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与花粉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醋酸洋红染色法研究了胡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花芽外部形态、花药颜色变化及其与减数分裂进程的关系,染色体行为和花粉变异。结果表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与花芽外部形态以及花药颜色密切相关;减数分裂偶线期和中期Ⅰ可以看见单价体,后期Ⅰ、末期Ⅰ以及后期Ⅱ均可见落后染色体;减数分裂末期Ⅰ和末期Ⅱ核仁数目存在着动态变化,这种现象可能与杨属植物古多倍性起源有关;不同基因型间花粉粒直径的差异显著;除基因型HY17和HY31之外,其他基因型均可产生天然2n花粉,其频率在0.49%~4.37%之间变化,天然2n花粉的发生可能与后期Ⅱ纺锤体定位异常有关;低频率的连体花粉广泛存在于不同基因型的胡杨花粉中,这预示着胡杨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的胞质分裂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2.
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Longiflorum×Asiatic系列异源三倍体百合 ‘Bonsoir’(2n=3x=36)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有64.31% 的花粉具有活力,且有活力的花粉大小范围在986.33~3 491.68 μm2之间,并呈双峰分布。形成败育花粉的主要原因如下:高度不规则的染色体配对、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不均等分离、微核等现象。另外,减数分裂中期Ⅱ纺锤体的异常定向导致了末期Ⅱ二分体和三分体的形成,产生未减数的配子,如融合纺锤体和三极纺锤体;但平行纺锤体和垂直纺锤体不参与未减数配子的形成。一些小孢子母细胞在胞质分裂过程中未形成细胞板,导致单分体的形成以及二分体和三分体的增加,提高了未减数配子的频率。通过对小孢子发生过程中各种现象的观察,对异源三倍体百合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Longiflorum×Asiatic系列异源三倍体百合‘Bonsoir’(2n=3x=36)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有64.31%的花粉具有活力,且有活力的花粉大小范围在986.33-3491.68μm2之间,并呈双峰分布。形成败育花粉的主要原因如下:高度不规则的染色体配对、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不均等分离、微核等现象。另外,减数分裂中期Ⅱ纺锤体的异常定向导致了末期Ⅱ二分体和三分体的形成,产生未减数的配子,如融合纺锤体和三极纺锤体;但平行纺锤体和垂直纺锤体不参与未减数配子的形成。一些小孢子母细胞在胞质分裂过程中未形成细胞板,导致单分体的形成以及二分体和三分体的增加,提高了未减数配子的颛率。通讨对小袍子发毕讨稃中各种观象的观察.对异源=倍体百合存畜种申的府阳讲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减数分裂是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配子形成的必要阶段,是生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以银灰杨雄花枝为研究材料,运用醋酸洋红染色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开展银灰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微管骨架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银灰杨花药颜色变化可作为初步判别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的形态学标记,花粉母细胞从减数分裂细线期发育至四分体时期,花药颜色从嫩绿色,经由黄绿色、微红色、浅红色、鲜红色转为深红色。2)银灰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末期Ⅰ可观察到与着丝粒微管紧密相连的落后染色体,由于染色体两侧着丝粒微管的均衡牵引而致使其停滞于细胞板中央,不移向两极而被遗弃,造成配子染色体的不平衡,可能是导致银灰杨花粉部分败育的机制。3)银灰杨的胞质分裂属于典型的连续型胞质分裂类型,受辐射状微管系统的调节,从细胞周沿向心扩展,直至细胞质完全分离。4)银灰杨花粉中存在天然2n花粉,其发生可能与减数分裂中期Ⅱ的平行纺锤体和三极纺锤体有关。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银灰杨花药颜色变化与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关系,从新的角度阐释了银灰杨落后染色体的形成原因及其花粉败育机制,并探索了银灰杨天然2n花粉的发生机理,为银灰杨遗传改良策略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应用H33258荧光染色法研究茄子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茄子花粉母细胞中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包括1个营养核、1个精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可观察到12个二价体,小孢子有丝分裂中期可观察到12条染色体,是染色体计数的最佳时期;四分体排列方式有平面型、四面体型,四分体细胞体积可作为单核中晚期小孢子的间接比较标准。  相似文献   

6.
萝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染色体压片法和爱氏苏木精染色-冬青油透明法研究了萝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萝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终变期二价体多为棒状和环状,有3%的异型二价体,中期Ⅰ出现少量染色体落后现象,中期Ⅱ纺锤体的排列方式有垂直型、平行型和八字型,四分体排列按比例依次为十字交叉型、四面体型和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为3核型,包括1个营养核及2个精核,具3个萌发孔.2.0~4.5 mm的花蕾处于单核期,可作为花药培养或小孢子培养的选材依据.花粉可染率为87.9%,败育多发生在单核期.  相似文献   

