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防治葡萄灰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葡萄灰霉病发病率达30%~50%,一般发病果园减产20%~30%,重者40%以上,是当前制约葡萄生产发展的一大病害.生产上曾一度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防治葡萄灰霉病,由于产生抗药性,致使防治效果大大降低.为了寻找安全高效的防治葡萄灰霉病的药剂,笔者几年来对葡萄灰霉病防治和预防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2.
葡萄灰霉病是危害葡萄生产最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影响,对灰霉病绿色防治方法进行探索可为优质安全葡萄果品生产提供良好的生产实践基础。通过对阳光玫瑰葡萄进行离体叶片接种灰霉病菌进而探索生物源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较对照而言,生物源药剂(绿地康3号、苦参碱和棕榈精油)可以阻止葡萄叶片灰霉病病斑面积的扩大,其中苦参碱的防治效果最佳。所以,设施葡萄灰霉病绿色防治方法中建议优先使用苦参碱。  相似文献   

3.
徐晶 《北方园艺》2004,(3):38-38
西红柿灰霉病是由真菌中的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属西红柿灰霉病侵染所致.该病是近年在保护地西红柿栽培上发病较重.为此,我们承担省药检所,由齐齐哈尔市高新农业研究所提供药剂,经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不同剂量的灰霉净对西红柿灰霉病防治效果及西红柿生长安全性试验.为该药防治西红柿灰霉病提供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现代园艺》2019,(23):25-26
以"红地球"葡萄品种为试材,研究了4种药剂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g/667m2和500g/L异菌脲悬浮剂45mL/667m2组合喷施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凯泽对防治葡萄灰霉病有一定效果,以270g凯泽有效成分/hm2的防效较好,同时,试验中未对葡萄产生药害,可作为防治葡萄灰霉病的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6.
<正>为提高红提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筛选最佳的防治方案,将碧护[0.136%赤·吲乙·芸苔]植物生长调节剂添加在化学病虫害防治试验方案中,从而确定碧护是否可提高化学防治药剂对红提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及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以期为当地农民防治红提葡萄病害提供参考。1试验目的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在红提葡萄主要病害防治过程中,筛选出最佳防治方案以及确定碧护对作物抗病性的增强作用,为大面积推广应  相似文献   

7.
2016年进行了280 g/L啶酰菌胺对葡萄灰霉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80 g/L啶酰菌胺悬浮剂对葡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葡萄安全。推荐使用有效成分1 000倍稀释液,即有效成分量280 mg/kg,在葡萄灰霉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均匀喷洒1次效果最佳,可有效防控葡萄灰霉病大面积危害。  相似文献   

