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不同 N肥用量及 NPK比例与亚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云南省冬季亚麻原茎产量的因素从主到次为播种密度、施肥量、NPK;多数产区播种密度应达到220万粒/666.7m2,;少数出苗率和成苗率较高的产区可适当降低播种密度;土壤水解氮140mg/kg左右、有效磷10 mg/kg左右、有效钾100 mg/kg左右的田块,尿素施用量应控制在15kg/666.7m2左右,N、P、K的施肥比例应采用211或112.  相似文献   

2.
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对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的主要栽培措施与产量及效益间的量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通过时建立的产量度效益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以明确影响莆大麦7号产量及效益的关键因子和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结果表明,在5个因素中,对莆大麦7号的影响为施氮总量〉基本苗〉K20〉P205〉施N比例;要获得300~350kg/666.7m^2的产量和385元/666.7m^2以上的经济效益,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是:保持基本苗14.92万~16.12万/666.7m^2,施纯N16.19~17.04kg/666.7m^2,其中基施纯N比例为58.1%~61.3%,P2O5 3.43~4.10kg/666.7m^2,K2O 6.67~7.75kg/666.7m^2.  相似文献   

3.
甘薯氮磷钾肥施用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不同组配量对甘薯产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钾肥当季利用率随着施肥量增加而减少,平均为25.1%、29.5%。磷肥当季利用率呈无规律变化,其值在负值~24.3%之间;施氮区和施钾区都比缺氮区和缺钾区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氮、钾肥的增产效果依低、中、高施肥水平分别为:87.4kg、41.6kg、25.5kg和46.3kg、24.4kg、15.1kg。在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时磷肥的增产效果明显,有效磷含量高时增产不明显;由回归方程得出最高施肥量为施N9.1~19.4kg/666.7m^2、P2O52.6-4.2kg/666.7m^2、K2O7.4-25.7kg/666.7m^2,最佳施肥量为施N8.4~17.4kg/666.7m^2、P2O52.3-4.2kg/666.7m^2、K206.1-24.2kg/666.7m^2。  相似文献   

4.
云南亚麻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亚麻品种阿里安在秋播条件下的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及氮肥施用时期五个主要可控栽培因子与原茎产量之间的效应关系及其数学模型。获取相应的农艺措施;优选出最佳农艺措施:密度2008株/666.7m^2、尿素24.05kg/666.7m^2、普钙39.3kg/666.7m^2、硫酸钾2.7kg/666.7m^2、尿素施用适期是底肥5%、枞形前期25%、枞形末期70%。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坝上地区水浇地种植业结构,在节水灌溉栽培条件下,采取四因素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施用氮、磷、钾肥对油用亚麻产量作用效果。油用亚麻从出苗后的整个生长期降水量仅142.5mm,比常年减少50%以上,试验降水条件属于极度干旱。通过现蕾期、开花期、灌浆期每次13.3m。/666.7m2关键灌水,满足了油用亚麻正常生长。通过优化解析结果表明:播种密度66.8万/666.7m2有效粒,施用氮肥12.8kg/666.7m。,磷肥7.3kg/666.7m2,钾肥6.9kg/666.7m2,油用亚麻产量最高达239.7kg/666.7m2。提出了一种适宜本地区油用亚麻节水、高产、高收益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
浙江冬闲田亚麻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浙江冬闲田种植亚麻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选择排灌方便的田块,选种高产抗寒品种阿里安,晚稻收割后,及时早播,一般在12月上中旬播种;做好杂草防治工作,芽前封土处理以72%都尔乳油的效果较好,持效期长,施用量为130ml/666.7m^2。苗后防治的药剂可选择10.8%高效盖草能乳油、5%禾草杀星、17.5%快刀乳油,用药量为60ml/666.7m^2,在亚麻出苗20—30天(此时杂草约在2—3叶期)兑水50kg喷雾;肥料(复合肥)施用总量为30kg/666.7m^2,合理分配基追肥的比例,可为2:1;后期要防止倒伏,及时收获。  相似文献   

7.
茶树平衡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平衡施肥采用“3414”回归设计方法,对安溪县铁观音茶树高产栽培的氮、磷、钾肥不同用量进行试验,初步建立茶叶产量和施肥利润与N、P、K施用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当地条件下,茶树获得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为10.67kg/667m^2 N、2.96kg/667m^2 P2O5、3.81kg/667m^2 K2O,N:P2O5:K2O=1:0.28:0.36。茶叶最佳利润施肥量为11.46kg/667m^2 N、3.47kg/667m^2 P2O5、2.23kg/667m^2 K2O,N:P2O5:K2O:1:0.30:0.19。  相似文献   

