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液体纯培养方法,研究了猪苓菌丝体生长速度、生物量以及菌丝胞内外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性变化状况.试验结果:纯培养条件下猪苓菌丝体在培养1周后进入旺盛生长阶段,菌丝生长速度和生物量鲜重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显著加快;猪苓菌丝细胞内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的活性变化与菌丝生长呈现相关性,在菌丝旺盛生长时期都有一个酶活高峰;猪苓菌丝胞内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变化规律与菌丝生长未呈现相关性,胞外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规律是否与共生型真菌的营养特性有关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江绮晴  方祥  郑贵朝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3):183-185,199,238
采用徒手切片对金线莲组培苗及共生苗底部茎端进行显微观察,可见金线莲组培苗茎端皮层细胞中无菌丝团,而共生苗皮层细胞中可见大量刚形成或已被消解的菌丝团,表明共生真菌与金线莲组培苗已成功建立共生关系。采用电镜对金线莲共生苗作进一步观察,可见植物细胞中菌丝周围分布较多被分解的淀粉粒及溶解酶,表明共生菌株初期利用了植物的碳源物质,但最终被溶解酶消解,为植物提供营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基质中香菇菌丝生长期4种胞外酶的活性变化情况,为香菇营养生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提取不同基质中的粗酶液,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密度值,分析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淀粉酶及漆酶的活性变化.[结果]不同基质对胞外酶活性大小有影响;各种酶活性高峰期不同,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滤纸纤维素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在转色末期;淀粉酶的活性高峰位于转色初期;漆酶的活性高峰在发菌初期.[结论]胞外酶在不同基质和菌丝不同生长阶段活性存在差异,但同一种酶在不同基质中的活性变化趋势总体一致.  相似文献   

4.
采用锥虫蓝染色压片和石蜡切片方法,对不同生长时期的黑龙江省野生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样品菌根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鹿蹄草菌根中菌丝的侵染、定殖和消解均随生长发育的变化而变化;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鹿蹄草菌根中出现大量菌丝,两个时期的菌丝特征有所不同:营养生长期菌丝初步侵染皮层细胞,松散缠绕,生殖生长期菌丝大量侵染皮层细胞,形成菌丝团;在休眠期,皮层第二层细胞中富集大量球形孢子。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表明,在低温下供试碳源中,可溶性淀粉是平菇菌丝生长的最好碳源,其次是麦芽糖和葡萄糖。不同碳源对平菇胞外多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和漆酶酶活及3种酶总酶活的影响不同。前6周在麦芽糖基质中3种酶总酶活最高。8周时在可溶性淀粉基质中最高。其中1号菌株在甘露醇基质中漆酶酶活最高,2号菌株在麦芽糖基质中漆酶酶活最高。这3种酶与基质中木质素降解密切相关,故在低温下以淀粉为主,搭配麦芽糖等其它碳源,不仅利于平菇菌丝生长,更利于其3种酶活的稳定上升和木质素的快速降解,为子实体的发育积累更多营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表明,在低温下供试碳源中,可溶性淀粉是平菇菌丝生长的最好碳源,其次是麦芽糖和葡萄糖。不同碳源对平菇胞外多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和漆酶酶活及3种酶总酶活的影响不同。前6周在麦芽糖基质中3种酶总酶活最高。8周时在可溶性淀粉基质中最高。其中1号菌株在甘露醇基质中漆酶酶活最高,2号菌株在麦芽糖基质中漆酶酶活最高。这3种酶与基质中木质素降解密切相关,故在低温下以淀粉为主,搭配麦芽糖等其它碳源,不仅利于平菇菌丝生长,更利于其3种酶活的稳定上升和木质素的快速降解,为子实体的发育积累更多营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北虫草菌丝、子实体生长及液体菌种TTC酶活力方面的相关指标为依据,对不同来源北虫草菌种C1~C9进行研究,从中筛选出优质菌种.[方法]从菌丝形态、菌丝长速、子实体长势、产量、TTC酶活力、生长周期等方面比较研究,筛选出适宜生产及推广的优质菌种.[结果]从菌丝生长情况来看,C2菌丝菌落直径平均长速最快;C1,C3与其无明显差异,3株菌种的菌丝生长都较浓密;各菌种菌液的TTC酶活力,培养5d的活力最强,随培养天数的增加酶活力表现为下降趋势,菌种C3菌液TTC酶活力最高;各菌种子实体生长情况,C3的菌丝封面时间短,转色快,子实体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结论]菌种C3菌丝为橘黄色、致密、厚、菌落边缘整齐、气生性菌丝较少;菌丝封面、封底时间短,菌丝转色快;TTC酶活力强;子实体产量高,生长周期短;菌株C3为筛选的优质菌种.  相似文献   

