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动物遗传学》课程是动物科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动物遗传实验是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遗传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的主要途径。在分析该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新的实验内容及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农业院校《动物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正>动物遗传繁育学科包括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和动物繁殖学3门课程。遗传学主要研究群体遗传结构、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及遗传参数分析。育种学主要研究改良动物遗传品质,提高生产性能水平,培育优良品种、品系和杂种优势利用。繁殖学主要研究生殖生理和繁殖技术,以及提高动物繁殖力的途径和方法。动物遗传繁育学科是一个研究提高动物繁殖性能的有机整体,传统的动物遗传繁育学科实验附属于各门理论课,实验学时数较少,课程实验之间缺乏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的地位,分析了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中实验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分析并设计了实用的实验项目,为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专业获批了国家第一批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为响应国家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力改革。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实践应用性较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教学法为介导,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协作精神,优化了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农科”动物生产类专业创新型复合畜牧人才培养的需求,将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引入动物分子遗传标记实验课程中,设计了基因缺失分子标记检测与分析实验,采用基于PBL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能系统掌握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基因型判定等相关理论和实验技术,将多门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的融会贯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专业认同感,培养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主要基于生物学遗传实验课程的教学视角,分析生物学实验课程开展中的问题所在,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以学习规律作为主要引导,实现生物学类开放综合大实验教学的变革。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开设了果蝇形状综合遗传分析、数目多倍体诱导分析和ABO血型分子基因分型与群体遗传平衡分析三种遗传学开放性大实验课程,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次研究旨在能够引起社会对实验课程的全新认知,发挥实验课程的作用所在,进一步推进创新型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动物疾病诊断技术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必修核心课,其实践性非常强,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以实用化学、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检测技术为基础,又为后续的牛羊病防治、猪病防治、禽病防治等临床课程构筑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平台。为了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求学、求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动物疾病诊断技术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动物疾病诊断技术课中开展了相应的项目式教学。  相似文献   

8.
随着特种经济动物驯养繁殖技术的成熟,其养殖方式正经历着过渡性转变,但因其驯化时间短,在其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存在营养与饲料不完善、遗传繁育技术待提高和饲养管理方法不科学等诸多问题,需要从业者具备实用的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实用的专业技能是特种经济动物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需要。文章总结了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希望得到同行专家学者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高等林业院校“遗传育种”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育种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林学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加强高等林业院校林业相关专业本科生遗传育种课程教学及实践,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实验技能。该文对遗传育种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等措施,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食品掺伪检测》是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实验课教学安排是否合理关乎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针对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专业开设的食品掺伪检测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分析现阶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革新课程中实验操作的考核方式,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实践动手能力,以期提高食品掺伪检测课程的授课效果,为学生后续的进一步深造和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优质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材建设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论述了《动物基因工程》课程建设的意义,对优质课程建设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从中得出一些体会,为从根本上提高《动物基因工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授课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SPOC属于后MOOC时期的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将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应用于单一学校甚至是班级这样的小规模用户群,实现MOOC与实体课堂教学相融合。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将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教师们努力探索的方向。以基因工程专业课程为例,首先分析生物学专业课基因工程课程采用SPOC教学模式的适切性,然后基于SPOC构建基因工程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促进新形势下基因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动物遗传学实验是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遗传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动物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选择和优化实验内容,改变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等,以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为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动物遗传资源学课程在讲授中的主要问题是“内容广”与“学时少”之间的突出矛盾,应用互联网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为此,运用网络技术和资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上进行了探索,开展了以教材为基本出发点的互联网内容拓展,以“学生主讲,教师辅助”的教学方法、考核以课程论文为主的教学改革探索,并拓展了教学深度。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利用QQ、微信建立交流群,灵活及时地在课程期间延伸了教学交流链,通过对研究生动物遗传资源学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是本科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应注重将社会主义社会观、价值观有机地融入专业知识教育实践中,以便增强学生三农情怀和知农为农的责任意识。采用灵活和多样的教学模式,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为培养合格的畜牧行业接班人和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动物生理学实验是一门独立开设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学习拥有稳固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是重要目标。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适时合理地进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通过简述动物生理学实验传统教学现状、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和相应的考核机制,因材施教,分类教学,以期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实验基本技能,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兽医微生物实验是高等院校动物医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培养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探讨传统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提出引入具有高效率、安全性和交互性等优点的虚拟仿真技术。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辅助常规实验教学,“虚、实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时间和空间,丰富实验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降低高危病原的实验风险,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也为动物医学教育改革及多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动物解剖学课程的实验课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养殖业一线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的教学方法、手段是改善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的关键。为了使专业课的讲授方法和技巧有所改善,就当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存在问题、考核机制进行阐述,探讨该课程实验课的创新模式及具体措施,以期为动物解剖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科教育合理“增负”是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有必要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的框架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针对动物生理学课程,提出通过改革理论和实验教学方式和手段,加大课程训练强度,丰富课程训练形式,以及加强平时学习过程的监督等措施,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适度增加课程难度、深度,以期提高动物生理学课程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动物环境卫生学实验课是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环节。通过实验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养殖场环境做出正确的评价,因此,有必要全面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论述了动物环境卫生学实验课程建设中的一些主要问题,主要从教学观念、实验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评价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动物环境卫生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