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伐伐区小型集材机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间伐材集材工艺和设备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整体尺寸仅有2 790 mm×780 mm×1 215 mm的小型集材拖拉机设计方案。介绍了该机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其主要的工作装置绞盘机和搭载装置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分析;同时对集材拖拉机的行驶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出影响稳定性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降低质心、保持较小偏心距、增加轨距可获得良好行驶稳定性。通过计算得出整机纵向行驶的最大坡度角31°,横向行驶的最大坡度角36.7°,转弯半径1.4 m,最大转弯速度7.2 km/h,可在株行距较小的伐区正常作业。因此该机能够适应伐区集材条件,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对满足伐区生产需求、推动林业现代化具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走式轻型竹材采伐机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竹材采伐效率,提出了一种自走式轻型竹材采伐机的设计方案,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采伐机进行实体建模,确定了采伐机的整机结构,对其切削原理和切削功率的大小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采伐机的切削功率为2.33 kW,总功率为4.32 kW。同时对采伐机的行驶稳定性进行分析,确定采伐机纵向行驶的最大爬坡角为23°,横向行驶的最大坡度角为47°,整机的转弯半径为0.581m。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林区集材设备具体情况的分析与研究,设计了一台小型履带式抓木机。该小型履带式抓木机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牵引力大等特点,能够在林区内部灵活移动,并且该设备操作简单,使林区工人能够方便操作,以适应现在林区生产作业的要求。主要介绍了该设备的整机结构、工作原理,并对其所需牵引力与额定功率进行计算分析,同时对抓木机的行驶稳定性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影响行驶稳定性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保持较小偏心距、增加轨距可获得较好行驶稳定性;并通过计算得出整机纵向行驶的最大坡度角27.4°,横向行驶的最大坡度角28.3°,转弯半径1.89m,最大转弯速度2.7km/h。分析结果证明该抓木机能满足间伐材伐区木材收集与运输要求,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对林业现代化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北方林区采伐机械的作业特点,研制出一种适合复杂林地条件下的陡坡地小径木采伐归堆机。该机装有带车轮、可液压调整的一对后支腿和带有底板的一对前稳定支腿,其可在陡坡山地和沼泽地环境下作业,尤其适用于陡坡山地的采伐集材作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作业设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集材机行走系统的研究,设计了一台三角履带式集材机。介绍了集材机整机结构、三角履带结构,并分析计算了牵引力、功率。利用MATLAB对车辆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降低质心高度、减小质心偏移距离、增加轨距可提高车辆稳定性。计算得出其空载纵向上、下坡最大行驶坡度分别为38.4°、33.2°,满载时分别为37.6°、38.1°,横向匀速直线和匀速转弯最大行驶角度为26.4°、22.8°。利用Adams对坡度为25°时车辆上、下坡及横向直线行驶运动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车辆有良好的爬坡能力和行驶稳定性。该研究对集材机的发展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绥化林业机械厂和哈尔滨林机所共同研制的CJ40营林集材机,现首批5台已总装出厂,投入林区使用。该机是适于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抚育伐集运材作业的中型林业机械,具有结构紧凑、四轮驱动、运转灵活、牵引力大、爬坡力强、转弯半径小、行驶速度快的特点,如配备不同装置,还可用于修建集材道、平整楞场、林道养护、装车、牵引拖车和营林生产等作业,深受南北方林区用户的欢迎。经省科委批准,定为省级新产品。为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工厂在1989年6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新型履带式小径木择伐采伐机,采用Solid Works软件对该机进行三维建模,并进行了各部件的结构设计,如推倒机构、切口铣削机构、横切机构等。基于有限元方法,利用Hypermesh联合LS-DYNA对综合采伐机的主要工作部件横切机构的双圆锯片及推倒机构进行了工作过程的动力学分析显示。结果表明,在双圆锯片转速为5 000 r/min、进给速度为0.5 km/h的工况下,小径木最大等效应力发生在最先锯切处,其值为2.854 MPa;推倒机构弧形筋板接触应力的最大值为34.91 MPa,此时弹簧钢丝位移为58.1 mm。在此工况下可使小径木的倒向得到有效控制,符合该小径木综采机的工况需求。  相似文献   

8.