8.
以1株野生大球盖菇菌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影响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因素。结果表明:菌丝培养的最佳温度为25℃;最适pH为6.0~7.0;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佳碳源是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10∶1。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硫酸钾时,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旺盛,菌丝粗壮。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白芦菇的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本文测定了不同温度、pH、碳源及氮源条件下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检测了栽培过程中菌包内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等酶活性以及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含水量、pH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菌丝最佳生长条件为29℃,pH10.0,蔗糖为碳源,酵母粉为氮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培养基pH会随着菌丝生长先升高后降低,纤维素酶和淀粉酶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均保持较高的活力,而漆酶活力则较低且随菌丝生长发育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白芦菇生长发育过程对纤维类和淀粉类营养物质比较偏好,在配方优化中可以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10.
不同微量元素对斑玉蕈菌丝生长及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PDA加富培养基和生产培养基中添加6种微量元素,探索不同条件下微量元素对斑玉蕈菌丝生长及基质降解有关酶的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PDA加富培养基中添加100、60、500、100 mg·L~(-1)的微量元素Mn~(2+)、Ca~(2+)、Mo~(6+)、Fe~(2+),显著促进菌丝生长;生产培养基中添加100 mg·kg~(-1)的Fe~(2+)和Cu~(2+)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添加100 mg·kg~(-1)Zn~(2+)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生产培养基中添加100 mg·kg~(-1)的Cu~(2+)显著提高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其酶活分别达到39.83、19.17和9.58 U·m L~(-1).表明每种微量元素对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酶活的影响不显著,在不同培养基中不同微量元素对斑玉蕈的菌丝生长及酶活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1.
水稻褐变穗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玲  周万福  靳学慧  台莲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83-15684,15687
[目的]研究水稻褐变穗病原菌链格孢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主要研究了营养条件对水稻褐变穗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不同的营养、温度、pH值等条件对水稻褐变穗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很大影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菌丝生长最适的pH范围是5~6,孢子萌发以7为最好;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率以可溶性淀粉为最好;不同氮源条件下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以硝酸铵为最好。[结论]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所需营养条件有同一性,说明只要有利于孢子萌发的条件也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2.
金银花藤培养基中加锌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金银花藤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锌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锌有利于香菇菌丝的生长,增加菌丝的生物合成,其中200×10-6 mg·kg-1的硫酸锌是促进香菇菌丝生长发育的最佳营养条件;反之,过高浓度的锌抑制香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杏鲍菇栽培周期木质素酶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跟踪观察杏鲍菇栽培周期的还原性糖、可溶性蛋白、木质素酶等各项生理指标,初步了解其木质素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杏鲍菇具有分泌漆酶以及锰过氧化物酶的能力,但是不能分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初始培养料中还原性糖含量较高,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峰值与子实体发育相对应;可溶性蛋白整体呈上升趋势;木质素酶在菌丝营养生长阶段活力较高,生殖生长阶段活力较低,菌丝对基质的降解具有一定的次序。  相似文献   

