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三峡库区农村污水排放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对湖北省三峡库区典型流域兴山县农村污水现状进行了研究。采用排污系数法对农村生活污染物和畜禽养殖污染物负荷量进行了测算,分析了流域内农村污水排放的特征,以期为三峡库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典型流域内农村污染物TN、TP和COD的排放/流失总量分别为569.8、24.6、2 779.1 kg/年,其中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的TN、TP和COD分别占各污染物排放/流失总量的98.79%、96.34%和89.50%;生活污水排放量从大至小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中夏季人均日生活污水排放量最大,为195.2 L/(d·人),冬季生活污水排放量最少,为69.0 L/(d·人);农村生活污水中主要成分是洗涤用水,其COD浓度为218.8~509.8 mg/L,TN浓度为41.2~99.6 mg/L,NH4+-N为3.4~5.2 mg/L,TP为1.8~2.9 mg/L;畜禽养殖污水的排放量受降雨影响较大,夏季排放量最高,但是污染物浓度最低;畜禽污水中各污染物平均浓度:COD为7 702.9 mg/L、TN为1 239.4 mg/L、TP为71.1 mg/L、NH4+-N为415.0 mg/L。畜禽粪便的排放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  相似文献   

2.
华北平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产污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华北平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产污特征,准确评价农村生活污染状况,本研究选取华北平原地区典型农村(保定市徐水县荆塘铺村)不同收入水平的15户典型农户,对其生活污水的产污情况进行12个月(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的调查和监测,得到农户的生活污水人均日产生量、pH、COD、TAN、TN和TP的产污系数。农户生活污水人均日产生量为21.03L·d-1·人-1,pH值为6.14,COD、TAN、TN和TP的产污系数分别为7.87、0.581、1.31g·d-1·人-1和0.0662g·d-1·人-1。各项指标从高到低依次为中收入水平农户,高收入水平农户和低收入水平农户,且高中收入水平农户与低收入水平农户各项指标差异性较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人均日产生量和污染物产污系数与收入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优先识别区研究——以昆山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现场调查和收集农业环境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等辅助手段,将已建立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发生潜力评价系统(APPI)应用于县域范围,研究了昆山市11个城镇非点源污染负荷情况并识别出优先控制区.结果表明,昆山市非点源污染氮磷总排放量约为4.54×1066kg·a-1,其中农田氮磷排放总量约为4.30×105 kg·a-1,农村居民氮磷排放总量约为1.44×106 kg·a-1,城镇居民氮磷排放总量约为1.36×106 kg·a-1,畜禽氮磷排放总量为1.31×106kg·a-1.昆山市农业非点源污染发生潜力最大的3个乡镇为千灯镇、张浦镇和淀山湖镇,并对各乡镇不同类型污染源的负荷做了分析.该评价系统在太湖地区县域范围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具体参数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农村生活污水产生数量估算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升农村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工作,明确天津市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排放数量,采用排放系数法对天津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进行了估算。为了评价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将计算结果和调查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天津农村地区的人口总量、人均用水量和污水排放系数计算出天津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为5.904×107m3/a,占2008年天津市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14.9%。通过和调查统计法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表明该计算方法是可行的。计算结果显示天津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相对较低,但由于缺少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农村水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指出应该提前规划做好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工作,保护好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影响农村水体环境质量最主要的污染源.研究了江苏南通地区农村人均日用水量、生活污水排放系数,统计分析了南通地区年生活污水产生量,并对南通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产生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通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1 991.534 8×104 m3,占2009年整个南通地区生活污水排放量的64.1%,农村生活污水已对南通地区的农村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安徽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和熵值法,对2017年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全省农村生活污水COD、NH3-N、TN、TP排放量分别占生活源排放总量的44.4%、38.1%、33.5%、39.6%,排放去向以直排入水体、直排入农田和其他途径为主,三者占91.6%.②全省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和污水管网建设均不足,农村生活污水中各污染物有效治理率均在6%以下.③全省农村有水冲式厕所的户数占常住户数的39.5%,农村生活污水人均污染物产生强度与水冲式厕所比例呈正相关性.④全省农村生活污水中人均COD排放强度、人均NH3-N排放强度、人均TN排放强度、人均TP排放强度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污染物排放强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建议下一步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农村地区的污水收集管网、治理技术及运行管理模式,同时加强农村改厕工作,补齐农村污染治理设施短板.  相似文献   

7.
