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爪沙鼠 (MerionesUnguiculatus)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 ,但由于长爪沙鼠做为实验动物的历史尚短 ,对长爪沙鼠生理、解剖方面的报道甚少 ,为此笔者对长爪沙鼠的主要内脏器官及体长进行了测定。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动物 选驯养早期 ,但尚未完全适应饲养环境的野生长爪沙鼠 60只 ,其中雌性 2 2只 ,雄性 3 8只 ,体质量均在 42~114g ,成龄未交配过。1.1.2 器材 扭力天平、尺、手术刀1.1.3 药品乙醚1.2 方法先将长爪沙鼠用乙醚麻醉 ,称体质量、量体长和尾长 ,然后断头取血 (供血检查用 ) ,…  相似文献   

2.
长爪沙鼠 (MeriensUnguiculatus)属于哺乳纲 ,仓鼠科 ,沙鼠亚科 ,沙鼠属 ,又名黄耗子、沙鼠、沙土鼠、羚羊鼠等。产于我国的东北北部 ,内蒙、中近东、非洲及东欧等地。是一种正在开发 ,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多功能性的实验动物。由于野生长爪沙鼠长期栖息在干燥地区 ,故对饥渴的忍耐力很强。现将笔者试验驯养后的长爪沙鼠对饥渴的耐受力试验观察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选经过哈医大实验动物学部驯养多年的野生长爪沙鼠90只 ,雌雄各半 ,体质量均在 6 8~ 97g。1.2 方法  将 90只雌、雄各半长爪沙鼠随机分成 3…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域长爪沙鼠群体间遗传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27个生化基因位点,分别对首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和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饲育的2个长爪沙鼠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显示,首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长爪沙鼠群体遗传适应性、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变异程度都明显高于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沙鼠群体(P〈0.05),并且这2个沙鼠群体间未出现较为明显的遗传分化(FST〉0.05)。  相似文献   

4.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长爪沙鼠的心、肝、肾、脾、胃、肺等6种组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布特异性,为应用长爪沙鼠作为实验动物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生化数据。  相似文献   

5.
对野生长爪沙鼠做了系列的实验动物化研究。用乙醚浅麻醉法解决了同居时的殴斗伤亡。肯定了一雄一雌频密繁殖法的优点,测定了心、肝、肾、脾、等主要脏器重量值,并发现野生鼠略大于驯化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普通级环境下饲养的长爪沙鼠的饲养管理、生长发育及繁殖等情况。方法:观测长爪沙鼠的饲养管理方法,记录0-12周的生长发育情况,统计1~5胎的初生个体重、窝产仔数、窝重和离乳重,测定成年长爪沙鼠主要脏器的重量、脏器重量/体重的比值。结果表明:在普通级环境下饲养的长爪沙鼠初生体重为2.8~3.2g,窝产仔4~9只,3~8周龄体重增长快,5周龄开始雌雄体重有显著性差异(P<0.05)繁殖性能好。  相似文献   

7.
长爪沙鼠是河西走廊北部荒漠草地的优势鼠类,危害严重。古浪县位于河西走廊东部,北部荒漠草地的长爪沙鼠,5月鼠密度在29.1只/hm^2~52.3只/hm^2之间,至9月造成牧草损失586kg/hm^2。通过调查鼠密度和牧草损失量,结果充分显示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与其造成的损失量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式为:M=13.96×-8.10。通过防治及综合分析研究后提出在河西走廊的古浪县北部荒漠草地长爪沙鼠的防治指标为5.33只/hm^2,5月份防治。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含17%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根粉末的毒饵,依据孙氏改良寇氏综合计算法,实验室内测定了其对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的急性毒力。根据预试验结果,采用最低剂量为7.0 g·kg-1,最适剂量梯度比值K=0.65的5个剂量梯度的瑞香狼毒根毒饵饲喂长爪沙鼠。结果显示:试验组试鼠体重明显下降(P=0.029<0.05),完全致死组肝脏重/体重比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4<0.05),但肾脏略增大(P=0.102>0.05)。其对长爪沙鼠的LD50为(20.37±0.086)g·kg-1,95%平均可信限为(20.37±7.84)g·kg-1,属弱毒水平。  相似文献   

