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东地区食用菌生产原材料以阔叶木屑为主,每年要消耗大量的阔叶林木资源。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林木砍伐受到严格限制,使香菇、滑菇等生产原料相对减少,不仅本地木屑紧缺,外地木屑也供不应求。针叶林资源储量大,但因其含苯酚类、烯萜类和具有芳香油类物质,对食用菌菌丝体生长起抑制和致死作用,可导致菌丝体培养失败,即使能出菇,其畸型菇也较多。多年来针叶木屑在食用菌生产上未得到开发利用。为了节约阔叶林资源,充分利用松杉木屑,2004~2005年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在针叶木屑栽培香菇、滑菇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将经物理与化学方法处理过的松杉木屑70%与30%阔叶木屑混合,进行半熟料、全熟料菌棒栽培,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在本地区推广应用。松杉木屑的开发利用为食用菌产业开辟了一条资源利用的新路。  相似文献   

2.
浦城县境内有丰富的阔叶林资源及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中、低温型食用菌的生长,尤以木屑为主料的香菇生产规模最大.全县年生产4000万袋以上。产值超亿元。但多年的香菇生产。给我县的森林资源保护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缓解“菌林”矛盾。维护生态平衡、探索资源的循环利用途径成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和必然选择。笔者在香菇菌渣用于香菇、蘑菇、草菇、鸡腿菇、竹荪等栽培方面进行了多年的试验摸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其主要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韦强 《北京农业》2007,(10):21-22
为保护和改善首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京郊的人工速生林发展很快。由于成材时间较长,存在农户短期效益和造林长期效益的矛盾.影响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因此有效利用林间闲置土地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是加速造林农户致富的有效途径。现以香菇为例,介绍速生林间作食用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周炜坚 《新农村》2006,(6):13-13
食用菌与水稻复种是一种高效的新型栽培模式。利用中、低温型食用菌与水稻复种轮作的增效原理是温度互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温资源。水稻与蘑菇、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复种在生产季节安排上,温度要求上和营养需求上都能满足各自要求且能相辅相成,其稻草是栽培蘑菇的主要原料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林木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天麻废弃菌材在食用菌栽培生产中的循环利用,以天麻废弃菌材为主要基质开展平菇、黑木耳、香菇3种食用菌的袋料栽培研究,测定了不同配方基质对3种食用菌的菌丝体生长速率和子实体生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天麻废弃菌材可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基质开展袋料栽培,菌材基质中添加部分玉米芯材料时,3种食用菌的生物转化率均显著提高;基质配方B(60%菌材+30%玉米芯)栽培效果最好,平菇、黑木耳、香菇的生物转化率分别达到了59.45%、50.32%、52.49%。  相似文献   

6.
根据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在区域布局方面,综合考虑栽培历史、产业基础、原料资源、气候条件、技术、产品市场等因素,将闽西、闽北列为福建省常规食用菌木生菌的优势生产区。永定县食用菌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至2008年,全县食用菌生产521万袋和6.5万m^2,其中,反季节香菇生产260万袋,蘑菇生产5.5万m^2,总产量3891.5t,总产值2316万元。  相似文献   

