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分类 青霉素类抗生素自20世纪40年代投入使用以来,为人类和动物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高效、低毒的有力武器,迄今为止青霉素仍然是医学及兽医学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根据抗菌谱和抗菌作用的特点,可将青霉素类抗生素分为六类。 1.天然青霉素类 青霉素(苄青霉素、青霉素G)及其合效剂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苯氧甲青霉索)、非奈西林(苯氧乙青霉素)等。此类青霉素对格兰氏阳性需氧菌和厌氧菌、格兰氏阴性球菌、嗜血杆菌属、螺旋体有良好作用。青霉素V等苯氧组青霉素的抗菌活性较青霉素为差,并随分于量的加大而减弱。  相似文献   

2.
抗菌疗法目前仍然是国内外所采用的治疗奶牛乳腺炎的最常用的方法。国外基本上是采取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我国由于长期大剂量应用青霉素类药物,耐药菌株增多,青霉素或青、链霉素合用已经不再是治疗乳腺炎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3.
β-内酰胺酶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分泌的一种胞外酶,该酶可选择性分解牛奶中残留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水解使β-内酰胺环打开而失去抗菌活性,类型众多,底物不同,特性各异。β-内酰胺酶包括以下几种:(1)青霉素酶,主要水解青霉素类,能被克拉维酸抑制;(2)头孢菌素酶,能水解头孢菌素,但对青霉素水解作用很弱,  相似文献   

4.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残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本文综述了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包括两方面内容: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和休药期;国内外关于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如:微生物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等。  相似文献   

5.
环丙沙星又名环丙氟哌酸、悉复欣,是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作用较强的药物,抗菌谱广,对细菌、支原体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临床分离的某些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菌株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临床上广泛用于控制由敏感病原体引起的胃肠道感染、肺部感染、产科感染和局部感染等,也用于水生动物和家禽的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6.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注射用混悬剂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莫西林(Amoxycillin,AMO)为兽医临床上普遍应用的半合成广谱青霉素,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为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的特点,是当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一类抗菌药物之一。但AMO不耐酶,细菌对其易产生耐药性,细菌对AMO的耐药机理最主要的是产生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是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具有共同的抗菌作用机制,即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属于繁殖期杀菌药,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一直以来在临床上视为抗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吕惠序 《北方牧业》2009,(23):27-27
<正>头孢菌素类为半合成广谱抗生素,又称先锋霉素类抗生素,其化学结构中含β-内酰胺环与青霉素类共称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1分类根据开发年代、抗菌谱、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对革兰氏阴性(G-)杆菌抗菌活性的差异,可将头孢菌素分为第一、二、三、四代。  相似文献   

9.
1 菌种自身原因 大肠杆菌自身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分为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和钝化酶.β-内酰胺酶能使青霉素类抗生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环水解裂开而失活.钝化酶能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钝化使之不易与细菌体内的核蛋白结合,丧失其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从而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不同形态的吉他霉素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他霉素(Kitasraycin)又称柱晶白霉素(Leucomycin)为十六元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农业部《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Ⅰ类药中批准使用的惟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953年,日本首次报道了其产生菌。吉他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钩端螺旋体、立克氏体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尤其对耐青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的金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