8.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稻肥料效应试验,找出适宦当地的水稻施肥量,实现科学合理用肥。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精之间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试验地最佳施肥量N为15.71kg/667in。、P20,为6.28kg/667m。、K20为9.86kg/667m^2,朱要素比例N:P205:K20=1:0.40:0.63,产鲢521.59kg/667m&2,投入产出比为1:6.29;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18.42kg/667m^2、P2052.08kg/667m2和K2032.58kg/667m^2,N:P20j:K20=1:0.11:1.77,产量544.16kg/667m^2.投入产m比为1:4.65。  相似文献   

9.
李金梁 《中国麻业科学》2006,28(6):315-316,332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地处湖南北部,洞庭湖平原腹地,共有冬闲田面积3400公顷左右,土壤肥力为:有机质34.8g/kg;速效N169.3mg/kg;速效P18.2mg/kg;速效K67.7mg/kg。该地区具有土壤肥力高、土质好,光能资源丰富、无霜期长等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亚麻种植。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案,研究亚麻阿里安产量与有效茎、茎重和施肥量(N、P、K)之间的关系,建立各性状、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确立了亚麻阿里安高产(即产量在12000kg/hm2以上)栽培的有效茎、茎重和施肥量的方案是:有效茎1891-1950万株/h㎡、茎重0.55-0.70g/株、纯N施用量144.5-182.3kg/h㎡(即尿素314.13-396.30kg/h㎡)、P205施用量118.5-137.1kg/h㎡(即16%过磷酸钙740.63-856.88kg/h㎡)、K20施用量177.8-205.7kg/h㎡(即50%硫酸钾355.6-411.4kg/h㎡),其中N:P2O5:K2O的最佳比例1.3:1:1.5。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依次是茎重〉有效茎.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依次是钾肥〉氮肥〉磷肥。  相似文献   

11.
在每667 m2施用500 kg有机肥基础上,3 F(每667 m2 13 kg N,N:P2O5:K2O=1:0.93:2.41)、3 E(每667 m2 13 kg N,1:0.56:1.95)和3 G(每667 m2 13 kg N,1:0.74:2.01)处理组合的马铃薯总产量和合格薯产量显著高于9 A(每667 m2 19 kg N,1:0.47:1.47),但三者之间及其与其它化肥处理组合总产量和合格薯产量之间差异没有达到0.05的显著水平。3 G、3 E处理组合的平均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处理9 D(每667 m2 19 kg N,1:0.75:1.75)、9 B(每667 m2 19 kg N,1:1.17:2.17)、6 B(每667 m216 kg N,1:1.17:2.17)、9 C(每667 m2 19 kg N,1:0.70:2.65)、9 F(每667 m2 19 kg N,1:0.93:2.41)和9 A,但与其它化肥+有机肥处理组合的平均效益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每667 m213 kg氮肥处理中3 E处理组合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显著高于每667 m2 16 kg(处理6 F除外,每667 m2 16 kg N,1:0.93:2.41),和每667 m2 19 kg的施肥处理组合(P<0.05)。综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纯氮13 kg,N:P2O5:K2O=1:0.56:1.95是适宜的氮磷钾施肥方案,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效益和氮磷钾肥料养分当季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华南区甘蔗间作花生的经济效益,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施对花生养分吸收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田间试验设置氮磷钾肥各4个水平梯度,比较氮磷钾不同配比的施肥对花生养分吸收和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肥施用量增加促进间作花生对氮磷养分的吸收,而钾肥施用过量会抑制花生对钾养分的吸收。开花下针期到荚果膨大期是间作花生干物质积累、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间作花生干物质累积量随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每形成1000 g的干物质,就需要吸收同化17.7 g N、1.7 g P2O5和11.3 g K2O,吸收比列为10.4∶1∶6.6(N∶P2O5∶K2O)。间作花生生产百千克荚果需吸收氮、磷、钾养分量分别在6.83~7.98 kg N、0.65~0.80 kg P2O5、4.10~5.32 kg K2O之间。综上,华南区种植与甘蔗间作的花生,较优氮磷钾施肥配比为80 kg/hm2 N,70 kg/hm2 P2O5,80~90 kg/hm2 K2O,可提高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以及养分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夏大豆淮豆4号高产栽培的生理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海斌  张复宁 《大豆科学》1999,18(3):243-247
采用混杂设计研究淮豆4号在播期、密度、施肥三因素不同水平下,产量结构,叶面积系数天及干物质积累分配情况,探索出200kg/亩以上高产栽培的合理生理指标:叶面积指数分枝期(V8)2.0~2.1在开花盛期达到提高4.1-5.0,然后缓慢下降,并维持在3.5-4.2之间,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应是源多库足,分枝2.8-3.5个,单株结英30个左右,每英粒数从2.2为宜,百粒重22g以上,相应栽培模式是:6月上  相似文献   

