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种鸡场必须饲养一定数重的种公鸡,以保证种蛋的受精率。一般公鸡和母鸡按1:8~9的比例混群饲养。即一个饲养一万只母鸡的种鸡场,约需饲养种公鸡1500只左右。现在饲料价格很高,饲养大量公鸡必将增加生产成本。另外种公鸡因死亡或报废,常意外地造成公鸡不足,导致种蛋受精率降低,影响种鸡场的经济效益。我们根据精子可在鸡生殖道内成活较长时间的生理机能,并从人工授精间隔5~7天授精一次的方法中得到启示,进行了母鸡间歇配种试验,获得满意结果,现报告于下: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鸡:22周龄迪卡父母代健康种鸡,试验组♀972只,♂54只;对照组♀879只,♂98只。  相似文献   

2.
为检测种公鸡精子在母鸡体内存活的时间,观测更换配种公鸡后后代更替情况.试验选择正常生产的五星黄鸡380只,分为两组,第一组母鸡60只,输精一次后连续收集16d种蛋,分别统计每天种蛋受精率和出雏率.结果表明:9d内维持80%以上受精率,之后迅速下降,第16天仍有5.6%的受精率,说明精子在母鸡体内存活时间可维持16d以上;第二组母鸡320只,用白羽科宝公鸡替换原黄羽公鸡,每5天输精一次.第一次输精后20 h开始收集种蛋并连续收集17 d,统计种蛋受精率和后代白羽、黄羽的羽色比例.结果发现:更换种公鸡后30 h内有0.67%的后代为白羽,第13天后代白羽率达到100%.说明更换公鸡精液13 d后可以收集种蛋并用于孵化.  相似文献   

3.
5 鸡配种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主要有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2种方法。自然交配有下列配种方式: 5.1 大群配种:系指公母鸡同群饲养,公母鸡按一定比例搭配,公鸡可随时与母鸡交配,优点是省工省事,种蛋受精率较高。 5.2 小间配种:指在一个配种小间,养8~15只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国笼养鸡发展很快,迫切需要鸡的人工授精。在鸡的人工授精中一般采用原精输精,稀释后的精液输精,受精率一般下降较多,尤其是稀释倍数加大,受精率下降更多。由于公鸡采精量较少,一般仅为0.2~0.5毫升,如只用原精输精,不易扩大输精母鸡数量。  相似文献   

5.
鸡的人工授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扩大公母鸡的配种比例,大幅度减少公鸡的饲养量,节约饲料、圈舍,降低成本;人工授精可以克服公母鸡体重相差悬殊,以及不同品种间杂交造成的困难,为有计划的高效育种工作开辟广阔前景,同时可提高受精率5%~10%,可以及时发现和淘汰低产母鸡,提高经济效益;因此采取人工授精技术对种鸡生产十分重  相似文献   

6.
采取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扩大公母鸡的配种比例,大幅度减少公鸡的饲养量,节约饲料、圈舍,降低成本;人工授精可以克服公母鸡体重相差悬殊,以及不同品种间杂交造成的困难,为有计划的高效育种工作开辟广阔前景,同时可提高受精率5%~10%,可以及时发现和淘汰低产母鸡,提高经济效益;因此采取人工授精技术对种鸡生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种鸡的人工授精是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将种公鸡的精液输送到母鸡体内,让母鸡受精,从而使母鸡所产的蛋具有孵化能力的过程。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优秀种公鸡的利用率;提高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减少种公鸡饲养数量,节省种公鸡饲养费用,同时还可以减少种鸡配种时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试验将200只盐津乌骨母鸡按公母1:25配种,笼养,进行人工授精;对照组200只母鸡按公母1:8配种,地面平养,自由交配,以研究盐津乌骨鸡人工授精效果。结果:人工授精比自然配种公鸡利用率提高3.1倍,节约饲料成本2068元,经济效益显著,且产蛋量增加20.28%,其受精率达到93.25%,比对照组71%高31.3%;两组孵化率差异显著,说明盐津乌骨鸡适宜采用人工授精来提高其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9.
<正> 一、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 1.受精率高自然交配时由于群序性使某些弱小的公鸡不能发挥作用,而好斗的公鸡未必是配种能力强的鸡,而且这些鸡往往由于配种过于频繁而影响受精率。另外由于配种的选择性,使一部分母鸡得不到配种,或者接受配种的次数不足,特别是当公母体型相差悬殊时造成的配种障碍更会影响受精效果,如进行不同品种间的杂交育种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我场对一幢笼养的5000只母鸡进行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的初步探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首先选出品质较好,特征明显,性行为强的星杂288公鸡200只,作为人工授精的种公鸡,并进行了采精训练,镜检精液活力。选出了160只公鸡准备采精。我场种公鸡的精液活力测定在0.5左右,每只公鸡每次采精约为0.3毫升,采精周期为每两天间隔一天,每次采精的总量为45毫升左右,用混合精液输精。笼养为三层全阶梯式,两列共12组,每笼养3只母鸡,以每组笼为一个育种群,有410  相似文献   

