形和T形等多种类型,小孢子四分体联结在一起形成花粉小块,并由花粉小块聚集成花粉块.小孢子进行不对称有丝分裂形成1个小的生殖细胞和1个大的营养细胞.随着花粉发育,生殖细胞进入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花粉成熟时生殖细胞呈梭形,营养核呈新月形.[结论]蝴蝶兰为二细胞型花粉,花葶基部花蕾的花粉块可作为杂交育种授粉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蝴蝶兰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探讨蝴蝶兰雄配子体发育规律,为蝴蝶兰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和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蝴蝶兰花粉块用改良FAA固定,爱氏苏木精整体染色,常规石蜡切片用显微镜观察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蝴蝶兰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小孢子四分体有四面体形、左右对称形、交叉形和T形等多种类型,小孢子四分体联结在一起形成花粉小块,并由花粉小块聚集成花粉块.小孢子进行不对称有丝分裂形成1个小的生殖细胞和1个大的营养细胞.随着花粉发育,生殖细胞进入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花粉成熟时生殖细胞呈梭形,营养核呈新月形.[结论]蝴蝶兰为二细胞型花粉,花葶基部花蕾的花粉块可作为杂交育种授粉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雌配子体发育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以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 L.VV+1C、2n=18+1)为实验材料,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其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为兼性无融合生殖体,二倍体孢子生殖为蝶须型(Antennaria-type)和韭型(Allium odorum-type),有性生殖为蓼型(Polygonum-type)。蝶须型为主要发育方式,超微结构特征为:雌配子体发育速度较快,从功能大孢子直到细胞化雌配子体时期,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呈现增长趋势:细胞核核仁较大,存在核仁泡,核孔明显;核糖体数量多;线粒体的数量一直较多,从二核雌配子体出现内嵴,膜的结构变得清晰,八核雌配子体的线粒体基质呈电子透明状,细胞化后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质体的数量变化不大,形状多样,有的含淀粉粒;内质网呈分枝的管状或交织成索状分布在细胞核、液泡或细胞壁附近;高尔基体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在未退化的助细胞中十分丰富,活跃地分泌小泡;脂滴一直都存在,常与液泡及线粒体相互靠近;细胞化后期,绝大多数雌配子体的助细胞先后退化,极少数雌配子体只有一个助细胞退化,另一个宿存。韭型与蓼型雌配子体发育速度较慢,与蝶须型相比,直到单核雌配子体时期未见细胞器种类与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蝶须型与韭型、蓼型雌配子体仅在功能大孢子与单核胚囊时期通过是否有胼胝质壁加厚以及珠孔端有无退化的细胞痕迹进行区分。【结论】蝶须型、韭型、蓼型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特征差异明显,蝶须型雌配子体从功能大孢子至细胞化时期,雌配子体体积增大,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随之增加,呈现代谢旺盛状态。推测蝶须型雌配子体在其后的发育中占优势。单核雌配子体之前依据珠孔端是否有退化细胞痕迹以及有无胼胝质壁加厚可将蝶须型与韭型、蓼型从结构上予以区分。韭型、蓼型从功能大孢子至单核雌配子体时期,雌配子体的体积以及细胞质的成熟程度均呈缓慢增长趋势。推测在其后的发育过程中大量退化。  相似文献   

9.
应用H33258荧光染色法研究茄子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茄子花粉母细胞中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包括1个营养核、1个精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可观察到12个二价体,小孢子有丝分裂中期可观察到12条染色体,是染色体计数的最佳时期;四分体排列方式有平面型、四面体型,四分体细胞体积可作为单核中晚期小孢子的间接比较标准。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五唇兰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结果表明,五唇兰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完全同步,小孢子四分体有四面体型、左右对称形、交叉形和T形等多种类型,它们形成花粉小块,并由花粉小块聚集成花粉块。小孢子进行不对称有丝分裂形成1个小的生殖细胞和1个大的营养细胞。随着花粉发育,生殖细胞进入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花粉成熟时为二细胞型。  相似文献   

11.
小麦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形成、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的形成等基本过程,国内外虽已有过研究,但由于研究者的研究重点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所得的具体资料是不尽相同的。且对大、小孢子的发生,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去基本上是分别进行观察的,而对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到花粉成熟,与同一花的胚囊母细  相似文献   

