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武定鸡脂联素基因(NC_006096)第1外显子上的c.A99G突变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方法]翅静脉采集67只武定鸡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法分析Hsp92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单酶切的结果。[结果]在c.A99G同义突变位点上存在AA、AB和BB 3种基因型,其中A基因频率为0.686 6,B基因频率为0.313 4;PIC=0.337 8,表明该位点为中度多态位点;χ2适合性检验表明,脂联素基因c.A99G位点处于平衡状态。[结论]采用PCR-RFLP法可有效检测武定鸡脂联素基因c.A99G突变,该位点有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呈中度遗传多态水平且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采用PCR-RFLP技术研究了364头荷斯坦牛POU1 F1基因第二外显子的TaqⅠ酶切位点(e2-TaqⅠ)和第六外显子的HinfⅠ酶切位点(e6-HinfⅠ)多态性,并分析了两个位点多态性与泌乳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实验群体中这两个多态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e2-TaqⅠ位点等位基因G/A的频率为0.2706/0.7294,e6-HinfⅠ位点等位基因G/A频率为0.3228/0.6772。性状关联结果表明,两个位点的基因型与第一、二胎泌乳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绵羊多胎性的分子机理以及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RFLP及PCR-DS方法,对哈萨克羊群体BMP15基因FecXG和FecXB及第2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BMP15基因FecXG和FecXB位点均未出现多态性,在第2外显子存在2种基因型,AA型和AB型;测序结果表明:AB型个体在该基因第775位点发生G→C的突变,出现G/C的杂合.优势基因型为AA型,优势等位基因为A基因,多态信息含量小于0.25,属于低度多态;χ2适合性检验表明: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显著性检验分析表明:该突变位点在不同产羔数母羊群体中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该突变位点可以作为控制绵羊多胎产羔的潜在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4.
浙东白鹅和四季鹅GH基因外显子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东白鹅和四季鹅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鹅GH基因5个外显子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鹅GH基因外显子2和4发现了4个SNP多态位点,分别为外显子2的C39T、C74T突变和外显子4的T291C、G297A突变,其中C74T突变为错义突变,其他3个均为同义突变.在GH基因外显子2 SNP位点上,浙东白鹅和四季鹅分别以等位基因D和A为优势等位基因;在外显子4 SNP位点上,2个鹅群体均以等位基因A为优势等位基因.在外显子2和4多态位点上,浙东白鹅和四季鹅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  相似文献   

5.
以四川大恒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培育的8个优质肉鸡群体(5个品系和3个杂交组合)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测序检测鸡ADSL基因外显子2与外显子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群体中,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SL)基因外显子2的3797位点发生C→T突变,外显子9的10225位点发生A→T突变;适合性检验显示,ADSL基因外显子2、外显子9各基因型频率除1个群体外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对群体各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进行计算,发现ADSL-3797和ADSL-10225 SNPs位点属于中度多态位点,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283和0.320.本研究为ADSL基因SNPs位点与优质肉鸡重要肉质性状的关联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Ex-FA BP为候选基因,采用直接测序方法寻找贵妃鸡、怀乡鸡母鸡Ex-FA BP基因的SNP,在基因5'调控区筛查到3个多态位点G2707A、C2717A、T2725G,用生物信息学和PCR-RFLP方法分析并验证这3个位点.结果显示:只有位点G2707A存在一个SacⅡ酶切位点;三位点多态信息含量:其中贵妃鸡母鸡的PIC均为0,表现为单态;怀乡鸡母鸡的PIC分别为0.3723、0.3749、0.3727,处于中度多态.经过Χ2适合性检验,所有母鸡群体在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P<0.05).比较G2707A位点的3种基因型GG、GA和AA对怀乡鸡母鸡群体脂肪性状的影响,结果基因型对皮脂厚、肌内脂肪没有显著影响;但在活重、屠体重性状方面,GA型显著高于GG型(P<0.05);腹脂重和腹脂率,GG>GA型(P<0.05),并有GG>AA>GA型的趋势.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突变位点没有处于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不会影响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7.