林木联合采伐机底盘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联合采伐机是一种多功能、高自动化、高效率的林木采伐机械,其底盘作为基本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林木联合采伐机在林地的作业范围和行驶性能.介绍了目前国外林木联合采伐机底盘的分类、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我国开发适合国情的林木联合采伐机底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西部和太平洋沿岸的陡坡(坡度大于30%)林区集材主要使用架杆集材和由架杆集材机组成的架空索道。当前,美国和加拿大林区使用的架杆集材机结构型号不同,种类也很多,但其共同点是多为装在轮式或履带式的机动车辆上,以便移动行驶,固定式少见。这是由于当前美国很少采用大面积皆伐,尤其在陡坡林地,采伐面积超过10公顷的罕见。常见的是小块状皆伐(面积一般在1—2公顷)、渐伐与择伐。此种移动式的架杆集材机很适宜这种采伐作业方式,它具有移动方便、架设简单、一机多用(兼装车和归楞等作用)、集材距离较长和作业成本较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FSY30型林木枝丫切碎机是林区林木剩余物碎化处理的专用设备,该机采用圆盘式切碎装置,结构简单实用,解决了我国现有林木剩余物碎化处理设备野外作业性能差、切削效率低和原料适应面窄等问题,为我国林区人工林迹地整理更新、抚育和采伐等作业产生的各种林木剩余物碎化处理提供了适用的设备。该机性能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其作业效率比现有机型提高20%以上,作业成本减少15%以上,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一定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采伐联合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该机在坡路上作业时不发生纵翻、侧翻、侧倾及侧滑的临界条件,计算出该机在坡路上可正常作业的极限坡度.  相似文献   

12.
目前,日本的一些营林局试行干枯法、叶枯法主伐。这两种方法简单实用,适于在我国推广。干枯法采伐作业时间应选在树液流动最旺盛的季节。东北、内蒙古林区以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为宜。在将要采伐的树木基部用利斧将树皮环剥,环的宽度在20~30厘米之间。环剥的目的是切断树木的韧皮部,阻止树液运输,使立木枯死。在树液流动期进行环剥比较容易,林木按平均直径30厘米计算,每人每天可环剥40株。环剥一百天后干枯材的重量是普通材的75%。当年十二月即可采伐。叶枯法采伐作业时间应选在树叶水分蒸发量最大的时期。东北、内蒙古林区以六月中旬到12月中旬为宜,作业应选在阳光照射充足的晴天进行。采伐时使树体的上部倒向上坡方向,不要砍去枝叶,保持伐倒木的原状。由于带叶的伐倒木总体表面积大,水分蒸发快,一周后即可集材。林木伐倒六十天后,  相似文献   

13.
日本大三农机株式会社研制的DC610型苗木换床机,是专门用于苗木换床的新机械。1980年经日本北海道营林局惠庭营林署生产性试验证明,该机结构简单,性能良好,生产效率高,基本达到换床作业的技术要求。该机为自走式四轮换床机,采用4.5—6.5马力的小型风冷四行程汽油机。作业速度为260—540米/小时,有四个前进档,两个倒档;最小转弯半径2.5米,轮距为1600毫米,轴距  相似文献   

14.