14.
能源型甜高粱分期播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高粱品种辽甜1号和辽甜3号为试验品种,在南宁地区进行种植,对其不同播期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茎秆汁液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4月底播期,辽甜1号、辽甜3号的茎秆产量和汁液锤度在各播期里最高,分别达4 329.11 kg/亩(1亩=666.7 m2,下同)、5 340.28 kg/亩和21.18%、18.27%,是这2个品种在南宁地区的最佳种植时期。3月到8月播期,茎秆产量、籽粒产量及汁液锤度都表现良好,是这2个品种在南宁地区的适宜种植时期。  相似文献   

15.
旱育长秧龄抛栽水稻的养分及干物质积累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两系杂交水稻田两优402和培两优特青为材料,研究了旱育长秧龄抛秧栽培N、P、K的吸收及干物质的积累、转运和分配特性。结果表明:旱育长秧龄抛秧栽培可以明显提高N、P、K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尤其是前期、中期。旱育长秧龄抛秧齐穗后单位面积穗干物质和N、P、K增量大,但茎叶运转率低,穗部所占总量比例小,N、P、K的生产效率低。旱育长秧龄抛秧抛入大田后分蘖早、快、足,单位面积容纳的穗数与颖花量多,能够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稻草覆盖量和栽培方式对广西冬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0和2010~2011冬季生长季节,布置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稻草覆盖和栽培方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在2009~2010年度,试验设置不同肥料用量,不同种植密度及不同稻草覆盖量3个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D2)时,无论是商品薯还是非商品薯的产量均较高;而在施肥量较高的处理中(F2,1.2 t/hm2复合肥),商品薯的产量增加,非商品薯产量显著下降。在稻草覆盖处理M0.5(0.5 kg/m)2和M1(1.0 kg/m)2中,马铃薯的产量和产量构成没有显著差别。D2F2M0.5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5.0 t/hm2,其中商品薯的产量为13.0 t/hm2。在2010~2011年度,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耕作方法(箱式耕作和垄式耕作)及不同稻草覆盖量(5个水平)对马铃薯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与垄式耕作方式相比,箱式耕作节约了一半的工作强度,但产量并没有下降。结果显示,当覆盖量为0.25 kg/m2时,获得的产量最高,为25.3 t/hm2。但是,非商品薯的产量和绿薯率均随着稻草覆盖量的减少而增加。在中国,每公顷的稻草产量约为5 000 kg。因此,考虑到实际条件的限制,在广西冬作区,选用箱式耕作的同时覆盖0.5 kg/m2的稻草是最为经济和高效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7.
对宁夏引黄灌区胡麻套种玉米不同带型的作物产量、生育表现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作物总产与玉米产量呈高度正相关(r=0.99**),玉米产量与其占地面积比例呈正相关(r=0.99**).据此认为在套种条件下,胡麻与玉米的面积比例应以0.60:0.40~0.65:0.35为宜;带宽为2.25m,胡麻1.35m,玉米0.9m的处理B和带宽为2.05m,胡麻1.35m,玉米0.7m的处理A为较佳带型。  相似文献   

18.
大豆不同品种类型对播期及密度的反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许冬梅  程舜华 《大豆科学》1991,10(4):291-298
选取结荚习性、分枝性不同的四个品种为试材,采用二因素最优化设计,进行了品种、播期、密度的综合试验,并建立了数学模型。 结果表明:各类型品种在同一地区种植均可获得高产,但需配有相应的最佳栽培模式;播期与密度对产量影响均较大。播期早晚主要影响花前期长短,进而影响产量。无限型品种适宜的密度较低且范围较窄;分枝性强的有限型品种,适宜密度较高,范围较宽;独秆型品种则要求密度高,范围最窄。产量与单位面积总荚数相关最为密切(r=0.934),每平方米总荚数高于700,可获得每亩高于150公斤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肥和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马铃薯单垄双行、高墒栽培的施肥量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用量范围内,施用氮磷钾肥料均能提高马铃薯产量,过量的施用肥料,会造成马铃薯减产。通过数学模型的优化和解析,得出马铃薯单垄双行、高墒,667 m2产量大于2 t的综合栽培技术的施肥量每667 m2为:尿素(16.9~32.9 kg)、普钙(77.4~79.4 kg)、硫酸钾(28.7~39.5 kg)、密度为每667 m2种植3 237~3 782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