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竟球 《食用菌》1995,17(1):36-36
袋栽香菇成本低产量高,生产周期短,当年有收获,近年来在我县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易发生畸形菇。因此,如何预防畸形菇的发生,是菇农所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生产实践和有关资料,对常见畸形菇的形状、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概述如下。 (一)大脚菇 菇柄短而粗,盖肥厚而不易张开。 形成原因:大叶品种或高温品种催菇蕾时,3天内日平均温度低于15℃,在生产过程中3天内日平均温度低于12℃,造成高温品种现蕾后在低温条件下生  相似文献   

2.
代料香菇畸形菇是指外观组织形态与色泽出现部分或全部变化的非正常香菇子实体。畸形菇是代料香菇最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由于产菇期生长环境不良和内部遗传缺陷而引发。另外,栽培管理措施不当,菌棒和子实体被病虫害侵染也是引发畸形菇的重要因素。畸形菇(花菇例外)既降低了香菇的商品价值,又消耗了菌棒养分,造成减产和欠收,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3.
1春栽香菇难出菇和出畸形菇的原因及对策1.1难出菇春栽袋料香菇不出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转色过度,呈黑褐色。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制袋拌料时水分过多,越夏时菌袋接地汲潮浸水过多,或拌料不均,营养失调。由于袋内水分偏大,影响培养基内菌丝养分的吸收,菌袋表面气生菌丝突长,易形成封闭的转色过深的菌丝体。对策:进  相似文献   

4.
近期很多种植户来电询问为什么袋料香菇不出菇和出菇畸形。现就其原因和对策提出相应措施,供广大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5.
畸形香菇发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东 《食用菌》2001,23(5):34-35
袋栽香菇往往会出现蜡烛菇、松果菇、荔枝菇等畸形菇,亦叫变形菇,其形态不一。畸形菇没有商品价值或价值较低,如果不及时处理,菌筒养分消耗,影响香菇的产量和品质。这里就着重谈袋栽香菇发生畸形菇人为方面的原因和解决措施。1 人为方面的主要原因1.1 品种选择不对路 香菇有低、中、高温三大品系,又有早、中、晚熟三种性状。由于种性不同,栽培者选择不对路,畸形菇就容易发生。如,海拔较高的山区,应该选高温型菌种,如果选了低温型菌种,虽然栽培季节提前,菌筒转色好,但菇蕾一出现,遇到低温早临,便萎缩不长,形成长盖不长…  相似文献   

6.
香菇人造菇木的菇床管理习惯采用高荫棚或半地下式小菇床的管理办法,其转色管理、浸水操作上技术难度大,劳动强度高,而且转色易受气候条件制约,浸水时也易造成菇木损伤及营养外渗。此法成了香菇规模生产的制约因素之一。1994年我们在原管理技术的基础上,采取更新改良的措施:对菇床开挖、搭架、遮阳物、菌筒排放、转色、浸水等技术环节作较大的改进,用一种新型的菇床管理模式,经过1994年至1995年两年的实验,结果表明省工、省本、省技术,并取得了110%的生物转化率,证明是切实可行的。现报告如下:1 供试菌株 供…  相似文献   

7.
为创造良好的菇场环境条件,以适宜香菇等菇类的生长需要,应用人工林地菇场,与人工菇棚进行研究比较。实践表明人工林地菇场能克服人工菇棚的不足,改善盛夏和寒冷冬季菇场中的生态条件,能明显提高香菇栽培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可增加林木和菇木资源。在以香菇等菇类为主的段木和代料栽培中可大力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地沟菇房袋栽香菇是北方黄土高原室外种香菇一项开发性的新课题,既保证了香菇在风沙大、气候干燥、寒冷北方地区的野外露地栽培成功,又能使香菇袋栽管理比南方更方便,并达到高产优质的要求,它是利用袋栽香菇的方法,将发菌好的菌筒排放到半地下式地沟菇房出菇管理,或将接好菌的栽堵袋堆放在半地下式地沟菇房发菌管理和出菇管理的一种栽培方法。它是发展北方香菇生产的一条好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害袋料香菇的害虫种类繁多,其中优势种群为双翅目昆虫,如黑粪蚊、眼蕈蚊和一些近似种类。这些昆虫个体都很小,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为害方式都相近,生产上把这类双翅目昆虫统称"菇蚊"。我国198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代料香菇,20年来虫源基数有较多的积累,并已产生了适应栽培环境的优势种群。近年,南方菇区香菇生产因  相似文献   

10.
栽培食用菌时,长成的子实体有的畸形怪状,既影响产量,又降低商品价值。这种畸形菇,是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使菇生长发育受到阻碍而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畸形菇常见于平菇、香菇、蘑菇和猴头等,下边分别阐述: 一、平菇的畸形  相似文献   

