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目的]从中药中发现新颖的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方法]采用4种溶媒从14种中药中提取了56种粗提物,并对14种中药的56种中药提取物进行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丁酰胆碱酯酶(BuChE)抑制活性筛选。[结果]虎杖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云木香石油醚提取物表现出AChE和BuChE双重抑制作用,这2种提取物为阿尔兹海默氏症的治疗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大多数中药乙酸乙酯提取物均显示出较强的BuChE抑制活性。提取物抑制AChE和BuChE的IC50分别为16.00~42.03和11.29~41.92μg/mL。[结论]中药可以作为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2.
苦皮藤毒杀成分(苦皮藤素Ⅱ,Ⅲ)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根皮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出二种对粘虫具有毒杀活性的新化合物,以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鉴定其分子结构为1β,2β,6α,8β-四乙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12-异丁酰氧基-4α-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及1β,2β,6α,8β-四乙酰氧基-9β-苯甲酰氧基-12-异丁酰氧基-4α-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分别命名为苦皮藤素Ⅱ,Ⅲ。  相似文献   

3.
以对光周期敏感的14个观赏大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ev]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丁酰肼和不同喷施时间对大菊观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丁酰肼对同一品种株高影响较大,同一浓度丁酰肼对生根快、中、慢三类型的大菊品种株高影响较小。每7 d处理的2个浓度丁酰肼,处理浓度越高,抑制植株的株高生长越明显。在同一浓度的处理下,每10 d处理更适合调节菊花植株株高。对于大多数品种,每10 d喷施一次3 g/L丁酰肼对株高控制为最佳。不同浓度丁酰肼对观赏大菊品种的花径、叶长、叶宽、节间长、茎粗等有明显影响,对株高具有抑制作用,综合数据表明,每10 d喷施一次3 g/L的浓度处理对大菊株高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载毒叶片法测定了从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根皮甲苯提取物中分离的6个β-二氢沉香呋喃类合物[1,α2α,8β-三乙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13-异丁酰氧基-4β,6β-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YH-1);1α,2α-二乙酰氧基-8α,13-二异丁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4β,6β-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YH-2);1α,2α,6β,13-四乙酰氧基-8α-异丁酰氧基-9β-呋喃甲酰氧基-4β-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YH-3);1α,2,α6β,8α-四乙酰氧基-13-异丁酰氧基-9β-呋喃甲酰氧基-4β-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YH-4);1,α2,α6β-三乙酰氧基-8α-异丁酰氧基-9β-呋喃甲酰氧基-13-(β-甲基)丁酰氧基-4β-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YH-5);1,α2α,6β-三乙酰氧基-8α,9β-二呋喃甲酰氧基-13-异丁酰氧基-4β-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YH-6)]对粘虫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这6个化合物除YH-4表现麻醉活性外,其余均对粘虫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杀活性,其中YH-1的活性最高,LD50为280.42μg.g-1。  相似文献   

5.
采用HPLC-MS/MS方法同时测定花生中的马来酰肼和丁酰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来酰肼和丁酰肼为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有抑制植物生长发芽的作用。马来酰肼又称抑芽丹,化学名称为顺丁烯二酰肼(Maleic hydrazide,MH),国内注册用于控制烟草腋芽的生长。国外注册范围较广,包括烟草、马铃薯、洋葱、柑桔、草坪、观赏植物等。丁酰肼,又名B9,化学名称为N-二甲氨基琥珀酰胺酸(Daminozide),国内注册植物仅有观赏菊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浓度多效唑与丁酰肼对盆栽大丽菊的矮化效应,以盆栽玫红双色大丽菊为试验材料,采用生长延缓剂丁酰肼、多效唑定期定量喷施大丽菊幼苗,调查两种生长延缓剂对盆栽大丽菊株型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酰肼与多效唑两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玫红双色大丽菊的株高、冠幅、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150 m...  相似文献   