8.
啶酰菌胺对黄瓜灰霉病防治效果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6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6种药剂的抗性背景,发现它们对啶酰菌胺具有不同水平的抗性。同时结合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评价了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具有低等抗性的2株灰葡萄孢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3.49%和53.04%,对3株高等抗性的灰葡萄孢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0.16%、51.67%和32.24%。说明灰葡萄孢的抗性发展已经严重影响了啶酰菌胺的杀菌活性。2013年和2014年的田间试验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施药量为375g·(667m2)-1时,防治效果分别为94.34%和90.39%。在施药量为300g·(667m2)-1时,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与对照药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都很显著。综上所述,现阶段啶酰菌胺对黄瓜灰霉病仍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20%戊菌唑水乳剂、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5%势克悬浮剂等三种药剂对葡萄白腐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葡萄白腐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70%甲基托布津,且对葡萄均无药害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防治草莓灰霉病的高效低毒药剂,我们选用2种新型药剂开展了田间药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8%唑醚·啶酰菌WG30 g/667 m2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其药后14 d的防效达57.55%,可在草莓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死亡谷芽孢杆菌NBIF-001菌株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平板对峙结合显微观察确定其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并采用离体组织试验研究其对黄瓜叶部灰霉病及贮藏期番茄果实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平板对峙条件下NBIF-001对灰葡萄孢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丝发生扭曲、肿胀和变形;离体试验结果表明NBIF-001对灰霉病具有良好的生防效果,对黄瓜叶片灰霉病和番茄果实灰霉病的防效分别达到85.91%和72.52%。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黄瓜的品质和安全,明确3种杀菌剂对黄瓜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化学药剂25%啶酰·咯菌腈悬浮剂、20%嘧霉胺悬浮剂防治黄瓜灰霉病速效性较好,第1次施药后7 d防效分别为83.0%和78.6%,生物药剂1 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具有较好的持效性,第3次施药后14 d防效为65.2%。建议黄瓜灰霉病发生初期可优先使用生物药剂防治,田间危害严重时使用25%啶酰·咯菌腈悬浮剂、20%嘧霉胺悬浮剂,同时轮换使用其他药剂,防止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3.
吡噻菌胺防治巨峰葡萄灰霉病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瑞华 《落叶果树》2021,53(2):51-52
田间试验20%吡噻菌胺悬浮剂1500、2000、2500倍液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以1500倍液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85.14%,极显著高于2000倍液、2500倍液的防治效果65.21%、52.93%。建议生产上可在巨峰葡萄植株开花前后及幼果期分别喷施20%吡噻菌胺悬浮剂1500倍液防治灰霉病。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菌丝生长抑制率测定和孢子萌发抑制率测定得到抑霉唑、吡唑·醚菌酯、啶菌唑、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等5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室内毒力值。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菌丝和孢子均有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两种测定方法 EC50值均1μg/mL的是咪鲜胺,葡萄灰霉病对咪鲜胺最敏感,可作为治疗和保护药剂在生产中使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测定法EC50值1μg/mL的是啶菌唑和苯醚甲环唑,可作为葡萄灰霉病的治疗药剂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5.
葡萄根瘤蚜是葡萄生产上毁灭性的害虫,筛选高效低毒的防控药剂是十分必要的。试验通过6种药剂在田间灌根处理得出,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吡丙醚、噻虫嗪和辛硫磷对葡萄根瘤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6.
43%好力克悬浮剂是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最新生产的一种杀菌剂,为明确该杀菌剂不同浓度对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受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委托,招远市植保站于2008年4月至10月,以福美砷为对照药剂,在招远市四吕家、阜山镇北院庄果园进行了药效试验。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有效防治韭菜灰霉病的杀菌剂,以提升冬季设施韭菜灰霉病防治效果,选取10种杀菌剂开展了冬季设施韭菜灰霉病田间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共有5种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其中,唑醚·氟酰胺和啶酰菌胺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分别为92.29%和85.66%;生物药剂多抗霉素防治效果也达到82.72%。综上所述,唑醚·氟酰胺和啶酰菌胺田间防治效果优良,可进行推广应用。多抗霉素作为一种生物杀菌剂,可在田间早期预防时使用。  相似文献   

18.
葡萄黑痘病(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是为害我市葡萄生产的重要病害,主要为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如幼果、叶片、叶柄、果柄、嫩梢等.葡萄黑痘病从萌芽至生长后期均可发生,其严重发生对葡萄的品质尤其是商品价值造成巨大影响.为提高我市预防和综合控制葡萄黑痘病的水平,改变常年用药面窄、用药次数太多和防治效果不理想的被动局面,筛选有效农药,我们于2003年选用使百克等几种低毒、低残留药剂,针对葡萄黑痘病进行了药剂防治及套袋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烟管菌(Bjerkandera adusta‘M1’)对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作用,通过平板对峙、带药平板培养以及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烟管菌‘M1’及其发酵液对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生长的抑制作用,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对植株的促生作用。对峙试验结果表明,菌株‘M1’可显著抑制灰葡萄孢菌丝的生长,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发现‘M1’菌丝可以穿插、缠绕灰葡萄孢菌丝,使灰葡萄孢菌丝出现膨大、扭曲、萎缩等现象,有明显的重寄生作用。拮抗试验表明,菌株‘M1’发酵液(Bj.adusta fermentation broth)对灰葡萄孢的抑制率为47.90%,与化学农药腐霉利(Procymidone)效果相当。盆栽试验表明,与只接种灰葡萄孢孢子悬浮液处理相比,施用‘M1’发酵液使番茄灰霉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防治效果为55.2%;番茄叶片中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9.57%、136.15%和534.13%;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相对外渗率分别下降了19.98%和51.10%,减轻了病菌对植株的损害;番茄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也分别显著增加了63.92%、38.04%、87.08%和35.02%,‘M1’发酵液促生效果明显。上述结果表明,烟管菌‘M1’及其发酵液对灰葡萄孢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其发酵液不仅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效,还对番茄植株具一定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20.
葡萄白腐病是我国葡萄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2005年和2008年受特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福建省上杭县葡萄白腐病严重发生,给果农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此,笔者对葡萄白腐病重发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于2008年5-8月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