11.
1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香杏菇是由香菇和杏鲍菇孢子远缘杂交获得的,菇体形态与杏鲍菇相似,菌盖颜色与香菇相似。该品种具有产量高、较耐中高温的特性,但菇体形态易受环境条件影响。香杏菇菌丝白色,初期纤细,后逐渐浓密蔓延,有锁状联合。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菇盖宽8~  相似文献   

12.
因为香菇栽培是巧妙地利用山林的气象条件来进行的,所以能源消耗少,也不必担心污染环境.此外,香菇是山林中经济价值很高的产品.为了发展这种优秀产业,必须改进栽培技术来提高单位菇木的香菇产量.本文主要介绍与提高香菇产量有关的菇木水分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香菇“假菇”是香菇袋料栽培中因管理不当或天气异常而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出现“假菇”。“假菇”有柄无盖,长度约1cm,形似“爆玉米花”、“蜡烛头”,有的地方又称“蜡烛菇”,它是介于双核菌丝与健全子实体两者之间的一种组织,与原基类似,但不能分化出菌盖。“假菇”发生后,只要管理得当,不会对产量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卢胜民 《吉林蔬菜》2014,(10):32-33
<正>接种后的段木称作菇木。从菌丝体定植到大量长出香菇,菇木需要在菇场堆放将近1年的时间,历经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很大。香菇菌丝体能否在菇木中旺盛地生长发育,第2年能否正常投产,关键在于接种后菇木管理水平的高低。所谓菇木管理,就是根据菇场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情况,不断地创造适宜香菇菌丝体生长发育及其子实体发生的良好条件,有  相似文献   

15.
正香菇栽培者对夏季出菇,开发反季节鲜菇市场,普遍怀有高收益预期。但夏季的长时间高温,已经超越了香菇子实体发生和生长的生物学属性,即使在相对冷凉的北方山区,选用耐高温的品种也是问题重重。主要表现为出菇前期菇蕾丛生集中涌现,朵小肉薄、商品价值低,出菇后期菌棒变干变硬、感染绿霉丧失出菇能力。对此,笔者根据多地生产经验和走访种植能手,提炼成了减轻和克服越夏出菇障碍的技术措施,即进行香菇菌棒的二次转色。该技术经河北阜平鑫  相似文献   

16.
贾亚妮 《食用菌》1997,19(2):27-27
菇农称鲜销出口的保鲜香菇为“冰菇”。“冰菇”的销售价明显高出昔通菇,农户省了剪柄、烘干等工序,经济效益好于干菇。但由于“冰菇”的质量标准较高,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冰菇”的比例仅占总产的5%~20%。为此,如何提高“冰菇”的比例即产量,是一个直接关系经济效益的大问题。出口保鲜香菇的质量标准:朵形圆整,菇柄正中,菇肉肥厚,菇盖卷边、拉膜,色泽深褐。一般菇面直径在4cm以上(不同厂家要求不同)。菇体含水量低,无粘泥、无虫害、无破缺,5~6成成熟的菇体。笔者根据几年的种菇经验,从“冰菇”的质量标准和出菇管理角度,提出几项技术措施供菇农参考。 (一)栽培种的选择 在选择栽培种时应考虑菇形较大、单生、不易开伞、菇肉厚实、富有弹性不易破损的品种,如9015、L26—A、62、申香、苏香等。 (二)头潮菇的控制 香菇菌棒的头潮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试验针对目前晋东南地区香菇菇棚结构不规范,效能不高的现状,开展了该地区合理香菇菇棚结构筛选的研究,选取3种不同结构的温室作为试验棚,对菇棚内环境以及该条件下香菇长势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结构菇棚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能高效产出优质香菇。  相似文献   

18.
猪肚菇(Clitocybe maxima)又名大杯蕈、大柄伞、笋菇、大漏斗菇等,子实体群生或单生,淡黄色,肉质肥厚,菇柄粗,口感如竹笋般清脆、如猪肚般滑腻,故而得名。猪肚菇营养丰富,其菌盖中含粗蛋白26.4%,纯蛋白含量高达18.5%,子实体蛋白质含量与香菇、金针菇相当,高于木耳、松  相似文献   

19.
为了摸清定向出菇新技术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传统免割保水膜袋法为对照,开展了定向出菇新技术的出菇试验。试验选用2个香菇品种L808和兴农1号,统计香菇产量,测量子实体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定向出菇新技术在产量上的表现因品种而异,对于品种L808,采用2种栽培方式,其产量持平;而对于品种兴农1号,采用定向出菇技术栽培的产量显著高于传统免割保水膜袋法;新技术在单菇重、菌盖直径等子实体形态特征指标方面优于传统的免割保水膜袋法。研究表明定向出菇新技术可用于香菇栽培。  相似文献   

20.
平菇栽培中虫害发生较多,如菇蚊、菇蝇、跳跳虫、螨类等。其中尤以眼菇蚊、跳跳虫为害较严重,也可为害双孢蘑菇、凤尾菇、平菇、黑木耳、银耳、金针菇、香菇等多种食用菌。眼菇蚊的幼虫蛀食平菇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