石头口门水库双阳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发生潜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资料收集、实地调查结合GIS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农业非点源污染发生潜力(APPI)模型,对石头口门水库双阳河流域9个行政区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发生潜力进行预测和评价,并通过对该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的估箅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流域9个行政区中农业非点源污染发生潜力最大的是平湖区,齐家和太平次之,结果与污染负荷量的估算结果基本一致.流域内化肥氮磷排放量为9512t·a-1,畜禽氮磷排放量为30 731t·a-1,居民氮磷排放量为1 645t·a-1,可见畜禽氮磷排放造成的非点源污染最为严重,占整个非点源污染负荷的73%,需作为优先控制的对象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染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冯庆  王晓燕  王连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81-11685
[目的]考察农村生活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排放特征。[方法]以密云水库为例,通过调查与监测的方法,探讨了密云水库流域部分村庄生活污染的产生与排放特征。[结果]农村生活污水年均排放量为21.59L,人均年排放量为0.29k。研究区农村用水浪费严重,垃圾收集处理率低,人粪尿虽大部分回收利用但流失量仍较高:生活污水污染物人均年排放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为0.35、0.04和3.33kg;人粪尿污染物直接向环境中的人均年流失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为1.04、0.18和0.67kg;生活垃圾中污染物潜在人均年流失总氮和总磷分别为1.69和0.58kg。生活垃圾与人粪尿对环境有较大的潜在危害。[结论]该研究明确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人粪尿是农村生活污染的三大来源。  相似文献   

9.
为测算洋浦经济开发区污染物的排放对近岸海域海洋环境的影响,设计了2套污水排海方案,并通过二维污染物对流扩散方程计算出洋浦经济开发区近岸海域海洋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在给定排污方案(情景1和情景2)条件下,洋浦开发区情景1和情景2 CODMn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分别为58 844,90 668 t·a-1;氨氮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分别为6 076,7 132 t·a-1;石油类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分别为4 276,5 565 t·a-1.拟议规划海域水环境容量较大,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实施后,规划区排放的COD、氨氮和石油类污染物均未超过最大允许排放量,且COD和石油类污染物占最大允许排放量比值较低,海域还有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重庆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正确评价农村生活污染状况,选取重庆三峡库区3个行政区中不同经济收入水平、有无下水设施的18户典型农户为监测对象,对其生活污水日产生量、pH、COD、TP、TN、TAN等6项指标进行了连续12月的跟踪监测。结果表明,18户对象农户生活污水人均日产生量、pH、COD、TP、TN、TAN等指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5.22L·cap-·1d-1、6.67、838.93mg·L-1、4.19mg·L-1、53.60mg·L-1、13.39mg·L-1,具有人均污水日产生量明显低于而各特征指标的浓度明显高于城镇生活污水的特点;COD、TP、TN、TAN浓度随季节的变化表现出夏季浓度较低,冬季浓度较高的规律,且COD、TP、TN、TAN浓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此外,利用SPSS软件对影响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性的地域、季节、农户收入水平和有无下水设施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显示:农村生活污水人均日产生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域,COD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域、收入水平和季节,TP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域、有无下水,TN和TAN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季节。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了解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尿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及其迁移转化规律,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研究基地规模化养猪场为研究对象,对规模化猪场污水排出口和厌氧发酵处理排出口的污水的周年四季进行了连续3 d的监测。结果表明:被研究的规模化猪场,每年产生的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为16.6 t,总氮(TN)为3.8 t,总磷(TP)为0.6 t,年排放COD为8.0 t,TN为2.5 t,TP为0.4 t。