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畜禽业》2021,(6)
雌性动物卵泡发育是一个动态的、受众多激素及调控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其中卵巢颗粒细胞的增值和分化能调节卵泡的生长和成熟,颗粒细胞的凋亡,影响卵泡闭锁。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在卵巢中主要在颗粒细胞中表达,可通过对下游代谢产物的调节,以不同的方式抑制颗粒细胞凋亡,参与PI3K/AKT/NOTCH/Wnt信号通路的调节,从而作为排卵诱导因子诱导排卵。  相似文献   

2.
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P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俊 《畜禽业》2016,(4):16-18
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P1)是转运长链脂肪酸的重要的蛋白,参与LCFA的摄取、氧化、脂类代谢、甘油三酯合成等等,同时也被激素和一些转录因子调控,同时在畜禽研究中发现该基因是肉质等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文章对FATP1基因的结构、表达、定位、功能以及转录调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简并引物扩增及SmartTM 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黄颡鱼促黄体激素受体(LHR)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全长2 524 bp,编码701aa,含有属于糖蛋白激素受体(GpHR)家族的典型跨膜螺旋结构区域(TM helix).9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性序列(LRRs);4个潜在的N-端糖基化位点:29NFTC,82 NVSR,203 NGSR,548NLTV;24个Ser,6个Thr和5个Tyr磷酸化位点.同时400S为潜在的PKC位点.通过RT-PCR分析组织表达,卵巢繁殖周期中卵巢和脑的表达水平并结合血浆中E2含量的变化,发现LHR在卵巢中大量表达,其次是脑、肾脏、心脏、肝脏和肠存在少量或微量的表达;在卵巢繁殖周期中,卵巢LHR表达从Ⅲ期-V期处于较高水平,V期达到最高峰,随后下降到最低值;而脑的表达高峰出现在Ⅳ期,与血浆中E2变化相一致.推测卵巢和脑中LHR基因参与卵黄的生成,调控卵母细胞的成熟和排卵.  相似文献   

4.
对虾繁殖受到内分泌系统释放的激素调控,从激素对性腺发育引起的作用,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促使对虾性腺发育的诱导因子,另一类为限制性腺发育的抑制因子。诱导因子有甲基法尼醇-一种由大颚腺分泌的结构类似保幼激素的物质、性腺诱导激素、甲壳类红色素集合激素、脱皮抑制激素、类固醇激素和外激素等。  相似文献   

5.
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是长江上游特有的小型经济鱼类,在野外其一年可以繁殖两次,但在26℃条件下进行人工养殖时其繁殖周期仅为14天,其中低温是限制其在野外繁殖的重要因素。为探究低温对四川华鳊卵巢发育的影响及调控方式,本研究对其产卵后雌鱼进行11℃的低温处理(LT组),并与26℃条件下(OT组)卵巢发育状况进行对比。通过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发现LT组卵巢发育被抑制,发生退化,卵母细胞明显发育不良,出现典型闭锁卵泡的特征。对雌鱼血清中部分生殖激素及卵巢中相应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发现低温使FSH和DHP水平显著下降,并严重抑制激素受体基因fshr,lhcgr,pgr,esr1,ar的表达。通过转录组测序和分析发现,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类固醇激素合成,细胞生长增殖以及凋亡和自噬相关通路被显著富集,与低温的影响显著相关。低温下调了类固醇激素合成和卵母细胞发育相关基因StAR,cyp17a1,hsd3b,cyp19a2,hsd17b1,vtg1,zp4,mmp9,mmp15以及细胞生长增殖和抗凋亡相关基因ccni,cdk16,igf1r,egfr,nobox,bcl2的表达,上调了促凋亡基因bax,tnf,tp53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低温导致卵泡闭锁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低温抑制生殖激素的合成和受体基因的表达,使卵巢发育和卵母细胞生长增殖受限;另一方面,可能是低温促使卵泡发生自噬凋亡,最终导致卵泡发生退化闭锁。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与蟹生长发育相关的内分泌腺(X-窦腺复合体、蜕皮腺、大颚腺、性腺)及其研究进展(生理作用和调控模式)。这些腺体分泌的激素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或拮抗,调控代谢、生长发育、蜕皮和生殖等重要生理活动。蟹类蜕皮腺呈扁球状,是一种无管腺,由上皮细胞组成,对卵巢成熟具有协助作用,其分泌的蜕皮激素通过调节体内蛋白等完成蜕皮过程。X-窦腺复合体在蟹生长发育过成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分泌的甲壳类高血糖素族属于神经素。大颚腺肉眼下呈现细条状或椭圆实体,其分泌的甲基法尼酯激素MF可调控性腺发育成熟,MF在蛋白质代谢、生殖、蜕皮和变态过程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蟹类卵巢成熟和卵黄发生过程都是在蜕皮间期进行和完成,性腺激素失衡可导致河蟹早熟,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通过对蟹类腺体及其激素结构、功能和调控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有望为蟹类养殖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促进蟹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雌性生殖相关基因在产卵过程中发挥的功能及其参与产卵活动的调控机制,对紫贻贝产卵前后的性腺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紫贻贝产卵前后存在的差异表达基因为4060个,其中上调的基因数目为1488个,下调的基因数目为2572个。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生长、发育过程、生殖、生殖过程等生殖相关的生物学途径。KEGG富集分析显示,与产卵、生殖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TCA循环、GnRH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雌激素信号通路、催产素信号通路、类固醇生物合成等能够被显著富集。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促黄体生成激素β (LH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4 (MMP14)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细胞色素P4503A酶(CYP3A)、细胞色素P45017A酶(CYP17A)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本研究利用转录组学分析了紫贻贝在产卵前后性腺组织转录水平的差异,揭示了紫贻贝性腺组织中参与调节产卵过程的主要途径和候选基因,为进一步阐明紫贻贝产卵活动的内在调控机制提供数据支撑,也为紫贻贝苗种繁育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8.