9.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测定不同年龄段实验长爪沙鼠舌下腺IgA的定位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长爪沙鼠的舌下腺由导管部和分泌部构成,分泌部主要由粘液腺构成,其间散在分布有浆液腺细胞;导管部包括闰管、分泌管和小叶间导管等。粘液腺泡内含酸性粘多糖,浆液腺泡内主要以中性粘多糖为多,Ig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闰管、分泌管和小叶间导管,少量分布于腺泡和腺管间结缔组织,IgA阳性产物无明显规律性年龄变化,主要分布于胞质,胞核。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日龄的长爪沙鼠颌下腺IgA的定位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爪沙鼠的颌下腺由导管部和分泌部构成,分泌部主要由浆液腺构成,导管部包括闰管、纹管、颗粒曲管和小叶间导管等。DAB显色结果表明,Ig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浆液性腺泡、闰管、纹管、颗粒曲管和小叶间导管,并可分布于腺泡和腺管间结缔组织,IgA阳性产物的分布具有不均一性,无明显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性。阳性产物分布于胞质中,胞核呈阴性,对照组阴性。提示从浆细胞产生或循环而来的IgA先经结缔组织进入颌下腺组织,进而定位分布于浆液腺泡和各级导管,导管部有较多的IgA分布。  相似文献   

11.
氯敌鼠钠盐和C型肉毒梭菌毒素灭长爪沙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峰  代玉 《中国草地》1994,(5):47-49
1993年3-4月在杭锦旗对长爪沙鼠进行的药剂防治试验表明,0.05%氯敌鼠钠700单位/克和350单位/克C型肉毒梭菌毒素毒饵的平均灭洞率分别为90.62%、87.55%和60.36%,0.05%杀鼠灵毒饵(对照)的平均灭洞率为93.02%。350单位/克C型肉毒梭菌毒素的灭洞率显著低于杀鼠灵,其它毒饵的灭洞率与杀鼠灵毒饵的无显著差异,可替代杀鼠灵用于防治长爪沙鼠。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观察398只长爪沙鼠右侧颈总动脉结扎脑缺血模型,比较研究其脑底动脉Willis环缺失类型和半脑缺血模型症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长爪沙鼠脑底动脉Willis环的前、后交通支各有4种类型。在Willis环后交通支缺失的前提下,当行单侧颈总动脉结扎时,一侧脑缺血症状显著程度与前交通支变异类型有关,其中前交通支完整型与其余3种类型的症状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果表明,经颈总动脉结扎后半脑缺血模型高发生率和典型症状的基础是Willis环后交通支缺失并伴有前交缺失或细小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陕北靖边县海子梁村荒漠化草原长爪沙鼠的危害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平均相对鼠密度645.93有效洞口/hm2,平均经济损失228.69元/hm2,鼠密度与牧草减产量及其经济损失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38,有效洞口数(X)与草地植物减产量(M)的线性回归方程为:M=0.836 X-32.10。用溴敌隆进行大面积防治,测得在防治成本42.75元/hm2、防效为73.34%时,防治收益为167.72元/hm2,投入产出比1∶3.92;经济允许损失率8.00%,约为实际损失率(31.42%)的1/4;经济损害水平193.46有效洞口/hm2,最佳防治指标115.00有效洞口/hm2,符合"得失"的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两种不育剂对长爪沙鼠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贝奥雄性不育剂和左炔诺孕酮-炔雌醚复合雌性不育剂对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的作用。结果表明:雄性不育剂25~100mg/kg可使精子密度和活力下降,200mg/kg以上可致试鼠半数以上死亡;复合雌性不育剂1mg/kg即可致半数以上试鼠出现子宫水肿,5和10mg/kg则出现子宫水肿,同时在子宫外壁形成淤血瘢,60和10mg/kg即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15.
长爪沙鼠种群数量预测的模糊聚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荣堂 《草业学报》1997,6(1):44-52
采用1988-1995年全野外调查所获的长爪沙鼠,逐月种群密度(绝对数量)、繁殖指数和壮龄模糊聚类,预测种群数量。提前2个月预测结果,准确率达到62.51-98.19%,平均为80.56%,其中对3、6、7、11月份数量预测准确度最高,均大于92.35%;提前6个月预测结果,准确率达到47.22-93.72%,平均为81.64%,其中对5、7、9月份预测效果最好,准确率均大于92.79%;提前11  相似文献   

