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长江流域主要甘蓝型油菜品种苗期耐湿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2 个长江流域主要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 在模拟田间湿害环境下, 研究了甘蓝型油菜不同种质资源耐湿性及其适宜的耐湿性指标。结果表明, 湿害使甘蓝型油菜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 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根干重、总干重不同程度降低。甘蓝型油菜耐湿性受基因型控制, 遗传差异较大, 其中耐湿性强的品种有6 个(“中油821”、“黔油18 号、“中双11 号”、“09L553×L559”、“中双9 号”及“SWU7”), 占总品种数的18.75%; 耐湿性差的品种有3 个(“先油杂2 号”、“川油58”、“川油20”), 占总品种数的9.38%; 其他属于中等耐湿品种。相关分析表明, 不同品种各性状湿害指数与综合湿害指数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各性状湿害指数之间相关性大部分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其中根系活力、总干重和脯氨酸含量3 项指标对湿害综合指数贡献率达79.41%, 可作为鉴定甘蓝型油菜幼苗耐湿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杂交育种是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方法, 其杂种F1真实性鉴定是获得目标性状单株的关键环节。为选育优质、高产、抗病性及抗旱性强的马铃薯新品种, 用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Favorita)分别与"J07-6"和"陇薯3号"杂交, 获得了杂种F1代。本试验利用SSR标记技术对"Favorita"×"J07-6"、"Favorita"×"陇薯3号"2个杂交组合F1共86个单株的真实性进行了鉴定。试验从43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对适宜引物STM1049和S7。利用这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 将"Favorita"×"J07-6"杂交种F1和"Favorita"×"陇薯3号"杂交种F1的SSR带型划分为双亲互补型、缺失型、父本型和母本型4种类型。依据SSR带型特征, 从"Favorita"×"J07-6"和"Favorita"×"陇薯3号"2个杂交组合F1单株中分别鉴定出真杂种34个和27个, SSR分子标记技术用于马铃薯杂交种真实性鉴定是可靠的。该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杂交种优良株系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年代育成、具有一定化感作用的4 种生态型冬小麦品种为材料, 在对其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用荧光淬灭技术研究了4 种生态型冬小麦抽穗期的荧光动力学特性, 并以马铃薯为受体探讨了不同生态型小麦的化感潜力。结果表明: 随育成年代推移, 从“碧玛1 号”、“宁冬1 号”、“丰产3 号”到“小偃22号”, 除“宁冬1 号”外, 各品种单株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增大, 植株化感潜力增强, Fm'分别为0.19、0.17、0.21、0.22, F 分别为0.12、0.10、0.13、0.14, 因此可推测“碧玛1 号”、“丰产3 号”和“小偃22 号”化感潜力增强的内在生理机制之一是Fm'F 逐渐递增, 光合器官PSⅡ对光能的吸收、转化增强, 能耗降低;而“宁冬1 号”表现出的特殊变化可能与其地域适应性较差及生态特性有关。研究发现4 种生态型小麦抽穗期农学性状如株高、穗长、旗叶面积、小穗、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 荧光动力学参数如Fm'、F、Y(NO)、qP、qL 与化感潜力显著相关, 可作为冬小麦抽穗期化感潜力评价的参考指标。研究初步得出小麦的化感潜力由形态建成和内部生理生化基础所决定, 这可为作物化感潜力调控和化感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白银市早熟马铃薯产区引进的13个中早熟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折合产量48 927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10 782 kg/hm2,增产率28.27%;FY折合产量46 558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8 413 kg/hm2,增产率22.06%;陇薯4号折合产量46 554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8 409 kg/hm2,增产率22.05%。这3个品种均表现商品薯率较高、品质优良,适宜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5.