利用PCR-SSCP方法测定96头布莱凯特黑牛H-FABP基因外显子2和内含子2的部分序列多态性,并对含有多态序列的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物1、3的扩增序列不存在多态性,引物2、4的扩增序列存在多态性;引物2在内含子第323位点处存在G→A突变,在群体中产生了AA、AB、BB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48、0.146、0.406,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75,属于中度多态(0.25χ2检验该位点基因型频率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引物4在内含子2第872位点处存在C→G的突变,产生了HH、Hh、hh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04、0.417、0.47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37,为中度多态(0.25χ2检验该位点基因型频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利用PCR-SSCP方法,设计两对引物(L1、L3)对134只欧拉型藏羊CAPN1基因部分序列进行多态性检测.检测结果分析表明L1引物存在从、AB和BB 3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PCR产物测序结果分析发现在第5内含子和第6外显子上各存在1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分别是扩增序列190 bp处的A→G的突变和扩增序列260 bp处的A→G的突变,但外显子的突变为同义突变.L3引物PCR-SSCP检测未发现多态位点.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该群体在突变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345 2,属中度多态,X2检验表明该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相似文献   

9.
利用PCR-SSCP技术对版纳微型猪、西藏小型猪、军牧猪和大白猪4个品种的IGF-1基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外显子3上存在1个SNP(G201A),在外显子4上存在2个SNPs(A440G和T455C).各SNP位点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统计结果显示,在G201A位点,A为大型猪的优势等位基因;在A440G和T455C位点,AT为大型猪的优势等位基因,小型猪的上述2个位点均没有共同的总体特征;2个等位基因型分布差异极为显著(P<0.01),西藏小型猪的多态信息含量最低,而军牧猪的杂合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对81头梅山猪群体进行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基因292G/A和1168G/A位点的多态性检测,进而分析这2个位点的多态性与部分重要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旨在探讨能否将其作为机体一般抗病力的有效遗传标记。结果发现,LBP基因292G/A MspⅠ酶切位点和1168G/A Bsh1236 Ⅰ酶切位点在梅山猪群体中均可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1168G/A位点PIC值介于0.25~0.5之间,表现为中度多态;292G/A位点PIC值小于0.25,表现为低度多态。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梅山猪LBP基因292G/A位点处,BB基因型个体的IFN-α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P<0.05);1168G/A位点处,3种基因型个体之间所检测的免疫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LBP基因292G/A突变对梅山猪的一般抗病力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有必要对292G/A的遗传效应开展进一步分析与验证。  相似文献   

11.
旨在探讨日粮中来源于柠条的缩合单宁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择体重为40 kg左右的健康杜蒙绵羊羯羊15只,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5),饲粮中不含单宁;试验Ⅰ组(n=5)和试验Ⅱ组(n=5),饲粮中分别含2%和4%单宁。分别于试验期晨饲前(0 h)和晨饲后3、6、9 h采集各组绵羊瘤胃液,测定和比较各组绵羊瘤胃内环境指标,包括pH值、氨氮(NH3-N)浓度、菌体蛋白(BCP)浓度。结果表明,饲喂含有2%(试验Ⅰ组)和4%(试验Ⅱ组)单宁的日粮对杜蒙绵羊的瘤胃pH值无显著影响(P>0.05);饲喂含有2%(试验Ⅰ组)和4%(试验Ⅱ组)单宁的日粮3 h和6 h后,绵羊瘤胃NH3-N浓度显著(P<0.05)降低;饲喂含有2%(试验Ⅰ组)和4%(试验Ⅱ组)单宁的日粮6 h和9 h后,绵羊瘤胃BCP浓度显著(P<0.05)提高。日粮中添加2%和4%来源于柠条的单宁,对绵羊瘤胃pH值无影响,可降低瘤胃NH3-N浓度,提高瘤胃BCP浓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RFLP方法对武定鸡67个个体的脂联素基因(NC_006096)第2外显子上的c.C565G突变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MvaⅠ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单酶切,结果显示,在该位点有AA、AB和BB 3种基因型;对该位点的群体遗传学特性分析,经χ^2适合性检验,表明在该位点群体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掌握大豆水解蛋白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和添加时期,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48头(14日龄,刚断奶,公、母各半),将仔猪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3个组,其中,Ⅰ组作为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大豆水解蛋白;Ⅱ、Ⅲ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3.0%和4.0%的大豆水解蛋白。