按养殖场年存栏3 127头计算,养殖场产污系数分别为COD 5.32 kg/(头·年)、TN 1.21 kg/(头·年)、TP 0.20 kg/(头·年),养殖场排污系数分别为COD 2.56 kg/(头·年)、TN 0.79 kg/(头·年)、TP 0.11 kg/(头·年)。通过厌氧发酵处理后,一年四季对猪场污水中COD、TN和TP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中猪场污水中COD去除率为42.6%~61.1%,TN的去除率为56.2%~78.2%,TP的去除率为50.3%~88.4%。这为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选取抚顺市典型地区30户农户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抽样调查、现场监测及SPSS软件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农户生活污水各类污染物产污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0户监测农户的农村生活污水人均日排量和COD、BOD5、NH3-N、TN、TP、动植物油浓度的平均水平分别为30.03 L/(人·d)、784.08 mg/L、388.74 mg/L、3.27 mg/L、18.31 mg/L、2.66 mg/L、7.36 mg/L;农村生活污水中COD与BOD5、NH3-N、TN、TP、动植物油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人均日排污水量与COD、BOD5、NH3-N、TN、TP、动植物油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收入水平对农户生活污水中COD和BOD5产污系数无显著影响,但对人均日排污水量和NH3-N、TN、TP、动植物油产污系数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区不同类型村庄生活污水排放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密云水库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水质状态存在向中等富营养发展的趋势.由于流域村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程度低,已成为影响密云水库水质的污染来源之一.本文选取水源保护区内普通自然村、生态旅游村和镇政府所在村3种典型村庄为研究对象,采用人户调查和采样分析的方法对村庄生活污水的产量、组成、排放系数及季节变化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村庄的污水的产量和结构不尽相同,旅游村的污水产量远远高于普通村和镇级村.厨余废水、洗浴废水和洗衣废水构成生活污水的主要部分,其中旅游村的污水主要来自养鱼废水.生活污水的产生具有季节性和时段性的特点,旅游村夏秋两季污水产量最高,约为冬春两季的2~4倍;普通村和镇级村夏季污水产量约为其他季节的2~3倍.旅游村的人均生活污水排放系数最高,为118 L·d-1,是其他类型村人均生活污水排放系数的4~5倍,普通村最低.污水中的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N)指标均较高.COD含量与污水类型密切相关,与村庄类型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清水河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清水河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污特征,掌握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的基础资料,准确评价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状况,抽样选择清水河流域内6个行政村的30家农户,对清水河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污特征进行抽样调查和监测,得到清水河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的具体水量水质数据及产污系数。清水河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人均产生量为7.0~8.4 L/(d·人),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氨态氮(ammonia nitrogen,简称NH3-N)浓度、总氮(total nitrogen,简称TN)浓度、总磷(total phosphorus,简称TP)浓度、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简称SS)浓度、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简称DO)浓度分别为1 157.8、14.0、34.4、5.4、697.6、1.4 mg/L,p H值为6.14,生活污水COD、NH3-N、TN、TP产污系数分别为9.038、0.108、0.263、0.042 g/(d·人),并与我国其他地区农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清水河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人均日产生量、污染物浓度及产污系数均与经济水平无关,可为治理清水河流域农村面源污染和实施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为华北其他山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牛粪COD负荷、产污系数及原始产污总量的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得到牛粪COD产污系数及原始产污总量,先采用非水样品COD负荷测定方法,对单位绝干牛粪COD负荷值进行了实验测定:牛粪(含溶解态和非溶解态的全成分样)的COD负荷实测值为1.337 kg·kg-1(绝干牛粪).由排粪系数得到牛粪的COD产污系数典型值为5.35kg·d-1·头-1.根据养牛数,计算得到我国2008年牛粪的COD原始产污总量高达2.06亿t,相当于当年全国工业和生活COD排放总量的15.6倍.需要对牛粪的GOD原始产污总量与可能形成的水环境面源贡献压力及其防范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6.
