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刍动物限制性氨基酸营养及其氨基酸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具有独特的消化生理特点 ,其蛋白质或氨基酸营养代谢更复杂 ,单胃动物氨基酸模式研究方法 ,并不完全适用于反刍动物 ,因此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及其氨基酸模式研究与应用 ,已成为现代反刍动物蛋白质 (氨基酸 )营养代谢的研究热点。1 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反刍动物瘤胃内栖居着大量微生物 (细菌、原虫、真菌 ) ,饲料进入瘤胃后 ,部分被瘤胃微生物降解为小肽、氨基酸和氨 ,微生物再利用挥发性脂肪酸为碳架 ,利用发酵产生的能量 ,将部分小肽、氨基酸、氨合成微生物蛋白 ;饲料中未降解蛋白和微生物蛋白 ,随食糜进入真胃和小肠 ,在…  相似文献   

2.
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含氮物的总称。反刍动物牛羊之所以能利用非蛋白氮,是因为其瘤胃中共生着大量微生物,它们能将饲料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和氨基酸等,微生物利用这些氨合成体蛋白,迅速繁殖,当瘤胃的这些微生物下移到真胃和小肠时,可被动物消化吸收利用。有人检查过44种瘤胃细菌对氮源的要求,发现其中80%能利用氨态氮作唯一氮源生长,26%必须依靠氨态氮生长,55%既可以利用氨态氮,也可以利用氨基酸氮生长。氨合成微生物蛋白质的生化过程主要包括氨化反应和转氨反应,  相似文献   

3.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调控新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领域应用研究方面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反刍动物日粮中蛋白质的营养调控技术也日趋成熟。本文将从消化道和组织两个层次就反刍动物日粮中的蛋白质营养调控新技术进行阐述。1 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特点反刍动物的蛋白质代谢,因受瘤胃发酵的影响,其蛋白质消化代谢与单胃动物明显不同。一般认为,当饲料蛋白质被采食进入瘤胃后,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为寡肽、氨基酸和氨,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发酵生成的挥发性脂肪酸作碳架,并利用发酵释放的能量(ATP),将部分寡肽、氨基酸和氨又重新合…  相似文献   

4.
氮元素是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各种蛋白质的氮含量比较恒定,平均值为16%。瘤胃微生物可利用日粮蛋白降解产生的氨、肽、氨基酸作为氮源,利用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CO2、糖以及ATP作为碳链和能量合成的微生物蛋白质,可以提供动物机体40%~80%的氨基酸需要,是反刍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可提供氮源的物质有:蛋白质、过瘤胃蛋白、过瘤胃氨基酸、非蛋白氮等。为了有效利用饲料蛋白质和菌体蛋白,必须充分利用氮素营养。本文主要介绍了氮素营养的种类及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存有大量的微生物。饲料中的蛋白质在痛胃中大部分被微生物分解成氨基酸和氨。非蛋白氮在反刍动物体内酶的作用下也可以分解出氨,分解出的氨能被瘤胃微生物吸收合成它本身需要的菌体蛋白质。当瘤胃的这些微生物通过消化道传送到真胃和小肠时就被动物体消化吸收,从而得到蛋白质营养。痛胃微生物对所需要的氮源没有特定的要求,非蛋白氮和低质量的蛋白质都能满足它的要求。因此,可用非蛋白氮代替蛋白质饲料来饲喂反刍动物。l非蛋白显添加剂种类非蛋白氛是一类非蛋白态的含氮化合物的总称。常用于反刍动物饲养的非蛋白氮主…  相似文献   

6.
瘤胃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发酵,能将品质差的饲料蛋白质或非蛋白氮(NPN)转化为生物学价值高的菌体蛋白(其氨基酸组成近似卵蛋白),供反刍动物利用,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即饲料蛋白质通过瘤胃时被微生物分解形成大量的氨,造成蛋白质饲料的浪费。另外,瘤胃微生物分解尿素等非蛋白氮产生氨的速度大于其利用氨合成菌体蛋白的速度,不仅会造成NPN的浪费,而且还易导致氨中毒。将饲料蛋白质保护技术与NPN缓释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可调控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增加过瘤胃蛋白,同时可使瘤胃微生物分解尿素产生氨的速度与能量的释放相匹配,提高反刍动物对NPN的…  相似文献   

