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了观察乌贼墨有无促凝作用,用5%的乌贼墨灌小鼠的胃,连续7天,测定其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结果表明:乌贼墨能明显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可增强凝血因子、血小板和毛细血管的功能,具有明显的促凝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2种乌贼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差异,评价其营养价值,本研究对浙江舟山地区捕获量较大的日本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和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的常规营养成分、质构特性、蒸煮损失率、甲醛含量、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及矿物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日本无针乌贼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与金乌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金乌贼(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金乌贼(P<0.05)。金乌贼肌肉的硬度、弹性、胶粘性、咀嚼性和内聚性均显著高于日本无针乌贼(P<0.05)。2种乌贼肌肉的甲醛含量分别为0.56和1.18 mg/kg,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氨基酸测定结果显示,2种乌贼的肌肉中均检测出17种水解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均高于31%,金乌贼与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更接近,其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高达82.99。脂肪酸测定结果显示,2种乌贼的肌肉中均检测出20种脂肪酸;其中,C20:5n-3 (EPA)和C22:6n-3 (DHA)的总含量均高于40%,且日本无针乌贼显著高于金乌贼(P<0.05)。2种乌贼肌肉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无机元素,常量元素中K和P含量最高,微量元素中Zn和I含量最高。研究表明,2种乌贼肌肉的营养成分及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均属于优质的低脂蛋白,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为开发利用东海头足类海洋资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沿海九种头足类齿舌的形态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郑小东 《水产学报》2002,26(5):417-421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9种头足类的齿舌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所研究的物种的齿舌均有7列纵向的齿组成,齿式为3·1·3。乌贼目的7个种(罗氏乌贼Sepiarobsoni、金乌贼S.esculenta、虎斑乌贼S..pharaonis、白斑乌贼S.latimanus、目乌贼S.aculeata、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maindroni、柏氏四盘耳乌贼Euprymnaberryi)中央齿一列,具有一个齿尖;侧齿位于中央齿两侧各3列,分别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侧齿,也称为侧齿,内缘齿和外缘齿;无缘板结构。长蛸Octopusvariabilis和短蛸O.ocellatus中央齿一列,分别有5个、3和5个齿尖,侧齿各3列,具有缘板。文中对九个种的齿舌结构以及彼此的异同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比较,并对乌贼类、蛸类和枪乌贼类彼此之间的齿舌关系以及功能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不同生长阶段的养殖日本无针乌贼的体质量、胴长及角质颚形态等相关参数,对日本无针乌贼的体质量与胴长、体质量与角质颚相关参数以及胴长与角质颚相关参数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测量样本的上、下颚存在较大差异,从绝对长度上看,上颚的喙长(RL)、头盖长(HL)及脊突长(CL)较下颚长,翼长(WL)较下颚短;从相对长度上看,上颚RL相对较短,长度仅为HL和CL的22.00%和15.76%,下颚的RL则为HL和CL的39.34%和20.23%,上颚的WL相对较短,仅为翼宽(WW)的142.49%,下颚的WL则为WW的240.66%;上、下颚各参数的比值中,RL/CL、HL/CL比较稳定,可作为日本无针乌贼与其它种类的种间差异性指标;日本无针乌贼的体质量与胴长存在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P0.01),体质量与角质颚相关参数存在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P0.01),胴长与角质颚相关参数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5.
日本乌贼类的渔业,生态和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日本鸟贼类的渔业及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的渔获量变动情况。对乌贼的发生、生长及生态环境从渔业生物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水域环境污染和底拖网的乱捕是导致乌贼类(Sepiidae)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开发资源增殖技术和确立资源管理技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以2012年9月(秋季)与2013年3月(春季)在南海中南部采集的4 016尾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为基础,对南海中南部鸢乌贼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春、秋两季鸢乌贼雌雄个体比例均为1∶1;性腺发育为春季Ⅰ、Ⅱ期所占比例较高,秋季Ⅱ、Ⅲ期所占比例较高;性腺成熟度指数(GSI)表现为秋季高于春季,雄性高于雌性的变化规律;在成熟雌性个体中,当胴长141 mm或150 mm时,GSI均随胴长的增长而升高,其中121~140 mm胴长组GSI最高,高达9.71;春、秋两季鸢乌贼个体绝对繁殖力变动范围分别为63~97 074粒和24~60 378粒,均值分别为8 635粒和10 234粒,秋季鸢乌贼繁殖能力较春季强;鸢乌贼个体绝对繁殖力与胴长、体质量、纯体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鸢乌贼成熟卵径范围为400~1 200μm,均值为(769±261)μm。结果表明,鸢乌贼的卵径小,属异步成熟、分批产卵类型,具有较强的繁殖潜力。  相似文献   

7.