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前3周,Ⅱ、Ⅲ组仔猪每周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都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在试验的第1周,Ⅱ、Ⅲ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在试验的前2周,Ⅱ、Ⅲ组的料重比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前3周,Ⅱ、Ⅲ组每周的腹泻率都较对照组显著(P<0.05)降低;整个试验期内,Ⅱ、Ⅲ组干物质和粗蛋白的利用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大豆水解蛋白能有效改善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适宜添加量为3.0%,适宜添加阶段为15~42日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对杜寒杂交肉羊生长性能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81只3月龄、体重为(23.0±1.0)kg的杜寒杂交羔羊,随机分为对照组(70%精料+30%干秸秆)、试验Ⅰ组(70%精料+30%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和试验Ⅱ组(70%精料+30%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添加占日粮总蛋白浓度10%的膨化缓释尿素,NPN≥100%)。试验期为75 d,预饲期为15 d,正饲期为60 d。分析育肥羊的增重,胃肠道组织重量和表观形态。[结果] 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极显著(P<0.01)提高试验组羊的采食量和日增重。试验组羊的大肠重,消化道总重和瘤胃容积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Ⅱ组羔羊瘤胃内壁颜色优于其他组。[结论] 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促进了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胃肠道发育,试验Ⅱ组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粉碎的饲料桑按15%比例与玉米秸秆共同发酵后制成混合发酵饲料,分析发酵产物的营养成分,评价饲喂混合发酵饲料对羔羊采食量、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的3月龄断奶肉羊100只,随机分为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各组试验羊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5%混合发酵饲料(含15%饲料桑)、15%发酵玉米秸秆、15%饲料桑、15%玉米秸秆。试验期45 d。结果混合发酵饲料与发酵玉米秸秆和饲料桑相比,DM、Ash、EE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氨基酸总量、CP含量差异显著(P<0.05);混合发酵饲料与饲料桑相比,CF含量差异显著(P<0.05);混合发酵饲料与发酵玉米秸秆和饲料桑相比,NDF含量差异显著(P<0.05);混合发酵饲料与发酵玉米秸秆相比,ADF含量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Ⅲ组、Ⅳ组及对照组相比,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Ⅰ组的只均增重、平均日增重、粗饲料采食量及饲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的DM、EE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的NDF、ADF、Ca、P表观消化率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由15%饲料桑与玉米秸秆制成的混合发酵饲料,营养价值较发酵玉米秸秆和饲料桑有所提高;与饲喂基础日粮相比,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的混合发酵饲料,可以提高肉羊的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探索饲料中不同脂肪含量对本地浏阳黑山羊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的浏阳黑山羊15只,分为对照组、高脂组Ⅰ和高脂组Ⅱ。根据国际标准方法检测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并配制不同脂肪含量的饲料饲喂浏阳黑山羊,其中,对照组饲料中脂肪含量为3.8%,高脂组Ⅰ饲料中脂肪含量为15.2%,高脂组Ⅱ饲料中脂肪含量为7.6%。分别于饲喂后的第0天、第15天、第30天采集血液样本,并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含量。结果在饲喂不同脂肪含量饲料30 d后,高脂组Ⅰ与高脂组Ⅱ山羊体重均显著升高(P<0.05),而试验前后对照组山羊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Ⅰ浏阳黑山羊血清中AST、ALP、TP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ALT、TC及T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高脂组Ⅱ浏阳黑山羊血清中ALT、AST、ALP、TC含量显著升高(P<0.05),T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TG含量显著(P<0.05)下降。结论饲料中添加脂肪可促进山羊增重,但添加过多会引起山羊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异常。该试验可为确定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合理配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驱虫药对伊犁马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伊犁马科学驱虫及健康养殖提供参考。