16.
扎鲁特旗从2001年开始大面积应用C、D型肉毒素毒饵灭鼠、围封草地、补播改良等综合治理措施开展草地灭鼠工作,收到了切实的效益。为了提高对草地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实践经验和应用技术推广力度,笔者就扎鲁特旗多年来草地应用肉毒素、围封、补播等综合治理措施防治长爪沙鼠技术的情况及效益浅析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民勤县荒漠林区的调查表明,大沙鼠为害对梭梭林区新梢长有显著的影响,新梢长度大小依次为:健康植株〉20%枝条受害植株〉50%枝条受害植株〉80%枝奢受害植株;大沙鼠的洞群主要分布在固定沙丘和丘间地,流动沙丘、且大沙鼠的洞群数量在不同沙丘类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地形大沙鼠的洞群数量差异显著(P〈0.05),说明大沙鼠的洞群主要分布在丘间地,丘顶和背风坡大沙鼠不会选择营巢;民勤荒漠林区灌木丰富度、草本植物丰富度和盖度与大沙鼠洞群数量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灌木盖度和大沙鼠洞群数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0.5143x-3.7757,R^2=0.8113。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獭兔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作用,对非等级獭兔进行实验动物化研究,成功建立了清洁级獭兔核心种群。采用剖腹净化技术取得清洁级仔兔,以SPF级日本大耳白母兔作为代乳母兔哺育至离乳。对10只经产非等级母獭兔进行剖腹取得48只仔獭兔;离乳时成活36只,成活率为75%(其中2只由于预产期判断失误,剖腹取出的13只仔兔无法自主哺乳全部死亡,故不予统计)。经过质量检测,符合清洁级实验兔国家标准。本方法用于建立清洁级獭兔核心群是可行的,但关系培育成功与否的几个关键问题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9.
按照有关规定 ,2 0 0 0年起医学动物实验所使用的啮齿动物必须达到清洁级 ,并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因此 ,哈医大实验动物学部为解决清洁级动物实验设施问题 ,将原有的普通级房屋一部分改建成标准化清洁级动物实验设施。1 设施结构布局清洁级动物设施为双走廊 ,顶送风 ,四角排风。按清洁程度分为清洁区 :包括清洁走廊、清洁物品储存室、饲养室、待发室、洁净缓冲间 ;半清洁区 :包括风淋室、污染走廊、废弃物缓冲间、动物发放间、第二更衣室、传递间 ;污染区包括 :洗刷室、第一更衣室、消毒前室、普通实验室。2 工艺流程2 .1 人流进入该实…  相似文献   

20.
现在规模化猪场所面临的严重困扰是如何防治频发的各类疫病,因此制定合理的疫病防治体系十分重要。笔者就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1让病原远离猪群在猪场内禁养猫、犬,定期消杀蚊蝇、投饵灭鼠。要认真对待引种工作,引种不慎往往是爆发疫情的主要原因。搞好种猪群的净化,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空出的猪舍不能立即使用,经消毒后1周方可进猪。猪舍及环境平常每周消毒1~2次。舍内消毒可用碘制剂、氯制剂、0.03%百毒杀、山梨酸类、0.3%~0.5%过氧乙酸等喷洒(带猪消毒)。过道用2%氢氧化钠消毒。舍内用2%氢氧化钠消毒1~2h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