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水源涵养林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水源涵养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防护林种,具有很好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等功能。从森林植被对水量、径流泥沙和水质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水源涵养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从各国的研究成果来看,普遍认为森林覆盖率的减少可以增加流域产水量;森林植被可以减少径流泥沙含量并能有效改善溪流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2.
试论森林水文效应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过去一段时间国内外森林水文效应的研究情况,在森林能增加水平降水、森林枯落物和林下土壤的涵养水源功能以及改良水质等方面达成共识,认为这些方面的效应为正效应,但森林对垂直降水的影响、对径流和洪水的影响等方面还存在分歧,其主要是由研究方法的差异、试验区域差异的不可比性、研究尺度的差异性和森林本身的异质性引起的。并提出今后森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要结合水文过程的研究,对森林在水文循环中所起的作用和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建立具有不同下垫面特征的标准地尺度上的土壤——植被——所连续体模型,并与中尺度大气环流模式相嵌套,再分析流域、区域的森林水文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3.
从森林植被的内部结构分析影响地表径流的主导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炳贰 《林业科技》1996,21(5):12-14
从森林植被的内部结构分析影响地表径流的主导因子韦炳贰(广西宜山县庆远林场生态定位站)地表径流作为森林水分平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一些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对森林植被的水文效应相继做了研究,认为森林植被对减少地表径流年径流量和减...  相似文献   

4.
应用遥感技术研究森林植被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遥感技术资料调查大流域不同年代的下垫面组成及其结构变化,结合流域历年实测的水文资料和对不同森林植被—土壤类型降雨截留、枯落物贮存、土壤孔隙贮水及土壤渗透性的测定,评价不同森林植被—土壤系统的涵水能力,研究森林植被覆盖率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研究表明,河川径流总量受大气候的影响.流域森林植被的变化对河川径流的构成和年内分配有决定性作用,大流域森林的采伐和恢复对河川径流的影响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我国存在水资源数量不足和时空分布不均、水质下降、水环境恶化、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增加森林植被是解决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正在进行空前大规模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非常需要生态水文学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持。已有的森林水文学研究结果存在内容完整性和系统性差、尺度偏小、过程单一、缺乏对森林植被的水分稳定性认识、不能预测森林植被的区域水文影响等不足,还没有形成能有效指导调控林水关系和进行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成熟理论和技术;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重点,包括鼓励跨部门和跨学科的交叉、森林植被的耗水特性和水分稳定性、森林水文作用的形成机理及其尺度效应和尺度转换、森林植被对区域水文影响的预测和评价、森林对水质的影响及作为重要水源保护区和流域水资源管理途径的森林植被建设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暖干性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水文功能的影响,该文从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和极端气候现象3方面阐述森林流域径流量和蒸发散的变化特征,论述了暖干性气候变化导致可用水资源紧缺,影响森林的水文调节功能,并对极端气候现象对植被结构的动态气候响应与生态水文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以安藤长期径流模型为基础,结合森林流域的林冠截持降水、森林土壤蓄水、土壤的饱和及超渗地表径流等特点建立起森林流域径流模型,模拟了林冠截持、林冠和地面的蒸散、渗透和地下水的涵养、直接径流及地下径流的生成等过程。同时将此模型用于比较3个小流域的水文特征并通过两个对比小流域水文特征的比较,分析了森林采伐后因植被变化而带来的水文效应。  相似文献   

8.
森林作业对迹地及相关流域径流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对森林径流量的影响十分明显,而对我国森林植被变化水文效应文献的综合分析表明,由于存在各种差异,我国不同地区森林采伐的径流效应也各不相同,这对于进一步的研究有比较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森林水文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森林水文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如何正确看待森林对流域径流的调节作用, 评价森林水文效应, 是值得长期探讨的话题。文中主要探讨了森林对流域径流的调节作用, 以及如何利用流域水文模型模拟森林流域水文动态过程, 正确评价森林水文效应。  相似文献   

10.
森林水文学是水文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森林和水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理清所研究地区森林植被对水分循环的影响以及森林水文循环的整个过程,即通过测定森林水分收入和支出的各项森林水文要素研究降水在森林中的再分配和森林的水文效应,进而得出森林植被调节径流、涵养水源的水文功能规律。  相似文献   