7.
利用红色的乙酸靛酚酯在丁酰胆碱酯酶作用下被水解成蓝色的靛酚和乙酸,筛选获得乙酸靛酚酯-丁酰胆碱酯酶法的优化反应条件,从而建立乙酸靛酚酯-丁酰胆碱酯酶法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反应体系,即在pH 8.0的磷酸缓冲液中,添加0.05 mL丁酰胆碱酯酶溶液,在41 ℃下保温6 min后,加入0.05 mL乙酸靛酚酯溶液,在波长630 nm下测定6 min前后的光密度.本方法方便快速,对甲胺磷、敌敌畏、克百威、灭多威等农药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都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长延缓剂对盆栽玫瑰的矮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烯效唑和丁酰肼对3种盆栽玫瑰进行叶面喷施处理,观察对玫瑰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长延缓剂的矮化效果:多效唑>烯效唑>丁酰肼,其中500 mg/kg多效唑、20 mg/kg烯效唑对玫瑰的矮化效果最佳,玫瑰生长健壮,叶片颜色加深且有光泽,丁酰肼矮化效果较差,并影响玫瑰品质,不适宜用于玫瑰生产.研究结果为合理应用生长延缓剂控制盆栽玫瑰生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3种植物提取物对马铃薯块茎蛾产卵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1种寄主植物烟草和2种非寄主植物滇杨、桉树叶的不同溶剂(石油醚、氯仿和乙醇)提取物,在0~72 h对马铃薯块茎蛾的产卵抑制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物中均含有抑制马铃薯块茎蛾产卵的化学物质.烟草的石油醚提取物对雌虫无产卵抑制活性,乙醇提取物在0~24 h表现出显著的产卵抑制活性,而氯仿提取物的产卵抑制活性可持续48 h.滇杨叶的3种溶剂提取物均对马铃薯块茎蛾雌蛾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但石油醚提取物的作用时间仅为24 h,而氯仿与乙醇提取物的作用时间可达48 h.桉树叶的3种溶剂提取物均在24 h内对雌蛾表现出显著的产卵抑制效果,但氯仿提取物在24~48 h内对雌蛾有显著的产卵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陕北野生山丹丹(Lilium pumilum)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烯效唑(S3307)、矮壮素(CCC)、丁酰肼(B9)对出苗后的山丹丹茎、叶进行喷施处理.结果表明,烯效唑、矮壮素、丁酰肼喷施均可使山丹丹的株型矮化,提高其观赏价值;3种生长延缓剂中以烯效唑的效果最好,烯效唑、矮壮素、丁酰肼的最适处理浓度分别为20、800、2 500 mg/L;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处理可以使山丹丹现蕾时间提前,而矮壮素、丁酰肼处理则会使山丹丹现蕾时间推迟;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3种生长延缓剂均可不同程度地缩短山丹丹的花期.  相似文献   

11.
大蒜提取液对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大蒜提取液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和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测定了大蒜提取液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浓度大于1.5%的大蒜提取液对于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半径与5000倍72%农用链霉素相当,浓度大于1.5%的大蒜提取液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菌效果显著;而盆栽试验表明,只有稀释倍数小于10倍的大蒜提取液才对烟草黑胫病具有防治效果,而稀释倍数大于10倍的大蒜提取液对烟草黑胫病基本没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不同浸提剂的大蒜根浸提液对番茄晚疫病病菌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浸提剂的大蒜根浸提液对番茄晚疫病菌均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大蒜根乙酸乙酯和乙醇浸提液各浓度均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但是对于大蒜根水浸提液来说,高浓度表现的为化感抑制作用,低浓度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3种浸提液中化感抑制效果最强的是乙酸乙酯,抑制率达到50.00%,其次是乙醇浸提液,为34.29%,最弱是水浸提液,为29.12%。不同浸提剂的大蒜根浸提液70%浓度处理为化感抑制作用临界值。  相似文献   