雌激素是重要的类固醇类激素,在软体动物中,雌激素一般不能与雌激素受体识别并结合,但却能通过调控一类孤儿核受体——雌激素相关受体(estrogen-related receptor,ERR)的表达而发挥其生殖调控的部分功能,但有关ERR在软体动物中的确切生物学特性及功能还知之甚少。本研究首次从2种海洋头足类: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和白斑乌贼(Sepia latimanus)中,克隆得到了ERR基因的全序列,并对其在乌贼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贼中仅克隆得到了1种ERR基因亚型(ERRγ),在曼氏无针乌贼和白斑乌贼中的全长分别为1 513 bp和1 547 bp,两者分别编码339和351个氨基酸残基,这些氨基酸可形成A/B、C、D和E 4个典型的核受体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乌贼的ERR基因C结构域和E结构域较其他软体动物相对高度保守,曼氏无针乌贼和白斑乌贼ERR基因与同为头足类的双斑蛸(Octopus bimaculoides)的ERR同源性最高,分别达到95%和85%。2种乌贼ERR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谱相仿,在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但在脑、肝、卵巢等生殖相关器官中表达量最高。2种乌贼卵巢中的ERR基因表达量都随性成熟时间的推进而逐渐上调,而在繁殖期后显著下调(P<0.05)。该结果表明乌贼的ERR基因可能在其生殖发育和性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2):16-23]  相似文献   

8.
采集金乌贼(Sepia esculenta)及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受精卵,观察了金乌贼胚胎发育过程,比较分析了2种乌贼受精卵和仔乌的形态特征;分别研究了金乌贼受精卵在盐度20,25,30(对照)、33,36及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在盐度15,20,25,30(对照)、36条件下的孵化率,分析了2种乌贼受精卵在192 h盐度突变过程中卵液渗透压和受精卵Na~+/K~+-ATPase活力的变化,比较了其在相同盐度20,25,30,36条件下的孵化率及耐受盐度突变的生理适应过程.结果表明,金乌贼胚胎发育第7天器官开始分化,第14天器官开始形成,盐度30、水温22~24℃时,其孵化时间为20~21 d;盐度30处理组,2种乌贼受精卵的孵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盐度处理组(P<0.01);在192 h盐度突变过程中,2种乌贼受精卵卵液渗透压随环境盐度的变化而变化,金乌贼受精卵卵液渗透压与环境渗透压相等,而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卵液渗透压比环境渗透压平均高出60 mOsm/kg,2种乌贼受精卵均未检测到Na~+/K~+-ATPase活性.比较发现,虽然2种乌贼受精卵调节渗透压能力均较弱,但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比金乌贼能更好地适应盐度变化.本研究旨在探明两种乌贼受精卵对盐度的适应性,为开展规模化人工繁育与资源增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
D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细胞衰老、性状分化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为探讨生长期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不同性别、不同组织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差异,本研究采用荧光标记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Fluorescence-labeled 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F-MSAP)技术,选取12对特异性引物,检测分析了雌、雄金乌贼肌肉、心脏、胰脏和性腺4种组织的基因组DNA甲基化。结果显示,生长期金乌贼基因组DNA总甲基化水平为23.97%~39.70%,在水产无脊椎动物中处于较高水平;金乌贼4种组织中,肌肉的总甲基化水平最高,这可能与金乌贼存在异速生长现象且在生长期运动器官优先发育有关;金乌贼甲基化水平和模式存在性别差异,雌性金乌贼肌肉组织DNA总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雄性,心脏和胰脏组织DNA总甲基化水平却显著高于雄性;此外,雌性金乌贼肌肉组织全甲基化水平对总甲基化水平贡献最大,与之不同的是,雌性其他组织、雄性金乌贼各组织中半甲基化水平和全甲基化水平差异不大,说明金乌贼DNA甲基化的水平和模式具有性别和组织差异。上述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金乌贼生长发育、组织分化和衰老死亡等生命过程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俗称墨鱼、目鱼、乌贼等,是一种中型乌贼。该品种分布广泛,俄罗斯远东海、日本濑户内海、朝鲜西南沿海和我国沿海等海区均有分布。曼氏无针乌贼肉质洁白如玉,营养价值高,可食部分约占总体的92%,具有良好的药用保健功效,在消费市场上备受追捧。  相似文献   

11.