11.
The Colorado River Basin has been, and continues to be, the focus of a wide diversity of research efforts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effects of natural and human-induced disturbances on the processes and functioning of the basin's upland watersheds. These watersheds are situated at the headwaters of streams and rivers that supply much of the water to downstream users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Responses of streamflow to vegetation manipulations have been, and are, one of the research foci in this water-deficient part of the country. The watershed-scale research, led by the U.S. Forest Service and its cooperators, has spanned nearly a century and included an array of vegetation types along a wide range of precipitation gradients. Results from this research have shown that vegetation can be managed to enhance annual water yields while still providing the other natural resource benefits. Analyse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ffect of vegetation manipulation on streamflow is associated with precipitation–elevational gradient and, therefore, vegetation type. An annual water yield increase between 25 and 100 mm could be achieved by implementing vegetation manipulations in the high elevation subalpine and mixed conifer forests, the ponderosa pine forests (in the Lower Basin), and portions of the low elevation chaparral shrublands. Negligible effects or small increases in water yield were observed for treating sagebrush, pinyon-juniper woodland and desert scrubs. Results from this research have improv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n's hydrology and provided much needed insights to manage forest to mitigate global climate change induced hydrologic impact and meet the increased needs of people living in the basin.  相似文献   

12.
主要通过研究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区上游和消落区的不同特征植被在降雨产流后对产流水质进行化验分析,比较不同特征植被产流水质的优劣。结果表明:森林植被覆盖率高,人为活动干扰少的水质优良,反之水质就较差;消落区种草区产流水质优良,农业种植区水质最差,各项指标都超出饮用水标准。由此得出不同特征植被的产流水质与森林覆盖率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人为活动也对水质有较大影响。同时对如何更好地保持密云水库水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对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径流、侵蚀效应进行长期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产流和侵蚀次数效应为:坡耕地>牧草地>乔木林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径流量和侵蚀量差异较大,其大小次序为:坡耕地>牧草地>乔木林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的减流率和减沙率均在较高的水平,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应;天然草地由于其独特的功能,水土保持效应较好;乔木林地和人工草地除了乔木林地减蚀效应较好外,减流效应较差;坡耕地的累积径流量及侵蚀量最大,而累积减沙率和减流率最低,水土保持效应最差.  相似文献   

15.
植被遥感研究的新思路——走出传统光谱理论应用的误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遥感中沿用几十年的植被光谱理论提出质疑,阐述了传统植被遥感中存在的误区,提出新的观点及研究思路。第一次提出干旱植被指数(LDVI)和综合植被指数(IVI)的概念,探讨了干旱地区草原植被的信息提取及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远安县沮河湿地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沮河湿地的调查得知:沮河湿地有维管植物82种,分属39科75属;湿地植被可划分为3个湿地植被型组,5个湿地植被型,10个群系;脊椎动物192种,隶属5纲30目59科;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等级均为Ⅲ类;湿地综合受威胁等级为轻度威胁。笔者同时指出了湿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沮河湿地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昆明地区板栗产量和质量,就不同提质增效措施对板栗丰产的重要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不同提质增效措施对板栗丰产的重要程度排序为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土肥水管理。在昆明市宜良县20 hm^2实验地上通过实施2年多的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品种改良等提质增效技术措施,使板栗平均产量提高到4718.32 kg/hm^2,是改造前的1.59倍,丰产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森林植被水土保持机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吴钦孝  刘国彬 《林业科学》2001,37(5):140-144
土壤侵蚀是造成环境退化的一个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因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 ,日积月累的结果使得植被生存的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 ,导致植被衰退 ,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 ,破坏了土地的生产力 ,土壤肥力降低 ,土壤蓄水能力减弱 ,植被生存的环境进一步恶化 ,如此以往使生态环境陷入恶性循环状态。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与该区植被覆被率低有密切的关系。据“七五”统计 ,主要水土流失区现有森林面积约 2 5× 1 0 6hm2 ,其中人工林占 40 %左右 ,有林地森林覆盖率仅为 9 3% ,而且能发挥水土保持功能的森林覆被率仅为 7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