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木耳是著名的山珍,可食、可药、可补,中国老百姓餐桌上久食不厌,有“素中之荤”之美誉,世界上被称之为“中餐中的黑色瑰宝”。而黑木耳培植方法,在世界农艺、园艺、菌艺史上,都堪称一绝。在培植黑木耳的培养基中添加富硒制剂生产出的富硒黑木耳,不仅销售价格较普通黑木耳高20%以上,而且医疗保健作用明显,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开发富硒黑木耳是农民增收和居民受益的有效途径。现将富硒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优化基础配方,开发一款形态、色泽和口感俱佳的黑木耳莜麦饼干,以丰富饼干品种.【方法】以感官评分为衡量指标,根据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确定黑木耳莜麦饼干加工中黑木耳粉末、莜麦粉、植物油、白砂糖的适宜添加量.【结果】各因素对黑木耳莜麦饼干感官评分的影响顺序为:白砂糖添加量植物油添加量黑木耳粉末添加量莜麦添加量.最佳配方为:黑木耳粉末添加量9.17%、莜麦添加量10.22%、植物油添加量24.59%、白砂糖添加量24.37%,其余辅料添加量分别为黄油10%、食盐0.64%、泡打粉1.37%、奶粉2.5%、鸡蛋液40%.【结论】该添加量下加工的黑木耳莜麦饼干外观、口感和风味都较好.感官评分与模型理论值相接近,表明模型的拟合程度好,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是以黑木耳和大麦芽为主要原料,添加白砂糖、柠檬酸、复合稳定剂,研制的一种复合保健饮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黑木耳麦芽汁饮料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黑木耳汁与麦芽汁配比为1:5,柠檬酸添加量为0.1%,白砂糖添加量为8%,同时复合稳定剂CMC与黄原胶的添加量为0.25%。黑木耳麦芽汁饮料具有麦芽的清香和良好的口感。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食用菌品种,且具有较强的富硒能力。本试验通过施加不同浓度的液体硒肥,分析不同浓度硒肥对黑木耳菌丝生长以及产量和子实体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木耳子实体中硒的含量与施加硒肥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适宜的硒肥浓度可以促进黑木耳菌丝的生长,具有增产的作用;高浓度的硒肥则会抑制黑木耳菌丝的生长,导致其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对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富硒条件及菌丝体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旨在寻找新型富硒抗氧化物质并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资料。以黑木耳菌丝体的富硒量为测定指标,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富硒条件进行优化,以DPPH(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清除率为测定指标,采用DPPH还原法对黑木耳液体发酵菌丝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最适富硒条件为:葡萄糖20 g·L~(-1),酵母膏2.5 g·L~(-1),硒浓度7.5μg·m L~(-1),p H 6.5,温度28℃,转速140 r·min~(-1),培养时间5 d。该条件下黑木耳液体发酵的菌丝体富硒量可达853.16μg·g~(-1),较优化前提高了66%。黑木耳菌丝体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76.12%。优化后的培养条件较好地提升了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的富硒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富硒黑木耳浆液的配制条件,为富硒黑木耳深加工生产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富硒黑木耳G6干子实体及深层发酵菌丝体为原料,粉碎后分别按一定比例加蒸馏水混匀,通过测定不同料水比浆液中的不溶物含量及硒、粗蛋白、可溶性糖、粗脂肪、粗纤维等营养成分含量和溶出率以确定最适料水比,制得子实体浆液和发酵菌丝体浆液;再利用正交试验对富硒黑木耳浆液配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富硒黑木耳子实体浆液中的不溶物含量明显高于发酵菌丝体浆液;发酵菌丝体浆液各营养成分的含量均高于子实体浆液;随料水比的降低,发酵菌丝体浆液和子实体浆液的各营养成分含量均下降,溶出率则升高,制备发酵菌丝体浆液和子实体浆液的最适料水比分别为1∶10和1∶20.菌丝体浆液300 mL、子实体浆液200 mL、蜂蜜30 g(25 mL)时,制得的富硒黑木耳浆液口感爽滑、微甜适口且具有黑木耳淡香味,经3个月的放置观察,饮品基本无分层现象,稳定性好.[结论]富硒黑木耳子实体浆液、发酵菌丝体浆液和蜂蜜以8∶12∶1比例混匀,配制的富硒黑木耳浆液为棕褐色黏稠状液体,口感和风味较佳,无需添加其他化学增稠剂,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绿色饮品.  相似文献   

