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调查县域火烧迹地数量,研究林业用地中火烧迹地面积比例与针叶林面积比例、针阔混交林面积比例之间的相关规律,建立火烧迹地回归模型.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减少森林火灾、减少火烧迹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盘中林场火烧迹地森林恢复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6”特大森林火灾发生后,解决火烧迹地森林恢复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现据1937年大兴安岭林管局林业调查规划院完成的二类资源清查数据,就重度火烧迹地盘中林场的森林恢复问题剖析如下。一、火烧区概况盘中林场位于大兴安岭北坡,塔河县境内。全场过火面积90313公顷,占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内蒙古毕拉河林场2017年5月2日发生的森林火灾损失情况,利用火灾发生前后的Landsat8卫星影像,计算得到两者间的差值归一化燃烧指数(d NBR),通过目视解译和数学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森林火灾受害程度分级评价指标,对该火烧迹地受灾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并利用实地测量GPS数据和GF-2卫星数据验证受害程度的分级精度为86.39%。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毕拉河林场火烧迹地的中度受害区域面积最大,为4 685.09hm~2,占火烧迹地总面积的40.35%;轻度受害面积次之,为4 213.1hm~2,占火烧迹地总面积的36.28%;重度受害面积为1 031.03hm~2,占总面积的8.88%;未受害区域的面积最小为906.57hm~2,占火烧迹地总面积的7.81%;火烧迹地内的受灾森林主要分布在中度受害区域和轻度受害区域,受灾草地主要分布在轻度受害区域。  相似文献   

4.
以研究大尺度范围内森林火灾面积提取的可行性为目的。本文以昆明市为研究区,分别提取2005年和2006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的植被指数、水体指数、火烧迹地指数、纹理特征等,并选取适于大尺度范围的最佳特征波段;利用特征融合后的影像构建决策树,实现大尺度范围内火烧迹地的自动提取。研究表明,QUEST算法的分类总体精度达84.5%,在3种分类方法中精度最高;采用QUEST算法的决策树分类提取"3·29"火烧迹地面积占实际的97.9%,但大尺度范围内火烧迹地提取效果并不理想,仍需人工剔除提取产生的较小的斑块;最后用2015年"3·02"的火烧迹地验证了QUEST决策树方法的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该模式对大尺度范围内森林火灾面积统计的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烧毁了大面积珍贵的寒温带针叶林,形成了许多不同火烧强度、不同火面积的火烧迹地。从火烧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影响、火烧迹地自然恢复状况、火后不同管理措施对火烧迹地恢复的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了大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自然演替和人工管理措施下火烧迹地恢复的差异,并指出火烧迹地恢复的影响因子、火烧迹地恢复模式和技术将是今后火生态学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呼中森林大火碳释放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火灾不仅破坏森林生态系统,还向大气中释放了大量含碳温室气体,影响碳循环。对林火碳释放进行有效地估算,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林火对碳循环的作用。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分析了2010年6月大兴安岭呼中森林大火后植被指数变化,对火烧程度进行了分级,结合野外火烧迹地调查和可燃物含碳率,估算出不同火烧等级、不同植被类型林火过火面积、火烧消耗可燃物量和释放碳量。结果表明:此次大兴安岭呼中森林大火总过火面积为5 812.4hm2,消耗可燃物总量76 742.51t,释放碳34 534.13t,其中落叶松林和针阔混交林释放碳量分别为14 934.16和19 599.97t。  相似文献   

7.
森林采伐迹地清理方式对迹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伐剩余物迹地清理是森林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通过在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野外迹地取样和实验室分析 ,对森林采伐剩余物迹地清理方式对迹地土壤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迹地清理方式对作业迹地土壤理化特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进而影响森林采伐后的迹地天然更新与苗木生长质量。研究结果还表明 ,火烧和堆积方法对迹地土壤物理特性影响不十分显著 ,但对土壤的化学特性影响十分显著 ,尤其是火烧迹地土壤养分流失程度差异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火灾是影响森林的重要生态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直接作用,也直接影响森林昆虫的寄主和生存条件。特别是在火因子的强烈干扰下,火烧迹地林分极易受到森林虫害侵袭,影响下一阶段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林火与森林虫害发生之间的关系,研究了火烧迹地上喜迹地昆虫的分布与扩散,以及火烧强度与虫害发生的相关关系等。基于森林生态系统自身、调控对象和生态因子3个方面提出防控策略和对策建议,以期为有效控制森林虫害发生,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保障火烧迹地森林生态系统的顺利恢复和持续控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勐腊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采取查阅档案、收集相关材料、调查火烧迹地等方法,对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勐腊自然保护区引发森林火灾的隐患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火烧迹地如何恢复森林夏成才,王纯华恢复火烧迹地的森林资源,应该以森林被火烧伤的程度及其在天然条件下自然恢复的能力为基础,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严重的火烧迹地,主要在主火带上,集中连片面积大,除原系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地有桦、杨等萌芽菌蘖幼树外,大面积无母...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薛松  李志荣  倪翠萍 《防护林科技》2004,(Z1):92-93,105
在原有种植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树种和模式对洪泽湖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更新。在充分考虑防护功能的同时 ,注重堤防美化、生态保护和投资效益 ,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牡丹江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林业的核心,我国林业应走可持续经营带动多目标、多功能经营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策略,以加快中国林业与国际林业同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7.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9.
沙棘嫩枝扦插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自知  王星 《沙棘》2003,16(4):23-24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是在特定的高温高湿条件进行的,插条很易受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染致病。经多年育苗推广的实践,介绍了插条常见病害的发病时期、症状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运用合适的水分管理技术和有针对性的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思路,可供生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沙生植物是沙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沙地基质流动性对沙生植物的生长与分布有重要影响。而沙生植物也形成了对其特殊的生态适应对策。文章从4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沙生植物的生长对沙地基质流动性响应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分歧,并分析了沙生植物的生长与沙地紧实度及相关的主要生态因子之间的互馈关系,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及内容,旨在为干旱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中防风固沙植物种选择、合理配置、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