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10):197-197
以‘卫士’为砧木,以‘赤峰特选’为接口进行嫁接,在光照培养箱内对辣椒白根苗(对照)和嫁接苗进行低温(8℃/5℃)弱光(100μmol·m^-2·s^-1)处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10):199-199
以‘津优3号’黄瓜幼苗为试材,研究弱光(100μmol·m^-2·S^-1)下适温(WL:25℃/18℃)、亚适温(ST+WL:18℃/12℃)和低温(LT+WL:10℃/5℃)对黄瓜幼苗光合速率(Pn)、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Ru—bisco活化酶(RCA)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PEG浸种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幼苗叶片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湘研1号辣椒为试验材料,用25%聚乙二醇(PEG)溶液处理种子,研究了在低温弱光胁迫下PEG处理对辣椒幼苗与抗冷性有关的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5℃(昼/夜)低温,100μmol·m-2·s-1弱光下,辣椒幼苗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株高、茎粗均降低;辣椒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升高,并随低温弱光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PEG浸种处理可使辣椒幼苗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株高、茎粗和叶片的SOD、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幅度均较低温弱光对照显著减小,细胞膜透性、MDA与Pro含量的增加幅度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表明PEG浸种处理能够提高辣椒幼苗对低温弱光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辣椒抗白粉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抗感病辣椒品种(系)为试材,从接种浓度、调查时间、接种植株苗龄、接种后发病条 件、接种植株处理方式等方面对辣椒抗白粉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辣椒抗白粉病 的最佳人工接种鉴定方法为:用含孢子1×104个·mL-1的菌悬液接种,接种15 d后进行抗病性鉴定,15 片真叶期为接种鉴定苗龄,接种后黑暗保湿24 h,随后转为白天温度23~27 ℃,相对湿度60 %~85 %, 夜间温度16~18 ℃,相对湿度95 %~100 %的环境条件适宜白粉病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辣椒果实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比较同时蒸馏萃取(SDE)、顶空吸附(HAS)和顶空固相徽萃取(SPME)三种方法对辣椒果实风味物质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SDE法吸附的香味物质多,GC—MS分析总离子流图清晰、丰满,萃取过程复杂程度介于HAS和SPME两者之间。结论:SDE法适宜辣椒风味物质分析,并建立了辣椒风味物质SDE萃取方法。  相似文献   

6.
红辣椒的栽培与干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选择适宜优良品种 红辣椒,是专指以采收老熟红椒或酱红椒,口感辛辣或半辛辣的辣椒品种类型。作红辣椒栽培对品种的要求是:(1)红椒果实色泽好,辣椒红色素含量高,经加工后不变色,不褪色;(2)辣味较浓具芳香;(3)干物质含量高。目前,在生产上常用的红辣椒品种有:(1)长辣椒类品种:四川的大金条、益都羊角椒、湘干椒1号、红椒895、红椒454等。(2)线辣椒类品种:景尖椒101、世纪红线辣椒、8212线椒、8819线椒、红椒589等。(3)簇生朝天辣椒类品种:威远七星椒、朝天椒、三鹰椒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干制辣椒施肥效应,以干制辣椒品种博辣红牛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田间“3414”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拟合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回归方程为:Y=832.84+31.42N+1.61P-5.05K-0.44N2—0.02p2—0.12K。-0.15NP+0.11NK+0.29PK,尿素(N)、过磷酸钙(P)和氯化钾(K)的最大施肥量分别为30.12kg/667m2、47.86kg/667m2和23.78kg/667m2,鲜辣椒最高产量可达1411.02kg/667m2。  相似文献   

