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柿饼贮藏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柿饼口感主要取决于含水量 ,国内外生产的柿饼含水量一般在 2 1%~ 2 7% (湿基计 )之间。含水量2 3%以下 ,不易霉变 ,但口感粗糙。含水量 2 7%以上 ,口感柔润 ,但易霉变。另外 ,柿饼褐变影响其外观质量。目前 ,柿饼防霉变和褐变的主要方法是熏硫 ,但未见对熏硫工艺和柿饼贮藏工艺系统研究的报道。本文对柿饼贮藏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1 材料与方法  主要试材与设备有柿饼 (试验室烘制和采购于湖北省建始县供销社 ) ,硫磺 (砷含量不超过0 0 15% ) ,熏硫箱 (自制 ,0 313m3) ,Novasinaaw center水分活度测定仪。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2.
板栗冷藏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板栗贮运期间常因条件不当造成大量损失。板栗贮藏要求达到防霉变、防虫蛀、防失水,保持鲜美品质。本试验通过药剂处理与低温高湿相结合,达到了冷藏保鲜目的,贮藏期6个月好果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3.
无核白绿葡萄干贮藏期间的温度相葡萄干的含水量对褐变有显著的影响,室温(20~30℃)条件下,含水量在12.5%以上的绿葡萄干,贮藏2个月后即完全变色。在低温(4~7℃)条件下,葡萄干含水量低于10.5%,可贮藏8个月,绿色仍可基本保持;如含水量在16.5%以下,可贮藏4个月绿色不变。葡萄干的叶绿素下降到原始量的60%左右,或实际含量下降到7~8μg/g时,可能是葡萄干明显变黄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4.
龙眼冷藏适温及其冷害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周云  季作梁 《园艺学报》1997,24(1):13-18
研究了广东省主栽石硖龙眼(DimocarpuslonganaLour.cv.Shixia)品种的低温贮藏、冷害及其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0℃下贮藏14天果实开始表现冷害,21~28天发生不可逆冷害,果实受冷害后果皮细胞膜透性增大,呼吸作用异常升高,过氧化氢酶(CAT)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降低,好果率显著下降,贮藏期缩短。在8℃下贮藏21天表现褐变与腐烂。在4℃下贮藏既不表现冷害,褐变也只在贮藏30天以后才开始表现。贮藏中乙烯释放量一直保持低水平,未出现高峰  相似文献   

5.
采用CaCl2处理‘冠玉’枇杷果实,研究在低温(6+1)℃条件下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CaCl2处理后低温贮藏可有效的控制‘冠玉’枇杷的失水皱皮,抑制白沙枇杷果实贮藏期的褐变和腐烂,有效的延长果实的贮藏时间;贮藏期‘冠玉’枇杷果实的可滴定酸的含量降低缓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保持了‘冠玉’枇杷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选择采收后未变软的柿果,清洗去皮后,连续2次晒制、回软、捏饼,选阴凉处晾摊、整形,再按一层柿饼一层柿皮摆放在水缸等容器中,密封,置阴凉处闷4-7天上霜,最后熏硫防霉变和氧化变黄即完成柿饼加工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亚硫酸盐护色处理对蘑菇子实体硫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采用亚硫酸盐护色处理可以起到洁净菇体、淡化损伤部位褐变和洁白菇体的作用,但会引起子实体硫残留量(SO2)和含水量的上升;采用浓度0.09%~0.18%亚硫酸盐.处理10~30分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蘑菇子实体的硫残留量(SO2)和含水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柿饼是广西出口的主要农副产品之一。桂北地区是广西的柿饼主产区,近十年来,随着柿子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柿饼的产量逐年上升,同时带涩味的柿饼亦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柿饼的整体质量,从而影响柿饼的出口外销。鉴于此,我们通过柿饼加工试验,证实了原料成熟度过低,过早进行熏硫处理是导致柿饼产生涩味的主要原因。1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为阳朔县白沙镇产的恭城水柿,成熟度分别为八成(表皮青中略黄),九成(表皮全黄)。熏硫处理用市售硫磺粉。试验设8个处理:A、成熟度八成,干制中不熏硫;B、成熟度八成,去皮后立即熏硫;C、成…  相似文献   