钾肥不同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克新一号”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可以促进马铃薯的营养生长,提高生物产量,促进地下块茎膨大,从而提高经济产量和商品率;但过量钾则表现为一定的负效应。适量钾可提高马铃薯淀粉含量,而Vc含量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湿害胁迫对不同湿害敏感性芝麻生理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耐湿基因型湖北竹山白和湿害敏感基因型鄂芝2号为试验材料,于盛花期进行湿害处理,以湿害处理前材料为对照(CK),分别测定芝麻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及可溶性糖(SS)]相对含量,保护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相对活性和丙二醛(MDA)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湖北竹山白与鄂芝2号的SS相对含量和SOD相对活性的变化情况相似,二者均分别呈"W型"和"M型"变化趋势。湖北竹山白的SP相对含量和APX、CAT、POD相对活性始终明显高于或稍高于鄂芝2号,但鄂芝2号的Pro和MDA相对含量始终明显高于湖北竹山白,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无明显规律。综上,对湿害胁迫的耐受程度湖北竹山白强于鄂芝2号。本研究为芝麻耐湿生理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及耐湿相关基因的挖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营养液水培,研究了根际低氧胁迫下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 iBR)对2个抗低氧能力不同的黄瓜品种(“绿霸春四号”和“中农八号”)叶和根组织中抗氧化系统及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液添加1×10-3m g/L 24-ep iBR能显著提高黄瓜植株叶和根组织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对CAT活性无明显影响,降低了O.2-和M DA含量,同时,根系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显著提高;与抗低氧性较弱的品种“中农八号”相比,24-ep iBR处理对抗低氧性强的品种“绿霸春四号”效果更明显,表明外源24-ep iBR处理通过促进抗氧化酶活性和蛋白含量的提高,降低低氧胁迫下植株体内RO S含量,增强植株低氧逆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农牧交错带马铃薯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播期和品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雨养马铃薯的稳产和增产对保障北方农牧交错带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农牧交错带马铃薯可播种期长且水热条件年际变异大,因此,不同的水热年型应选择不同的马铃薯播期和品种。该研究基于农牧交错带武川试验站典型水热年型(2017:暖干;2018:暖湿)的马铃薯分期播种耦合品种选型试验,选择早熟(费乌瑞它)、中熟(康尼贝科)和晚熟(克新一号)3个品种,耦合早播(04-27/04-28)、中播(05-15/05-16)和晚播(06-01/06-02)3个播期,以雨养马铃薯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为依据确定典型水热年型下的播期和品种优化组合,并揭示其互作效应对产量和水分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热年型下,播期和品种变化对马铃薯生育期、产量和水分生产力均影响显著,马铃薯全生育期最短仅90 d(早熟晚播),最长达138 d(晚熟早播),早、中和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有效积温分别为1691.5、1772.6和1944.6℃·d。随播期推迟马铃薯播种-块茎形成期缩短,而块茎形成-成熟期无显著变化。暖干年马铃薯的平均产量为6187.3 kg/hm^2,其中早熟品种(费乌瑞它)早播和中播的产量和水分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耦合方式;暖湿年马铃薯的平均产量为19390 kg/hm^2,其中晚熟品种(克新一号)中播的产量(23103.9 kg/hm^2)和水分生产力(6.8 kg/m3)最高。适宜的播期和品种优化组合降低了马铃薯生育期的水分胁迫。马铃薯产量和生育期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块茎形成-成熟期的降水可以解释马铃薯产量变异的87%。研究可为不同水热年型下马铃薯种植选择最佳播期和品种组合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快速筛选冬小麦耐低氮品种,本研究通过对两种氮素水平下15个冬小麦品种苗期的株高、根长、干物质、植株氮积累量等多项生理指标的测定,以各项指标的耐低氮指数作为衡量耐低氮性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耐低氮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将9个单项生理指标综合成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并通过聚类分析将15个基因型划分为3类:新冬18号、新冬15号、石4185属耐低氮类型;石家庄8号、新冬7号、偃展4110、河农9901、邯5316、新冬28号属中间类型;新冬3号、新乡9408、新冬23号、石审6185、豫麦34号、郑9023属低氮敏感类型,三个类群之间植株干重和植株氮积累量的耐低氮指数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李定莉 《南方农业》2013,(Z1):97-100
根据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预报信息,具体确定田间施药时间和次数,利用4个马铃薯品种各选择2~3个药剂组合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防效差异不显著,平均防效23%~24%;产量以施药5次最高,达1119kg/667m2。从药剂组合来看,"4次富民1号+1次富民2号"产量最高,667m2产量为1768kg,比清水对照增产132%。由此可见,预警系统可以科学地指导防治,早熟感病品种4月25日施第1次药,晚熟耐病品种鄂马铃薯5号可推迟7~10d施药,大面积施药4次就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特大发生年份施药5~6次产量更高。"代森锰锌+克露+甲霜灵锰锌+克露+福帅得+银法利"适于高产户使用。  相似文献   

11.