8.
不同催芽温度对辣椒幼苗生长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品种"羊角椒70号"为试材,研究了15、20、25、30℃恒温和25/15℃变温处理催芽温度对辣椒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催芽温度对辣椒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幼苗生长均有影响;采用25℃催芽,辣椒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达到97%、19%、23.42,且辣椒幼苗株高高、主根长长、叶片数多,幼苗地上部分、地下部分鲜干质量均最重,分别为18.40、9.04g和2.33、0.83g,25/15℃变温处理催芽主根长短、叶片数少,其它温度对辣椒幼苗生长差异不显著;不同催芽温度对辣椒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也不同,20、25℃处理辣椒苗根系活力最强,分别为108.0、109.4μg·g-1FW·h-1,30℃处理根系活力最弱为77.0μg·g-1FW·h-1;不同催芽温度处理辣椒幼苗干物质含量表现为T3(25℃)T4(30℃)T1(15℃)T5(25/15℃)T2(20℃),总叶绿素含量表现为T5T1T3T2T4,壮苗指数表现为T3T1T4=T5T2,G值表现为T3T1T2T5T4,根冠比表现为T1T3T4T5T2。综上所述,25℃处理是辣椒种子发芽的最佳温度,该试验可为宁夏地区辣椒集约化催芽技术和穴盘育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9.
以辣椒为试材,采用浸种处理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维生素B6溶液浸种对4℃低温处理下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对12℃低温处理下两叶一心期的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维生素B6诱导辣椒抗性及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低温胁迫下经100 mg·L-1的维生素B6溶液浸种后的辣椒种子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经100 mg·L-1维生素B6溶液浸种后的辣椒种子长至两叶一心,在12℃低温下处理后辣椒幼苗的丙二醛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显著降低,根系活力提高;经80 mg·L-1维生素B6溶液浸种后的辣椒种子长至两叶一心,在12℃低温处理后辣椒幼苗根长、株高、鲜质量高于对照;经40 mg·L-1维生素B6溶液浸种后的辣椒种子长至两叶一心,在12℃低温下处理后辣椒幼苗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幼苗根系活力均提高。因此,适宜浓度的维生素B<...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本地‘满天星朝天椒’和‘黄平线椒’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在施氮总量相同条件下(5 g·盆-1),设置100%基肥(N1)、50%基肥+50%花期肥(N2)、不施氮肥处理(CK)3种氮肥运筹模式,研究了氮肥后移对辣椒产量及辣椒碱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辣椒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N2处理下‘满天星朝天椒’和‘黄平线椒’产量均显著高于N1处理,分别提高了11.47%和19.90%(P<0.05),其中对‘黄平线椒’产量的提升幅度更大。在N2处理下,‘满天星朝天椒’和‘黄平线椒’果实横径、纵径和单果鲜质量比N1处理显著提高(P<0.05)10.67%、25.89%、8.29%和30.15%、23.58%、37.10%,且‘黄平线椒’单果鲜质量的增加幅度高于‘满天星朝天椒’。与N1处理相比,N2处理提高了‘满天星朝天椒’和‘黄平线椒’果实辣椒碱含量,且‘满天星朝天椒’的增加幅度更大;同时显著提高其维生素C含量(P<0.05)。综上所述,氮肥后移较传统一次性底施的施氮方式更有利于提高辣椒产量、果实辣椒碱含量;且产量提升幅度上,‘黄平线...  相似文献   

11.
甜椒幼苗不同生长期地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以甜椒品种同丰16为试材,在三个生长期和三种地温下研究了苗期地温对甜椒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甜椒从播种后50到65天、65到80天和80到95天的三个生长期中,适宜的地温依次为18/13℃(昼/夜),28/23℃(昼/夜)和 23/18℃(昼/夜)。  相似文献   

12.
西葫芦幼苗耐低温弱光生理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葫芦品种超越206(耐寒型)、特早王(中间类型)、早青一代(耐寒性弱)为试材研究了低温弱光对西葫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下,POD和CAT活性升高,但SOD活性降低,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增加。各项指标在临界低温(10 ℃/5 ℃)比偏低温(15 ℃/10 ℃)处理时变幅大,偏弱光(50 μmol·m-2·s-1)比临界弱光(30 μmol·m-2·s-1)处理时变幅大,温度影响大于光照影响。SOD、POD、CAT活性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临界低温偏弱光胁迫(10 ℃/15 ℃,50 μmol·m-2·s-1)对西葫芦幼苗的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可以作为西葫芦耐低温弱光性的鉴定指标。超越206比早青一代和特早王耐低温弱光,适宜日光温室冬春季节栽培。  相似文献   

13.
结球甘蓝SS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以结球甘蓝自交系15R(南宝)和14S(北黑大平头)为试材,建立了甘蓝SSR-PCR反应体系,并从 PCR反应组成、扩增程序等环节对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即10.00 μL反应体系组成为:1× Buffer(含20.00 mmol·L-1 MgCl2)、50.00 μmol·L-1 dNTPs、0.40 U Taq DNA聚合酶、0.40 μmol·L-1 SSR引物、1.00 μL DNA(60.00 ng·μL-1),加ddH2O至终体积10.00 μL;对基本扩增程序作了改进,适 宜的扩增程序为:94 ℃预变性5 min后进行20个迫降循环,94 ℃变性45 s,60 ℃退火45 s,72 ℃延伸 1 min,每个循环降低0.5 ℃;再进行15个循环,94 ℃变性45 s,55 ℃退火45 s,72 ℃延伸1 min;72 ℃延伸10 min,16 ℃保存。对PCR产物的电泳检测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为了打破辣椒种子休眠,提高其发芽率,以“六十早”辣椒新种子为试材,分别在水温55、 65 ℃条件下,研究浸种时间为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 min的种 子发芽率。结果表明:在水温55 ℃下,辣椒种子的发芽势在短时间(≤35 min)浸种时较高,而发芽 率在整个观测周期内相对变化较小;随着温汤浸种时间(>35 min)的延长,发芽势和发芽率均呈现 快速下降趋势。在水温65 ℃下,即使短时间浸种,其发芽率也迅速下降。总结得出,水温55 ℃条件 下浸种时间与发芽率的关系式为y=-0.001 6x3 +0.065 7x2 -0.599 5x+96.545(0<x≤40),最佳浸 种时间为21.59 min;长时间浸种时,处理时间与相对发芽率的关系式为y''=0.101 8x2 -13.171x+430.94 (35<x≤70),相对发芽率降低到50%的浸种时间为43.64 min,降低到10%的浸种时间为57.61 min。实 践中可根据种子处理目的在55 ℃下选定相应的浸种时间。  相似文献   