甲壳动物CHH家族神经激素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在照 《水产学报》2001,25(2):175-180
甲壳动物主要利用温度、光照周期等外界因子调节其生理状态 ,使它们的生殖活动处于最适条件下 ,来自外界因子的这些信息作用于甲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 ,后者将其传递到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能够分泌一些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以实施对性腺活动的调控。由于甲壳动物成体的生殖和蜕皮常常交替出现 ,因此 ,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精确调控非常重要。甲壳动物高血糖激素 (CHH)家族神经激素是甲壳动物特有的多肽激素 ,它们主要由眼柄的X -器官窦腺复合体合成 ,它们包括 :甲壳动物高血糖激素 (CHH)、…  相似文献   

9.
在人工蓄养条件下,对半滑舌鳎注射催产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研究其卵巢生化成分、血浆生殖激素水平及产卵效果的影响。通过对亲鱼采用不注射、一次性注射、二次注射的3种处理,并采用生化方法和双抗体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了卵巢中总蛋白、粗脂肪、总糖、水分含量和血浆中甲状腺素、促卵泡成熟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激素后的亲鱼,卵巢迅速发育并完成物质积累,其中粗脂肪和总糖含量均随卵巢的发育成熟而显著增高(P0.05),产卵完成后明显下降;总蛋白的含量为6.13%~7.07%;水分含量最高,随卵巢发育成熟,先由78.78%降至64.81%,产后升至72.56%。催产剂注射24h后可使血浆甲状腺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有效时间可持续24h以上,且二次注射有利于维持较高的血浆甲状腺素含量。对照组促卵泡成熟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含量均持续降低,注射组促卵泡成熟激素含量在24~36h时上升,此后明显下降,促黄体生成激素含量变化对催产激素最为敏感,注射后12h即明显上升,二次注射组的促黄体生成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因此,催产激素注射可促进血浆生殖激素水平升高,且二次注射的作用更为明显。催产激素注射还可显著提高总产卵量、上浮卵量和浮卵率,且二次注射效果亦显著优于一次性注射(P0.05)。  相似文献   

10.