7.
3种黑木耳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供营养全面、质量安全的桑枝黑木耳,合理利用桑树伐条修剪产生的大量废弃枝条,提高黑木耳产品质量安全,促进食用菌及蚕桑产业的健康多元化发展,参照食用菌等食品国家标准方法对桑枝黑木耳与野生柞树黑木耳和市场普通黑木耳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矿物质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桑枝黑木耳中粗蛋白、总糖含量均高于野生柞树黑木耳和普通黑木耳;粗脂肪、粗纤维含量低于野生柞树黑木耳和普通黑木耳;桑枝黑木耳中富含17 种氨基酸,包括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的7 种,总氨基酸含量高达10.51%;桑枝黑木耳中硒含量较高,为0.17 mg/kg,符合富硒食用菌的硒含量标准;铅、汞、镉、砷等重金属含量非常低,完全复合食品食用安全规定。桑枝黑木耳具有很好的营养膳食结构组合,是很有开发前景的富硒食用菌;用桑枝屑栽培黑木耳等食用菌,对蚕桑产业的可循环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将700羽蛋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含0.15 mg/kg硒的基础日粮,其他各组在基础日粮中再分别添加0.2、0.5、1.0 mg/kg硒,硒源分别为富硒益生菌和亚硒酸钠,进行为期3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中低剂量的富硒益生菌可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降低料蛋比;添加各试验剂量的富硒益生菌和亚硒酸钠对蛋品质均无显著影响;随着日粮中硒添加量的增加,硒在蛋中的沉积显著增加,相同水平的硒添加量,富硒益生菌提高蛋硒含量的效果优于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9.
以富硒黑木耳中的硒多糖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微波提取法,分别设超声时间、微波时间、超声功率、微波功率、料液比5个单因素试验,再选择对富硒黑木耳中硒多糖提取率有显著影响的4个因素(超声时间、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料液比)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富硒黑木耳硒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微波提取富硒黑木耳中硒多糖,在超声时间26 min、微波时间22 min、微波功率350 W以及料液比1∶58(g/m L)时,硒多糖提取率最高,为11.79%,与传统水提法相比,提高了4.1%,提取时间缩短了56.67%。以传统水提法提取的富硒黑木耳中硒多糖为对照,进一步研究超声–微波提取富硒黑木耳中硒多糖的总还原力以及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超声–微波提取的富硒黑木耳硒多糖和传统水提法提取的硒多糖的还原力吸光值分别为0.431和0.410,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3.81、4.91 mg/m L,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4.59、5.70 mg/m L,说明超声–微波提取的富硒黑木耳硒多糖抗氧化活性优于传统水提法提取的硒多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有机硒转化条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硒添加量、培养时间和装液量对红发夫酵母富硒的影响。[结果]红发夫酵母富硒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亚硒酸钠的添加方式为分2次添加,在硒添加量20 mg/L、培养时间30 h、装液量80 m L/500 m L的条件下,红发夫酵母的生物量达10.62 g/L,有机硒转化率达63.2%。[结论]研究结果为红发夫酵母富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辽宁省主栽黑木耳品种延特5号进行培养基及最适硒浓度筛选,得出“延特5号”富硒黑木耳最适培养基为麦麸30 g、黄豆粉15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水1000 mL;最适硒浓度为6.0~7.5 μg/mL.硒含量可达30.16 μg/mL.  相似文献   

12.
以富硒面粉为原料,添加麦胚粉、魔芋和大豆粉,研制一种新型杂粮富硒营养面条。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各添加物的最适添加量,然后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富硒营养面条的最适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麦胚粉添加量为2%、魔芋添加量为1.1%和大豆粉添加量为2%为最适工艺参数。添加麦胚粉、魔芋和大豆粉能有效改善面条的品质如色泽、气味、口感和烹煮损失等,同时能提高面条的营养价值,有利于氨基酸的互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通风发酵罐进行酵母菌富硒的研究,结果饲用酵母菌富硒的效果受硒添加量、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影响,其中硒添加量对酵母菌的生物量(产量)和硒含量影响较大。考虑到试验中的工业化因素,认为以硒添加量20mg/L、接种量10%、发酵时间25h,为符合生产实际的富硒发酵理想条件。硒酵母菌的生物量达445.4-480.4mg/100ml.硒含量达501.51-604.44mg/kg。  相似文献   

14.
为寻求在猴头菇生产过程中黑木耳菌糠的最佳添加量,降低猴头菇生产成本和实现菌糠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猴头菇基础培养基为对照,设置4个黑木耳菌糠添加量的配方,研究不同木耳菌糠添加量对猴头菇母种、二级种菌丝体生物学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猴头菇母种和二级种菌丝生长的黑木耳菌糠最佳添加量分别为50g/1 000mL和20%,该条件下,猴头菇母种和二级种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4.17mm/d和2.812 0mm/d,菌丝长势粗壮且浓密;提高猴头菇农艺性状的黑木耳菌糠最佳添加量为25%,该条件下,菌袋的平均产量为218.4g,生物转化率为54.60%,子实体直径6.11cm,颜色洁白,菌刺密集。  相似文献   