9.
龙眼熏硫低温贮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眼不耐贮藏,果实采后易褐变和腐烂,以往龙眼贮藏保鲜曾进行过低温贮藏、速冻贮藏、气调贮藏、防腐剂的选择等研究,这些研究虽解决了龙眼贮藏的防腐问题,但未能解决龙眼果皮贮藏期褐变的问题。1985年以来,南非、马达加斯加、以色列、泰国先后研究成功防止荔枝、...  相似文献   

10.
以火山粉葛为试材,采用不同贮藏时间和贮藏方式(普通贮藏和包裹保鲜贮藏)处理,测定粉葛含水量、总黄酮、可溶性糖、淀粉、粗纤维等常见成分含量,研究了粉葛贮藏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包裹保鲜贮藏法有效延缓了葛根霉变过程,能保持较好品质,对前期水分、淀粉、可溶性糖以及总黄酮等成分的含量降低有较好的延缓效果。可见,包裹保鲜贮藏法贮藏效果显著好于普通贮藏,贮藏期在2个月以内为佳。  相似文献   

11.
不同包装和药剂处理对冬雪蜜桃贮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世平  汪沂  徐勇  范青 《果树学报》2000,17(1):41-44
不同包装与药剂配合处理能较好地保持果实的硬度,贮藏13周后各处理组合的果实硬度比对照果分别高21.4%~59.5%。药剂和包装处理对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冬雪蜜桃果心褐变主要与果实的衰老有关,GA_3和钙处理明显地减少贮藏期间果心的褐变程度。  相似文献   

12.
王志华  贾朝爽  王文辉  佟伟  姜云斌 《园艺学报》2020,47(12):2277-2289
为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金红’苹果果实能量代谢和生理品质的影响,将‘金红’苹果分别放置在–2、0、2、4 ℃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果实能量相关物质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磷酸腺苷(AMP)含量和能荷(EC)变化以及H+-ATPase、Ca2+-ATPase、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相关酶活性,同时测定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果实硬度、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生理品质指标,并调查果实组织褐变情况。结果表明:整个贮藏及货架期,–2 ℃下的果实ATP、ADP和AXP(AXP = ATP + ADP + AMP)含量、EC以及能量相关代谢酶活性(H+-ATPase、SDH、CCO)、SOD、乙烯释放速率始终保持最低,维生素C含量后期下降迅速;4 ℃下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降幅较大;–2 ℃下的果实褐变指数最高(果皮和果肉均出现了严重褐变),0 ℃下的果实果皮和果肉也有轻微褐变,2 ℃和4 ℃果实无褐变。贮藏30、45、90 d以及贮藏90 d + 货架3 d和90 d + 货架5 d期间,2 ℃贮藏的果实保持较高的能量水平,果实品质和风味保持较好,0 ℃果实次之。研究结果表明,‘金红’苹果组织褐变与能量亏缺有密切关系,能量亏缺越多,褐变越严重,适宜的低温能维持果实较高的能量水平,同时抑制果实褐变,维持果实较好的贮藏品质,延缓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13.
采后玉露桃果实冷害发生与ROP基因的表达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软溶质玉露桃果实为材料,于8℃、5℃、0℃和LTC(8℃锻炼3d再转到0℃贮藏)下贮藏30d后转至货架(20℃)2d,对各个处理果实的腐烂和冷害程度、果实品质变化规律以及ROP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比较,以探讨ROP基因与低温胁迫的关系。结果表明,经5℃和0℃贮藏30d的玉露桃果实在货架期间褐变加重,经5℃处理的果实褐变最重,经0℃处理果实表现后熟障碍;经8℃贮藏30d以及后续2d货架期的果实不出现冷害症状,但果实腐烂严重;LTC处理果实经冷藏后在货架期后熟正常,且果实冷害和腐烂均被明显抑制。各处理桃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总可溶性糖和总有机酸质量分数均趋下降,其中5℃处理果实总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下降幅度最大。结合应用EST检索和RT-PCR克隆扩增,分离出桃ROP基因(PpROP)。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PpROP在5℃下表达迅速增强,第5天达到高峰,其丰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LTC处理使PpROP表达维持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常温贮藏条件下两种包装对干椒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常用的两种包装材料在常温贮藏条件下,干椒外观品质和干椒色泽、辣(气)味、脆度、水分含量、辣椒素含量、含油率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编织袋常温贮藏干椒,贮藏时间短于6个月,且品质变化快;而采用塑料袋常温贮藏干椒,贮藏时间可达12个月,且品质变化慢。采用编织袋和塑料袋常温贮藏干椒,都会引起干椒辣椒素和含油率的下降,但采用编织袋贮藏的干椒下降幅度比塑料袋大。采用编织袋常温贮藏的干椒,水分含量变化幅度大,明显高于采用塑料袋常温贮藏的干椒,且干椒霉变速度快。  相似文献   