在海虾商业化养殖过程中,控制卵巢的成熟和产卵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对捕获的雌虾已习惯采用眼柄摘除术来促使其卵巢成熟,摘除眼柄后,眼柄中的X器官窦腺复合体分泌的性腺抑制激素(GIH)明显减少。很多研究者证实,虾蟹胸神经节分泌的性腺促进激素(GSH)能诱导卵巢的成熟。甲壳纲动物卵巢的成熟可能由性腺促进激素(GSH)和性腺抑制激素(GIH)这对拮抗激素所控制。摘除眼柄后,GIH的减少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GSH的分泌,从而促进了性腺的成熟。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硬骨鱼类促性腺激素分泌调控的研究进展,包括硬骨鱼类促性腺激素类型、促性腺激素分泌调控、促性腺激素基因表达调控等。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5,(5)
生肌调节因子(MRFs)基因家族是肌肉发生过程中参与分子调控的一个重要的基因家族,调控着整个肌肉的发育过程,从肌祖细胞的定型、增殖及肌纤维的形成,直到个体出生后的肌肉成熟和功能的完善,都有生肌调节因子的参与。文章针对MRFs家族结构与基因定位、MRFs基因家族的活性调节、MRFs基因家族与肌肉生长的关系、羊的MRFs基因家族研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人工育苗技术的水平,对半滑舌鳎新型膜孕激素受体(mPR-like,mPRL)基因的表达特征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mPRL mRNA在卵子形成过程中的时序表达,发现半滑舌鳎mPRL mRNA相对表达量的最高值出现在性成熟阶段卵巢的Ⅴ时相卵母细胞.原位杂交分析mPRL mRNA在繁殖相关组织的细胞学定位,发现mPRL mRNA分布在半滑舌鳎性成熟阶段卵巢的卵母细胞膜上;在脑的神经元和垂体内分散的细胞中,mPRL mRNA阳性信号较强.制备半滑舌鳎mPRL的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m blotting方法检测半滑舌鳎mPRL蛋白在不同组织的表达特征,发现mPRL蛋白的表达量在卵巢、脑、垂体中相对较高,在肝脏、头肾、肾脏中表达量相对较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半滑舌鳎mPRL蛋白在卵巢、脑和垂体的细胞学定位与mPRL mRNA定位一致.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m blotting方法检测促性腺激素调控下半滑舌鳎不同时相卵母细胞mPRL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促性腺激素对半滑舌鳎卵母细胞中mPRL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都有一定的上调作用,特别是对Ⅴ时相卵母细胞中mPRL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提升明显;发现表达量与促性腺激素调控作用具有剂量依存关系.半滑舌鳎mPRL在繁殖相关组织的表达特征表明其通过脑-垂体-卵巢轴参与繁殖调控,同时也揭示了mPRL介导卵母细胞成熟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高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人工育苗技术的水平,对半滑舌鳎新型膜孕激素受体(mPR-like,mPRL)基因的表达特征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mPRL mRNA在卵子形成过程中的时序表达,发现半滑舌鳎mPRL mRNA相对表达量的最高值出现在性成熟阶段卵巢的Ⅴ时相卵母细胞。原位杂交分析mPRL mRNA在繁殖相关组织的细胞学定位,发现mPRL mRNA分布在半滑舌鳎性成熟阶段卵巢的卵母细胞膜上;在脑的神经元和垂体内分散的细胞中,mPRL mRNA阳性信号较强。制备半滑舌鳎mPRL的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半滑舌鳎mPRL蛋白在不同组织的表达特征,发现mPRL蛋白的表达量在卵巢、脑、垂体中相对较高,在肝脏、头肾、肾脏中表达量相对较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半滑舌鳎mPRL蛋白在卵巢、脑和垂体的细胞学定位与mPRL mRNA定位一致。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促性腺激素调控下半滑舌鳎不同时相卵母细胞mPRL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促性腺激素对半滑舌鳎卵母细胞中mPRL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都有一定的上调作用,特别是对Ⅴ时相卵母细胞中mPRL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提升明显;发现表达量与促性腺激素调控作用具有剂量依存关系。半滑舌鳎mPRL在繁殖相关组织的表达特征表明其通过脑–垂体–卵巢轴参与繁殖调控,同时也揭示了mPRL介导卵母细胞成熟机制。  相似文献   

15.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卵巢进行组织学分析,根据卵母细胞的发育阶段将卵巢发育划分为7个时期(I-VII),检测斜带石斑鱼不同发育时期卵巢中两种促性腺激素受体(gonadotropin receptors,GtHRs),即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和促黄体素受体(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R)的mRNA水平,同步分析下游卵巢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的表达模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结果显示,FSHR的mRNA水平在I、II时期的卵巢中较低,在III时期开始上调,在IV、V时期显著升高,在VI时期显著下降。相比之下,LHR的转录水平在卵巢发育早期(I-IV)表达较低,在V时期开始有所升高,在VI时期达到峰值。卵巢内Cyp19a的mRNA在I III时期保持较低水平,在IV、V时期的表达显著增强,在VI时期表达明显减弱。在卵巢发育过程中,Cyp19a的整体表达模式与FSHR较为相似。上述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FSHR和LHR均参与了卵巢发育的调控,但在不同发育时期功能不同。在卵巢发育过程中,FSHR可能是介导Cyp19a正调控的主要因子。本研究旨为阐明斜带石斑鱼GtH/GtHR信号系统在生殖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文笙  王滨 《水产学报》2013,37(12):1863-1872