13.
姚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06-5307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最佳工艺。[方法]在设计单因素试验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工艺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最佳工艺。[结果]影响大蒜油萃取率的主次因素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15%(V/W)无水乙醇为夹带剂,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MPa,萃取时间2.5h,CO2流量80L/h;在此工艺条件下,萃取率可达0.461%。[结论]该研究改进了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工艺条件,为大蒜油的工业化萃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大蒜绿变色素的结构及其理化性质,有效控制大蒜的绿变现象奠定基础。[方法]以浸提液在595 nm处的吸光度为指标,选取有机溶剂种类、提取溶剂浓度作单因素试验,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作正交试验,研究大蒜绿变物质的提取工艺。[结果]乙醇作提取溶剂对大蒜绿变色素的浸提效果最好。大蒜绿变色素的提取效果随乙醇浓度的升高而越来越好,当乙醇浓度为75%时,提取效果最好。在正交试验中,料液比对大蒜绿变色素浸提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为浸提时间、乙醇浓度。[结论]大蒜绿变色素最好的浸提条件为:75%乙醇,料液比1∶3(g/ml),浸提时间24 h。  相似文献   

15.
张泽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673-10674
[目的]研究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大蒜黄酮类物质。[方法]以乙醇-水为溶剂,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大蒜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大蒜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5%,液固比16:1,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70℃。在该优化条件下,大蒜黄酮含量为3.76%。[结论]该方法操作方便,所需时间短,提取溶剂用量少,便于推广和普及,是提取大蒜总黄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辅助大蒜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微波辅助大蒜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功率为300 W,提取温度为65℃,提取时间为8 min,料液比1∶7(g·mL-1);大蒜多糖有一定的清除DPPH和OH·自由基的作用,与VC相比,大蒜多糖对DPPH和O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要差;但大蒜多糖对菜籽油的抗氧化能力较VC强,能够有效抑制菜籽油的氧化。  相似文献   

17.
大蒜素是由蒜氨酸在内源蒜酶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的,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以白皮大蒜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白皮大蒜中的大蒜素并且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蒜提取液中的大蒜素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分析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料液比对白皮大蒜中大蒜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的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 h、料液比为1∶4(g/m L)。在上述的最优条件下大蒜素的提取率可达0.62 mg/g。该结论可以为大蒜素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根据。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生姜大蒜提取物复合保鲜剂对红橘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28-6230
[目的]为了开发红橘贮藏保鲜的新途径。[方法]以红橘为原料,按壳聚糖8种浓度添加或不添加生姜大蒜提取物构成涂膜液的8个处理,研究了室温条件下不同配比的壳聚糖与生姜大蒜提取物的复配涂膜液对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处理3(1.5%壳聚糖添加生姜大蒜提取物)其50d腐烂率最低,为5.9%;贮藏期间果实失重率抑制以处理3和4(1.5%和2%壳聚糖分别添加生姜大蒜提取物)与处理7和8(1.5%和2%壳聚糖分别不添加生姜大蒜提取物)的效果较为明显,分别为11.1%、11.3%、12%和10.9%;果实总酸含量、Vc含量影响最小的是处理3。[结论]处理3对果实涂膜保鲜效果最好,该处理显著的抑制了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的上升,延缓了果实总酸和Vc含量的下降,且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蒜浸提液对菜豆种=产萌发的化感作用强度。[方法]以乙醇为提取剂对大蒜进行提取,用大蒜浸提液处理4个菜豆品种(安蔬高产架豆王、赤裕五号、赤裕三号、抗病泰国新架豆王),测定不同处理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长度、电导率和POD活性。[结果]大蒜浸提液对4个品种发芽率的抑制率都在20%以下,种子活力指数的抑制率均达80%以上,对幼苗长度的抑制率均达70%以上,对抗病泰国新架豆王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抑制率最大,分剐为71%和65%。经大蒜浸提液处理后,幼苗电导率和POD活性显著提高。安蔬高产架豆王和赤裕五号的POD活性分别提高了69%、68%。[结论]大蒜化感物质对菜豆种子萌发有较强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大蒜总黄酮进行有效分离提取,探讨了用乙醇提取大蒜总黄酮的最佳工艺。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从大蒜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并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16倍95%乙醇于80℃浸提3h,样品液中黄酮含量为3.6%。证明采用乙醇为提取剂是提取大蒜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