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烟台茶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烟台茶产业发展的自然优势、政策优势和茶文化助推优势,调查分析了烟台茶产业发展规模和基地建设情况,探讨了烟台茶产业基地生产、加工、销售和品牌建设一体化的生产与经营模式,结合烟台茶产业发展的地域特色提出了多管齐下提升茶叶品质、多元互动提高茶叶销售效益、多方借力挖掘发展烟台茶文化等方面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烟台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湖洋镇是省级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茶产业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从种植规模、茶叶销售、产业培育阐述了湖洋镇茶产业发展现状,并介绍湖洋镇茶叶加工技术与闽南水仙品质特征,进一步分析永春县湖洋镇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是茶产业发展的趋势,歙县溪头镇通过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扶持拉动和歙县茶产业扶持政策的落实,通过茶叶生产的全程分析,结合山区特色,从茶叶管理、采摘、施药以及加工、贮藏都选用和推广合适的农业机械,并实现推广、示范、应用一体化;发展农机化服务队伍,以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和茶叶生产加工大户为主体,茶叶全程机械化应用面积不断扩大。给山区茶产业带来生产力的一次飞跃,提升茶叶品质,使茶园亩效益增加560元,大大降低茶叶生产劳动强度,推动农业分工,促进茶产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是我国茶叶生产大省,茶叶发展历史悠久.该研究介绍了江西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江西省茶产业发展具有茶叶品牌意识不断加强、良种化日趋明显、茶叶价格和品种结构日趋合理等优势.从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经济水平、消费者偏好等4个方面分析了江西省茶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江西省茶产业发展策略:以生态为基础,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水平;建立清洁化加工技术体系;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新茶品.  相似文献   

5.
江城县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茶文化,环境优美,资源丰富,茶叶品质好,是普洱茶产地之一,是滇藏茶马古道和水上茶马古道的起点和集散地。茶产业是江城传统优势产业,是全县各族群众尤其是广大山区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该文通过分析江城县普洱茶加工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做强做大茶产业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宁洱县3669.77km2内农村茶叶资源分散和茶叶企业多、散、规模小、弱等问题,在全县范围内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创新茶产业运行机制,以经济合作社组织来链接茶产业、以经济合作社来组织实施生态茶园改造工程,最终以生态茶园的经济效益成果来巩固、完善、壮大茶叶专业经济合作社,增加茶农、茶企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茶叶经济的世界化与现代化发展,中国茶产业显示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设中国热区茶叶产业数据库对于推动中国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分析法对中国热区的茶叶产业科学数据类型、数据来源、网站资源等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茶叶科学数据建设存在的问题。基于茶叶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考虑,计划建设茶叶品种资源数据库、茶叶栽培种植数据库、茶叶生产(加工)数据库、茶产业营销数据库、茶叶产品数据库、茶叶成果数据库、茶叶生产基地或分布数据库、农资农机数据库、茶叶专家基础数据库等9类数据库,并基本设定了各数据库的数据来源、字段和内容。最后,对数据库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促进茶叶产业科学数据库建设与科学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福建乌龙茶产业及相关产业链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该产业存在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提出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注重茶园的生态建设和休闲旅游开发,提高茶叶的品质及安全,将茶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实现茶产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跨越升级,更要借鉴国际茶产业应用精深加工开发茶叶副产品的先进经验,重视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取茶中含有的各种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活性成分”化学物质,发挥茶的医疗效能,弘扬中医和茶文化结合的荼疗生态文化,为“十二五”实现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茶叶是龙泉市生态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龙泉市的传统优势产业。随着茶叶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龙泉市茶产业也需要改变原有的发展思路。该文通过对龙泉茶产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以"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的发展思路,提升茶叶质量,并提出今后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改善当地整体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茶叶品质持续提升,广大茶农持续受益,茶乡知名度持续攀高,"信阳毛尖"、"信阳红"已经成为河南省最靓丽的名片。但由于茶树种植资源性状相近、加工技术工艺大同小异,茶产业普遍效益低下,政府主导生产型的信阳茶产业,必须加快推进茶产业市场化、现代化,以适应茶市场的个性化及综合功能的新需求,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茶叶一直都是我国的传统经济作物,茶产业对我国的区域经济、人民收入等都有极大的影 响。随着我国茶产业的不断发展,茶叶加工的机械化水平也在逐渐上升。而茶园机械的推广使用,必 将推动茶产业的标准化种植加工,使得茶叶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还保 证茶叶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影响湖北省咸宁市茶产业集聚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咸宁市茶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对咸宁市1977-2007年的区位熵和集中化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咸宁市是湖北省主要茶产业基地,其茶产业在湖北省具有集聚效应.影响咸宁市茶产业集聚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市场需求变化、茶园产出效益、茶叶加工、对外关联、龙头企业等.因此,应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调整茶叶种植结构,进行深加工,开拓新品牌和新市场,延长茶产业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3.
茶产业是景谷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景谷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发展壮大景谷茶产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文新茶叶)坚持创新经营机制、壮大名茶产业理念,全面实施品牌战略,不仅带动了信阳毛尖茶产业的发展,而且为茶农致富奔小康创造了生机和活力。文新茶叶创建初期就注册了"文新"品牌,在种植、加工、包装和销售环节,严格执行绿色茶叶系列标准;以科技为先导,引进优质茶苗和先进的栽培、加工技术,开发出文新牌信阳毛尖23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均是品质优  相似文献   

15.
生态茶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较好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加快生态茶园建设,是茶产业今后发展方向,也是确保茶叶质量安全,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生态茶园建设要求,提出生态茶园建设及种植管理技术,旨在推进生态茶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铜仁是贵州茶叶的原产地之一,产茶历史悠久,明朝永乐年间其盛产的贡茶就享誉朝野。铜仁生产的"梵净山"牌系列产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名茶及名牌称号,获奖50多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铜仁市茶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笔者就铜仁市(以下简称该市)茶叶加工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铜仁市茶叶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及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茶园生态环境恶化是造成茶园产量低、茶叶品质差的主因,本文从安溪县感德镇茶园生态修复的生产实践出发,总结了一系列茶园生态修复技术与措施,改善茶园生态系统,培养生物多样性,从而降低农残、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全县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贵州茶叶加工业与国内外比较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以贵州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生产潜力、良种和品牌为基础,浅析贵州茶叶加工业的发展趋势。认为:在“十一五”期间,贵州茶叶栽培面积将稳定增长,加工规模不断扩大;茶叶消费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科学技术的提升将促进茶叶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茶叶深加工是茶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贵州茶叶加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茶叶加工产业化。  相似文献   

19.
茶叶加工与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广西茶产业发展的技术关键,直接影响到茶叶产品的出口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针对广西茶叶生产实际,根据无公害茶叶加工技术标准,从加工厂环境、鲜叶原料、加工工艺、成品包装等环节探索研究一套标准化茶叶加工技术管理规程,推广与示范,有效地提高茶叶产品质量,为广西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茶业经济的走向问题,认为经济新常态下茶业经济将改变过去依靠面积扩张和过分依赖外部能源投入的粗放式、资源掠夺式的发展;茶产业将实现其产业链条上的优化升级、延伸发展,在保证茶叶第一产业茶叶加工生产稳定的情况下,深入开发茶叶深加工及茶文化旅游等二、三级产业,并在生产、种植方式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茶园,提升人力资本质量,运用科技创新,由粗放式的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变,同时逐渐远离泡沫,回归正常企业利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