生长抑素是一个多基因、多功能的家族。通过其受体的介导参与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以及免疫等生理过程。本文简要概括鱼类生长抑素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重点对生长抑素调控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的信号转导机制进行概括讨论,旨在加深对鱼类生长抑素作用机制的认识和了解。迄今,在鱼类中已经鉴定出六种生长抑素基因和四种生长抑素受体。由于存在多种生长抑素基因以及不同的加工过程,一种鱼可能产生多种形式的生长抑素多肽。鱼类进化过程中存在基因组复制,导致一种受体又有多种亚型。鱼类生长抑素调控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的作用机制主要源自金鱼中的研究,结果表明cAMP通路、钙离子通道以及PKC通路可能参与了金鱼生长抑素抑制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过程。生长抑素调控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的作用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多种信号通路参与其中;不同的物种间其作用机制不尽相同。鱼类生长抑素基因、受体及其调控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的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蜕皮抑制激素(molt-inhibiting hormone,MIH)产生于端髓X-器官(MTXO),储存在甲壳动物眼柄的窦腺中,抑制Y-器官蜕皮素的分泌,参与调控甲壳动物的生长和发育等重要的生理活动。提取中华绒螯蟹肌肉组织中的基因组DNA,以此为模板,采用重叠延伸拼接法(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SOE)将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1Eriocheir sinensismolt-inhibiting hormone-1(Ers-MIH1)成熟肽基因的编码区连接起来,克隆到pMD18-T载体中,随机挑取3个阳性克隆测序,测序结果与已知的Ers-MIH1基因编码区的序列相一致。从基因组DNA中克隆该基因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取材不便给研究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基因所带来的限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ceptor, CaSR)在 Ca2+ 刺激下可参与调控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 在机体适应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吉富罗非鱼(Genetically Improved Farmed Tilapia, GIFT)CaSR 基因的特点及其在缺氧胁迫下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 RT-PCR 技术克隆了吉富罗非鱼 CaSR cDNA 全长序列, 利用 qRT-PCR 技术分析了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 并进一步检测了缺氧胁迫下(0.55 mg/L)肝脏中该基因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mRNA 的表达变化, 同时利用 ELISA 法检测了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以及通过 HE 和 TUNEL染色法分别观察了肝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凋亡情况。结果显示, 吉富罗非鱼 CaSR cDNA序列全长 3265 bp, 包括 21 bp 5′非编码区、2823 bp 开放阅读框和 421 bp 3′非编码区, 编码 940 个氨基酸。CaSR 基因 mRNA 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 其中肌肉中表达量最高, 肾脏次之; 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缺氧可导致肝脏组织结构损伤, 促进肝细胞凋亡; 与对照组(5.0 mg/L)相比, 缺氧可增强 SOD、CAT 和 GSH-Px 抗氧化酶活性, 上调 CaSR mRNA 的表达, 并引起 Bcl-2、Caspase-3 和 P53 凋亡基因 mRNA 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CaSR 可能通过介导 Ca2+调控细胞凋亡, 从而参与吉富罗非鱼的缺氧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9.
Nesfatin-1是核连蛋白-2(nucleobindin-2,NUCB2)裂解后产生的一种神经肽。本研究克隆得到斜带石斑鱼两种编码NUCB2(NUCB2a和NUCB2b)基因的c DNA序列(nesfatin-1a和nesfatin-1b),并对它们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esfatin-1a和nesfatin-1b在脑组织中广泛表达。在下丘脑中,两种nesfatin-1在卵巢发育的Ⅰ-Ⅴ时期表达量都比较低,在Ⅵ时期卵巢(退化的卵黄生成阶段的卵母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揭示nesfatin-1可能参与了卵巢成熟的调控。进一步采用腹腔注射实验研究了两种nesfatin-1对生殖轴的影响。注射nesfatin-1a和nesfatin-1b 15 min和60 min后,下丘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Ⅰ型(Gn RH-Ⅰ)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Ⅲ型(Gn RH-Ⅲ)的表达量都显著下降;此外,垂体中FSH-β的表达在注射nesfatin-1 60 min后显著下调。这些结果表明nesfatin-1a和nesfatin-1b参与了斜带石斑鱼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3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3β-HSD)能够催化生成不同类型的类固醇激素,而关于贝类中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酶的基因信息十分有限。本实验利用分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性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酶基因3β-HSD的全长序列,总长为1 444 bp,编码356个氨基酸。利用qRT-PCR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在福建牡蛎中的时空表达特征,该基因在牡蛎大多数组织(外套膜、鳃、性腺、闭壳肌和内脏团)中均有表达,但在性腺中表达量最高(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该基因表达在卵巢里富有分泌作用的滤泡细胞中。本文讨论了3β-HSD在牡蛎性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的作用,为阐明牡蛎具有内源性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能力奠定基础,为进一步研究牡蛎生殖内分泌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