《水产养殖》2014,(9):54-54
<正>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2014年8月,营口现代渔业科技产业园从青岛市金乌贼研究所引进了5 000枚金乌贼受精卵,23天共孵化出金乌贼幼苗4 700只,孵化率达94%。经过半个月的培育,目前部分金乌贼幼苗体长已达到4 cm。金乌贼是渤海近海水域原有品种,其以其体质肥厚、肉味鲜美尤以其缠卵腺而加工的"乌鱼蛋"为传统贡品并享誉国宴而闻名,乌贼骨即中药海螵蛸,具有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敛疮之功效。因此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由于水质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湛江海域日本乌贼野生群体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捕捞的野生日本乌贼106尾,分别准确测量体长(X1)、胴长(X2)、体宽(X3)、体高(X4)、眼间距(X5)、触腕长(X6)、第一对腕长(X7)、第二对腕长(X8)、第三对腕长(X9)、第四对腕长(X10)与体质量(Y)等11个性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方法,计算所有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获得相关性状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剖分出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结果表明,10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极具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得到胴长(X2)、体高(X4)、第一对腕长(X7)为对体质量影响最大的3个性状,其通径系数达极具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为0.580、0.310、0.180;胴长(X2)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体高(X4)对体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体高(X4)、第一对腕长(X7)对体质量的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均主要通过胴长(X2)来间接影响体质量;胴长(X2)的单一决定系数最大,其次是胴长(X2)与体高(X4)共同决定系数,3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总和达到0.970,表明它们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应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以Y为应变量,胴长(X2)、体高(X4)、第一对腕长(X7)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82.025+11.232X2+14.582X4+12.628X7,决定指数R2为0.970,拟合效果较理想。该研究为后期开展日本乌贼选育测量指标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金乌贼亲体驯养与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开发利用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资源,研究了金乌贼亲体驯养与繁殖特性.结果表明:通过药浴、自然条件模拟、投喂活饵等方法能够提高金乌贼亲体驯养成活率,成活率可达82.5%;繁殖过程中,金乌贼求偶、争偶、交配、挂卵等繁殖行为特征明显;产卵基受精卵附着效果对比试验表明,海参筐架附卵效果较好,附卵量大且集中;繁殖过程结束后,金乌贼亲体逐渐死亡,死亡率为100%;并探讨了金乌贼繁育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东海台风与乌贼的丰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东海乌贼有几种,其中数量最高的是曼氏无针乌贼,每年5~6月在浙江沿岸大量集群,进行繁殖形成渔汛,产量较高,是我国四大经济“鱼类”之一。乌贼为一年生动物,其产量年间波动很大(如图),在渔区中对于乌贼产量  相似文献   

15.
水下集鱼灯     
张宇飞 《海洋渔业》1983,5(5):233-233
<正> 日本新发明的乌贼集鱼灯的特点,它不用电池、灯泡,而是吸收日光或船上的集鱼灯光能,再下降到海中作间接发光,从而达到集鱼的目的。过去的集鱼灯因都用电池和灯泡,日本现有乌贼钓专用船  相似文献   

16.