11.
采CD系罗斯公鸡精液给1500多只AB系罗斯母鸡进行人工授精,每隔六天输精一次,前两次每只母鸡输精量为0.05ml,以后每次每只母鸡输精量减为0.025ml,在试验鸡群中共收获种蛋53445枚,受精蛋44336枚,受精率83.94%,受精蛋孵化率80.4%,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种公鸡饲喂母鸡料对受精率等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25周龄健康的S08公鸡60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母鸡料和公鸡料,28周龄随机选取同舍母鸡2列,每列400只,分别与试验组、对照组公鸡进行人工授精,分别测定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结果表明:试验组在产蛋前期的受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产蛋中期与后期试验组与对照组结果相近;孵化率的趋势与受精率一致;健雏率整个阶段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说明种公鸡饲喂母鸡料对产蛋前期受精率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实际生产影响并不大,考虑实际因素种公鸡可以饲喂母鸡料。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公鸡好,好一坡”。说明种公鸡对后代有重要影响。作为种用公鸡,必须种性良好,体格健壮,配种力强,精液品质好。这样才有希望提高受精率和获得优良的后代。优良的种公鸡一天可交配20—50次,交配一次的射精量为0.1—1毫升。这里,谈谈肉用种公鸡的培育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养鸡技术及规模的蓬勃发展,鸡人工授精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及应用。此技术能显著提高公鸡利用率,克服公鸡、母鸡之间因体型差异大而在自然配种下受精率低或无法配种,便于远距离运输配种,对改善鸡季节差异,提高受精率等具有明显优势。笔者在长期的基层技术服务过程中,结合辖区  相似文献   

15.
笔者采用西德罗曼重型肉用种鸡,用不同输精量对种蛋受精率的影响试验,用背腹式按摩采精法,收集混合原精液给母鸡输精,输精深度为2.5厘米,以每次0.025毫升和0.05毫升分别与16只母鸡输精,每5天输精一次,下午3点开始,待输精2次后收留种蛋各组60枚入孵,5天头照,测定结果:0.025毫升和0.05毫升输精量的种蛋受精率相同,受精率为88.33%,两组没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笼养肉用种母鸡每5天输精一次,每次每只母鸡输精量以0.025毫升为宜。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现代养鸡技术及规模的蓬勃发展,鸡人工授精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及应用。由于该项技术能显著提高公鸡利用率;克服公鸡、母鸡之间因体型差异大而在自然配种下受精率低或无法配种;便于远距离运输配种;对改善鸡季节差异提高受精率等等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受到养鸡行业的广泛推广。笔者在长期工作实  相似文献   

17.
<正> 鸡的受精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公鸡产生的或人工授精时精子的数量和精子的活力,亦与配种,输精和产蛋时间有关。在配种时,母鸡的泄殖腔是外翻的,公鸡的精液射入母鸡的阴道,经2—3小时后,在输卵管的顶部可发现精子。此时卵子若从  相似文献   

18.
70—80年代由于商品笼养鸡的高速发展进而提出种鸡笼养的配种问题,人工授精技术受到先进养禽国家的重视,在这方面加强了研究。1971年美国笼养种鸡的人工授精种蛋受精率突破了96.2%;西德育种鸡场用人工授精获得种蛋50多万枚,平均受精率在90%以上。据报道,用人工授精获得的种蛋和初生雏可以降低成本20%左右(包括减少饲养公鸡和节约母鸡  相似文献   

19.
一 人工授精操作的关键点 优质的公鸡与健康的母鸡是保证受精率的前提,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方法是保证受精成功的关键。按照人工授精操作的流程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六个步骤,即精液稀释液预温→采精→稀释→核对温度→翻鸡→输精。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朝阳区红海种鸡场,按公鸡与母鸡1比1O的比例组群,进行笼养舍饲,每笼50只或100只.自1985年建场以来,生产种蛋之受精率一向很高.但是,1989年夏末秋初,突然出现新投产鸡群的种蛋受精率下降,死胚数增加.在分析原因时,一并对其公鸡交配活动进行了观察.一、观察方法1.随机选择鸡群2笼,每笼母鸡50只,公鸡5只.用不同颜色分别涂抹在其中配种用公鸡的不同部位,以资远距离识别.2.在每天早5时至晚9时人工光照期间,以不惊扰鸡群生理活动为前提,对各公鸡交配活动,逐一登记.连续观察3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