7.
采用染色体压片法和爱氏苏木精染色-冬青油透明法研究了萝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萝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终变期二价体多为棒状和环状,有3%的异型二价体,中期Ⅰ出现少量染色体落后现象,中期Ⅱ纺锤体的排列方式有垂直型、平行型和八字型,四分体排列按比例依次为十字交叉型、四面体型和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为3核型,包括1个营养核及2个精核,具3个萌发孔.2.0~4.5 mm的花蕾处于单核期,可作为花药培养或小孢子培养的选材依据.花粉可染率为87.9%,败育多发生在单核期.  相似文献   

8.
棉花小孢小子母细胞间的胞质连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的系统观察表明,小孢了母细胞间胞质通道的发育是棉花小孢子发生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之。胞质通道的形成始于减数分裂的前夕,在减数分裂1期间育分拓宽,在减数分裂Ⅱ期间逐渐消失。胞质通道的存在仅限于相邻小孢子母细胞的壁之中。胞间运动。胞质通道的形成可能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同步性有关。偶尔也能观察到核物质的胞间穿运,但这种核物质表现出降解的状态,推测这是非正常发育小孢子母细胞间降解原生质胞  相似文献   

9.
大青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室(10~20℃)水培条件下,对大青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青杨完成孢母细胞到四分体发育大约需要120h;减数分裂过程中最关键而复杂的前期Ⅰ大约占整个减数分裂进程60%的时间;当染色体从中期Ⅰ向两极迁移时,有明显落后的染色体,中期Ⅱ分裂相具有大量平行纺锤体和垂直纺锤体;大青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与其雄花芽和花药形态有着密切关系,可从花芽外部形态变化判断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  相似文献   

10.
香椿小孢子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香椿孢小孢子母细胞发育过程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香椿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和中期互极面染色体,形态及行为相近,分散良好,均可计数为n=28,表明香椿染色体数目2=56;中期Ⅰ侧面分裂细胞群体同步性极强;减数分裂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雄配子体为四孔型。  相似文献   

11.
同源四倍体萝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观察了同源四倍体萝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结果表明:二、四倍体减数分裂主要过程基本相似,均为同时型胞质分裂.区别在于:四倍体前期I 19.3%的花粉母细胞具有双核仁;中期I染色体构型复杂,二价体占53.8%,四价体占33.9%,多价体占7.4%;在25.5%的花粉母细胞中观察到染色体落后和染色体桥现象;中期Ⅱ纺锤体有"八"字、垂直和平行3种类型;非正常四分体达6.7%,败育率达32.0%.  相似文献   

12.
菘蓝(Isatis tinctoria L.)花药和花粉发育的光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塑料薄切片方法,对菘蓝花药和花粉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花药壁发育属双子叶植物型。绒毡层为腺质的,当精子形成后开始解体。2.自减数分裂粗线期至末期Ⅱ,同一药室内相邻的小孢子母细胞之间存在胞质通道。3.小孢子母细胞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形成四面体形的四分体,并发现早期四分体的小孢子之间亦存在胞质通道。4.生殖细胞从初期至中期具有呈弱PAS正反应的壁,有丝分裂前壁物质消失。成熟花粉粒三细胞型。  相似文献   

13.
应用H33258荧光染色法研究普通白菜小孢子再生四倍体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四倍体白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及各时期染色体形态等变化与二倍体植株相似;4条同源染色体中期Ⅰ可出现四价体、二价体或配对二价体、少量三价体和单价体;终变期四价体呈棒状、环状、V形、L形、U形、S形、Y形等多种构型;中期Ⅰ多数细胞中出现10个四价体或配对二价体,个别细胞中出现多价体或单价体。四分体排列方式有垂直型和四面体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成熟花粉粒为三核型,包括1个营养核和2个精核,具四萌发沟。从后期Ⅰ到末期Ⅱ,甚至小孢子有丝分裂,整个分裂过程中均观察到落后染色体等非正常染色体。  相似文献   