湿涝胁迫对不同种质花生生长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花生营养生长末期至开花期根部淹没处理对18个不同耐涝性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 湿涝使多数花生品种株高降低, 单株分枝数、总果数与饱果数减少, 而果、仁生长得以促进且饱满度提高.经过湿涝处理后, 基于性状变化的品种聚类分析结果与基于产量变化的品种耐涝性分类有较高统一性(18个品种可归类为6个性状变化类型), 又有一定差异性, 即多数湿涝敏感品种的果、仁数量或重量性状不同步变化, 而经过湿涝生态压力选择选育的绝大多数耐性品种表现为株型变小, 果、仁数量或重量性状同步增长, 且饱果数率、饱果重率提高.说明耐湿涝生态育种是有成效的.在需水较多的生育期(营养生长末期至开花期), 只要有流水通过且花生植株顶部不被淹没, 湿涝的影响是有限的, 对多数耐涝品种甚至可促进果仁发育.因此, 对花生受洪涝灾害影响的评估, 应因湿涝程度、发育时期、品种耐性而异.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生产中存在品种多、乱、杂的问题,是目前制约武威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为筛选出适宜武威南部马铃薯主产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马铃薯品种,解决武威地区马铃薯品种退化、抗病性减弱、产量低等问题,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新品种在武威南部浅山区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晚熟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和中熟马铃薯品种希森6号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丰产性和较好的抗病性,折合产量分别为61 239.0、55 86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分别增产21.91%、11.20%,可以作为当地主栽品种陇薯10号的替代品种在武威市南部浅山区马铃薯主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Six wheat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tolerance to waterlogging were studied in acidic soil (pH 4.5), neutral soil, and potting mix (pH 6.7–7.8)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Waterlogging for 49 d reduced shoot dry weight by 48% to 85% compared with drained treatments. The ranking of varieties for waterlogging changed under different soils, and this change explains why waterlogging tolerance of these varieties may vary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In waterlogged acidic soil, shoot concentrations of aluminum (Al), manganese (Mn), and iron (Fe) increased by two- to 10-fold, and in some varieties they were above critical concentrations compared with plants in drained soil. These elements decreased or remained the same in shoots of plants grown in waterlogged neutral soil. Marginal nitrogen (N) deficiency was induced in most varieties in all soil types.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importance of screening in soils from the target environment for accurate germplasm characterization for waterlogging tolerance.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拔节期渍害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以34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比较了渍水处理和对照组的籽粒特性、面团流变学性状及溶剂保持力(SRC)的变化.结果表明,品种对所调查籽粒的品质性状、面团流变学特性及SRC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渍水处理对千粒重、峰值面积和峰值时间以及SRC有显著影响.渍水后,籽粒性状中的千粒重和硬...  相似文献   

15.
小麦品种耐湿性鉴定的示踪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32)P、~(14)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淹水条件下测定了孕穗期小麦的根系活力及叶片C_3光合酶RubIscb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其根系活力和Rubisco活性有显著差异。根据根系活力及叶片光合酶Rubisco活性鉴定小麦品种耐湿性结果与根据主茎绿叶数及产量性状鉴定耐湿性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利用示踪技术评价小麦品种的耐湿性是可行的,且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甘薯抗蔓割病品种"金山57"和感病品种"岩薯8-6"接菌处理,研究了甘薯体内酚类物质的代谢规律以及与PAL酶活性的变化关系及其对甘薯抗蔓割病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接种蔓割病菌后植株体内总酚、类黄酮、木质素、绿原酸、阿魏酸等含量都有提高,但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酚类物质的积累速度快、保持较高浓度的时间长,从而更有利于抵抗病原菌侵染。同时,接菌后PAL酶活性的提高也与品种抗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花育22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采用60Coγ射线诱变处理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及适应性广的传统出口型大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内在品质与鲁花10号、花17、8130相当,外观品质特别是籽仁色泽优于同类品种,产量水平高于大花生主栽高产品种鲁花11号、海花1号、鲁花9号等品种。该品种的生育期比同类品种短10~15d,且抗旱耐涝性及抗病性等综合抗逆性状较为平衡,是传统出口型大花生新品种选育的一个突破,可在我国北方大花生产区广泛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8.