7.
花菇是优质的香菇产品,然而香菇是典型的木腐菌,每生产1万筒菌筒,就要消耗1.25万公斤的阔叶林,全国每年有大量木材用于香菇生产,这样菌林矛盾就越来越突出.为了使食用菌可持续发展,节约森林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我县利用锥粟枝栽培花菇,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采用典型调查方法,对秦巴山区汉中、安康、商洛3地区近800个利用栎类资源生产食用菌、天麻、猪苓的生产户进行了调查,总结分析了不同利用途径投料、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固定成本、成本、收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段木生产食用菌(木耳),生产户自产自用,并不依靠其为经济收入来源;袋料生产香菇经济效益较好,对栎类资源破坏小,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的段木生产;2)中药材(天麻、猪苓)生产投入产出比率最高,受到当地生产户青睐,是当前重要的利用途径,也是未来需要推广的利用方式;3)农户技术不完善、生产方式粗放、劳动力不足、投入资金相对缺乏、林地交通条件不便、投资风险保障不健全以及劳动力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是影响该地区栎类资源高效利用不平衡的主要因素;4)未来要靠技术培训、规模化集约经营、统一市场收购、优化菌种培育和提高服务水平来发挥栎类资源高效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正>青龙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具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适宜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气候条件。我县从2005年开始种植食用菌,到2014年全县香菇栽培发展到2500万棒,通过近10年栽培管理,菇农逐步总结出香菇生产过程中杂菌的防治经验,现总结如下:危害香菇生产的杂菌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链孢霉、木霉、青霉、曲霉等,菌棒受到侵染,轻则减产,降低质量,重则绝收,给菇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1遵化市食用菌生产现状 遵化市从1994年开始引进示范发展香菇生产,经过卜几年的发展,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加,据调查,2007~2008年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4698个棚,品种达到10余个,分别是香菇、白灵菇、双孢菇、平菇、杏鲍菇、茶树菇、木耳、栗蘑、金针菇、北虫草等。2007~2008年,全市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了10130万棒,食用菌年产量可达到10.2万吨,综合产值可达到5.559亿元。全市25个乡镇中16个乡镇100多个村4412户6万多人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全市已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开发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河南南阳是食用菌适生区,当前主要种植草腐菌和木腐菌两大类.木腐菌以木材为主要营养源,如香菇、木耳、灵芝和猴头菇等.草腐菌类以吸收禾草秸秆(稻草、麦草等)腐草中的有机质作为主要营养来源的菌类,草腐菌栽培主要原料为作物秸秆,无需消耗林木资源,主要生产双孢菇、白灵菇、杏鲍菇、草菇、鸡腿菇等.南阳生产的木腐菌类香菇、木耳和猴头菇在全国占据重要位置,而生产的草腐菌类比例较小,大量秸秆等原料得不到有效利用.如何快速发展草腐类食用菌,是摆在南阳市有关部门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夏秋季食用菌产业区域生产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淑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722-5723
青藏高原夏秋季食用菌生产充分利用了青藏高原区域4~10月从春末、夏季到秋季自然气候冷凉、病虫害发生频率低的优势,生产的双孢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产品品质优良,供不应求,是我国利用自然生态气候优势生产夏秋季食用菌的主要产区之一。就青海省高寒区域的川水地区、浅山地区、脑山地区等特殊生态区域进行食用菌生产分析,总结并建立了4种高寒区域夏秋季食用菌生产模式,为青海省特殊生态条件下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秸秆分解剂的诞生延续了食用菌生产的产业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资源丰富,除生产大量粮食外,每年还产农作物秸秆5亿多吨。利用秸秆及锯沫等可制作食用菌生产的培养基,开辟了一项新的产业,消耗了大量的秸秆。但是,收获完食用菌后剩下的培养基菌糠无法利用。由于菌糠产量巨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是三明市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1998年全市食用菌总产量达11.2万t,总产值6.1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9.5%,人均食用菌产值230元,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为 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繁荣农村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一是产业结构趋同化,栽培品种单一,市场开拓不力,生产起伏波动大;二是生产布局不合理,产业发展规划滞后,生产带有自发性、盲目性;三是菇棚占地多,综合利用率差;四是资源管控困难,林菌矛盾较突出。针对存在的问题,1998年三明市政府制定了1998~2010年的食用菌生态工程建 设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构想。 1 食用菌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1 稳定总量,积极调整品种结构 重点是控制常规菇规模,大力发展珍稀食 用菌。要求2005年以前,茶薪菇、姬松茸等珍稀食用菌的总量要达10万t以上,超过香菇、蘑菇、木耳的比重。 1.2 减少耕地占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重点是提高菇棚的立体、空间种植,提高 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丽水香菇产业迅速兴起,给丽水山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但也消耗了大量的阔叶林资源。产业经济发展看似与资源保护成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但随着腐植酸类肥料不断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可能。通过对1999—2006年的食用菌、腐植酸类肥料生产应用的研究文献资料的检索分析研究后,针对香菇生产中辅料添加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莲都区科技局的支持下,于2007—2009年开展了黄腐酸钾在香菇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并取得了成功。简要阐述了试验研究成果,并对该成果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应用于生产之中,为保持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和香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金秋十月,既是收获季节,又是播种季节。常言道:三春不如一秋忙。从事食用菌生产的朋友,需合理解决农事与菌事间的劳力和时间矛盾,尽量做到两不误。一、出菇管理。平菇、鸡腿菇、香菇等,出菇阶段的重点是防虫和通风。秋季空气湿度较重,可酌情减少  相似文献   

17.
我国随着食用菌科研和生产技术的提高,香菇在食用菌栽培生产中发展潜力最大,创造推广了代料太空栽培方式,能有效利用农林副产品的下脚料,是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一项产业,具有广阔前景,主要出口美国、日本、新加坡。而且市场需求有上升趋势,中国已成为香菇出口大国。香菇的深  相似文献   

18.
遵化市从1994年开始进行食用菌生产,2008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香菇之乡”。到2011年,全市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1.04亿棒,产量达到10.2万t,产值达到5.56亿元。遵化市形成了以香菇为主的品种示范、规模基地、产品加工完整的产业化发展链条,食用菌已成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在大力发展冬季香菇生产的同时,遵化市又积极探索香菇栽培新模式,进行了夏季地栽香菇的试验示范并取得成功,夏季地栽香菇的成功填补了香菇在夏季的空缺,同时又为农民提供了一条致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绿化林地套种香菇,是在适合天津地区气候条件下,充分利用绿化林地土地资源,实现林木与香菇的立体种植,达到了资源优势互补,为市场提供了绿色、优质、保健的食用菌,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平泉县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食用菌产区,食用菌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高,但发展中存在隐忧,菇种结构不合理、草腐菌比例偏低的问题十分突出,香菇和滑子菇以杂木屑为主要栽培原料,每年要消耗数十万吨的林木资源,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对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