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稚鱼生物饵料的DHA营养强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利民 《齐鲁渔业》1996,13(5):36-38
综述了国内外海水稚鱼生物饵的DHA营养强化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状况,轮虫、卤虫的营养强化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轮虫与卤虫在营养价值等方面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轮虫(rotifer)和卤虫(Artemia)由于适口性好、蛋白含量高、对水质污染小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鱼、虾、蟹类的苗种生产,成为不可替代的生物饵料。本文对轮虫和卤虫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历史、营养价值、培养方式和营养强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性的综述,以便对轮虫与卤虫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用3种营养强化剂强化的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投喂牙鲆仔鱼,研究牙鲆仔鱼的生长、成活、体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用强化的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投喂牙鲆仔鱼,成活率、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其中V号强化剂的效果最好,成活率为29 34%,比对照组提高100%;增重倍数为217 90,比对照组提高68 61%;这是由于V号强化剂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体内含有较多的AA的缘故,饵料中AA含量的提高,可以提高牙鲆仔鱼的成活率、促进其生长。牙鲆摄食强化过的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后,其EPA、DHA、n-3HUFA、PUFA的含量随着饵料中含量的升高而升高,这也是牙鲆仔鱼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不同饵料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江洪波 《水产学报》2000,24(5):442-447
采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营养强化的轮虫、轮虫与卤虫组织投喂中华绒螯蟹幼体,以各项幼体的存活率为评判指标,对不同饵料及其组合的投喂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轮虫是中华绒螯解早期幼体(Ⅰ、Ⅱ期)的适口饵料,幼体存活率随轮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但当轮虫数量超过最适密度时,幼体存活率反而有所下降。其中,未强化的轮虫达投喂密度为60ind.mL^-1,强化轮虫最适密度为40ind.mL^-1。Zao状Ⅰ、Ⅱ期投喂40ind.mL^-1轮虫,从Ⅲ期开始投喂10ing.mL^-1卤虫无节幼体,能较好地满足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的营养需求,提高大眼幼体的存活率。表明强化幼体饵料HUFA特别是EPA和DHA能有效地促进幼体的发育与存活和脱壳率。  相似文献   

5.
<正>5.饵料投喂策略初孵仔鱼→3天仔鱼(投放益生菌1毫克/升、投喂小球藻30万个/毫升、S型轮虫2个/毫升)→8天仔鱼营养强化(投喂S型或L型轮虫3个/毫升)→18天仔鱼(投喂卤虫或桡足类无节幼体0.5个/毫升)→28天稚鱼(停喂藻类和轮虫、投喂小卤虫或桡足类1个/毫升)→38天稚鱼(投喂卤虫或桡足类成体2个/毫升)→40天幼鱼(投喂颗粒饲料,投喂量为幼鱼体重的5%~8%)。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在大菱鲆育苗生产中添加外源益生菌对生物饵料轮虫和卤虫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运用基于illumina HiSeq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添加益生菌和按照生产流程正常强化的轮虫、卤虫进行了菌群结构的分析和对比。添加外源益生菌的实验组轮虫和卤虫中的菌群物种多样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轮虫强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对照组样品中菌群结构差异较明显,优势细菌种类变化较大。而添加外源益生菌后的各时期实验组轮虫菌群结构很相似,优势菌群的种类更为丰富,Lactococcus sp.、Pseudoalteromonas sp.和Alteromonas sp.等一直是各实验组中的优势细菌。在卤虫强化过程中,各对照组样品的菌群结构高度相似,优势细菌Cobetia sp.的相对丰度高达54%~65.2%。而在添加益生菌后,各实验组中的菌群结构仍高度相似,但Cobetia sp.的比例下降至4.3%~25.3%,最优势的细菌为Pseudoalteromonas sp.和Alteromonas sp.等几种,菌群结构中的物种均匀度更好。研究表明,在轮虫和卤虫强化过程中添加外源益生菌,能够改变生物饵料的菌群结构,使生物饵料中的细菌种类均匀度更好,并使菌群结构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用两种营养强化剂(ESP,S.S)强化轮虫、卤虫活饵料,以探讨这两种强化剂对大菱鲆生长、存活及色素沉积情况。结果发现ESP组能明显改善大菱鲆的色素异常,两组大菱鲆生长相似。用ESP强化组的存活率高于S.S强化组。  相似文献   

8.
水产育苗用饵料生物的微藻、轮虫、卤虫、枝角类等,经营养强化后,能提高水产种苗的健壮程度。本文就自动控制培养装置、冷冻浓缩微藻液,以及油液类、虫卵类、微囊粉末类及饵料生物代用品微粒饲料等营养强化剂及效用,进行分述。  相似文献   

9.
红鳍东方鲀开口饵料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择水产育苗常用的幼体开口饵料──小球藻、轮虫、卤虫幼体、蛋黄对初孵红鳍东方进行开口饵料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用小球藻和轮虫混合投喂效果最好,其余依次为轮虫、卤虫幼体、蛋黄。  相似文献   

10.
大黄鱼的几种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大黄鱼在养殖中常见的几种病害及防治方法综述如下,以供参考。1仔鱼鳔异常膨大病1.1主要症状与病因仔鱼体表发白,常浮于水面,空胃,镜检发现鱼鳔异常膨大,是缺乏高度不饱和脂肪酸(ω3HUFA)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1.2防治方法大黄鱼仔鱼对营养要求很高,特别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是促其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投喂的生物饵料(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必须经过营养强化。其方法是:轮虫必须经过高浓度小球藻12小时以上的二次培养,卤虫无节幼体必须经过乳化鱼肝油12小时以上的强化。同时,提早投喂桡足类,以…  相似文献   