15.
不同低温贮藏对砀山酥梨货架期组织褐变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太谷和临猗地区的砀山酥梨果实为材料,研究了–1、0、1.5和5 ℃低温对贮藏后20 ℃货架期砀山酥梨虎皮病、果心褐变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砀山酥梨虎皮病主要出现在低温贮藏后期(200 d以后)出库的货架期果实上,而且贮藏温度越低,货架期间虎皮病越严重。在–1和5 ℃贮藏条件下砀山酥梨的果心褐变指数明显高于0和1.5 ℃。0和1.5 ℃能较好保持果实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保持果实较好的口感和风味;5 ℃果实硬度最低,腐烂率最高;–1 ℃虽然可以降低果实的腐烂率,但贮藏后期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果实风味异常。山西太谷和临猗两个地区生产的砀山酥梨在不同低温条件下品质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酥梨中长期贮藏温度以0 ~ 1.5 ℃为宜,中短期贮藏(120 d之内)可采用1.5 ~ 5 ℃。  相似文献   

16.
贮藏温度对鲜切嘎啦苹果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鲜切嘎啦苹果在常温、2、6、10℃下贮藏的褐变情况及相关酶活性,以探索低温贮藏对鲜切嘎啦苹果采后保鲜的效果及适宜的贮藏温度.结果表明:低温冷藏可有效抑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POD)活性,延缓鲜切苹果的褐变和衰老;同时冷藏抑制了总酚含量的上升,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保持鲜切苹果较高品质.但由于2℃条件下贮藏鲜切苹果会出现低温冷害,所以选择在6℃条件下贮藏鲜切嘎啦苹果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热激减轻柿果冷害及其与脂氧合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自生 《果树学报》2006,23(3):454-457
为研究采后柿果实冷害发生机理,探讨热激延缓采后柿果冷害的技术措施,以扁花柿果为试材,研究了经48℃热空气处理3h后,在1℃下冷藏时,热激对柿果冷害、脂氧合酶活性和膜脂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激延缓了脂氧合酶活性的上升,其棕榈酸和硬脂酸的相对含量低于对照,而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反而高于对照,并降低柿果冷害指数,但对油酸相对含量则无明显影响。这表明,热激减轻柿果冷害可能与抑制脂氧合酶活性和提高果实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quantify changes in the germination capacity of Juglans nigra seeds following storage and then artificial stratification. Seeds were stored at 5 and –20 °C under 5% and 14% internal moisture content (IMC) for 0, 8, 10, and 12 months under conditions with oxygen or under vacuum. Germination percentage (GP) was affected by storage temperature, IMC, and storage period. Seeds stored with 5% IMC succeeded in germinating regardless of the temperature. Seeds stored with 14% IMC did not germinate (–20 °C) or germinated during storage (5 °C). The GP was reduced with the time of storage in seeds at –20 °C and 5% IMC and this effect was avoided in storage under vacuum. In conclusion, the germination capacity of black walnut seeds did not change for up to 12 months at low above-zero temperature and low IMC (5 °C, 5% IMC), being the most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 for long-term storage of black walnut seeds in commercial nurseries. Vacuum storage avoided the decrease of around 50% in average germination capacity of seeds stored for a year at –20 °C.  相似文献   

19.
《果树学报》1999,16(1)
气调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气调贮藏可显著抑制富士苹果果实硬度的下降,减少内源乙烯含量,贮藏寿命达8个月,并可保持其品质;富士苹果果肉褐变的主要原因是CO  相似文献   

20.
陈洪国  彭永宏 《果树学报》2001,18(3):155-159
常温泡沫箱加冰密封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荔枝的国内运输。以淮枝为材料,探讨加冰与预冷处理对果实温度、品质以及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9~31℃室温下72 h后,对照与5℃预冷处理的果实温度相近,达33℃,高于室温。加冰处理使果实温度先下降,至最低点后回升。加冰量达50%时,果实最低温度降至6℃,72 h后回升至27℃,低于室温。对不同加冰比例的荔枝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好果率、果实失重、酶活性以及箱内乙烯、二氧化碳等气体成分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