12.
李的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牛心李(PrunusamericanaMarsh)为材料,系统地观察了李的大小孢子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结果表明:①3月末~4月末为小孢子及雄配子体发育时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呈四面体型排列,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②4月中旬~5月初,为大孢子和雌配子体发育时期。双珠被、厚珠心,胚囊发育属单孢子蓼型。并对其发育的时序性、地域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苦荞花药4室,花粉囊壁由表皮、药室内壁、1层中层和1层绒毡层组成;小孢子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胚珠直立、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直线型、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蓼型胚囊;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前期慢、后期快,小孢子四分体时期才能见大孢子母细胞,功能大孢子形成于2细胞花粉形成期,但也随着花粉壁加厚和发育成熟,功能大孢子很快分裂发育成成熟胚囊。  相似文献   

14.
利用石蜡切片研究香花槐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香花槐花药4室,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多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其雄蕊先熟,散粉时,雌配子体还未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石蒜(Lycoris radiataHerb.)小孢子和雄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花药由4个花粉囊组成,花粉囊壁包括表皮、药室内壁、中层与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存在滞后染色体、染色体桥、染色体片段和微核等现象。成熟花粉粒具有二核、三核和营养细胞中存在二核等异常现象。减数分裂异常和绒毡层细胞延迟退化是导致花粉败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紫葳科梓属黄金树的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的形成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黄金树每朵花含有5枚雄蕊,其中2枚可育,3枚退化;可育雄蕊的花药为四囊型,花药壁4~6层,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1~3层)和绒毡层,药壁的发育属于基本型,腺质绒毡层;孢原细胞为多孢原起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的排列方式为正四面体型和左右对称型;复合花粉粒,由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生成的4个小孢子组成;成熟花粉二细胞型;胚珠倒生,双珠被,薄珠心,珠心表皮下的孢原细胞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直线型四分体,合点端的一个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属于蓼型;同一朵花中雄配子体的发育略早于雌配子体,但雌雄同熟。  相似文献   

17.
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对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南蛇藤的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南蛇藤子房3室,每室2枚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珠心表皮下的2~4层细胞分化为孢原,并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四分体呈直线型排列。雌配子体发育为蓼型。  相似文献   

18.
应用H33258荧光染色法研究普通白菜小孢子再生四倍体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四倍体白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及各时期染色体形态等变化与二倍体植株相似;4条同源染色体中期Ⅰ可出现四价体、二价体或配对二价体、少量三价体和单价体;终变期四价体呈棒状、环状、V形、L形、U形、S形、Y形等多种构型;中期Ⅰ多数细胞中出现10个四价体或配对二价体,个别细胞中出现多价体或单价体。四分体排列方式有垂直型和四面体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成熟花粉粒为三核型,包括1个营养核和2个精核,具四萌发沟。从后期Ⅰ到末期Ⅱ,甚至小孢子有丝分裂,整个分裂过程中均观察到落后染色体等非正常染色体。  相似文献   

19.
配制普通小麦-大赖草Lr2、Lr7、Lr14 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92G169、93G52-8、94G15) 与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 (92R149) 3 个杂交组合, F1 分别与扬麦5 号正反杂交和自交。对正反杂交后代和F2 代个体进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C-分带, 分析大赖草Lr2、Lr7和Lr14 染色体在F1 代的传递行为。结果为: Lr2随雄配子和雌配子的传递频率分别为27.3% 和17.9% , 在92G169×92R149F2 群体中,Lr2 染色体单体添加个体占29.9% ,二体添加个体占4.3% ; Lr7随雄配子和雌配子的传递频率分别为28.6% 和15.6% , 在 93G52-8×92R149F2 群体中, Lr7 染色体单体添加个体占30.1% , 二体添加个体占4.3% ; Lr14 随雄配子和雌配子的传递频率分别为71.4% 和29.5% , 在94G15×92R149F2 群体中, Lr14 染色体单体添加个体占59.8% , 二体添加个体占20.5% 。表明大赖草Lr2、Lr7、Lr14染色体在小麦背景中的传递行为存在较大差异, 三条染色体随雄配子的传递频率均高于随雌配子的传递频率, 其中Lr14 染色体随雄配子有优先传递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川赤芍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4月上中旬为小孢子及雄配子体发育时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呈四面体型排列,少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