[方法] 将平均体重(265.5±35.6)kg、出生日期相近的40匹1岁伊犁马随机分为5组,每组8匹,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在相同的饲养管理和日粮营养水平条件下,对照组不驱虫,在试验开始第1天,试验Ⅰ组使用伊维菌素驱虫,试验Ⅱ组使用吡喹酮驱虫,试验Ⅲ组使用阿苯达唑驱虫,试验Ⅳ组使用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的混合药剂驱虫;在试验第14天采集马匹血液样品,测定血浆氮代谢指标、葡萄糖及酶相关指标、脂代谢指标及金属离子指标。[结果] ①试验Ⅲ组总蛋白(TP)浓度最低,与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及试验Ⅳ组相比,分别降低了8.16%、7.15%、4.98%及6.62%(P>0.05)。对照组及各试验组白蛋白(ALB)、尿素(UREA)浓度均无显著(P>0.05)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及试验Ⅳ组血浆中UREA浓度分别降低了33.15%及36.10%(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分别降低了26.51%、21.11%、47.14%及52.38%(P>0.05)。试验Ⅲ组血浆中碱性磷酸酶(ALP)活力低于对照组,降低了0.19%(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Ⅳ组的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显著(P<0.05)升高,分别提高了17.84%、13.51%;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分别提高了5.40%和4.08%(P>0.05)。③对照组血浆中甘油三酯(TG)、肌酐(CREA)及尿酸(UA)的含量与各试验组相比均无显著(P>0.05)差异。试验Ⅰ组及试验Ⅳ组血浆中CREA浓度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3.38%和9.86%(P>0.05)。试验Ⅱ组血浆中胆碱酯酶(CHE)活力显著(P<0.05)高于试验Ⅲ组,提高了17.70%。④对照组血浆中Mg2+浓度与各试验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血浆中Ca2+浓度最低,与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及试验Ⅳ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3.44%、16.40%、25.89%及21.43%(P<0.05)。[结论] 综合来看,使用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混合驱虫,对伊犁马血浆中的氮代谢、糖脂代谢指标及肝功能代谢酶活力改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秸秆不同调制技术, 提高饲料利用率, 选用秸秆专用复合酶制剂和酵母活菌制剂用清水稀释后喷洒在秸秆表面, 与日粮其他成分充分混匀后饲喂肉牛, 研究对肉牛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酵母活菌制剂处理的试验Ⅱ组肉牛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经复合酶制剂处理的试验Ⅰ组和对照组, 试验Ⅱ组肉牛每千克体增重的饲料成本比试验Ⅰ组和对照组分别低0.91元和1.83元。试验得出如下结论:酵母活菌制剂处理玉米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可以提高肉牛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玉米‖花生茬口显著提高冬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光反应机理,研究了玉米‖花生茬口(间作茬口,ICR)、玉米茬口(MCR)和花生茬口(PCR)及不同施磷水平对冬小麦播前土壤含水量、冬小麦花后旗叶的气体交换参数、光系统Ⅱ(PSⅡ)、光系统I(PSⅠ)及二者间的性能协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播前土壤含水量及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PSⅡ反应中心供(Wk)/受体侧(Vj)的活性,增强了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o)、捕获的能量(TRo/CSo)和进入电子传递的光能(ETo/CSo)。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扬花期旗叶PSⅡ初级光化学最大量子产额(φpo)、转化效率(Ψo)、电子传递效率(δRo)及乳熟期的PSⅠ的性能(ΔI/Io)、PSⅡ与PSⅠ协调性(ΦPSⅠ/PSⅡ)和籽粒产量,较花生茬口显著提高了乳熟期的φpo和δRo值。施磷提高了Pn、ABS/CSo、TRo/CSo、ETo/CSo、φpo、Ψo、δRo、ΔI/Io和ΦPSⅠ/PSⅡ值。这说明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提高了冬小麦旗叶光反应中心活性,从而提高净光合速率,重要原因可能是间作茬口能保持耕层较高的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不同生态修复措施对毛乌素沙化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方法] 以围封作为对照(Ⅳ),采用施肥(Ⅰ)、补播(Ⅱ)、喷藻(Ⅲ)、藻类补播拌种(Ⅴ)和施肥+补播(Ⅵ)措施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苏力德苏木沙化草地进行修复,通过监测植被群落特征及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标,评价其对生态修复措施的响应。[结果] 施肥(Ⅰ)、补播(Ⅱ)、喷藻(Ⅲ)、藻类补播拌种(Ⅴ)和施肥+补播(Ⅵ)处理区的植被群落平均高度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区(Ⅳ);藻类补播拌种(Ⅴ)处理区的植被群落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5个处理区;施肥(Ⅰ)处理区的植物种类最多,共20种;补播(Ⅱ)处理区最少,共10种;喷藻(Ⅲ)、施肥(Ⅰ)和藻类补播拌种(Ⅴ)处理区的Margar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组。[结论] 不同修复措施对于沙化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均有显著影响。喷藻或拌藻、施肥等具有养分输入作用的修复措施对短期内修复沙化草地具有显著效果,修复后植物种类、物种丰富度明显增加,植被群落变得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