西北印度洋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可作为商业性捕捞对象。本研究基于西北印度洋 2017 年 1—3 月, 8—12 月鸢乌贼的渔捞日志数据, 结合同期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及叶绿素 a 浓度(chlorophyll-a, Chl-a)数据, 运用渔场重心分析、地统计插值、GAM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模型分析, 探究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渔场时空变动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 2017 年 1—3 月, 8—12 月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渔场重心大多分布于海洋锋带附近, 分布范围集中于 13.6°N~17.2°N、58.3°E~ 62.2°E 海域, 1—3 月渔场重心向西南迁移, 8—11 月渔场重心往东北移动, 12 月向西南折回。GAM 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渔场最适 SST 范围是 25.5~27.0 ℃, 最适 Chl-a 浓度范围是 0.2~0.4 mg/m3 , 月份是影响鸢乌贼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对于了解该海域鸢乌贼资源变动规律、 指导鸢乌贼资源科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菱鳍乌贼渔业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芃  方舟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15,37(2):187-196
菱鳍乌贼(Thysanoteuthis rhombus)是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的经济头足类,是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业化捕捞对象之一。根据其洄游路径的研究及分布广、价值高的特性,今后有可能成为我国头足类渔业的捕捞对象,为此,本文对菱鳍乌贼的种群结构、年龄与生长、摄食生态与垂直分布状况、繁殖习性、早期生活史和洄游等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了归纳和总结,阐述其开发利用状况。同时,以我国东海外海菱鳍乌贼资源为重点,阐述其今后应该重点研究的内容,即需要对我国东海及其外部附近西北太平洋海域的菱鳍乌贼资源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其生活史及资源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科学评估其资源量,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对青岛市黄岛区人工繁育金乌贼(Sepia esculenta)苗种大规模坏死病进行了病原、组织病理、传播途径和防控药物研究。发病金乌贼幼体不摄食,生长缓慢,体色发黑;体表、肌肉、口腕、触腕及内脏团大面积溃烂,死亡率高达90%;组织病理学显示:患病金乌贼皮肤色素细胞崩解,肌丝断裂,鳃丝崩解,肝细胞大量坏死脱落,肠道微绒毛脱落;从患病金乌贼分离出3株优势菌(SE-A、SE-B和SE-C),人工感染实验表明,SE-B、SE-C对金乌贼半数致死量分别为3.98×10~6 CFU/mL和8.91×10~5 CFU/mL,有较强致病力,为该病的致病菌;根据细菌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SE-B和SE-C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塔氏弧菌(Vibrio tubiashii)。分析金乌贼幼体、育苗用水和生物饵料糠虾的病原菌来源、分布和优势度,发现致病菌主要由糠虾携带进入育苗系统。分析了2株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SE-B对强力霉素和氟苯尼考等敏感,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SE-C对氟苯尼考和罗美沙星等敏感,对新霉素和克拉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19.
南海鸢乌贼的遗传差异:种群分化还是种间分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线粒体ND2、COI和16SrDNA序列,对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采自南海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进行了种群遗传结构的分析。系统发育关系显示鸢乌贼中型群和微型群各自形成了单系群分支,而分支内没有形成与地理群体或季节群体对应的支系。分子方差分析同样表明,地理群体或季节群体之间不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而中型群和微型群之间具有极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94092~0.9899, P<0.0001)。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鸢乌贼中型群和微型群均呈现出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9465和0.8545)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0051和0.0021),中型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要高于微型群。基于ND2、COI和16SrDNA序列计算的中型群和微型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达到了14.0%、9.6%和8.8%,远大于类群内的遗传分化(平均<1%)。研究结果表明,南海鸢乌贼存在分布高度重合且有显著遗传分化的两个种群,即中型群和微型群。中型群和微型群之间的遗传差异达到了种间分化的水平,提示体型较大、具有背部发光器的中型群鸢乌贼(典型鸢乌贼)与体型较小、背部发光器缺失的微型群鸢乌贼可能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种类。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三重县将作为废弃物的乌贼内脏,加工成养鱼用的饲料。该饲料对养殖魳、鲷有明显的效果。该县于1984年8月开始建厂,并从爱知县运入乌贼内脏生产发酵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