15.
《山西农业科学》2016,(9):1360-1363
将富硒平菇中提取的硒蛋白添加在原料乳中制作富硒酸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富硒酸奶的最佳因素水平组合,同时对富硒酸奶在冷藏过程中的滴定酸度、黏度、保水性、感官等品质变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硒蛋白添加量4%、蔗糖添加量8%、接种量3%、发酵时间6 h条件下,所制作的富硒酸奶感官品质最好;硒蛋白酸奶在冷藏过程中滴定酸度、感官评分都低于对照酸奶,但差异都不显著(P0.05),保水性显著高于对照酸奶(P0.05)。说明以硒蛋白为原料的富硒酸奶的开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光合细菌还原亚硒酸盐为红色单质硒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5):543-547
山西大学光合细菌研究室保藏的一株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strain N)(N菌株)能够把高毒性的亚硒酸盐还原成为红色单质硒。通过单因子试验,对影响N菌株还原亚硒酸钠的因素(亚硒酸钠添加量、菌种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 H值、培养时间)进行了分析,旨在优化N菌株还原亚硒酸盐的最佳条件并确定最佳转化率。结果显示,对转化率影响较大的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亚硒酸钠添加量培养时间培养基初始p H值菌种接种量;N菌株还原亚硒酸盐得到红色单质硒的最适条件为:亚硒酸钠添加量2.0 mmol/L、培养时间8 d、培养基初始p H值7.0和接种量15%,优化后转化率达到91.36%。  相似文献   

17.
将岭南黄公母混合雏780羽按饲养试验要求分为13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5羽,纳米硒和亚硒酸钠2种硒源分别以0.1,0.2,0.3,0.4,0.5和1.0mg/kg6个硒水平添加到基础日粮中,配制成12种试验日粮,以基础日粮为对照,研究纳米硒和亚硒酸钠对肉鸡生长、肝脏脱碘酶活性和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1)基础日粮组肝脏脱碘酶活性和血清T3水平显著低于2种硒源的各组硒添加水平(P<0.05),T4水平显著高于2种硒源的各组硒添加水平(P<0.05)。(2)亚硒酸钠添加量在0.1mg/kg时,肉鸡生长性能、肝脏脱碘酶活性、血清T3和T4趋于平台;添加量在0.3~1.0mg/kg时,肉鸡生长性能随硒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添加量在0.2~1.0mg/kg时,肝脏脱碘酶活性和血清T3水平随硒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T4水平随硒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1.0mg/kg硒添加水平的肉鸡生长性能显著低于0.2~0.4mg/kg硒添加水平,肝脏脱碘酶活性和血清T3水平显著低于0.1~0.3mg/kg硒添加水平(P<0.05),血清T4水平显著高于0.1~0.3mg/kg硒添加水平(P<0.05)。(3)纳米硒添加量在1.0mg/kg时,肉鸡生长性能、肝脏脱碘酶活性和血清T3水平仍然保持在高峰平台,T4保持在低峰平台(P>0.05)。(4)硒源添加量在0.1~0.3mg/kg时,亚硒酸钠和纳米硒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硒源添?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富硒真姬菇营养价值进行评估,采用真姬菇‘白玉10号’为试验菌株,菌草24号、本地配方作为富硒培养基进行栽培,对真姬菇产量、转化率、子实体性状、含硒量及子实体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硒的添加浓度、添加方式及培养料差异均会对产量、转化率及性状产生影响。在硒浓度设计范围内,本地配方可获得硒含量在0.46~52.29mg·kg~(-1),是本地CK含硒量的2.7~307.6倍,24号配方可获得含硒量在1.18~84.92mg·kg~(-1),是24CK的6.94~499.53倍,子实体的含硒量与硒浓度呈正相关性。成分方面,子实体含水量、灰分和粗蛋白与硒浓度呈负相关性,而硒对子实体多糖合成有促进作用,但对总糖、脂肪的合成没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武芸  张驰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5):821-823
以富硒黑木耳为原料,采用水浸提、乙醇沉淀多糖、Sevage脱蛋白、干燥等方法对富硒黑木耳中硒多糖的提取分离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用蒽酮比色法和原子吸收法对多糖含量、硒含量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富硒黑木耳含硒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在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60℃条件下提取两次,此时多糖提取率最高,水溶性多糖含量为18.95%,硒的含量为32.56μg·g-1.  相似文献   

20.
探讨渐进加硒法制备硒酵母的效果,硒添加量对饲用酵母的富硒量、产量及发酵液环境硒含量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渐进加硒法的富硒水平明显优于一次加硒方法,产量达641.69mg/100ml,酵母茵富集、转化有机硒的水平达634.28mg/kg;硒添加量在20mg/L之内时,饲用酵母富硒量与发酵液环境硒量成正相关,硒添加量〉20mg/L时,饲用酵母吸收无机硒转化成有机硒的能力将受到无机硒的毒性作用,影响饲用酵母菌正常的生长繁殖。结论:合理的渐进加硒法可以用于富硒酵母的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