11.
轮虫属轮虫动物门、轮虫纲、真轮亚纲,具有生命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宜、增殖快速、易大量培养、不易恶化育苗水质等诸多优点。作为一种重要的水生动物饵料,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培养,在多种鱼类和甲壳类幼体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卤虫属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无甲目,盐水丰年虫科,卤虫属(Artemia)。卤虫幼体和成虫也是水产动物苗种生产中重要的生物饵料,在海水仔稚鱼培育、河蟹育苗及名贵观赏水族动物的养殖中广泛应用。下面将对它们进行比较性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质量为本诚信服务持续改进海水鱼用微粒子饲料获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轮虫卤虫营养强化饵料-50DE微囊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海水鱼粉末配合饲料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ISO 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山东省渔用饲料标准化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30±1)℃条件下对人工孵化的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仔鱼进行转饵期不同投喂策略实验,对仔鱼生长和成活情况进行了研究,设计5个投喂组:轮虫投喂组(A组);70%轮虫+30%卤虫投喂组(B组);50%轮虫+50%卤虫投喂组(C组);30%轮虫+70%卤虫投喂组(D组);卤虫(幼虫)投喂组(E组)。结果显示:云斑尖塘鳢仔鱼对卤虫的摄食强度随卤虫在饵料中比例的升高而增大,其对混合饵料中轮虫和卤虫的摄食强度的比值(Ir/Ia)随食物组成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轮虫-卤虫不同比例的混合饵料投喂时,D组仔鱼的增长率、增重率最高,可存活率不足50%,高于E组,显著低于其它各组;C组仔鱼生长指标略低于D组,但存活率为(74.00±2.29)%,综合指标显著好于其它各组。当混合饵料中轮虫和卤虫各占50%时,10日龄开始投喂组仔鱼的全长(13.07±0.13)mm,特定生长率(10.25±0.37)%/d,存活率(82.14±0.72)%,综合生长指标最好。结果表明,云斑尖塘鳢仔鱼转饵期进行联合投喂的最佳饵料比例为50%轮虫+50%卤虫,最佳转饵时间为10日龄。  相似文献   

14.
卤虫的营养强化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卤虫作为水产养殖业饵料的营养价值,可以通过用富含必需脂肪酸,特别是(N_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强化得到加强。本文介绍了英国、日本、法国、比利时等国的卤虫营养强化技术及强化饵料,并对营养强化卤虫在水产养殖上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卤虫的营养强化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卤虫作为水产养殖业饵料的营养价值,可以通过用富含必需脂肪酸,特别是(N-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强化得到加强。本文介绍了英国、日本、法国、比利时等国的卤虫营养强化技术及强化饵料,并对营养强化卤虫在水产养殖上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生物饵料的n-3 PUFA营养强化技术张利民(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烟台264000)在海水鱼虾育苗过程中,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和卤虫(Artemiasali-na)是重要的生物饵料,而不同的养殖种类对营养需求不一样,例如...  相似文献   

17.
卤虫是目前世界范围普遍使用的活饵料,本文概要介绍了卤虫的利用情况,并针对卤虫质量评价标准谈卤虫应用中存在的营养强化、品种改良及去壳卵应用等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轮虫和卤虫是海水育苗不可替代的鲜活饵料。研究表明,轮虫体内EPA和DHA的含量与饵料藻类所含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呈正相关,轮虫体内的EPA、DHA主要是从其摄食的饵料中获取的。卤虫体内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核黄  相似文献   

19.
对梭子蟹的开口饵料进行了4组对比实验,比实验中可以看出,喂轮虫加豆粉的变态率高于单一喂轮虫的变态率,喂轮虫变态率高于喂卤虫的变态率,喂卤虫的变态率高于喂蛋黄和酵母的变态率。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幼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牟氏角毛藻(Chaeroeeros moelleri)、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卤虫(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存活率(SR)、变态发育和消化酶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一卤虫组的幼体变态发育速度最快,14 d内全部变态为仔虾,其他3组则需要15 d;单一卤虫组、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和轮虫+卤虫组的幼体变态为仔虾时的SR分别为84.33%、84.67%和83.00%,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牟氏角毛藻+轮虫+卤虫混合饵料组的幼体在Z5~P阶段大量死亡,变态为仔虾时的SR为35.67%。单一卤虫组投喂的脊尾白虾幼体的胃蛋白酶(1.94 U/mg prot)、脂肪酶(2.35 U/mg prot)和α-淀粉酶(0.13 U/mg prot)活力在4个组中最高,牟氏角毛藻+轮虫+卤虫组的胃蛋白酶(0.08 U/mg prot)、脂肪酶(0.91 U/mg prot)和α-淀粉酶(0.08 U/mg prot)活力在4个组中最低;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和轮虫+卤虫组的α-淀粉酶活力均为0.12 U/mg prot,而轮虫+卤虫组幼体的脂肪酶(1.78 U/mg prot)和胃蛋白酶(0.39 U/mg prot)比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分别高0.35和0.04 U/mg prot。研究表明,在脊尾白虾育苗过程中,投喂卤虫无节幼体(3~5 ind./mL),能提高幼体SR和加快变态发育速度,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加入一定的牟氏角毛藻可减缓养殖水体恶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