14.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的系统观察表明,小孢子母细胞间胞质通道的发育是棉花小孢子发生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胞质通道的形成始于减数分裂的前夕,在减数分裂Ⅰ期间充分拓宽,在减数分裂Ⅱ期间逐渐消失。胞质通道的存在仅限于相邻小孢子母细胞的壁之中.胞质通道的孔径分布为150~3300 nm,大部分细胞器均能通过充分拓宽的胞质通道进行胞质间运动。胞质通道的形成可能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同步性有关。偶尔也能观察到核物质的胞间穿运,但这种核物质表现出降解的状态,推测这是非正常发育小孢子母细胞间降解原生质胞间转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石蒜(Lycoris radiataHerb.)小孢子和雄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花药由4个花粉囊组成,花粉囊壁包括表皮、药室内壁、中层与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存在滞后染色体、染色体桥、染色体片段和微核等现象。成熟花粉粒具有二核、三核和营养细胞中存在二核等异常现象。减数分裂异常和绒毡层细胞延迟退化是导致花粉败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1.同一花各花药减数分裂基本同步,但同一花药则常不同步.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常见异常现象.3.胞质分裂为同时型.4.四分孢子在四分体中排列的方式多样.5.成熟花粉粒为二胞型,营养核解体较早.6.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全部过程中,均有胼胝质壁包围,四分体各个小孢子间也具有胼胝质壁.7.绒毡层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多数绒毡层细胞的核分裂为二核,其少数一直停留在单核状态.8.单核小孢子有的皱缩空瘪,有的彼此粘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毛白杨未减数2n花粉发生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我国首次发现毛白杨可自然产生未减数2n花粉,其发生比率因无性系和年度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介于 0~14.3%之间.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花粉观察显示,在毛白杨配子形成过程中,前减数分裂正常,第Ⅰ、Ⅱ次减数分裂亦未见到核复原现象;只是在中期Ⅱ的纺锤体定向有异常表现,即除了相互垂直和成约60°角之外,还有12.9%~33.7%平行纺锤体的出现,此外在所产生的花粉中还偶见与胞质分裂异常有关的连体花粉存在.这些异常现象表明,毛白杨未减数2n花粉的形成是由于平行纺锤体合并,以及因平行纺锤体的存在而引起细胞板组建发生紊乱,进而导致胞质分裂发生异常这两条途径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绿豆小孢子母细胞来自初生追孢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属于同时型。四分体呈四面体排列。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在花药内葫发,花药开裂时散出。小孢子母细胞之间,有明显的胞间联丝。小胞子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前期的凝线期至减数分裂Ⅰ的中期,普遍观察到小孢子母细胞间染色质胞间转移现象。四分体时期,绒毡层细胞的内切向壁及径向壁解体,部分绒毡层细胞的原生质体向药室内突入。由单核花粉粒到2细胞花粉粒形成初期,均可见到部分绒毡层细胞的原生质体进入药室,形成周原质团,渗入花粉粒之间,但在此过程中,始终有一部分绒毡层细胞保持在原位解体消失。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杨山牡丹、中原牡丹、紫斑牡丹三种七品种的小孢子发生在光镜下进行了比较观察和研究.除共同的正常发育特征外,在不同品种中程度不同地观察到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及分裂过程高度不同步现象,不仅同一花药的不同花粉囊分裂节奏不一致,即使在同一花粉囊内分裂的进程也不一致.推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异常是形成败育花粉的关键因素.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中小孢子排列多呈四面体形,少为左右对称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杉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与雄球花外部形态变化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杉木生殖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杉木雄球花为材料,采用数码相机实地拍照、体视镜以及醋酸洋红染色压片法研究杉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雄球花生长发育的过程。【结果】杉木雄球花着生于新枝顶端,外部有芽鳞包裹。随着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雄球花的芽鳞逐渐打开,小孢子叶的体积增大,逐渐伸长到芽鳞之外,最终将雄球花的芽鳞挤压脱落;而小孢子叶颜色和大小也有着明显的变化,颜色经过翠绿色、黄绿相间、黄褐色、并最终变成红褐色,其长度变化范围为3.278~5.229 mm,直径变化范围为2.626~3.868 mm。观察杉木减数分裂过程发现:小孢子母细胞染色体行为存在异常,如减数分裂中期Ⅰ的落后染色体,后期Ⅰ和后期Ⅱ染色体分裂不同步,以及在四分体时期观察到不均等分裂,如二分体、三分体。不同着生位置的雄球花发育具有不同步性;同一个雄球花的不同小孢子叶以及相同小孢子叶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也不相同,整个减数分裂过程大约持续3 d。【结论】杉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与雄球花外部形态及小孢子叶颜色和大小的变化密切相关,其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