应用静态明箱-气相色谱法对4个施氮肥水平NO(0 kg N·hm-2),N200(200 kg N·hm-2),N400(400 kg N·hm-2),N600(600 kg N·hm-2)的夏玉米-冬小麦季CH4、N2O排放进行了研究,同时估算了其年季净固碳量及其O2气体调节价值,计算了年综合气体调节价值.结果表明,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为CH4吸收汇和N2O排放源,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其对CH4吸收能力减弱,其N2O排放量增加.夏玉米季N400和N600的CH4平均排放速率显著高于NO和N200(P<0.05);冬小麦季NO处理CH4平均排放速率显著低于N600处理(P<0.05),冬小麦季N600的N2O平均排放速率显著高于NO处理(P<0.05).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NO、N200、N400和N600处理CH4排放总量分别为-2.55、-1.99、-0.94和-0.47 kg·hm-2·a-1;其N2O排放总量分别为1.05、1.45、1.67和2.22 kg·hm-2·a-2.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夏玉米季和冬小麦季转化为NPP的碳量和净固碳量均增加;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NO、N200,N400和N600处理年季净固碳量分别为6 224.29,13 885.05,14 554.35和14 521.10 kg·hm-2·a-1;其中N200,N400和N600分别比NO处理增加了123.08%、133.83%和133.30%.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NO,N200,N400和N600处理综合气体调节价值分别为10 560.19、23 602.64、24 727.78和24 634.24 yuan·hm-2·a-1;N200、N400和N600分别比NO处理增加了123.51%、134.16%和133.27%,以N400处理年固碳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兴山县香溪河流域农业源氮磷排放估算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基于典型调查与统计分析,应用排污系数法估算了兴山县香溪河流域2007-2013年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和农村生活源TN、TP污染物的排放量,并对排放量、排放强度及其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溪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TN、TP年均排放量分别为 1 145.2、56.5 t·a-1,排放强度分别为44.5、2.14 kg·hm-2·a-1.农业源TN和TP的年排放量逐年增加,2013年较2007年增幅分别为38.0%和85.1%,TN:TP为21:1,TN排放占主导,为香溪河流域兴山县段重点防控指标。从各类污染源贡献来看,畜禽养殖业源是TN的主要贡献源,占农业源污染总量的77.9%;种植业源是TP的主要贡献源,占55.4%.从不同源氮磷排放量空间格局来看,各乡镇中水月寺镇、黄粮镇和峡口镇的TN、TP排放量均最高。从氮磷排放强度空间格局来看,峡口镇、高桥乡和黄粮镇对TN排放强度最高;峡口镇、昭君镇和黄粮镇对TP排放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8.
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加,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最终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甲烷是一种典型的温室气体,生活污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贡献源。中国人口众多,生活污水排放量巨大,因此亟需对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甲烷情况进行研究。本研究对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的各个构筑物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该污水厂的主要甲烷释放构筑物为氧化沟、厌氧区、旋转沉砂池、二沉池和缺氧区,这5个构筑物中的甲烷释放量贡献占整体释放量的94.69%。经估算,该污水处理厂每年释放12 625.61 kg甲烷,根据化学需氧量的去除量,测算出甲烷排放因子为0.045 7 kg/kg(CH4/COD)。化学需氧量、水温和溶解氧是影响甲烷释放通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湖北省三峡库区农村选择了24户典型农户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每户农户每个季节连续3 d的生活污水产生量、水质、主要污染物产污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三峡库区农村户平均生活污水日产生量为46.132 L,人均日产生污水量为17.530 L;人均日产生污水量受季节、地域、农户有无下水设施的影响,与农户收入水平无明显联系;农村生活污水水质不稳,其中COD、TP、TN及NH4+-N等指标的浓度变幅较大,仅pH变幅较小。生活污水水质中各项指标的平均水平pH为7.15,COD为656.22mg/L,TP为4.13 mg/L,TN为20.69 mg/L,NH4+-N为11.88 mg/L,表现为高碳中氮中磷的水质特性;生活污水的产污系数为COD 21.04 g/(人.d)、TP 0.12 g/(人.d)、TN 0.53 g/(人.d)、NH4+-N 0.30 g/(人.d);COD的产污系数受地域、季节、农户有无下水设施的影响,受农户收入水平影响不规律;TP的产污系数则受地域、季节、农户有无下水设施的影响,与农户收入水平无关;TN和NH4+-N产污系数则只受季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清河流域典型村镇生活污水排放规律和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乡结合部地带的村镇生活产污已经成为滇池流域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村镇生活污水水质特征和污染排放规律,将有助于正确认识、科学把握农村面源污染特征,有利于流域污染控制策略的制定和治理工程的开展.选择入滇池的大清河小流域中的典型村镇,采用定点动态采样的方法,研究了城郊型村镇生活污水水质特征和污染排放规律,并估算了研究区典型村镇生活污水污染负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村镇生活污水TN、TP、CODCr浓度高,BOD5 /CODCr比值低.生活污水中污染物在早上8:00和晚上18:00以后浓度较高,排放通量以及污水排放量在上午10:00和晚上20:00有两个峰值;工作日污水中CODCr浓度显著高于周末,但其他指标在工作日和周末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污染负荷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城郊村镇雨季污染物排放总量高于旱季,尤其是可溶性无机盐的排放主要集中于雨季,雨季人均污染排放量也明显高于旱季.由此指出,研究区域的城郊村镇内,生活污水单位面积污染负荷高,早上和晚上是一天内生活污水污染控制的重要时段,雨季是一年内污染控制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