UV-B辐射对植物的形态建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地表UV-B辐射的加剧也必将对作物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测定株高、节距、叶面积和根冠比等几个重要的形态指标,分析在增强UV-B辐射条件下马铃薯不同品种的形态响应差异,为综合评价UV-B辐射对马铃薯的影响和耐受性品种选育奠定基础。试验以4个普通和3个彩色马铃薯品种(系)为材料,采用自然光照(CK)和2个增强的UV-B辐射[2.5 k J?m-2?d-1(T1)、5.0 k J?m-2?d-1(T2)]进行处理,分别于处理15 d、30 d和45 d时测定株高、节距、叶面积和比叶重,收获时测定根冠比。最后得出几个形态指标的响应指数(RI),并以累积胁迫响应指数(CSRI)对试验品种的耐受性做出评价。结果显示:在增强UV-B辐射处理后,多数品种呈现株高降低、节距缩短、叶面积减小、比叶重增加的一致性变化趋势,且随着处理强度的增加和时间延长,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愈加显著。各品种对UV-B辐射的形态响应存在显著差异,普通品种的株高、节距、叶面积受UV-B辐射抑制较为明显,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减幅较大,如‘合作88’地上部分(鲜重)RI值在T1、T2处理下分别为-60.28、-70.44,‘丽薯6号’则为-58.61、-66.44;彩色品种受到的影响较小,‘转心乌’地上部分RI值分别为107.75、21.4,‘21-1’为41.49、-45.72。随着地上生物量增长受到显著抑制,地下部分特别是根系也受到明显的影响,普通与彩色品种间根系RI值的变化规律与地上部分一致。由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减幅更显著,各品种(系)的根冠比均比对照增大(T2)。T1、T2处理下5个品种的CSRI值显示‘合作88’(-133.35、-240.85)与‘丽薯6号’(-104.09、-160.2)在增强的UV-B辐射处理下形态特征受到了显著的抑制;彩色品种(系)‘转心乌’(275.97、51.26)、‘21-1’(96.8、-142.17)比普通品种‘合作88’、‘丽薯6号’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显示具有一定的UV-B辐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花后土壤干旱和渍水对不同专用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4个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花后土壤干旱(SRWC=45%~50%)、渍水和适宜水分条件(SRWC=75%~80%)下小麦籽粒主要品质特性。干旱显著提高各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谷蛋白含量及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并显著提高面粉干/湿面筋含量。渍水显著降低了籽粒谷蛋白含量及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干旱和渍水均显著降低籽粒淀粉产量和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从而不同程度地降低籽粒直/支链淀粉比。干旱和渍水对各品种籽粒面筋指数、沉降值和降落值的影响因品种而异。与对照相比,干旱和渍水下小麦籽粒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降低,表明土壤水分逆境下各籽粒品质特征值与正常水分条件下差异明显,从而改变了专用小麦的籽粒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20.
宽行垄作增强苗期淹水夏玉米光合和抗倒性提高产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苗期淹水夏玉米对不同种植方式的响应规律,在大田条件下,以先玉335为材料,设置传统平作和宽行垄作两种种植方式,分别进行正常水分处理(模拟不淹水年型)和淹水处理(模拟淹水年型),分析了传统平作和宽行垄作两种种植方式对苗期淹水夏玉米光合特性和抗倒性能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年型下,宽行垄作功能叶SPAD值和光合速率恢复至不淹水年型水平与传统平作相比提前了10 d,宽行垄作与传统平作相比在淹水年型下可以快速改善夏玉米功能叶光合能力。淹水年型下,宽行垄作叶面积在淹水后15 d即可恢复至不淹水年型水平,而传统平作至淹水后30 d仍不能恢复至不淹水年型水平,宽行垄作与传统平作相比在淹水年型下提供了更大的绿色光合面积。淹水年型下,传统平作第3节间茎粗、刺穿强度和弯折强度等抗倒指标显著变差,两年平均值比不淹水年型分别降低了20.1%、16.1%和20.0%;宽行垄作第3节间抗倒指标在两种水分年型下差异不显著;同一水分年型下,两种种植方式抗倒性能差异不显著。淹水年型下,宽行垄作空秆率和千粒质量显著低于传统平作,两年平均值分别降低了21.5%和5.7%。传统平作淹水年型下穗粒数显著低于不淹水年型(P0.05),两年平均值降低了11.3%;宽行垄作在两种水分年型下穗粒数差异不显著,宽行垄作较传统平作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穗粒数。与不淹水年型相比,淹水年型下传统平作和宽行垄作均显著减产(P0.05),两年减产平均值分别为1 349.6和547.3 kg/hm2,但无论淹水与否,宽行垄作产量均不低于传统平作;淹水年型下,传统平作减产率显著高于宽行垄作(P0.05),两年分别高14.1%和6.8%,宽行垄作稳产性更好。研究结果可以为涝害易发生地区夏玉米高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