14.
以白色金针菇菌株为材料,研究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酸性磷酸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发育期间胞外酶活性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羧甲基纤维素酶菌丝营养生长阶段活性较低,现蕾后活性急剧增强,达到11.43U;半纤维素酶高峰出现于采收期,达到8.13U;漆酶在菌丝营养生长阶段活性较高,原基形成后迅速下降到0.15U;中性蛋白酶菌丝营养生长阶段活性比较稳定,现蕾前相对较低,子实体生长阶段酶活性明显增强;酸性磷酸酶活性随着菌丝培养呈下降趋势,但生殖生长期迅速升高.  相似文献   

15.
以香菇为材料,在袋料栽培条件下,添加不同浓度的壳聚精研究香菇的生长代谢.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为100和500mg·kg-1时,栽培料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长势浓密,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菌丝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滤纸纤维素酶(FP酶)、淀粉酶、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力,在菌丝快速生长期均达到最大值,且明显高于对照.可选择壳聚糖浓度为100和500mg·kg-1作为香菇栽培生产中固体栽培料中添加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水稻谷粒褐变致病菌禾谷镰孢菌丝生长特性.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的营养、温度、pH值等条件对菌丝生长有很大影响.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最适的pH范围是7~8;全光照、连续振荡培养有利于菌丝的生长;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以半乳糖、淀粉为较好,不同氮源条件下菌丝生长以硝酸铵、丙氨酸为较好.结论:从水稻褐变谷粒分离出禾谷镰孢菌研究其生长特性,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水稻褐变穗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溶菌酶的浓度,酶解温度、时间,生长培养基成分和上再生培养基成分等因素对农抗5102产生菌两个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菌酶用量为4mg/ml时,合适的酶解温度和时间是32℃,1.5小时;生长在PM_1培养基和有机A培养基上的菌丝细胞壁对溶菌酶最敏感;原生质体不仅可以在高渗的RM_2培养基上形成菌落,而且也可以在非高渗的PM_1培养基上形成菌落;补充10%蔗糖的PM_1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丝可以增加对溶菌酶的敏感性和原生质体的再生频率;当原生质体在4℃中贮存24小时和48小时后,再生频率可分别下降达76%和和94%。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用6个不同生长势的葡萄品种扦插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接种试验,探讨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对参试材料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率及菌丝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AMF对试材无机营养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Gm能够显著提高参试材料的AMF侵染率,且强生长势品种的侵染率显著高于弱生长势品种;接种后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试材的菌丝酶(ALP和SDH)活性,6个品种的菌丝酶活性大小依次为玫瑰蜜早黑蜜水晶维拉莎京秀红地球;丛枝菌根的形成对各试材无机营养的吸收均有影响;其中,对促进大量元素吸收的效果优于微量元素,使试材根、茎、叶中的大量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但却出现部分试材的微量元素含量低于CK的情况,其中以茎最为典型;接种对不同品种无机营养吸收的贡献率表现各异,相对而言弱生长势品种的贡献率大于强生长势品种。  相似文献   

19.
壳寡糖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菌丝满瓶时间和纤维素酶活力为指标探讨了壳寡糖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0001mg/g壳寡糖能明显提高杏鲍菇纤维素酶的酶活力,同时缩短了杏鲍菇的菌丝满瓶时间;而0.01mg/g壳寡糖对杏鲍菇纤维素酶的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烟管菌T1(Bjerkandera adusta)原生质体制备及菌丝再生的最佳条件。[方法]研究菌龄、渗透压稳定剂种类和浓度、pH、酶浓度及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并研究再生培养基种类对菌丝再生的影响。[结果]在PDA液体培养基中,以28℃摇床培养3 d的菌丝最适于该菌原生质体制备;用0.5 mol/L KCl配制的含有15 mg/m L的溶壁酶于30℃下酶解3 h,获得原产量最高,达1.18×10~6个/m L;RM1培养基再生率最高,达1.22%。[结论]该研究优化了原生质体制备及菌丝再生条件,为进一步研究烟管菌噬藻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