15.
在甘肃省兰州、白银、庆阳采集发病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黄化、生长点坏死的辣椒病样,采用RT-PCR法和简易试纸条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通过RT-PCR法共检测出了6种病毒:辣椒环斑病毒(ChiRSV)、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辣椒斑驳病毒(PepMoV)、辣椒叶脉黄化病毒(PeVYV)、烟草轻绿花叶病毒(TMGMV)、番茄斑萎病毒(TSWV);且在同一个病样上,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的状况。利用简易试纸条进行检测,只检测出了TSWV,但检出率较高。表明,甘肃地区辣椒生产上侵染的病毒种类多,TSWV的发生越来越普遍和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9):196-197
为了弄清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提高亚适宜温光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效果,以‘津优1号’黄瓜为试材,用0.5mg·L-1。ALA喷洒幼苗,利用光照培养箱模拟亚适宜温光条件(昼/夜温度18℃/12℃,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褪黑素对盐胁迫下辣椒叶片生长的调控效应,以天线1712和航椒4号2个辣椒品种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浓度(10、50、100μmol·L-1)褪黑素喷施处理,对盐胁迫下(200 mmol·L-1NaCl)辣椒苗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PSⅡ光能转换效率,钠、钾离子含量等进行了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了褪黑素处理对盐胁迫下辣椒幼苗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浓度褪黑素处理显著缓解了盐胁迫对辣椒幼苗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盐胁迫下辣椒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和PSⅡ光能转换效率;降低了盐胁迫下幼苗的钠离子含量、丙二醛含量、电解质渗透率、过氧化氢含量,提高了钾离子含量和脯氨酸含量,50μmol·L-1褪黑素处理缓解效果最为显著。由此可以得出,外源褪黑素可以减缓盐胁迫对辣椒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辣椒幼苗的抗盐性,50μmol·L-1褪黑素处理为调控盐胁迫下辣椒幼苗叶片生长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温室辣椒的疫病发生严重,造成辣椒种植区域的减少,而辣椒是人们喜食的蔬菜之一,要使辣椒高产抗病,栽培管理好坏是成败的关键。在哈密夏季最高温度达40℃,且病害严重,因此种植秋延晚辣椒在栽培管理上比较严格,但此茬作物收益较高,(亩)纯收入达1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9.
辣椒根系分泌物的收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保加利亚尖椒"、"948辣椒"、"茄门甜椒"3个辣椒品种为试材,采用水培方式,从根系气体环境、温度(15、20、25、30℃)、光照强度(0、60、117μmol·m-2·s-1)和收集时间(1、2、3、4、5、6h)4个方面研究了适合辣椒根系分泌物活体收集的方法;同时,以黄瓜幼苗为受体,对在该条件下收集的根系分泌液的化感作用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通气条件下,温度为20℃,光照强度为117μmol·m-2·s-1,收集时间为3h的辣椒根系分泌物收集量最大;辣椒根系分泌液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符合化感物质"低促高抑"的趋势;该收集方法可以作为辣椒根系分泌物活体的收集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耐热性不同的“夏抗40”和“种都冬青”两个莴笋品种的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以22℃/15℃(d/n)为对照,32℃/28℃(d/n)、37℃/30℃(d/n)高温胁迫期间以及随后的恢复过程中植株叶绿素和抗氧化系统的变化。高温胁迫条件下,莴笋幼苗的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都低于对照;MDA含量则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热敏品种上升幅度大,37℃/30℃(d/n)条件下差异显著;高温胁迫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高于对照,解除胁迫后,都能恢复对照水平;脯氨酸(Pro)含量在高温胁迫下比对照有明显增长,32℃/28℃(d/n)处理48h与对照呈显著差异,Pro含量的增加与耐热性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