为了便于林间小径原木的运输,研制了林间自走式小型锯段机。对该机的工作原理及各部分结构进行了分析说明,并对主轴部分做了有限元分析。该机具有性能可靠、操作简单、生产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林木采伐调查设计是林业采伐作业的法律性文件,是实施采伐作业和相应管理的重要依据,在林业生产经营中具有重要地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2007年利用数据库技术研发了林区林木采伐调查设计和伐区管理系统软件,并通过应用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实现了调查设计图面信息化管理。文章以此系统为基础,论述了林木采伐信息化管理的内容、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小兴安岭低质林改造后小径木和采伐剩余物综合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琪  董希斌 《森林工程》2010,26(3):7-10
通过对小兴安岭低质林改造过程中产生的中小径木和采伐剩余物研究,分析中小径木和采伐剩余物的产生量,提出其利用途径和价值。结果表明:改造采伐时产生的大径木、中径木、小径木、短小材和薪材的出材量分别为1.13m^3/hm^2、32.15m^3/hm^2、38.30m^3/hm^2、4.79m^3/hm^2和12.68 m^3/hm^2,中小径木和薪材的出材量较高;改造地每公顷中小径木直接出售可获得6.5万元的收入。采伐剩余物总量为16.92 m^3/hm^2。小径木除了直接销售外,还可加工成拼版材、压缩木、重组木和单板层积材等。采伐剩余物可加工成木片,再根据不同的工艺加工成刨花板、纤维板、木丝板及纸张等用途。中小径木和采伐剩余物的综合利用可有效利用林区资源,提高林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采用理论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案例研究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针阔混交林冬季择伐作业中油锯伐木对保留树木损伤率的影响.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保留木损伤率与择伐强度、采伐木单株材积及初始林分密度的理论数学模型;其次,利用在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东方红林场实地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案例研究,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结果表明:模型模拟数据与实际观测结果相关性较好,模型有效.经过研究,得出保留木损伤率与择伐强度呈抛物线关系,与采伐木单株材积和林分密度的乘积呈线性关系,并利用调查数据模拟出保留木损伤率与择伐强度、采伐木单株材积和林分密度乘积的三维立体曲面图;人为控制采伐木倒向对降低保留木损伤率效果显著(损伤率最大值相对降低9%).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若干降低保留木损伤率的作业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森林抚育采伐对温带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为温带针阔混交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以吉林蛟河4块1 hm2的针阔混交林采伐样地为研究对象,样地于2011年7月建立,2011年12月进行抚育采伐作业,并于2015年7月对保留木进行复测。采集、测定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碳含量、叶氮含量、叶片碳氮比和最大树高6类植物功能性状数据,根据物种之间的性状距离和谱系距离构建功能性状树和系统发育树。通过Blomberg’s K值法检验植物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利用功能多样性指数和最近邻体性状距离指数计算2011年采伐前和2015采伐后不同空间尺度上(10 m×10 m、20 m×20 m和50 m×50 m)群落功能多样性和功能结构的变化情况;利用谱系多样性指数和最近亲缘关系指数计算群落谱系多样性和谱系结构的变化情况;通过树木4年间平均胸高断面积的增长量来量化保留木的生长差异。【结果】除叶面积外,其余5类功能性状均表现出显著的系统发育信号;抚育采伐前后,群落功能结构和谱系结构的变化具有尺度依赖性,在10 m×10 m尺度上,采伐后群落的离散度上升,聚集度下降,在20 m×20 m和50 m×50 m尺度上,采伐后群落的离散度下降,而聚集度上升;功能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对采伐强度的响应同样存在尺度效应,中低强度抚育采伐对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仅体现在小尺度上,而高强度抚育采伐即使在大尺度上也会对群落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经历不同强度的抚育采伐后,样地内保留木的生长差异表现为中度采伐样地重度采伐样地轻度采伐样地对照样地。【结论】中低强度的抚育采伐能够优化群落的功能结构和谱系结构,从而达到促进资源利用、加快保留木生长的目的;高强度的采伐会导致生态位空间过度释放,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树木生长,也会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从调整群落结构、促进保留木生长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对温带针阔混交林的抚育采伐作业应控制在中等强度以内。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林业采伐后产生大量枝桠等林业剩余物,丢弃在林区,从而造成资源巨大浪费,易形成火灾隐患等问题,提出了将林间剩余物原地进行收集、削片、储存等一体化回收方式,并设计一台自走式林业剩余物削片机,拟定了设备总体方案,并对行走、切削以及喂料等机构进行了设计。该研究进行了林业剩余物切削试验,设备行走速度为2~12 km/h,最大爬坡角度为25°,削片后的木片小于50 mm,合格率可达90%以上,生产率可达3~6 t/h。设备的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林业剩余物回收成本,而且为林业剩余物的收集储运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由黑龙江省木材采运所和广西柳州机械厂研制的3WC 挖穴机,于1987年12月22日在柳州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该机累计运行200小时,为卧轴式,适于北方林区荒山和采伐迹地的穴状整地作业。由于转速低,碰到伐根、石块能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