7.
反刍动物过瘤胃蛋白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后,被瘤胃微生物降解为肽、氨基酸和氮,这些降解物最终以氨的形式被微生物合成徽生物蛋白质.Sateer(1975)发现饲料的真蛋白质平均只有30%通过瘤胃,其余70%则在瘤胃内被微生物降解为氨.蛋白质降解率过高造成最终流入小肠内的蛋白质不能满足高产奶牛和生长速度快的反刍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因此,人们一方面为提高微生物分解蛋白质的利用费尽心机,另一方面又为减少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增加过瘤胃蛋白质而努力.  相似文献   

8.
一、反刍动物利用饲料蛋白质和NPN的特点 日粮中的蛋白质饲料被反刍动物摄入后,以不同的途径进行消化吸收,只有一部分能以完整的形式通过瘤冒进入真胃和小肠,被消化分解,其中的40%~80%的饲料蛋白在瘤胃内被微生物分解为肽、氨基酸和氨。瘤胃中的各种微生物群,选择性地利用自己所需的营养成分,有的利用肽或氨基酸,有的利用氟,最后合成菌体蛋白或原虫蛋白供反刍动物机体利用。部分未被利用的氨被吸收进入血液,经肝脏合成尿素后随尿排出体外,造成氮的损失,这实际上造成了饲料蛋白质的浪费。 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存有极为复杂…  相似文献   

9.
反刍动物具有复杂的前胃系统,包括瘤胃、网胃和瓣胃。与单胃动物相比,由于瘤胃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因而饲料在胃中的消化也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对饲料中重要的成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在瘤胃中的消化和吸收利用的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一、瘤胃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一)饲料蛋白质的降解和菌体蛋白的合成进入瘤胃的饲料蛋白质被瘤胃微生物大量降解,生成肽和氨基酸,一部分肽和氨基酸进一步降解。瘤胃中的原生虫和细菌对蛋白质的降解过程有些不同。对于细菌,蛋白质全部或部分降解成较小分子的过程在细菌  相似文献   

10.
奶牛瘤胃微生物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奶牛属草食家畜即反刍动物,最主要的消化特点是有4个胃,并能够利用纤维和非蛋白氮.其中瘤胃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在瘤胃中可被微生物降解发酵为挥发性脂肪酸、肽类、氨基酸及氨等成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畜牧业结构的调整,牛羊等草食动物饲养量的迅速增加。农作物秸秆等低质粗饲料作为牛羊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来源,造成严重的营养失调,尤以蛋白质类饲料不足更为突出。目前人们已对20多种非蛋白氮应用于反刍动物的饲用价值进行了试验,尿素饲养效果极为显著,以尿素作为非蛋白氮添加在反刍动物饲料中可部分替代饲料中的天然蛋白质。1尿素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利用过程反刍动物有一个类似发酵罐作用的瘤胃,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进入瘤胃内的尿素被细菌脲酶降解为氨和二氧化碳,一部分氨被细菌利用合成菌体蛋白,到达真胃和小肠被消化吸收。另一部…  相似文献   

12.
奶牛属草食家畜即反刍动物,最主要的消化特点是有4个胃,并能够利用纤维和非蛋白氮。其中瘤胃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在瘤胃中可被微生物降解发酵为挥发性脂肪酸、肽类、氨基酸及氨等成分。同时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氮源、能源等发酵产物合成微生物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调控奶牛消化代谢过程的目标是,使奶牛发酵的有利方面达到最理想,  相似文献   

13.
植物提取物对瘤胃发酵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与单胃动物不同,反刍动物能够大量地利用粗纤维饲料,这应归功于反刍动物特有的瘤胃发酵功能,即瘤胃微生物能够降解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合成微生物蛋白,给反刍动物提供能量和优质的蛋白质。然而,  相似文献   

14.
尿素是含氮化合物的一种,是反刍动物营养中最重要的非蛋白氮.因其成本低,来源广,符合作为饲料资源的条件,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反刍动物的良好氮源被广泛的利用. 1 反刍动物利用尿素的机理 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细菌和原生动物.这些微生物产生的消化酶,可以将饲料中的含氮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降解生成氨和酮酸等物质,其中氨和酮酸在微生物酶又可以结合生成氨基酸,进一步合成菌体蛋白.菌体蛋白进入真胃后,可继续水解,变成可以被反刍动物用的肽和氨基酸.  相似文献   

15.
尿素,瘤胃缓释尿素在反刍动物饲养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作为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补充饲料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以德国动物营养专家凯尔纳(Kellner)为首的一代学者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理论上查明了反刍动物瘤胃中微生物可以利用氨态氮形成菌体蛋白质,被反刍动物所利用,从  相似文献   

16.
奶牛属反刍动物(草食动物),最主要的消化特点是有4个胃,能够利用纤维和非蛋白氮。其中瘤胃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在瘤胃中可被微生物降解发酵为挥发性脂肪酸、肽类、氨基酸及氨等成分,同时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氮源、能源等发酵产物合成微生物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在这些过程中,对于奶牛来说,有些是有利的,有些是不利的。调控奶牛消化代谢过程的目标是使奶牛发酵的有利方面达到最佳,而使发酵的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17.
反刍动物饲料前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刍动物可以消化利用单胃动物不能或不易消化的饲料。这是因为反刍动物与定居在其前胃中的微生物处于共生状态 ,可以分解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合成动物易吸收利用的挥发性脂肪酸(VFA) ,也能合成微生物蛋白 ,消除许多抗营养因子 ,同时生成B族维生素。但也存在饲料中蛋白质和易消化糖也被降解 ,一些能量以甲烷 (CH4)和发酵热形式丢失的问题。近年来人们对饲料在反刍动物前胃和小肠的消化情况及调控手段越来越重视。研究者多集中于研究解决两个不平衡问题 :1 )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和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不平衡 ,导致氨从瘤胃中丢失 ;2…  相似文献   

18.
N-羟甲基-DL-蛋氨酸钙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主要表现在瘤胃微生物对降解蛋白质 (RDP)的需要和十二指肠对饲料蛋白质需要两个部分。微生物蛋白质可满足反刍动物对蛋白质需要的 30 %~ 40 % ,其余则由非降解蛋白质 (UDP) (又称过瘤胃蛋白质 )来满足。众所周知 ,蛋白质营养实际上是氨基酸的营养 ,关于反刍动物利用氨基酸的研究 ,最初只是从瘤胃微生物的营养需要来考虑 ,但对于高产反刍动物 (如高产奶牛 ) ,仅靠瘤胃微生物合成的菌体蛋白质 ,尚不能满足其对蛋白质的需要。由于反刍动物具有特殊的瘤胃发酵降解功能 ,如果在饲料中直接添加未经保护的氨基酸 ,则在瘤…  相似文献   

19.
<正>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研究,由传统的粗蛋白质或可消化蛋白质体系,转向降解和非降解蛋白质体系及小肠可消化蛋白质体系,迄今已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小肠氨基酸来源、数量、组成及蛋白质周转方面。反刍动物氨基酸需要是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调控的基础,是通过对饲料以及消化系统的调控,使进入小肠的氨基酸达到动物的生产需要。反刍动物小肠中吸收的氨基酸包括3个来源蛋白质的降解:①瘤胃微生物蛋白;②饲料非降解蛋白;③内源蛋白质。饲料非降解蛋白质和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微生物蛋白质是小肠氨基酸的主要来源,空肠回肠是氨基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因此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产量及氨基酸组成,对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及其氨基酸模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奶牛瘤胃发酵及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属于反刍动物,其与单胃动物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利用纤维素和非蛋白氮来为人类生产食物,相对地不与人类竞争食物。奶牛瘤胃中栖居着大量的微生物。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在瘤胃中可被微生物降解发酵为挥发性脂肪酸、肽类、氨基酸及氨等成分;同时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氮源、能源等发酵产物合成微生物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等营养物质。在瘤胃发酵的过程中,有些过程对于奶牛是有利的,而有些则对奶牛是不利的。为了提高奶牛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或提高生奶质量.使奶牛发酵有利方面达到最佳,发酵损失降到最小,国内外动物营养学家、生物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对瘤胃发酵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控瘤胃发酵途径,使奶牛的健康、生产水平和饲料利用率得到了改善。本文就奶牛瘤胃发酵过程及调控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